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金剛怒目兄弟情

第335章 金剛怒目兄弟情

楊景出師不利,氣得卧床不起,所帶闖陣兵馬皆折損殆盡,雁門關登時陷入一陣陰霾,士氣低落。

隨後遼兵趁勢組織攻城,在佘賽花的指揮下,勉強擊退敵人。遼兵在關下叫罵挑釁,佘賽花命全軍堅守不出。殘陽如血,整個雁門關鴉雀無聲,死一般沉靜。

柴美容在旁侍疾,見六郎鬱鬱寡歡,安慰道:「夫君,勝敗乃兵家常事,先養好身體,才能再戰遼兵。」

楊景微微闔眼,懊悔道:「都怪我輕敵大意,瞧不破敵人的奸計,害得兄弟們命喪陣中,我如何面對他們的父母妻兒啊。」

原來他之所以如此,並非是因為不敵韓昌,而且內疚自己輕敵大意,害得將士無辜送命。兩軍對陣,自然少不了傷亡,可若因為將軍決策失誤而葬送士兵性命,就是為將者的無能了。

楊景整日苦思破陣之法,天門陣中的八大陣若單獨運轉,破陣不在話下。一旦八陣結合,其中變化難以言表,與自己所學相去甚遠,頓時頭脹欲裂,更加氣鬱。

柴美容見夫君頹敗,低聲道:「夫君,遼兵陣法怪異,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那也是他們無法攻破雁門關,這才以此詭計引誘夫君出擊,只要我們堅守不出,遼軍自當退兵。」楊景雖不甘心,可眼下不能枉送將士性命,也只好加強戒備,以防遼兵偷襲。

靜養幾日後,楊景內傷漸好轉,便到城牆巡查軍容。自從他敗陣后,又因氣血攻心卧床,士氣有些低落,全靠佘賽花震住場面,才沒有潰敗。守城將士見將軍前來巡查,士氣重振,之前壓抑氣氛一掃而光。

楊景巡視完畢后,見守城佈置頗有章法,步兵和弓手兵配合也相得益彰,各種守城器械也一一準備妥當,心想這手筆不知是何人所為,可堪大才,一問之下,竟是出自楊排風之手。

他對這個小丫頭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天波楊府燒火的丫頭,平日喜歡和兒子楊宗保玩耍。後來凌楚瑜將其帶走,收做徒弟,以為她今後會是一代女俠。可沒想到的是,楊排風在雁門關前獨戰韓昌,鼓舞士氣,隨後又是她領一偏師,接應戰敗後撤的自己,足見其武功和謀略之高。便下令傳楊排風帥賬商議。

少頃,一身戎裝的楊排風風風火火趕來,道:「將軍,楊排風聽命。」楊景見她英姿,讚歎女中豪傑,道:「排風,咱們都是一家人,不用拘禮,坐。」

楊排風將披風一撩,振振有聲,端坐在一旁。

楊景道:「排風,這次多虧了你,才使得遼兵不敢犯境,看來這些年,你跟你師父學了不少本事。」

楊排風道:「排風從小受教於楊家,自當保家衛國。此番遼國不自量力,敢來犯我大宋邊境,定教他們全軍覆沒。」

她少年父親就死在戰場上,這對她幼小的心靈衝擊極大,發誓長大后定要驅除遼兵,收復河山。後來她上山學藝,凌楚瑜因有愧其父,悉心教導,傾囊相授。僅僅五年,她便將楊家槍學得滾瓜爛熟。不僅如此,兵法謀略也頗有小成,連凌楚瑜也不得不佩服她的聰慧和毅力。

可一個花季姑娘,當天真浪漫的年紀,應該多接觸這世間的美好事物,而不是心懷報仇種子,整日與武功為伴。凌楚瑜唯恐她錯過美好童年時光,長大後有所遺憾,便不在傳授她任何本事。可楊排風鬼靈精怪,見師父不再傳授本事,便悄悄去求教蒼雲山上兵法謀慮僅次於她師父的馮易煙。

馮易煙對她也是喜愛,可惜無緣收其為徒,尤為遺憾。但楊排風求教,他表面不應允,而暗地裏卻安排吳犀不經意泄露,讓她將自己專研多年的兵法一一學去。而楊排風也不負眾望,此次雁門關一戰,便是最好證明。

楊景道:「排風,這些年你師父他怎麼樣?」楊排風一聽,臉色瞬間不悅,道:「師父他這幾年為情所困,整天唉聲嘆氣,鬱鬱寡歡。他時常下山,一去就是一整天,後來我問了其他人,才知道師父他去祭拜一個女人,那個為他而死的女人。還有,後來師父他經常站在後山一塊巨石前飲酒,有時候一站就是一整天,我也不敢去打擾他。將軍,你知道我師父在思念誰嗎?」說到最後,略帶酸楚。

楊排風曾見過英姿颯爽的聞人清,也偷偷見過風華絕代的藍兒,也在山上聽過蘇媚為愛而死的故事,這三人不論樣貌和才智,都是上上之選。但凌楚瑜更多時候,是對着巨石嘆氣,楊排風知道,這才是師父心中想彌補的遺憾。

楊景聽罷,也是長嘆一聲,不願將此事多說,搖頭道:「你師父的感情之事,外人怎能知悉。只有他心裏最清楚,到底愛誰。」說罷他看向楊排風,發覺這丫頭眼裏閃過一絲悲傷難過,不禁有些吃驚,便岔開話題道:「排風,這次叫你來,是為了破陣一事。這遼兵陣法詭異非常,聞所未聞,你隨楚瑜學藝,他可有傳授排兵佈陣之法?」

