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藏富於民

第225章 藏富於民

()「你們寫的這是什麼?」劉致遠把幾份稿件往桌子上一扔,很生氣地說道。wWw.BxwX.Org筆下文學

不過,他有生氣的理由,創辦《民富期刊》之事於幾個月前就交辦下去了,現在都十二月了,還沒定稿,這實在是太讓他失望。這幾個月來,他帶著定海軍在倭國本州島上打生打死,而家裡這些人對他親自交辦的事都不上心,他能不生氣嗎?

「陛下,這些都是屬下博覽群書,引經據典才寫出來的。」主筆的李贄很是惶恐,連忙解釋道。

「誰讓你博覽群書了?你博覽的都是什麼書?」劉致遠再次暴怒,從稿件中抽出一份,指著上面的題目,說道:「《論孝之始》,還什麼狗屁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你知道什麼叫孝之始終嗎?你通讀懂孝經了嗎?你現在居然還糾纏在什麼才叫『毀傷』這個問題上,實在是...」

劉致遠又是一陣搖頭。

「陛下,屬下愚昧,至今仍未考據清楚斷髮究竟是不是毀傷身體。」李贄的頭垂得低低的,不敢再看劉致遠的臉色。

「既然你是新來的,我就破例再給你講一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孝子的第一件要事。孔子有云:『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其實孔子的話是有深刻的道理的:

其一,身體是行孝道的載體,沒有這一載體,子女如何很好地奉養父母、孝敬父母?身體是行孝之本,因此要全之。

其二,保全身體不受到傷害,主要是指不要犯罪而受到刑罰,不要在與他人鬥狠之中受到傷害,不要在聲色犬馬之中糟蹋生命,不要不愛生命不知節制,而早逝、夭折,死於非命。

其三,保全好身體,還能為國家服務,「事君」這是孝的延伸。

其四,保全好身體,還為了傳宗接代。

其五,對於保全身體,孔子是很有理性的。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為了聞道,可以朝聞夕死;面對著道義,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惜,這才是孔子所說的大道理。

所以說,孝道有更高層次上的內涵,那就是孝不僅是保全身體、不毀壞就行了,這僅是一個開始而已。在此之後,應該是立身行道,只有行道,才能立其身,從而揚名後世,光顯父母。後代要光宗耀祖,這是孝的終極目標。反過來說,如果子女辱沒先祖先宗,那才是最大的不孝。

而你現在卻糾纏在斷髮是不是不孝這個問題上,實在是不明大義,只知死記經文。斷髮是毀發嗎?明顯不是,斷髮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清爽舒適,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去打理頭髮,把騰出的精力放到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上,這才是一個大孝子應該做的。而那些偽孝子,頭上頂著一頭長發,又不用心打理,弄得頭上長虱長癬,禿頭髮癩,這種人頂著這副醜態在世上丟人現眼,才是辱沒了祖宗。」

「原來如此,屬下這下明白了。」

「讀書要讀活書,死讀書不行。」劉致遠白了對方一眼,繼續說道:「再說了,我讓你辦《民富期刊》,沒讓你開論壇搞辯論,你寫這些東西幹什麼?既然叫《民富期刊》,上面就應該登一些跟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比如說教導農民如何種地施肥,如何把桑蠶養好,如何燒出好瓷器,如何織好好布;又比如說教導商人如何設廠興業,如何招工,如何提高生產效率,怎麼出售才高有利,這些都是可以研究的。另外,我們華夏帝國有什麼惠及工農商的政策,這些也是要及時告知百姓的。總而言之,《民富期刊》不是你們文學界的論文集,而是指導百姓發家致富的百寶書,明白?」

「屬下明白了。」李贄低頭沉思了一會,問道:「像《齊民要術》一樣?」

「差不多,以後不要再窮首太玄經了,要讀一些有利於工農商發展的書,把這些有利於民生的東西整理出來,用大白話寫出來告訴讀者,讓識字的人都能讀懂,別寫什麼八股駢文。另外,多到下面去看看,看看人家的先進經驗,然後總結出來告訴更多的人。你要清楚,這些東西為誰而寫,為何而寫,以後別再寫這個論那個論了,現在已經不是爭論經義的時候,而到了要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

劉致遠又交代了一些細節,然後給對方下了一個期限: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前,印好第一期,他要用這一期的刊物,給百姓拜年。

其實,辦期刊報紙,最大的問題還是印刷。在沒有電腦排版列印的年代,書籍大多是手抄的,只有少數一些暢銷書籍,比如說四書五經,這些是用雕版印刷的。不管是用手抄也好,雕版印刷也好,都不可行。

