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態勢不妙

第118章 態勢不妙

時至今日,陳奇瑜對他的君王,已經完全嘆服了。

雖然他覺得陛下改變了許多,但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人經歷了磨難,都會改變,他自己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范府內,崇禎皇帝對沿途經過畢恭畢敬的勇衛營將士,皆微笑着點頭頷首。

甚至,有些記得名字的普通將士,崇禎皇帝還會簡簡單單的問候一句。

「馬小五,今天又輪到你執戍了?」

「劉三兒,挺直胸膛,沒錯……就這樣!」

每每這時,總會讓勇衛營的將士們心裏暖洋洋的。

通過這幾天的親密接觸,將士們發現平日深處皇宮高高在上的陛下,竟是如此平易近人。

而這,也讓將士們的心緊緊地和崇禎皇帝粘在一起了。

范府後院,原本是范永斗的廚房,所有食具一應俱全,錦衣衛將士正在準備餐飯。

「給將士們加餐!」

崇禎皇帝走進來,簡單的吩咐道。

「誒,皇爺!」

在此負責監管食物安全的勇衛營監軍盧九得,立馬應道。

「幹得不錯,再接再勵!」

崇禎皇帝點點頭,對着盧九得誇讚。

勇衛營能走到今天,監軍盧九得和劉元彬可謂功不可沒。

當初前任崇禎皇帝組建勇衛營的時候,任命自己信任的潛邸老人曹化淳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兼御馬監印務總督勇衛營。

曹化淳受命將原先的四衛營整訓為新的勇衛營。

只是由於曹化淳位高權重,不可能專門只掌管勇衛營,為了實際控制這支軍隊,曹化淳選用自己派系的盧九德和劉元斌出任監軍。

兩人都是內廷知兵人才,為切實提高勇衛營戰鬥力,在選任人才上極為用心。

他們精心網羅忠誠勇敢之士,如出身京營的周遇吉,出身遼東久歷戰陣的孫應元、黃得功等人。

有了這些善戰的武將加入后,勇衛營的戰鬥力迅速提升。

故而,崇禎皇帝對盧九得和劉元彬二人的工作相當滿意。

「多謝皇爺謬讚,奴婢一定再接再厲,不負聖意!」

得到皇爺的親口誇讚,盧九得彷彿打了雞血一般,興奮地表決心。

可以說,有了皇爺這句話,他在勇衛營穩如泰山。

甚至在御馬監,他也可以橫著走了。

說話間,黃得功和周遇吉等一群將領說說笑笑走進來,見到陛下在此,頓時噤若寒蟬。

「都跟朕出去,看看將士們吃什麼?」

見這些勇將有些拘謹,崇禎皇帝大手一揮,對他們命令道。

范府的中心大院內,露天擺着整齊的長凳長桌,面上乾乾淨淨的。

院內的一角,數十個伙頭軍架著鐵鍋,添湯加菜,蒸好的饃摞成小山那麼高,空氣中漂著食物的香味。

帶頭的崇禎皇帝一行人走過來,他老人家隨手拿起一個饃,掰下一角,放在嘴裏咀嚼。

頓時,麵粉的清香和揉面的筋道流連在崇禎皇帝的唇齒之間。

不得不說,不管在任何年代,軍隊的大鍋飯總是比小灶煮的菜更有味道。

「吃得還不錯嘛!」

崇禎皇帝點點頭,贊了一句。

「稟陛下,軍中是因為近日查抄晉商,以至糧食充裕,這幾日方才讓將士們伙食稍加改善,平日裏還是……」

勇衛營副將周遇吉不明白崇禎皇帝的意思,連忙出列解釋。

在大明缺少糧食的年代,糧食就是命。

在軍中,糧食都是有定量的。

一般情況下,不打仗,一頓干一頓稀。戰前吃乾的,勝了賞點酒肉,將士們就都感恩戴德了。

至於說跟後世一樣敞開了吃,吃得飽,吃得好,那是不存在的。

即使勇衛營是天子御林軍,也不可能比別的大明軍隊強過多少。

無非就是定量的口糧,更有保障一些罷了。

崇禎皇帝聞言,不置可否,只是問道:「勇衛營幾日一操?」

「稟陛下,勇衛營三日一小操,十日一大操,從無間斷!」

見陛下問道操練之事,周遇吉心裏鬆了一口氣,語氣間頗有自得向崇禎皇帝彙報。

勇衛營組建之初,便以天下第一強軍為己任。

也因此,在訓練會操上,勇衛營向來是勤練不舍,未有間斷。

這在時下大明所有的軍隊中,勇衛營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再無其他軍隊可以比肩。

縱使是當年的戚家軍,也不過如此。

哪知……

崇禎皇帝聽完,微微蹙眉,立即吩咐身後跟隨的陳奇瑜,「陳愛卿,今後勇衛營一日一操,風雨無間。」

只是……

未等陳奇瑜回話,現場眾將一片嘩然。

一日一操,風雨無間,陛下這也太誇張了!

他老人家高高在上,這是不知兵事,瞎指揮啊!

知道他老人家因為戰事焦慮,想要部隊訓練上去,早日強軍,可是條件不允許啊!

