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特區(二)

第548章:特區(二)

紀元2191年,崇禎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中華的使者孫和京到南京勸降。

孫和京是內閣的禮部尚書,外交是禮部的職責,所以他就被推舉為出使南京的使者了。

對於開封方面派出使者勸降,朝廷一方是可以猜測到的,但是勸降的內容他們絕對猜測不到。

崇禎是在一處偏殿接見開封使者的,在場的官員不多,都是朝廷重臣。崇禎也不願意參加的人太多,這不是什麼光彩的好事情,此外,有一些御史言官,他們說話不計後果,只為博得個人名譽,他們的言行容易攪亂正事。

開封的使者三人,正使是孫和京。這三人上殿對崇禎行了叩拜禮,口稱「萬歲」,也是給足了崇禎的面子。但是有的大臣尚不知足,也有點不知輕重。戶部尚書李待問就斥責道:「朝見天子應該行三跪九叩之禮,爾等如此行事有藐視聖上之罪,難道要羞辱朝廷嗎?」

李尚書有斥責之言,可沒敢說『趕出去』一類的話。他只是想抖一抖朝廷的威風,給使者一個下馬威,並不想把事情攪黃了。

孫和京說道:「我乃中華帝國天朝使臣。方才的叩拜之禮是因為我等也曾經是大明的子民,叩拜昔日之主。正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我等奉中國天子之名出使,依李尚書之言,如何行禮為當呢?」

楊嗣昌趕緊出來打圓場,他說道:「陛下,各位同僚,還是辦正事為要,禮儀之事容以後再議。請問孫使臣此來何事?可有書信?」

孫和京拿出書信,這是內閣會議定稿,加蓋了中國皇帝玉璽的國書。國書中條款分明,但是有一些還是要解釋的,這就是使節的作用了。

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崇禎退位,這是很顯然的,一個國家怎麼能兩個皇帝共存?

國書由司禮監掌印太監曹化淳親手遞給崇禎皇帝,朝堂上一片寧靜,崇禎看著開封的國書,臉色鐵青,很難看。如果不是在朝堂之上,他極有可能把這份國書摔倒地上。

眾臣子能猜到這就是勸降的書信,條件不過是投降后的安排。按照歷史的慣例,亡國之君不過給個王爺的名義,實際上能不能安全的活著還很難說。現在崇禎屬下之地還有數省,並且大多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手上還有幾十萬的軍隊,並不是光桿司令,所以這次的談判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成功的希望渺茫。

當然接下來就是打,先禮後兵嘛!勸降不成就要打,打出個結果來再談,歷史上這種事屢見不鮮。

如果說有一線希望的話,那就是糧荒,現在到了春季,正是最艱難的時刻,眼見得各處都出現了旱情,很多地方都無法播種,一直寄予希望的夏收可就難說了。

以往的災荒受災的都是農民,農村的饑民流動,湧向城市。這一次的糧荒是城裡人斷了糧,城裡的饑民向鄉下流動,以求獲得一口吃食。因為農民們手中畢竟還有少許的糧食。

在糧荒的逼迫之下,官府的糧倉不得不打開了,在大小的城鎮舍粥,前來喝粥的都是城市的居民,其中不乏衣冠楚楚的士紳,這可是難得一見的奇異景色。

如果議和成功,嚴重的糧荒可以立即得到解決,開封方面的糧食可是大大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他們還是不甚明白,開封的糧食是從那裡來的?總不會是天上掉餡餅吧?

在眾人胡思亂想的時候,皇帝終於看完了國書,皇帝示意曹化淳交給眾人傳閱。從楊嗣昌開始,三五成群的臣子們開始觀看,國書很長,一共五頁紙,於是就一頁一頁的傳閱。

終於大臣們都看完了,他們也看呆了,還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投降條件!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這個特別的條件就是——特區!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名詞。

簡單一句話,皇帝只要退位,還可以當國王,依然掌控現有的省份,並且安全更有保證了,因為與花皮停戰了。可是還有一條:十年不變!但是不能永遠不變,特區只有十年的壽命!

臣子們感到新鮮,都想問一問,可是有礙於禮儀,都不敢開口。

在這種情況下,孫和京開口說話了,他說道:「皇帝陛下,可容我解釋一下么?」

皇帝還是鐵青著臉,沒有說話,楊嗣昌說話了,他說:「孫使臣有話請講。」

他這是代替皇帝說話,崇禎皇帝不便表示,如果皇帝對於投降條件有興趣,那不是表示願意投降嗎?皇帝的難處臣子要擔當。

孫和京說道:「我中華治下之行省有三種形態,也可以說制度稍有不同。第一種是有完善的議會制度之行省,完全按照憲法執行憲政,他們初期都有十五年的訓政期,訓政的意思就是在督軍的監督之下,按照憲法,執行憲政,督軍就是憲政的保證。訓政期滿,就是完全的憲政省份了,督軍就失去了對於該省的權利。因此,我中華全部省份脫離訓政之日,就是廢除督軍之時,就是說在我中華,督軍職務的存在是暫時的。」

朝堂上一片嘩然,朱萬化讓出皇帝之位,他的督軍也不長遠,這是他們萬萬想不到的。這朱萬化不就是聖人再世了嗎?聖人也沒有這麼高尚吧?相比之下,大明的皇帝就......

