第1367章 後記

第1367章 後記

女帝公孫芸惠晚年一直很健康,其實也不能有什麼大病,畢竟鬥了五十多年的大地主,數錢數到手抽筋,腦子活絡心情爽,心情好了,病魔也發愁,各種先進醫療產品管夠,得病才奇怪。

老人家於太乾八年無疾而終,廟號「開元聖仁智睿隆武大帝」,享年102歲。在位六十年,帝國盛世空前。

駕崩當年,本土人口達4.82億,所有行省、都護、海外領地人口0.73億,帝國人口突破五億大關,其中岐民與歸化新岐民超過4.2億。

建立了北至北極,南到帝蹄(好望角),西至夕河(第聶伯河),東達波濤河(俄亥俄河)的廣大領土。

當年財政收入銅錢8.23億貫銅錢,全國本土及海外領土年開採、貿易收入、專項貿易收入黃金七百二十萬三千餘兩,約合288噸黃金,其中全國與海外國土礦產黃金275噸,佔全年黃金收入絕大多數,同期外貿和專屬貿易黃金收入不到13噸。而六十年前,全國本土礦產黃金還不到0.9噸

鉑金收入兩百二十七萬餘兩,約合91噸的鉑金。

白銀收入一億一千二百五十萬七千餘兩,約合年產4500噸白銀。

由於白銀礦產產出收入巨大,朝廷早在泰德十八年開始,逐步放緩了兌換規模。轉而用白銀髮行三十年以上的國債,一度引起市場的瘋搶。

之前戶部、財務省一直擔心錢不夠用,泰德二十年後開始,白銀每年產出千噸、兩千噸,一直到太乾八年的四千五百噸,戶部、財務省已經開始發愁,這些銀子怎麼辦。

而且財務省的官員這個時候才發現,女帝當初和戶部達成的協議就是一個大雷坑。

當年女帝為了開發山東黃金,與桑勁川有約,內司府管黃金,而戶部管白銀。

當年的格局是國內黃金產出的價值,比白銀低得多,同時國內的白銀大都依靠外貿流入,桑勁川一算還很划算,所以也就答應了。

但他並不知道,沈雲卿早就在盤算工業化開採冶鍊的問題,以至於後來白銀開採完全失控。

誰也沒想到白銀工業化開採年產量能有這麼高,結果導致黃金更貴,而白銀跌價。

以至於女帝駕崩三十多年後,財務省的新人們在翻閱史料回看歷史的時候,所有人都很難明白和體會,一百年前他們前輩缺錢的苦逼心情。

所以泰德二十五年開始,礦產白銀絕大多數不再投放市場,全部轉為儲備,貿易所得白銀用於財政鑄幣和民間兌換,同時朝廷降低白銀徵稅,開始調整金銀鉑銅兌價,持續到太乾二年,1兩黃金兌18.7兩白銀。

而且很快,太乾十六年的時候,白銀產能飆到了六千七百多噸,財務省有些吃不消,開始封礦降低產能,悠着點。

並且有人上奏拍馬屁,提議把皇宮裏的電線都換成了了銀線,否則不能彰顯帝國的榮光。

簡直放屁,一派胡言!

儘管太乾八年財政空前富裕,但是等到周晟、周賦、周芳嬋三人接手內司府後當即傻眼,周晟更是一口氣沒上來送醫搶救。

因為周賦接手內司府後,內司府里空空如也,所有值錢財富幾乎都沒留下,只給周賦留了三億七千五百四十六萬餘貫的「銅錢」,貴金屬幾乎分文沒有,所有歷史賬本不翼而飛。

原因沒有其他,內司府幾乎全部的黃金、白銀、鉑金、珠寶、奢侈品,女帝臨終前全都帶進了皇陵里,好和兒子周啟死後繼續享受陰間的尊榮。

這也是當年沈雲卿與女帝密談達成的密約,女帝當年之所以對皇位做出讓步,就是因為沈雲卿答應了女帝,用沈家和內司府的財富買皇位,否則女帝怎麼可能讓出皇位。

所以女帝從泰德二十六年周啟駕崩開始,一直到太乾八年,十二年間都在向皇陵轉移財富。

這恐怕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極端案例,一個跺跺腳都能讓世界顫抖的女皇,竟然會在任上瞞着天下,在自己的地盤上,向陰間的銀行轉移財產。

光陪葬的黃金就有三千六百二十五噸多,全國工業化開採的黃金,百分之七十都搭了進去,白銀兩萬七千六百噸,鉑金三百六十五噸,海珠三十餘萬顆,淡水碩珠一百二十餘萬,鑽石、寶石七萬六千多件,玉石二十七噸,各種香料二十五噸還多,特等綾羅綢緞、羊毛、棉布各五萬匹,冕服一百套,鍍金陪葬俑一千多個,其中就有沈雲卿本尊,等等等……