當年楊家八子中,在排兵佈陣上,凌楚瑜乃佼佼者。楊景心想,或許楊排風會有所涉獵。只要能了解這個陣法,便能有一戰的可能。

楊排風露出凝重的神情,搖頭道:「將軍,排風無能,從未見過這個陣法。」她將後來幾年不曾在凌楚瑜身上學本事的事情說了,楊景有些失望,道:「排風,那你能否傳信給你師父,讓他下山相助。」

楊排風更是沒有辦法,搖搖頭,道:「師父他早就下山去了,江湖茫茫,不知該如何尋找。」

楊景聽罷,也只好放棄。眼下也只有嚴守雁門關,等待朝廷援兵。他堅信只要再有數萬大軍馳援,遼軍休想越過雁門關半步。

可等來的並不是援兵,而是趙光義的一道聖旨。皇帝震怒,讓楊景儘快出兵,破了遼軍的天門陣,好讓遼軍知道宋朝厲害。楊景對此聖旨是大吃一驚,急忙召集諸將,商議對策。

「皇上這是怎麼了,這雁門關自古就是關隘險地,利守不利攻,為何要讓我們出動出擊,豈不是兵家大忌?」眾將紛紛表示不滿和憤怒。

之前雖有楊繼業出動出擊,生擒敵軍將令的壯舉,可此一時彼一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能同日而語。楊景嘆氣道:「這也是沒辦法之事。遼軍此次來犯,已做了充足準備。首先遼兵陳兵邊境,使得兩國邊境緊張,戰事一觸即發。再者,他們主動挑釁雁門關,若我們拒戰不出,消息傳出,民心不穩,朝局動蕩,甚至整個邊境士氣都會低落,到時候遼兵一旦猛攻,唯恐不敵。最後一點,遼國有意在皇上大赦天下時候出兵,分明就是挑釁,若我們避而不戰,士氣備受打擊。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已不是戰局的運籌,而是整個朝廷的對弈,這也是在逼我們主動出戰。」

眾人紛紛叫罵遼國卑鄙,也想到這天門陣的背後,竟有如此深的運籌帷幄。可眼下無破陣之法,聖旨又催得急,不知該如何應對。

就在此時,士兵來報,有十餘名和尚來到帥府前,請求面見楊景。眾將均是好奇,如今戰事膠着,和尚不在寺廟乖乖念經,來這裏作甚。楊景眼下煩躁不安,無暇分心,隨口道:「替我好生招待他們。就跟大師們說,眼下邊境戰事緊急,本將軍軍務纏身,不能親自迎接,有怠慢之處,多多包含。他日擊退遼兵,再登門貴剎,多多賠罪。」

他沒有大擺架子,只是軍情緊急,難以分心。士兵下去后,不一會又返回來道:「將軍,那些和尚說了,此番前來,就是為了替將軍分憂,解雁門關之圍。」

帳內眾將一聽,發出一陣冷笑,有人道:「如今這和尚也知兵?定是想多討些善緣罷了,將軍,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定是些狂妄之徒,依末將之見,不如將他們驅走算了。」

楊景向來敬重僧人,道:「不必。我想他們都是一些熱血之士,見遼兵勢大,這才來相助,也是一番好意。若大宋人人皆如此,又何懼遼兵。」他對士兵道:「去回稟那些師傅,他們報國之志,楊景感激不盡。但沙場征伐本就是軍人之事,讓他們放心誦經,本將軍定會打退遼兵。」

士兵令命而出,不久又返回,說那些和尚讓他帶一句話。那些將領實在看不下去,慍怒道:「這些禿驢,當真是冥頑不靈。將軍,屬下這就親自前去,將他們叉出去。」

楊景略做思忖,道:「先聽聽他們想對本將軍說什麼吧。」他素來禮賢,心想這些和尚三番五次要求見面,或許真有什麼本事不成。

那士兵一字一句道:「梨花凋落兩狼山,七羊同去六羊歸。」

楊景聽罷,虎軀劇震,急忙道:「外面到底是什麼人?」旁人或許不知這兩句話是何意思,但楊家八兄弟可無比清楚,最後一句正是智聰和尚給父親楊繼業的批言。當時眾人不明這是何意,以為楊家人只有六人歸來,實際上是說楊家七個兒子,只有六郎生還。

那士兵見他臉色巨變,嚇得哆嗦,舌頭打結,支支吾吾說不出話。楊景不等他說話,當即邁開步伐,衝出軍帳,直奔門外。只見外面站立數十人,頭戴斗笠,身穿灰色僧衣,腳穿草鞋,每人手持一根長棍,不像普通遊行僧人。

楊景看不起他們容貌,顫聲道:「方才是哪位大師說有破敵之策?」

此時為首的僧人朗聲道:「阿彌陀佛!」聲音極為熟悉,楊景已是控制不住,道:「這位大師······您可否······將頭抬一抬,我想知道你是不是······」

那僧人生得虎背熊腰,極為健碩,他將頭抬起,一雙虎目精光閃閃,如那怒目金剛,威嚴赫赫,微笑道:「六郎,別來無恙!」

楊景忽止不住淚水,撲上前將他抱住,不顧身份叫道:「五哥,我的好五哥啊,你終於回家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俠骨照銀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俠骨照銀槍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5章 金剛怒目兄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