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無奈的走了

第十九節 無奈的走了

()關於向榮發威,清軍兩路圍攻永安,太平軍龜縮在城,不敢主動進攻。史學界也有兩種說法,我感覺比較有趣,故而寫點。

挺太平軍的人士認為,聖靈護體,屢戰不敗的太平軍暫時性潰敗龜縮只是戰術更改罷了,習慣了游擊戰術太平軍換個口味,在固守中尋求突破。

支持清軍的人士則不以為然,他們覺得,清軍火炮威力大,兵士衝鋒果斷,將領一心,完全打的太平軍沒了脾氣,只得步步後退,龜縮城中。

這兩種想法僅供參考,參考完之後可以扔掉。

清軍只靠一個江忠源和半個悍將向榮還遠遠沒有這麼強大,永安城大,大炮還是少的,況且同時轟炸也要保證命中率,就憑現在的清軍完全辦不到。所謂壓倒性優勢純粹胡扯。

而太平軍的改變戰術也是無稽之談,誰喜歡拿挨打當做實驗戰術的前提呢?

個人很淺薄的認為,太平軍之所以如此固守,是因為他們有了想法,有了一個需要保留實力的想法,而這個想法也映襯著一層無奈――突圍。

這個想法很早便在洪秀全的腦海中形成了。

金田起義,永安封王,洪秀全已在造反的道路上一路向北了,再也不容回頭。眾人努力,太平天國也越來越趨於規範化,但是,他們的勢力範圍依然緊緊局限於永安周圍的一畝三分地,為了更好的發展,是需要一個更大的城市,或者說,是一群大城市。

這個想法在永安的享樂中被慢慢消逝,但是隨著清軍的瘋狂攻勢,再一次被提及。暫時的固守,是無奈之舉,太平軍本就人少,沒有必要糾結於和清軍的對攻中白白損失,同時也是等待清軍攻勢稍減的時候,乘勢突圍。

關於永安周遭的地形,是非常有意思的,南側是要隘水竇,秦日綱鎮守,其地勢險要,易於鎮守,也不適合突圍。而北路又是向榮大軍重兵,很難有所企圖,或許只有東西尚且有文章可作,然而清軍居然忽略了東西兩路的防守,僅僅是散兵游勇,不足掛齒。圍城圍的不是城池,而是可能逃跑的道路。清軍只想著前者,而忽略了後者。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都是應該往東跑的,東邊繁華,東邊發展空間大,太平軍也不例外,向*圍。

千鈞一髮之際江忠源提議,加強東路防守,烏蘭泰深以為然,太平軍有江忠源這樣一位對手,是命中注定,是悲哀后的彩霞。

但是,烏蘭泰同意並不一定所有人都同意。有一種紮根於心許久的東西叫做仇視心理。

老子打仗厲害,老子一出馬賊寇節節敗退,老子這輩子也不會在和你意見一致了。

――向榮內心獨白

那個年代有種隱隱然的東西叫做種族歧視,又有種絲毫不曾褪色的口號:不蒸饅頭爭口氣。縱然是拿一場戰爭的勝負來證明這些,也毫不足惜,更何況,還不一定輸贏呢。

江忠源接連上書十餘次調解二人之間的關係,毫無用處。此時,江忠源或許已然明白,縱使上峰多麼尊重自己,自己的官職和實力也決定了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決定這場戰爭的成敗。

江忠源抱病回家,不是知難而退,而是等待,等待自己羽翼豐滿的那一天,相信他,那一天不遠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走過太平天國的那段日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走過太平天國的那段日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九節 無奈的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