有的大臣們也在心裡比較,崇禎如果答應退位,與朱萬化也就是初一、十五的差別,崇禎干十年下班,朱萬化干十五年也是下課,他們兩人算是扯平了。

孫和京繼續說道:「第二種省份是還沒有建立議會的,它們叫做自治省,這樣的省份從最北邊的濱海省算起總共有十三個。」

朝堂上又是一片嘁嘁喳喳的議論之聲,沒有花皮的時候,大明朝廷的行省算上遼東、交口才十七個(遼東、北直隸、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廣、南直隸、江西、福建、交口),開封方面自治省就是十三個!中華日報他們都看,也大概的知道,但是畢竟搞不明白,這些省都在那裡?有多大?有什麼物產?

戶部尚書李待問來了興趣,他不顧禮儀插話問道:「孫使臣,有那麼多省嗎?都有那個?人口物產如何?」

那個意思就是說:你別吹牛!

戶部就是管錢糧的,他當然關心這些事情。

孫和京微微一笑,說道:「這是題外話了,不過李尚書問了,我總要回答,否則就是虛言說謊了。

訓政的十一個省是: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浙江、台灣。這些省各位都知道,我要說明的是東北三省乃是我中華的大糧倉,這三省的糧食產量相當於江南之地的總和。台灣也不少出產糧食,但是它主要是我中華的工業基地,大部分工業產品都產自台灣。

十三個自治省我一個一個的數一數:第一個是濱海,海參崴各位都知道吧,那是他的首府。該省是個地廣人稀之地,地域太大了,用中原的大省湖廣來比,三個湖廣也沒有它大,目前人口四十萬,物產主要是木材、海產品、和糧食。他的木材細密堅實,是上等材料,產量占我中華的三成,現在市場上的方木、木板等成型木材,多數是產於濱海的。它的糧食產量受到人口少,人力少的制約,但是其產量也不低,相當於江西、廣東這樣的省份。第二個是興安省,就是蘇武牧羊的那個地方,首府是赤塔城,它與濱海類似,也是地廣人稀之地,受到交通的限制它無法大量的開採木材。第三,外蒙古和漠北合併為外蒙古省,這地方各位都熟悉我就不說了。第四是熱河省,就是科爾沁蒙古,這裡的一部分蒙古人隨清國人走了,祖大壽就帶著關寧軍過去接收了該地,現在的巡撫是祖大壽。第五、六、七是察哈爾、綏遠、准格爾這三個省,他們都是收復的蒙古草原,這些各位也是知道的。第八是西疆省,就是唐代詩人李白出生的那個地方,漢代的伊犁將軍府(管理整個西域)也在那裡。它是大西北的江南,也是魚米之鄉了,收復它的是當初的亂民首領號稱「曹操」的羅汝才,他也是現在的巡撫。從濱海到西疆,這些西北地廣人稀之地,其主要的價值還在於礦產,我中華礦產的九成都在那裡了。按我們督軍大人的話說:這是留給子孫後代的財富,現在還都沒有開採。

.第九、十、十一是青海、西康、西藏,這是藏族人生活的地方,收復西康、西藏的也是亂民首領,就是號稱「老回回」的馬守應,他現在是康藏巡撫,治理西康、西藏兩省。」

朝堂上的大臣們有知道的也有不甚清楚的,他們都在驚異,當初的亂民禍害,現在也被用上了,成了封疆大吏。

孫和京繼續說:「第十二是康南省,那裡原本是藏人的季節牧場,在趙率教巡撫的擴張之下,它一直向南伸延到了印度洋,就是鄭和下西洋的到過的那個地方。這個康南省不得了,它的平原地帶河網縱橫,一年三熟,其地域大小相當於長江中下游的總和,其稻米產量至少是江南的兩倍。最後一個,第十三個是三金省,因為它是金甌、金蘭灣、金邊組成的,所以稱為三金。它就是原交口省的南部地區,這裡也是一年三熟的糧食產地。

這就是我中華現在治下的二十四個省。此外還有新加坡、安島、錫蘭府、波斯灣等海外領土,將來打算建一個海外行省。」

孫和京的這一番解說,可是讓大明的官員們開了眼界:原來中華有這麼大!難怪他們的糧食那麼多,都是產糧的好地方啊!當初的大明怎麼就沒有看到這些呢?不過話說回來了,沒有強大的軍隊能收復這麼多的好地方嗎?不過這些大臣們看看崇禎那冷冷的臉色,誰也沒敢吱聲。

孫和京繼續說道:「剛才說了一些題外話,這也是李尚書發問的結果。現在我接著說自治省:自治是有年限的,以五年為限,在五年之內必須建立完善議會,然後進入訓政,最終也要成為憲政省。

.第三種省份就是特區了。特區就是存在一個本地的政權,不完全執行中華之憲法。它可以有國王、有限的軍隊、有自己的局部律法、自己徵稅等等。但是它又不是獨立的政權,也不是屬國,只能是中華帝國之一部分,國防軍要有軍隊進駐,以維持國家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它必須做出計劃,逐年的改變自己向憲政靠近,並且以十年為期,要轉變為自治省。也就是取消國王和局部政權,由中華帝國任命官員,最後也是要遵守憲法,執行憲政的。

大明若是取消帝制,皇帝退位,就可以沿用此辦法,作為中華帝國內部的一個特區,並且暫時可以繼續稱王,維持原律法,對原所屬各省統治管理。」

特區的辦法,大明朝廷能接受嗎?且聽下回分解。

---第548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強國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強國夢
上一章下一章

第548章:特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