女帝的棺槨就更加奢侈了,棺木是用一根直徑超過三米的巨型金絲楠木掏空而成,防腐、防蛀、密封、防滲漏處理,外套封裝陰沉木槨,陰沉木槨外再封在重達三十六噸的純金槨套里,為此專門從南陵入口向皇陵鋪設了一條重軌,直通皇陵內,否則根本運不進去。

皇陵內部裝修更是奢華至極,人世間一應該有的享受,陵寢內一應俱全只多不少。

此外還大量陪葬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產品,彙編了一全套科技圖書,女帝的功勞簿,政績表重修了一份,金銀玉玉璽各一枚,深怕陰間辦證要蓋章,隨身帶齊了好上路。反正女帝不差錢,怎麼奢侈怎麼來。

女帝陪葬之厚,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能及的新高度。來時窮困潦倒,走時不留下一粒黃金。

為了皇陵財富的安全,皇陵入口使用了一道十萬石的整體式高速合金鋼大門,重約三百四十噸,機械密碼盤,一旦合上正式封閉陵寢,將由專人破壞密碼盤,向門內注入工業膠水,再用鋼筋混凝土封住大門。

為了防盜,皇陵內部遍佈機關陷阱,機關都是自動武器,陷阱都是定製詭雷,抽空皇陵空氣之後,彈藥和機械保質期將被無限延長,沒有佈防圖,活人根本別想進。

整個皇陵建在山體之內,山體之內又澆鑄了厚達一丈五尺的鋼筋混凝土,足以保證皇陵的永世安全。

……

女帝駕崩后,慧心師太周芸錦於太乾十一年圓寂,高壽一百零五歲,葬於女帝帝陵南側。

太保薛伯充於泰德二十二年病逝,享年九十一,謚號「國忠」

平陽郡王薛仲安,於太乾十一年過世,享年九十歲。

長公主周玉凝,於太乾十五年過世,享年八十九歲。

薛剛,於太乾十四年過世,享年八十九歲,謚號「武瑞」

懷王公孫行,於泰德二十二年過世,享年八十八歲。

懷王公孫賢於太乾十七年過世,享年八十九歲

林毅賢於泰德二十三年過世,享年九十一,謚號「文恭」,賜金絲楠木棺,陰沉木槨。林毅賢直到死,也沒能看到周晟登基稱帝。不過女帝駕崩后,周賦追加了林毅賢「忠慮治聖」

張祥,泰德二十八年過世,享年八十八,謚號「文安智聖」,賜楠木棺陰沉木槨。

高彭貴泰德三十年過世,享年九十五歲。夫人李貞珠,太乾元年過世,享年九十三歲。

沈嚴良因為申州湖沈雲卿被圍,導致情緒過激,引發中風,拖了三年,於泰德二十四年過世,享年八十六歲。夫人高秀珍,於太乾五年過世。

醫聖獨孤築勤活的就有些離譜了,一直活到了隆昌十七年,一百五十三歲,而周賦在位只有二十年,所以太乾年號只有二十年。

獨孤群一樣高壽,活到了隆昌二十一年,享年一百三十四歲。

袁楷朔活到了九十五歲,於泰德二十六年過世,身前培養、選拔了一大批腦洞奇大的科技怪才。

袁楷朔過世后就埋在軒禾書院專設墓地,沈雲卿原本想給袁楷朔樹一個銅像,以紀念袁楷朔的科學精神和傑出貢獻,但是女帝一直沒同意,直到女帝駕崩后,才在第二年為袁楷朔樹立銅像,周賦追賜謚號「文巧」

劉仁舉在泰德二十一年周啟病危后,被內閣軟禁於皇宮天牢,泰德二十二年九月出獄,周啟念及其一生無過,將他調往鄭州出任鄭州別駕。

周啟駕崩后,劉仁舉上書請求守靈,女帝准奏,准其在南陵替周啟守靈,於太乾十年過世,享年八十一歲。

兄長劉文莫,生意上還算順利,後期做的很大,是第一批特許出海經營的錢莊,也是第一批特許開放授權的錢莊轉銀行,劉家的銀翔銀行延續了一百三十多年輝煌,最終也敵不過時代的大浪淘沙。

劉文莫於太乾十二年過世,享年八十五歲。

郝仁,泰德二十七年致仕,太乾二年過世,謚號「文寶」,賜楠木棺陰沉木槨。

根據其遺願,葬于振州五指山附近。沈雲卿提請女帝,為郝仁在鄭州、潮甌、羈縻、金戔寺各立銅像一尊,以紀念郝仁的功業,彰顯朝廷對其的褒獎,以供萬世瞻仰。

政務省大臣郭贇,泰德二十三年因為內閣垮台致仕,泰德三十年過世,享年七十九歲。

教務省俯身楊召弦,泰德二十三年因為內閣垮台致仕,太乾六年過世。

王曦照,泰德二十三年因為內閣垮台致仕,后入奉賢閣參政,於太乾十一年過世,享年九十四歲,謚號「忠慮」。賜金絲楠木棺,陰沉木槨。

王研、王亨兄弟及其子嗣人才層出不窮,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陸爭,入奉賢閣,太乾六年過世,享年八十八歲,賜全套軍功章陪葬,女帝欽賜謚號「斌」,只一個字,其實是是「文武」兩個字。原因就是陸爭任上太滑頭,讓女帝不爽,所以死後也讓你不爽。

