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一件唐代秘色瓷罐

賞析一件唐代秘色瓷罐

近期內,我收藏到了一件罕見的唐代秘色瓷提梁壺,見上圖!它高二十二厘米,最大腹徑二十二厘米,底徑十五厘米,壺為梨形,圓腹比較肥,短而較厚的流,貼於圓腹的中上部,壺的上部突顯一個裝飾性圓圈,圓圈上等距排列五個乳釘,蓋子已經聯結在壺的上部,蓋子上,有近似古代青銅器的雙耳,雙耳間有橋形提梁,梁的一側是壺口,口徑四厘米,很小!此壺平底,底中間微內凹,底灰色,比較厚,露胎,胎骨硬朗精細,器底有小片黏沙現象和長期使用留下的磨痕!整個壺面的釉色,碧綠美麗,釉面腴厚,具玉質感。釉面遍布細密的冰裂紋,寶光若隱若現!

秘色瓷一直是古瓷研究者和愛好者的追求目標。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它時時被人關注著,只是沒有確認的證據,又因一些典籍里所記載的文字相當有限,無法讓人們真切感受到它翠綠融青的溫潤,讓它撲朔迷離,於是它成了一個千古之謎,讓宋元明清的無數文人、士大夫們、甚至清朝的乾隆皇帝,都陷入了尋找的迷茫之中。隨著1987年陝西法門寺地宮的打開,十多件精美的越窯青瓷頓然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同時出土的《物賬》上明確地記錄著這批青瓷為:瓷秘色。於是一個爭論了千年的懸案,好像有了一個了結!但是,也有部分專家不甘寂寞,他們乘勝前進,經研究和實驗,他們有了一個獨出心裁的結論:一千多年前,在上林湖,當地聰明的匠人們制出了一種特殊的瓷器,這種瓷器選用精良的胎料,施塗精選的釉料,在入窯前還要在匣缽上加以特別的處理,燒成了潤澤如玉,盈透似水的超越窯瓷器!他們認為,只有這種瓷器,才叫秘色瓷,它是由上林湖越窯創燒出來的一個精美的獨特品種!按照他們的這個標準尋覓,實際上,目前世界上根本找不到這種瓷器!與他們臆想中的這種瓷器比,陝西法門寺地宮中的越窯青瓷,也相形見絀!目前,大部分有關專家沒有隨波逐流,仍然認為,唐代中期至五代的眾越窯瓷器中的精品,都是秘色瓷!上述的上林湖的專家們,唯我獨尊,掠人之美,排擠掉大部分越窯,好像有點獨斷專橫,且其證據和觀點一樣,都相當勉強!

幸好有陝西法門寺地宮中的越窯青瓷,幸好有陸龜蒙的詩為證,幸好有蘇州出土的幾件秘色瓷器!如果不是它們,這種獨斷專行的專家學者,不知要搞出多少天方夜譚!

1987年前,蘇州已經出土了三件秘色瓷,只因當時缺少可靠的資料,未對其定論。1956年蘇州虎丘雲岩寺塔第三層天宮中發現的一件五代秘色瓷蓮花碗,它由碗和盞托組合而成,通高厘米,其中碗高厘米,盞托高厘米;碗身外壁、盞托盤面和圈足均飾重瓣蓮花,如淺浮雕狀突起;釉面青翠、光亮如新。還有兩件是1979年3月七子山五代墓出土的,一件是方形高足套盤,盤為四方體,四角作出花棱;子口、內壁斜直,可互相套疊,高圈足,足壁呈座式,四邊鏤有壺門,外印凸線紋,施陰刻線;器表施碧水色釉,釉質潤澤。另一件是金扣碗,敞口、斜弧腹,小圈足,平底;底面有支釘痕;口沿金邊,滿施翠綠色釉,釉面腴厚,具玉質感。該金扣碗完全符合史志《十國春秋》、《吳越備史》、《宋會要》所記載,「金棱秘色瓷器」,「扣金瓷器」,「金銀飾陶器」,「金扣瓷器」的特點。

所謂秘色,宋周輝的《清波雜誌》記載:秘色器,錢氏有國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這種認識,影響了當時的人們,讓秘色瓷增添了許多神秘的光環。趙令?在他的《侯鯖錄》中說: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幸好有陸龜蒙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乃知唐時已有秘色,非錢氏始。由此可見,正是陸龜蒙的這首詩,改變人們在時間上的有關認定,而這位被蘇州人稱為甫里先生的隱士,一生未做過大官,一直在吳淞江邊靠幾十畝祖田過著清貧的日子。應當說,晚唐時的秘色瓷已經走進了蘇州的尋常百姓家。

關於對秘色瓷器中釉面碧色的認識,我認為碧色,就是湖綠色!下面三圖,是我以前收藏的幾個秘色瓷器,拍攝有關圖片時,我匠心獨運,用一片樟樹林為背景,茂密的樟樹的綠葉中,有嫩荷色,有湖綠色,是有層次的。正如五代詩人徐夤用詩句讚頌的那樣:瓷秘色,宛若「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綠雲」、「嫩荷涵露」!

作者題外話:我現在愛好收藏,偶爾寫一點收藏方面的文章,發在這,趁機和大家見個面!牛bb小說閱讀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人間正道是滄桑
上一章下一章

賞析一件唐代秘色瓷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