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怎麼讀《隋書》

李浩怎麼讀《隋書》

《隋書》很重要。《隋書》是中國古人調整「著史方法」之後的一本重要的書,也是李世民「親自抓」的一本書。在此之前,史書是由史官寫,由一個人寫。《隋書》是集體創作,由「史館」組成寫作班子,分工負責而成的。由「史官」轉而「史館」的利與弊,李世民為什麼這麼干?我接下來還會專門談。

《唐代三大地域文學士族研究》有一個專門章節,是探討《隋書》的。他讀書的方法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點是不賣弄。我念一下這一章開頭的半句話:「《隋書》是唐初史家所修撰,而又由朝廷重臣監領。」

這半句話里,藏著很多東西,也迴避了不少東西。

《隋書》是集體創作的。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民生民風民俗、文學音樂書畫都要具體呈現。主持和參與修撰的都是大腕和達人,主要人物有魏徵、孔穎達、許敬宗、褚遂良、令狐德棻、長孫無忌等。照今天一些學人寫文章的方法,談《隋書》,要先說說這幾個人,這些人都是重要「談資」呀。但李浩先生不著一字,洗盡鉛華不著妝。李浩先生為什麼不著一字?我們可以想象,可以評估,也可以推測,但不要亂推測。

我個人是這麼推測的。唐之前的史書,有兩個目的,首先是制約帝王的言行,再是傳諸後世。史官記寫國家大事或帝王的言行,帝王本人是不能看的,這是嚴格規定,是天條。關於《隋書》有一句總評,叫「書成進御,文筆嚴凈」,這本書的主要讀者變成了當朝皇帝。一本書的讀者朝向哪裡,是決定這本書的走向的。「以史鑒今」,也是唐朝人提出來的,但怎麼鑒?鑒什麼?其中機關重重,門道甚深。李浩先生那半句話,只是告訴我們,那個房子里有很多門,你們自己瞧著進吧,門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我這本書也不是寫門的。

第二點應該學習的,是對材料的選擇,或者叫取捨功夫。

大廚師和一般廚師,使用的材料都是差不多的,魚呀肉呀菜的,區別在於對材料的認知和選擇。刀工和火候是可以鍛鍊出來的,但怎麼認知怎麼選擇需要一點天賦。

《隋書》85卷,帝紀5卷,志30卷,列傳50卷。李浩先生取的是《文學傳》《儒林傳》和《地理志》。《隋書》整本書都寫得好,多項指標都很硬梆。這三部分是《隋書》里寫的突出的,雖然不能說是最好的,但顯示著「文筆嚴凈」那句話。

這三部分「書成進御」的心思也不甚明顯,沒有明顯地討好領導的心思和意圖。

李浩先生這一章的題目叫「《隋書》中的文化地理觀」,這三部分也是集中講這些內容的。這一章里,我建議大家留心「土壤之殊與政教之移人」里的一些認識,還有結論部分的第二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先前的風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先前的風氣
上一章下一章

李浩怎麼讀《隋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