獨子陸勁,後期從事組建軍事通信與技術發展,官至軍務省外編尚書,隆昌十五年過世,享年九十一歲。

邱繼匡泰德二十五年致仕,官至軍務省大臣,奉賢閣閣老。太乾十二年過世,享年八十八,謚號「忠聖」,賜金絲楠木棺。

法務省大臣楊文煉,泰德二十三年內閣垮台後致仕,太乾三年過世,享年八十五歲,謚號「律忠」,賜楠木棺。

鍾墨俞,太乾五年過世,享年八十七歲,謚號「海忠」,賜金絲楠木棺。

財務省大臣楚岳濤,泰德二十三年內閣垮台後,泰德二十四年重組內閣,繼續出任財務省大臣,一直干到了太乾二年致仕。太乾十九年過世,享年八十九。

徐文進,陸爭、邱繼匡后出任軍務省大臣,致仕后入奉賢閣。

楚硯傑晚年經常活躍在軍界走動,楚家開設了楚家鏢局,招募退役禁軍、番軍工作,從事國內高級安保和海外安保任務,於太乾七年年過世,享年八十三歲,謚號「御乾」,賜金絲楠木棺,陰沉木槨,葬於女帝帝陵南側。

董達、錢沖、趙衷等人在密黨案後期先後退出一把手位置,進入奉賢閣,後期主要從事案卷梳理和編寫縱卷,總結經驗,繼續就密黨遺留問題進行善後。

惠貴妃段瑩玉,這位得重點說說,段瑩玉一直活到了太乾十一年,享年九十八歲。

段瑩玉生前女帝留了一道密旨,這件事誰也不知道,是隆元二十九年女帝下的聖旨,泰德十五年又給了段瑩玉一份密詔。

前後兩份密詔都說了一件事,就是女帝同意把惠文帝旁邊的皇后鳳穴轉讓給段瑩玉,女帝允許段瑩玉死後以皇后之禮入葬惠文帝皇陵。

直到這時沈雲卿才明白,當年段瑩玉死活不讓他出海去烏茲曼,後來突然三百六十度轉性,原來是女帝答應出讓皇后穴位,讓段瑩玉死後也能安享陰間的尊榮。

不過後來安葬段瑩玉棺槨,打開惠文帝帝陵的時候,那就有些寒磣了。

由於惠文帝被毒死的時候國力衰微,經濟凋敝,所以當時的陪葬品只能用寒酸磕磣來形容,惠文帝的棺木也沒做處理,倉促準備的柏木棺,七十多年後再次打開地宮,已經出現嚴重問題。

而段瑩玉入葬的時候是風光大葬,女帝臨終前特許段瑩玉違規使用金絲楠木棺,陰沉木槨,純銀槨套,光各種黃金、白銀、鉑金、珠寶首飾就有九噸,陪葬的銀錠達到了八百九十萬兩,金錠一百五十七萬兩,銅錢五百萬貫,陪葬之豐厚,除女帝一人外,乃歷代君王所不及,用富可敵國形容也不為過。

關於段家後來的發展,反正沈家吃肉,段家總能喝湯。

高鴻從相位退下之後,入奉賢閣為閣老,後期主要從事人才選拔和考察廉政風紀。於隆昌元年過世,享年九十三歲。謚號「仁睿」

歐陽羽卸任金戔寺職務后,入奉賢閣,晚年主要陪伴女帝身邊。於隆昌二年過世,享年九十五歲。

二人獨子高名勛官至宰相,輔佐周賦兩代人。

王素琴,終身未婚,於泰德二十六年周啟駕崩后,逐漸淡出視野,經常往來於神都和南陵之間,替女帝秘密準備身後事。直到太乾八年女帝過世后,王素琴遷居南陵,為女帝守靈。

於隆昌十七年過世,葬於女帝皇陵南側正門預留墓穴,這處墓穴是女帝專門為王素琴預留的穴位,特賜金絲楠木棺厚葬。

陳謙、陳理、楊賢良、楊賢禮四人桃李滿天下,為國家培養了大量棟樑,成為一代科學技術的領軍人物。

楚惠兒,隆昌十五年過世,享年九十五,全國致哀,謚號「盛隆玉聖皇太后」,賜金絲楠棺,陰沉木槨,白銀槨套,后葬於女帝南陵西側,陪葬品無數,忽喇各族奉其為「大天後」。

歐陽龍菲,於隆昌二年過世,享年九十一。獨子沈燁是個能生的主,與蘇芳、蘇芸二人生養了九雙兒女。

周雪琳活到了九十八,於隆昌九年過世,中期經常和段瑩玉等貴婦在一起搓麻將,因由於沈雲卿早逝,衝擊很大,晚年罹患有輕度老年痴獃,

獨孤玥,因沈雲卿早逝,后鬱鬱寡歡無疾而終,於隆昌元年過世,享年九十。

著作有《天方萬世談》與《地算綱》兩本書。

高若萱,太后、太皇太后,於隆昌八年過世,享年九十八歲,謚號「慈母德聖太皇太后」

太上皇周晟,於隆昌三年駕崩,廟號「孝仁德聖宗」,與高若萱通葬於南陵孝仁陵。

受到女帝公孫芸惠影響,周晟之後實行薄葬,陪葬品將以當世科技為主,周晟將是岐帝國最後一位厚葬之君。但即便如此,周晟的陪葬相較於女帝,還不夠一個零頭,充其量只與段瑩玉相當。

