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培養人才(修改)

第13章:培養人才(修改)

第二天,崇禎元年六月十五。

送走朱大典、朱萬武的船隊后,朱萬化找來老二朱萬文。

朱萬化說:「你來基地的時候,我就說過:我不會勉強你作不願意做的事,前期是因為我的傷勢需要復原,並且事情確實多了一些,派你到基地來是幫哥哥的忙。現在我想問你:你有什麼志向嗎?想做些什麼,我會儘力成全你。」

朱萬文道:「大哥,經過這幾個月,我已經習慣這裡了,同時也喜歡這裡的工作,學習了很多新的知識,而且,都是很有用很實際的學問。大哥還讓我繼續干吧。」

「你有志學習新的格物(科學)知識我很高興,但是,有一些新的工作,我想你會更有興趣。

我們的事業剛剛開始,什麼最重要?是人才!有了可用之人,方能完成可做之事。你也看到了,我們基地可用之人太少了。所以我想辦學校,自己培養人才。我們需要辦三所學校,一所是為我們的軍隊培養人才的軍事學校;第二所學校是培養管理地方的官員的,我們總會控制一些地方的政權,這就需要培養自己的官員;第三所是為我們的工廠培養技術人才、管理人才、技術工人的學校。從現在起這三所學校都要慢慢的籌備起來,最緊急的,第一個要辦的是技術學校,就叫做『曙光技術學校』吧。這個學校的學生分兩種:一是目前在崗的工匠和管理人員,他們是邊工作邊學習。另一種是特意招收的年輕學員,專職學習。我大明朝的學子都是奔著科舉去的,指望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所以我們學校所學的格物(科學)知識,並非科舉之途,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但是也沒有辦法,人各有志嘛,總不能強人所難。所以招來的學員大部分會是貧苦人家的子弟,甚至有想到這裡混一頓飽飯的。不管他們的目的如何,我們要立幾條招收條件:第一是忠誠,這個不好判斷,但可以要求有父母親人在金華、浙江,要有鄰里作保。識字不多或者不識字,我們可以教他,所以第二要智力好,俗話說機靈一點。第三是年青,十歲左右最好,最大不能超過20歲。第四是身體好,沒有病。」

「大哥,辦學校我願意,而且也比較在行,我一定努力。問題是教師怎麼找,這些知識都是新的,識字的、懂詩詞歌賦的容易找,懂新知識的就難了。」

「所以我們要尋序漸進,首先要培養教師,我會陸續的寫一些教材交給你,我本人也會去給這些教師上課。工廠里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也要去給這些教師當老師。教師先當學生,學會了再教學生,這樣一步一步的就走上了正規。」

朱萬化又說:「當然,也不是所有當代的讀書人都如此迂腐,徐光啟大人你聽說過嗎?」

「聽說過,專長於格物,很有名的。」

徐光啟(1562年—1633年),此時已是老年,壽數將盡。他是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明末科學家,數學家、農學家、軍事家,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

「徐光啟目前在京城任職,已經老邁,他有個弟子叫孫元化,在遼東袁崇煥帳下。孫元化也是上海縣人,他有三個兒子在家,長子名叫孫和鼎,應該和我們年齡相仿。因此,你修書一封給孫和鼎,派人攜帶一個單筒千里鏡(給孫元化用)和一塊我們所鍊鋼的樣品,派人前往相邀,若能應邀前來,定是大助力。

培養官員的學校,就叫做『曙光政務學校』,軍事學校就叫做『曙光軍校』。這兩所學校也要儘快的籌辦起來,為我們培養人才。」

朱萬化繼續說:「除了辦學校,你還要擔負一個重要工作。我們發展生產的第一個目的是武裝我們的軍隊,因此軍火生產是我們的重要目標。槍炮的子彈、炮彈上目前缺少一個東西,就是『擊發葯』(彈殼中把彈頭髮射出去的火藥叫發射葯,點燃發射葯的底火叫擊發葯)。現在的火銃沒有擊發葯,是用火繩點火的,速度慢,操作不便,而且極危險(火藥桶邊上有火繩,能不危險嗎?),而且下雨或者大風天氣不能使用。也有用燧石擊發的燧發槍,他的缺點是不保險,成功擊發率太低。擊發火藥的特點是,平時比較穩定,當金屬撞擊它的時候,他就爆炸,引燃其他火藥,這就是擊發葯。