一個字一個字的抄,那抄到什麼時候才能抄出幾萬份,甚至幾十萬份的期刊報紙?雕版也不可行,因為要把一份數十萬字的期刊或者報紙雕成一副雕版,這本身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沒有幾個月是完不成的。

幾個月?新聞都成老黃曆了。

不過,漢族不愧是世上最聰明的民族,早在幾百年前就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北宋平民發明家畢升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這也讓期刊報紙等大發行量的刊物,有了付梓可能。

而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活字印刷術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活字製版完全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

另外,元朝人王禎在印刷技術上又有了另一個貢獻,這就是發明了轉輪排字盤。用輕質木材作成一個大輪盤,直徑約七尺,輪軸高三尺,輪盤裝在輪軸上可以自由轉動。把木活字按古代韻書的分類法,分別放入盤內的一個個格子里。他做了兩副這樣的大輪盤,排字工人坐在兩副輪盤之間,轉動輪盤即可找字,這就是王禎所說的「以字就人,按韻取字」。這樣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減輕了排字工的體力勞動。

而劉致遠對印刷術並不只是繼承,他還大力發展了這一項技術,因為他在幾年前就派人把明朝各地的印刷工匠都召集到了一起,就在崇明島上,成立了一個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出版社。

這個出版社雖然還是草創階段,以前只是印發一些華夏帝國的律法文書和通行教科書,現在這個有數百熟練工人的出版社,要承接下《民富期刊》的排版和印刷工作。也正是由於這個出版社的存在,劉致遠才敢提出開辦期刊這一項劃時代的工程。

當然,囿於技術和交通的原因,《民富期刊》還是不能像後世的報紙一樣,做到每天出,而且人手一份。所以,劉致遠的目標是十天出版一份,盡量刊發一些不易過時而且實用的東西。而這種《民富期刊》不是盈利性的商業期刊,而是免費派發到華夏帝國各地,讓地方官員拿來貼到公示欄上,讓所有公民都可以免費看到。

另外,由於華夏帝國幅員遼闊,要跑一圈恐怕要幾個月的時間,所以,《民富期刊》現在只是在東亞和東南亞一帶試點發行。以後經驗豐富了,再在埃及、馬六甲和北美等地設立出版分社,力求讓整個帝國形成一個「一個月郵報圈」,即所有政令,一個月之內傳達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公民都能及時看到。

「哎,這日子過得真累。」劉致遠好不容易處理完這一天的軍政要務,覺得頭有點大。

其實,劉致遠最煩早朝午朝之類的朝會,在華夏帝國,基本上沒有什麼朝會,各種禮儀基本上能簡即簡。不過,這還是讓劉致遠覺得事務太多太煩,畢竟帝國的疆域過大,打仗救災這種事時有發生。他正在考慮著是不會再度放權,除了軍權之外,把行政權都暫時歸屬到各地總督,而他現在只要管好這些總督就行。

「快過年了,你的脾氣還是這麼沖。」張靜妤發現丈夫這幾個月來好像是吃了火藥一樣,特別容易發火。就拿剛才來說,劉致遠就把人家李總編大罵了一通,這些都看到了張靜妤的眼中,她懷疑是不是明朝的暗殺事件給丈夫帶來的心理陰影還沒有消除。

「對哦,快過年了,你讓手下的人把年終財政總帳整理出來,我過年前要過目。」

「知道了,我早就安排人去幹了。咱們帝國現在最主要的收入還是關稅,而關稅的主要徵收地也就在這崇明島和馬六甲,只要把這兩地的收支情況整理出來,就成了。」確實,華夏帝國雖然建國了,但是稅收情況跟以前沒建國時沒什麼不同,財政軍政收入以關稅為主,並沒有對公民直接收過一分錢的稅。

這一方面,也是因為世界市場擴大了,僅關稅一項收入就足以支撐整個帝國的軍政開支,而且還有盈餘。另一方面,殖民進程加快的同時,世界各地的財富被定海軍直接掠奪,現在國庫內黃金存量不下千萬兩,白銀更是過億。

有這麼大的財力當後盾,華夏帝國幾十年不徵稅也沒事。既然帝國這麼有錢,那就不要再徵收那些蠅頭小稅了,直接藏富於民就好。再說了,關稅也是一種流通稅,徵收關稅也就相當於間接地向公民徵稅了。

另外,無數實踐證明,在流通環節中徵稅,要比在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中徵稅更隱蔽也更得人心。中原政權的統治者,說什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但要向百姓收田賦,還要收人頭稅等名目繁多的稅,甚至還要強行把百姓徵發來充當徭役,這種不把百姓不當人看而當牲畜使喚王朝,有哪一個是長命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海上霸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海上霸主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5章 藏富於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