許茹柔榮升皇太妃后,後半生專註於為許家和外孫謀財富。許茹柔活到了隆昌十五年,享年九十三歲,與周晟、高若萱同穴。

長子周賦在女帝駕崩之後,大刀闊斧改革經濟,發展工業科技,土地、官僚、資本問題得到解決。

少塾由五年改為六年,本土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首都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各都護與行省實行六年義務教育。

在沈雲卿建議下,太乾十年發行第一套紙幣,貴金屬將分階段退出現貨流通。

已經發行的貴金屬貨幣允許繼續流通,朝廷也不回收,朝廷只對流通中磨損的貴金屬進行回收和補充,但不再繼續向市場補充額外貴金屬幣。

至於銅錢,依然繼續流通,在紙幣徹底取代銅幣之前,銅幣法定效率與紙幣等同。

不過後來也發現許多問題,雖然紙幣推出了與銅幣等額面值的貨幣,但是老百姓還是喜歡銅幣,尤其是大額銅幣。

因為大額銅幣的交易率低,老百姓更喜歡儲蓄大額銅幣,更多使用中小面額銅幣。

因此不久之後形成了一種奇怪現象,就是大額貨幣都用銅幣,中小面額貨幣大都用紙幣和銅幣同時存在使用,雖然給交易流通帶來了一些不便,但是隨着技術進步,也逐漸適應了市場需求和消費習慣。

周賦於太乾二十年,七十歲宣佈退位,由長子周寧基繼任皇位。退位后的周賦更多專註於打擊腐敗貪污,開始佈局經營皇室產業和沈雲卿移交的產業,通過皇室與國有產業平衡經濟發展。

皇后長孫諾姌晉位皇后之後,下半輩子就干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帶兒孫,第二件事給家鄉天山謀發展,第三件事不得不說引發了一場持續了半個世紀的運動。

長孫諾姌後半生從事女權運動,拉着太后高若萱,帝君公孫芸惠,歐陽羽、段瑩玉、沈璐,在國內掀起聲勢浩大的女性運動,一時間搞得全國上下雞飛狗跳五十年,而且還大大促進了打擊腐敗和貪污受賄。

長孫悠然官至理事大夫,正三品,軒禾翻譯院執院,擔任周賦的私人翻譯,晚年主要從事書籍出版和各族語言的修編整理彙編工作。

家將全橫晚年喜歡遊山玩水,最遠坐游輪去了一趟啟夕城遊歷,於太乾九年過世,享年九十一歲,全家後代出了不少將才和棟樑。

魏王周樞於太乾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九歲。魏王周樞平叛之戰結束后,在關中帶兵駐紮了五年。周樞後期專註於機械化作戰理論研究,晚年卻突然莫名其妙喜歡看書。

承王趙元,晚年王位傳給兒子趙安寧后,遷居神都安享晚年,眾多臘婆頭人也遷居神都養老。

承王趙元於太乾十九年過世,享年八十八歲,謚號「忠仁」,賜金絲楠木棺,紅木槨,葬於女帝陵寢南側,墓碑面南。

昆吾國王瑪瑁孜在泰德二十九年退位,前往神都養老,一直活到了太乾九年。

同期來岐養老的各國國王、貴族不計其數,既是來養老,也是來見識學習岐帝國先進技術、文化、理念、政治,截止到周博韜登基,共計有十三個國王,一百五十多個大小貴族、頭人葬在女帝陵寢南邊專門開闢的百王陵。

商人呼延秦活到了太乾五年,享年八十三歲,這一年呼延家已經是庫兀圖中最大的生意人,安國公慕容幽正也得巴結這位。

關於沈雲卿……

沈雲卿晚年受當年刺殺和蒸汽燙傷後遺症影響,於太乾十八年病逝,享年八十八歲。

沈雲卿晚年主要幹了六件大事,一是推行新土地政策,完成官制、行政轄區改革,完善了宰相制度,設立了宰相、內相、外相。

二是利用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洛戰爭,從洛倫薩手中買下了中美洲和南美洲東北東南沿海。

第二次反洛戰爭失敗后,歐洲相繼發動了三次反洛戰爭,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但洛倫薩經濟因為戰爭全面崩潰,不得不向岐帝國借款,而沈雲卿與陸雲彭、關歆岳、胡班等人商議后,迫使洛倫薩出賣殖民地換取資金。