你的首要任務就是搞出擊發葯。另外,現在的發射葯是黑火藥,有爆發力不強和污染磨損槍膛的缺點,其實還有比他爆炸力更強更乾淨的火藥。我有這些火藥的配方和製作方法,希望你能擔起這個工作,當然我會全力協助你,一些基礎知識我會給你一一講解。

我要提醒你,製作火藥很危險,每次試驗,都要把安全方面的事做好。安全的第一條就是用於試驗的火藥量少,微小的量,爆炸了,問題也不大,第二是要遠距離操作。我可以給你一些遠距離操作的設備。我們要求的火藥條件:第一是穩定,就是說,不該炸的時候就不能炸,第二爆炸力強,就是說,該炸的時候威力大。」

朱萬文畢竟是個年輕的讀書人,還是個秀才,現代的說法就是個青年知識分子,頭腦很靈的,又接觸到了大工業的先進知識,對科學的想往和誘惑力正強。他對能夠學習並動手實踐這些科學技術是發自內心的高興。所以他愉快的接受了新的任務。

談完正事之後,朱萬化說:「你累了幾個月,回金華休息幾天吧?如果弟妹願意,回來時就接過來住,基地的住宅都建好了。」

「謝謝大哥關心,我回去幾天,順便辦一下招學生的事。」

......

洋尾村到杭州200多里,沿富春江順流而下一兩天即可到達。由於沿途需要考察地形,安排通信和偵查的站點,還要演練水上遭遇戰。所以朱大典和朱萬武計劃用三四天的時間到達杭州。

......

六月十七下午,富春江上兩條靠在一起的船上,兵丁正在廝殺,旁邊還有十幾條船停在一邊觀看。這是朱萬武正在指揮的實戰演習。只見船上濃煙上竄,火銃碰碰的響,木棒揮舞。亂作一團。這時響起了嘹亮的軍號聲,戰鬥場面戛然而止,煙火也被迅速撲滅。船隊離開曙光基地后,這樣的演練已經進行多次。朱萬武面上有一些笑容,看來對這次演習比較滿意。

演習時火銃(噴子)只裝少量火藥,並沒有彈丸。從曙光基地帶來的噴子部分已經改成燧發槍,燧發槍的優點是下雨天同樣可用,並且擊發迅速,不需要火繩。缺點是成功擊發率太低,達到五成就不錯了,沒有火繩保險。其實遂發的原理和就是後世老式的燧石打火機的原理,後世吸煙的人都知道,燧石打火機不是每次按下都能打著火的。

演習的位置是富陽縣上游不遠處的環山,有一條小溪從南面匯入富春江,河口處有茂密的蘆葦盪,小溪上游不遠處有比較高的山地,是個比較複雜的地形,因此,朱萬武安排家丁隊排長石懷亮帶領一個特務班,外加一名通信兵留下預設隱蔽偵查。山地上選擇一高處設立通信站可以直接與曙光基地通信,也可以通過同樣預設的另一個臨時通信站間接聯絡。

朱萬武吩咐石懷亮,這幾天不能生火做飯,吃乾糧,不要接觸百姓,偶遇樵夫獵戶,要臨時拘禁(事後安撫),通信只能日間進行(夜間通信燈會照出一條很長的光柱,無法隱藏)。江面、支流小溪、蘆葦叢、道路都要日夜監視,發現情況,及時報告。

這樣的隱蔽偵查通信點計劃預設四處。偵查範圍基本覆蓋了沿途險要地點,還有兩條船沿江巡哨,算是比較周密了。

......

