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源

活力源

三陽開泰,具體指的是立春這一天。泰是安定平和的大境界,《易》第十一卦是

「泰卦」,象為陰上陽下,辭為

「小往大來」,寓意掙脫束縛和困境,呈現盎然生機的面貌。

「突破『器』的僵化,達到生的活躍」。按舊曆的計算方法,一陽從一年的冬至那天開始,陽氣由地心向地面升發,《易經》里是這麼講的:「冬至之日,陽氣初九,為天地心。萬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見天地心』。」後人還有相應詩句:「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今日交冬至,已報一陽生。」二陽在小寒與大寒之間,處在中途半端階段。

到了立春,每年二月四日前後,陽氣歷經約一個半月的緩緩行程,終於突破地表,重新覆蓋大地。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以前的舊曆有六種,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魯歷,用得多的是夏、殷、周三歷。

這三種曆法最大的區別在歲首的設置。周曆以冬至所在的月(即今天的農曆十一月)為一年的開始,以一陽初動紀元。

殷歷的正月是今天農曆的臘月。臘是祭名,這一個月里,有太多的天地神明要供祭。

夏曆的歲首即是我們今天農曆的正月。讀古書的時候,涉及月份,用今天的習慣經常會遇到不可解之處,其中的原因不是古今氣候變化大,而是著作者依據的曆法有異,典型的是《詩經》,如《七月》那首民謠,是夏曆和周曆並用的;《正月》那首詩,依據的是顓頊歷,正月不是今天的正月,是四月。

秦國乃至秦朝做了三件了不起的文化工作。一是統一度量衡,

「車同軌」。再是統一文字的書寫,

「書同文」。三是統一曆法。秦朝立國頒行《顓頊歷》,每年的歲首是冬至前的一個月,即農曆十月。

一年之首也不叫正月,叫端月。漢初仍襲秦制,到漢武帝時候,頒行《太初曆》,把歲首確定為農曆一月。

我們現行的曆法是經由多個朝代逐步完善而成的。這三件工作的了不起之處在於樹立了國家標準,泱泱大國,沒有自己的標準是真正可怕的。

我們現如今國運昌達,經濟上是世界老二了,但這個排名標準是人家的,不止於此,金融、環境、教育乃至文學,太多的行業標準都在聽命於人,這真是值得思量再思量的事。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初衷是

「行同倫」,這件事他幹得極差勁。不僅專政,而且專制。《禮記》里講的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大秦把兩件事辦好了,一件事弄砸了。再說了,

「行同倫」,不是統一人們的思想意識,而是人們的行為要因循一個大的標準。

意識那種東西能統一么?紙縱然包住水火也包不長久。今年春節七天假,兵馬俑內外一如既往遊人如織,門票收入極為可觀,始皇帝給陝西後人預留了一個厚實的活期存摺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先前的風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先前的風氣
上一章下一章

活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