通過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洛戰爭,岐帝國買下了全部中美洲土地與南美洲北部、東部、南部沿海,總計花費支出三億七千萬兩白銀,。

不過這筆錢,也就相當於當年岐帝國白銀三年多的工業化開採量。而國庫里,還秘密囤積著七八萬噸的白銀,財務省的老爺們七十年前愁錢不夠花,七十年後愁銀子太多花不掉,這次總算是有了一個花錢的地方,怎麼算怎麼值。

誰都清楚知道地底下何止有一萬四千八百噸白銀,就是翻一百倍,一千倍都不止。

朝廷得到中美洲、南美洲土地后,在沈雲卿推動下迅速開始解放運動。

截止到沈雲卿過世當年,帝國在北崑崙有岐民五百二十五萬人,忽喇族四十六萬,庫兀圖族七十八萬,肅汝族二十萬,北胡七萬、北狄八萬,十六個大州郡,四十五個縣郡,二一百三十五個鎮縣,要塞十七處。

大概泰德二十七年開始,朝廷擁有更多的螺旋槳船、明輪船,開始更大規模的人口遷出計劃,每年分兩批,每批九萬人,一年十八萬人,向北崑崙遷徙人口,二十年間移民與繁育、歸化人口七百二十萬,歸附大小原住民部落四十八個,歸附原住民人口一千六百三十五萬。

太乾十四年,在沈雲卿建議下,朝廷在菰洲招募組建黑岐軍,在北崑崙組建崑崙軍,向歐洲殖民地部落輸入武器彈藥裝備。

第三件事重新規範期貨市場,開設股票市場,進一步在國內擴大工業規模,開禁更多的行業、設備,助推經濟深化發展,除少部分專利與技術外,沈雲卿分批放棄二十五萬件各種專利與技術權。

第四件事打擊貪污腐敗行賄受賄與惡性案件,對權貴、封爵進行強力約束,推動出台約束勛貴的法案,並對原有的封爵體制和規定進行細化和微調。

第五件事是抑制經濟過熱,適當降低經濟增長率,等等周邊國家發展,然後等國外市場和基礎設施建立后,再做調整。

從泰德十三年算起,其帝國勵精圖治工業化五六十載,官僚、土地、社會、教育、體制,以及阻擋發展的資本集團都被改革,空前激發出社會與老百姓的積極性,密黨剷除后的五六年,經濟進入高速發展,各地的工業如雨後春筍一般遍地開花,各行各業全面發展,經濟隱隱出現過熱問題。

尤其是朝廷正在推動適當城市化與在農村化,一定會造成金融過熱與房地產問題,因此有必要進行適當調控,避免出現新的經濟問題。

同時國外周邊國家工業尚不發達,國內工業品出口需求不旺,也有必要調整國內發展,提高經濟的發展質量,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發展數量,並對國有成分經濟進行二次的改革,防止朝廷國有生產力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最後一件事也是上至皇帝勛貴,下至平頭百姓關注五十多年的沈家去留問題,誰也沒有想到,開創輝煌六十餘載的沈家,最後會終結在開創者沈雲卿手中。

沈雲卿於太乾十五年秋,自感命不長久,遂做出最終決定,分批拆分沈家,部分產業劃歸國有,部分劃歸皇室,沈家子女只掌握高級化工、高級製藥、核心機械、電子技術研發、軒禾總院及附屬學校、軒禾醫院及附屬醫院、沈家博物館,百通利商號、百通利銀行、海通封地的產業、商業店鋪、地塊、海運業務和船隊。

沈雲卿的現金資產一分為八:

第一份大約五百七十五萬兩黃金,約合230噸黃金,一億五千七百五十萬兩白銀,約合6300噸,三十七萬五千兩鉑金,約合15噸,存入金戔寺國有銀行,用於存本取息,設立沈家家主金池,至於如何處置,由沈家家主決定,如要提取本金,必須皇室與內閣同意。

第二份出資兩億貫銅錢,存入農戔寺總號,設立歸化基金會,每年所得利息的百分之六十,用於無償的海外國土的教育、基建、設施、經濟、農業發展。利息的百分之四十,用於產業投資,收益納入本金繼續運營,防止經濟發展貨幣增發,本金金池貶值縮水。

第三份出資三億貫銅錢,存入工戔寺總號,成立沈雲卿科學基金會,設立軒禾科學獎項,每年所得利息百分之七十用於科學研究與傑出科學工作者評選獎勵。百分之三十用於投資新技術產業,所得收益納入本金金池。

第四份出資三千萬貫銅錢,存入商戔寺,成立沈家基金會,每年所得利息專門供養那些個不孝敗家子,如利息未被分配,則用於商業投資與運營,所得利益納入本金。該基金會五十年後生效,五十年內不予啟動。

沈雲卿有生之年對子女孫輩教育極為重視,對他們了如指掌,各個都是人中龍鳳,都能幹出一凡事業,還不至於兒賣爺田吃老本,但是重孫之後的後背就很難說。留下這個基金,就是作為敗家基金養着他們。