六月十九中午,船隊到達杭州碼頭,先期到達的朱吾安和朱安才來碼頭迎接,朱吾安向朱大典稟報:

「老爺,佛郎機人已經到了兩天,並且經商之人已經住在杭州,他們說大明朝廷對外國人的商業活動有諸多限制,所以打算與我們在杭州灣的海上進行交易。經過我們交涉后他們也同意在碼頭交割。」

朱大典聽后心中疑惑,果然有問題,他們已經住到杭州,還要堅持海上交割,而且碼頭上裝卸貨物比海上方便很多,即便找個小碼頭也比海上交易方便。佛郎機人看來是受人蠱惑了,杭州灣上是大有文章。

「你告訴他們我們的貨已經到了,今晚我設宴招待他們。」

「是!老爺,我馬上辦。」

朱大典有對朱安才說:「這裡你熟悉,安排一個好的酒樓。」

二人領命而去。朱大典心裡想:萬化兒想的周全,這幾天真需要走訪官員士紳,以警告幕後之人打消他的冒險行為。

在商館吃過午飯,稍歇片刻,朱大典就馬不停蹄的拜訪親朋故舊、同門同鄉。

晚宴上來的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他們在大明的代理人。首先給他們出示了明瓷(骨瓷),他們對大明的瓷器並不陌生,但是,這麼好的瓷器沒見過,包括他們的代理人也同樣感到吃驚。遺憾的是他們餘款不多,但還是傾其所有盡量購買。兩家都購了一些明瓷,並且預定了下次的購買訂單。約定明日碼頭移交貨物和銀兩。

說到橡膠時西班牙人有些不懂,朱萬武告訴他們就是南美洲有一種樹叫三葉橡膠樹,『橡膠』一詞就是當地土著所說的『流淚的樹』的音譯。西班牙人答應如果找到一定帶來。同時告訴他們,收購當地土著收割的橡膠,我們會給優惠的價格,有多少要多少。造船工匠的事也是滿口答應,中介費是蠻優惠的,兩名熟練工匠的中介費是一面大鏡子。這個時代西洋人技術保密還不嚴重。大航海時代西方各國造船技術都不錯,也沒有什麼可保密的。

朱家與泰西商人雙方各得所需,晚宴自是暢飲盡興。

朱大典與佛郎機人約定今後的交易在廣州、澳門進行,朱家可不想再驚動鄭芝龍了。能避免的麻煩還是盡量避免。浙江到廣東可以走陸路,也可以走途徑靈渠的水路(從杭州起,經大運河、長江、湘江、靈渠、灕江到廣州)。

靈渠是秦朝修建的,工程構思巧妙,是嶺南(廣東地區)到中原的唯一路地上的水路通道,經濟、政治意義重大。充分顯示了我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直到後世的現代都在使用,和京杭大運河一樣,已經用了2000多年!

第二天順利交易,平靜無事。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居然得到了近萬兩的白金。

朱安才的玻璃店面積較大,當初建店時就考慮到省城的事務較多,來往人員也多,家主也會常來,地方小了不夠用。玻璃店面是向南開的,店的背後,向北的一面,臨另一條街道,雖然比不上這邊熱鬧,也是一條商業街。錢莊初創,還不宜招搖,就建在北面。地皮房屋都是現成的,只需重修門市房,建金庫即可。實際上在朱大典到達之前,水泥已經運到,預計一個月後都能竣工。朱大典決定留下一個排的家丁,並允許他們擴建到一個連(170人)。作為票號守衛和銀兩運送護衛。領隊的就是被南霸天抓的那個李四娃。

同時朱顏回報:市場的用地已經購買,並開工建設,兩個月可以陸續建成。不過,作為商場隨時都可以開張營業。

六月二十一,環山傳來消息,發現二十多隻可疑船隻來到環山。有三條船進入位於環山的支流小溪,其他大部分船隻停在富春江邊,並隱蔽在靠近富春江南岸的蘆葦盪中。隨後巡哨的船隻也發來消息稱,發現二十五隻以上的既不是打漁船也不是運貨船的可疑船隻。

危機已經來臨!朱大典和朱萬武胸有成竹。

---第13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強國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強國夢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章:培養人才(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