不過要領取這個基金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必須是直系五代之內,五代之外不納入基金保障,防止沈家後代遠房旁系過於龐大,吃垮基金造成麻煩。

基金的發放標準,個人與家庭收入低於全國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平均收入,基本上保證中產偏上的安逸生活,想要指望着這筆基金大富大貴,那是做夢。而且但凡是有勞動能力,卻好吃懶做者,一律不在基金照應對象之內。

第五份出資一億五千萬貫銅錢,黃金八十五萬兩,白銀一千二百萬兩,作為沈家商業運作所需資金和準備金,交由沈律君打理。

其實泰德二十五年後,沈家的業務多數已經由沈律君打理,家底有多少,沈律君很清楚,以沈律君的能力,留一億五千萬貫絕對綽綽有餘。

而且不用多久,以沈律君的能力,很快會賺的更多。

第六份給沈鳶、沈鴻蒙、沈璐、沈駿崇、沈燁每人各一千萬貫銅錢,黃金五萬兩,白銀一百萬兩,其中沈璐多給了兩千萬貫銅錢,因為她花錢太多。

所有錢款都存入國有金戔寺,沈雲卿過世后十年內賬戶凍結,沒有非常事態,本金不予提取,十年後賬戶解凍,五年內本金不得提取,但是可以提取本金。

周雪琳、獨孤玥各給了三百萬貫銅錢,一萬兩黃金,十萬兩白銀,歐陽龍菲多給了一些,但她們不要,沈雲卿還是給她們開立了戶頭,自己走後好隨時取用。

至於沈雲卿保留的專利,所有這些專利都是定有開放時間,短則二十年,長則一百年,解禁期到后自動開禁。所有專利不得出售,專利所得資金,由沈家家主與家族基金協商決定。

第七份資金存入皇室內府金戔寺,也叫皇家金戔寺,金池兩億,設立教育基金,繼續推動科學教育和教育普及,所得利息的百分之六十用於資助少數民族學生、貧困生與品學兼優者,百分之四十用於實業投資,所得利潤納入金池繼續運作。

第八份出資八千萬貫銅錢,存入國有金戔寺,用於扶貧與助學。

以上現金財富全部分配后,剩餘巨額資金具體數額沒有公開,全部悉數上繳給了周晟父子,據傳言這筆錢多達二十多億銅錢。

至此,沈雲卿的傳奇一生就此落幕,同時迎來了新的黃金時代。

根據沈雲卿臨終遺囑,死後葬於軒禾書院,不大操大辦,不設靈堂,不辦喪會,一切從簡,死後十五日再發訃告。

但周賦還是通過全國廣播,公告了死訊,降旗,全國致哀,停朝一月,追封蘭陵王,謚號「忠聖」。

消息傳至各國,各國紛紛遣使弔唁,圖曼塔國太后艾瑪麗親自掛帥出使弔唁,西斯法赫年事已高不便前來,但還是派遣了自己兒子出使弔唁。

時間進入隆昌年,周寧基登基稱帝,史稱隆昌帝,在位二十五年,後退位。

周寧基在位幹了六件大事,一是本土人口突破十二億,帝國人口突破十四億,岐民就有十一億。

第二件事遵照沈雲卿的政治方針,優先在北崑崙(北美)和菰洲西部(西非)發動反殖民與奴隸解放運動,大量輸出軍火武器,成功將歐洲殖民者趕出北美洲和西非。

同期隆昌十五年,北崑崙有岐民一千六百餘萬,忽喇、肅汝、北狄、北胡、庫兀圖族約四百七十餘萬,歸附原住民部落數以百計,歸附原住民人口約三千七百萬,菰洲北緯十五度以南全數納入岐帝國勢力範圍。

北崑崙解放后,為解決原住民之間的部落衝突,朝廷派遣使者出使各部落進行長期協商,能化解矛盾的化解,化解不了的採取三項措施,一是朝廷在北崑崙找地方,讓他們遷走安置,遠離對方部落。

後期在御史台下設立天理寺,專司審理全球規模級滅絕屠殺案件,開始對歐洲進行歷史清算。

周寧基本來是不打算自己任內設立天理寺,還想再等等,把國內和海外領土經營好之後,交給下一任君王處理,屆時皇帝將退出執政,這個鍋可以讓內閣背。

但是周寧基任內歐洲爆發了大規模資本主義大革命,矛頭直指歧帝國。

五年之內,一連四國被推翻,七個國王被砍頭,兩個國王全連同貴族被全體槍決,而且還有周寧基的遠房外甥被彈了腦殼。

但這還不是最敏感的問題,國家利益面前,死個遠方混血外甥也不算什麼事。

關鍵是行上台的政府居然賴賬,這才是重點。

由於歐陸混戰和殖民地戰爭,西方諸國以皇室的名義,用國內稅收做擔保,向岐帝國借款,而後周家又向內閣與國庫擔保,從各大金戔寺借的錢。

截止到天理寺成立,周家擔保和國內各家錢莊、金戔寺借給歐洲的白銀總計超過六億五千萬兩,黃金一千二百多萬兩。

前政府被推翻后,新政府拒不承認借款條約,嚴重衝擊國內銀行和全球金融市場,由此引發第一次全球經濟危機。

造成國內和海外民間錢莊資金斷裂,一年之內超過六家百年大錢莊倒閉,一百五十六家中小錢莊破產,南亞七國國庫告急,向朝廷求援,朝廷被迫向民間錢莊注入資金,以維持市場資金流動性,但全球性經濟危機已經無法避免。

這還沒完,賴賬就賴賬吧,新政府上台後,為將給自己尋找法理依據,在國內大肆發動排黃運動,逮捕並殺害了岐商四萬六千餘人,搶劫財產不計其數。

這還不是最氣人的,最可恥的是那些資助發動革命,處決貴族的幕後推手,都是殖民地被趕回歐洲的奴隸販子、妓女販子、童妓販子、鴉片販子、雇傭軍、流氓和資本結社,還有走私販子、海盜、土匪,都是這些人在背後打着革命的幌子支持革命運動。

這幫子傢伙都是從美洲被趕回的歐洲,對岐帝國恨之入骨,利用資本力量,大肆煽動社會對立,製造社會矛盾。

截止到兩美洲納入帝國版圖,一百五十年間粗略統計,直接被屠殺的原住民人口超過七千萬四百,間接死亡五千九百逾萬,黑奴直接死亡逾九千萬,約一億三千萬黑奴死於非洲與海上。

一百五十年間總計屠殺世界人口超過四億,佔一百五十年前世界人口的百分之百分之六十五,其罪行遠超蒙古帝國造成的影響。

如果算上這些人口一百五十年間生息繁衍的後代,至少十五億人消亡。

是可忍孰不可忍,周寧基一怒之下籌建天理寺,同時發兵討伐,全球通緝,懸賞追殺這等厚顏無恥毫無人性,罪惡累累喪盡天良的敗類。

二是朝廷提供路費用、船隻、安置費用、技能培訓配套、法律培訓等等,將部落整體分批遷往岐帝國本土安置安置,遷徙后的部落仍保留部落文化和習性,但是必須遵守《歸藩法》

三是由兩個部落之間由岐民定居隔離。

如果以上三個措施仍然不滿意,就只能採取強行軍事隔離措施,但儘可能避免使用武力。

關於《歸藩法》法,是在憲法之上,針對不同文明地區部落的文明指數情況制定的降級法律,你不能用工業社會的法律,取約束石器時代的部落,你也不可能用二十一世紀的動物保護法,去約束公元前的獵戶,所以就得有一部基本行得通,同時又便於管理不同文明指數的部落和地區。

第三件事是繼續利用歐洲內戰和崑崙解放運動,在南崑崙(南美洲)發動運動,迫使洛倫薩將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其他土地賣給岐帝國,截止到周寧基退位,兩美洲土地盡數納入岐帝國版圖,岐帝國在南崑崙有人口約六百三十餘萬人。

第四件事是利用歐洲內戰與反殖民戰爭,與圖曼塔和烏茲曼在菰洲(非洲)劃分了勢力範圍,三方設立硬邊界,但執行軟邊界管理,以方便動物和三國邊界游牧部族的遷徙和往來。

此時朝廷幾乎半個菰洲盡數納入岐帝國勢力範圍,數年後建立菰洲泛岐部落區,遣返美洲黑奴,繼續維持菰洲絕大多數地區的自然原生狀態,緩慢推動菰洲開花。同時在菰洲沿海發展城鎮,以利於長期經營菰洲。

半數以上黑岐軍逐步由武裝軍團,改組為武裝黑岐虎屯營(建設兵團),在菰洲各地修路架橋,屯墾開荒。並以黑岐虎屯營為平台,展開教育活動,傳播文化和基本技能知識。

截止到周寧基退位,菰洲有岐民一千兩百二十餘萬人,依附原住民部落數以千計,依附原住民超過四千萬。

周寧基後期天彌諸國北部向帝國稱藩屬,南部成為波茲津僕從國。

第五件事是周寧基任內結束了千百年來的朝議模式,改為會議協商辦公模式。

朝會只每月一號,每年正月十六和重大節日、外交活動舉行走場,每年的三月初九,沈雲卿的誕辰設為「興元節」,意為中興元年之意。

朝殿和多數宮舍建築閑置,多年後政務部門搬離皇宮,皇宮開始作為旅遊景點,部分對外開放。

第六件事貫穿周寧基全部任期,先後發展組建了第一代、第二代重裝甲軍團,下水了第一代、第二代艘戰列艦、艘航空母艦,研製了第二代螺旋槳飛機,第一代噴氣式飛機,第二代潛艇,發展雷達。

再城市化,大量摩天大樓拔地而起。成功研製出導彈,近、中、遠、洲際彈道導彈,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試爆第一枚原子彈,第一第二代電晶體計算機,等等等……

最後一件事是禁槍,由於國際安全需求,和反殖民、反奴隸運動,民間槍支泛濫嚴重,本土還好,主要是南北崑崙的東部地區,以及菰州西部地區,槍支保有量驚人。

因此首先在國內禁槍,然後逐步推廣至海外領土。

沈雲卿死後第三十年,周寧基之子周博韜登基第八年,既沈雲卿推動改革,岐帝國工業革命一百年整,周博韜為紀念沈雲卿豐功偉績,在朝殿鑄女帝金像,百官銀像,沈雲卿銅像於朝殿內殿,以供萬民敬仰。

女帝金像端坐在鸞台龍椅上,沈雲卿站在相位,歐陽羽、周晟、周啟、高鴻、林毅賢、張祥、王曦照、范勇等等等做出傑出貢獻者站於朝殿之上,接受百官銀像朝拜,以紀念隆元盛世奠基人。

同年,根據時代發展和沈雲卿當年的政治安排,周博韜宣佈皇帝退出執政,內閣改組,帝國進入君主議政時代。

此時的帝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經濟體系與技術教育體系,經濟成分不再是單一的私人或是國有,其中國有成分最複雜,也是沈雲卿當年政治安排設計的全新框架。

以首相與政府為首的國家部門控制着相當數量的國有工廠、科研單位,主導部分技術研發。

以皇帝為首的經濟體,性質上雖然是皇帝私人財產,但是根據沈雲卿的政治安排和法律邊界制約,皇帝經濟體系仍然是國有經濟性質,存在的主要目的和責任是維持社會發展穩定和民生需求。

同時皇室也掌握了相當數量的生產力與技術研發,與首相領導的政府生產力、技術可研形成兩條體系,從而既相對競爭,又相對整合。

防止國有生產力和科研一家獨大,導致墮落不思進取,引發國有資源滑坡問題。

而以沈氏為主的經濟體,與皇室保持特殊關係,亦國亦民,從而實現2+0.5的模式。

至於私人經濟成分,根據沈雲卿的政治安排,國內為本土、海外、行省三塊,既本土私有經濟與科研,海外領土私有經濟與技術,行省私有經濟與技術,同時適當引入國外經濟成分,補充國內經濟的同時,讓國外經濟適當參與國內經濟競爭,有利於經濟的良性循環。

為防止內閣與岐軍反噬皇室,尤其是反噬皇室的財富和資產,皇室仍然保留一支二十五萬人的重裝機械化禁軍,七萬餘人的空軍,兩萬餘人的海軍,直隸皇帝管轄,財政由軍務省與金戔寺、國庫、皇室四方承擔。

周博韜終結皇帝集權制后,文官集團一開始還挺開心的,但開心了沒多久,就開心不起來了。

文官們發現一個棘手問題,就是以前辦事干砸了,可以把屎盆子扣在皇帝頭上,最後史書上留下一筆皇帝的黑料,而且皇帝這個屎盆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質量有保證,終生有效期,不死不退休,屎盆子扣多少,都是看文官的心情和筆墨。

反正國家帶歪了,都是皇帝的責任。

但現在皇帝退出執政,不問政后,首相接管內政外交四五年後發現,萬人之上一呼百應的至高權力的感覺是很不錯,但是其他人總把屎盆子扣自己頭上,在史書上寫自己的黑段子,這個滋味很難受。

於是內閣多次提請周博韜問政,都被周博韜「理財繁忙,無心國政」為由給拒絕了。

但是內閣的困難皇帝總不能不回應,畢竟內閣是皇帝的臉面和遮羞布,不幫是不行的。

於是周博韜按當年沈雲卿留下的「錦囊」向內閣提議,首相與內閣實行任期制,首相與內閣任期六年,屆滿之後內閣暫時解散,由皇帝組建臨時內閣代理託管國務。

新內閣成員由皇帝、卸任內閣,現任省、部、司官員提名內閣名額的百分之六十,全國大會提名百分之二十五,海外提名百分之十五,首相班子由內閣協商產生,並給予皇帝與太子永久內閣成員身份。

多年後,沈雲卿在軒和書院的墓地逐漸成為開放旅遊景點,被全國民眾追捧奉為財神,於是民間又開始流傳「沈財神」的雅號,甚至編出了一籮筐的小說和秘史。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晉王周椿,周賦親政后,周椿封為晉王,但是周椿卻一天到晚喜歡修長生,跟着獨孤老父子倆,學醫一直學了隆昌二十一年,獨孤群過世,這一年周椿七十七歲,但這還只是開始。

周椿一直活到了一百七十八歲,歷經公孫芸惠、周啟、周賦、周寧基、周博韜、周文呈六代帝王,從蒸汽時代,一直活到了智能社會。

創立「常樂堂」,傳授養生長壽秘訣,信眾無數,居然一百五十六歲這年還寶刀未老,得了一個兒子,小兒子和大兒子年齡居然差了一百三十多歲,堪稱時代奇迹。

其死後葬於南陵女帝陵北側,追封常樂太上皇。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陛下的CEO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陛下的CEO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67章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