一日一操,這涉及後勤方面的事情就太多了。

鎧甲、軍服、兵器、糧食……的損耗,簡直太大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糧食。

如果說軍服、兵器等物的損耗還可以勉強克服的話,那糧食是真沒有辦法了。

民以食為天,軍隊更是如此。

按陛下如此高強度的訓練會操,那每日的伙食怎麼辦?

當兵的原本飯量就大,一個饃饃幾口就沒了,要是每天會操,這些軍漢吃起來,個個都是飯桶。

如果還是一干一稀,縱是鐵人也受不了哇!

此時,錦衣千戶董長青帶人抬着幾口大鍋進來,鍋里冒着騰騰的熱氣,竟然是蘿蔔白菜燉肉。

這道菜,就是崇禎皇帝吩咐盧九得為將士們的加餐了。

誘人的香味飄蕩在院內,讓原本勞作了一天飢腸咕嚕的將士們垂涎欲滴。

崇禎皇帝掃視着勇衛營的眾將,指著鍋里熱氣騰騰的燉肉,對他們問道:

「諸位愛卿,今後勇衛營一日三餐,餐餐有肉,爾等能一日一操,風雨無間嗎?」

咕嚕嚕……

卻是有些將士肚子不爭氣,發出了人類對食物最原始的「抗議」。

乖乖,實在是被陛下的話勾引出饞蟲了。

一日三餐,餐餐有肉,想想這日子,美妙似神仙吶!

「稟陛下,若是伙食能跟上,別說一日一操,便是一日三操,我們也可以做到風雨無間。」

最終,面對崇禎皇帝的發問,一個叫李世昌的參將率先作出了回答。

應該說,李世昌的回答代表了普遍官兵的心聲。

其實,在這個年代,不要說什麼高尚的話,許多人當兵就是為了混碗飯吃。

如果能夠吃飽,能吃好,他們真的是不怕苦不怕累。

「好!」

崇禎皇帝興緻盎然撫掌大喝,環視着有些不敢置信的黃得功、周遇吉等將領,說出了讓他們欣喜若狂的話。

「朕的勇士們,此戰過後,朕已經決定擴大勇衛營,用於取代如今京營的位置。

所以,朝廷將傾盡全力,優先保障勇衛營的日常補給。」

「陛下萬歲!」

「天子聖明!」

頓時,黃得功、周遇吉、孫應元等將領皆喜氣洋洋下跪呼頌崇禎皇帝。

勇衛營擴招,取代京營位置,最得利就是他們這些原本勇衛營的將領了。

一句話,水漲船高,他們個個都可以自然升職,又焉能不高興?

唯有陳奇瑜輕蹙雙眉,面有憂色。

倒不是因為擴大勇衛營的問題,而是擔憂陛下把勇衛營取代京營的事說早了。

原本這樣的事情,要悄悄地做,等到勇衛營壯大了,時機成熟,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現在說出來,傳揚出去,掌握京營的勛貴心裏肯定不痛快,自然要找陛下鬧騰。

畢竟,如今的勛貴在文臣的打壓下,只有京營這片自留地了。

如果連這片自留地都沒有了,勛貴還剩下什麼?

不過,在此大庭廣眾之下,陳奇瑜並沒有當場向崇禎皇帝勸諫,他準備找個機會,私底下溝通為好。

「諸卿先切勿高興,朕可有言在先,爾等若不能幫朕帶出一支赫赫武功的無敵雄師,別怪朕到時不留情面。」

望着興高采烈的勇衛營眾將,崇禎皇帝板着臉,輕飄飄地說道。

只是話雖輕,內容卻讓人不寒而慄。

其實委實不怪崇禎皇帝如此嚴厲,實在是此事關係重大,說關係到大明生死存亡也不為過。

也因此,崇禎皇帝有必要敲打眾將,以免他們得意忘形。

「陛下,臣定不負聖恩!」

眾目睽睽之下,周遇吉率先表態。

不過,他可不敢替眾人背書,唯有替自己保證。

「陛下,臣也定不負聖恩!」

緊接着,黃得功也代表自己表態。

「陛下,臣也定不負聖恩!」

頓時,眾將一個個代表自己表態。

響鼓不用重鎚,點到為止即可。

再說有陳奇瑜、黃得功、周遇吉、孫應元、盧九得、劉文斌等人,崇禎皇帝其實也很放心。

故而在敲打他們一番后,崇禎皇帝立馬又露出笑臉,一副朕心甚慰的模樣。

「諸卿只要能忠心國事,朕必不啻厚賞。

也請爾等告訴手下將士,若是不幸為國捐軀,家裏的眷屬,由朝廷供養。若是有傷殘,朝廷必使之衣食無憂!

朕絕不讓將士們流血又流淚!」

面對勇衛營眾將,崇禎皇帝許下了莊重的諾言。

「陛下……」

終於,陳奇瑜忍不住輕喚一聲。

陛下太瘋狂了!

為了勇衛營快速成軍,鼓舞士氣,陛下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只是,這不現實啊!

說起來,在大明,普通將士戰死或者傷殘,也有一筆一次性五十兩紋銀的撫恤金。

可是陛下此舉,卻要照顧戰死將士的家屬以及受傷將士的一生,這負擔就大發了。

縱使陳奇瑜相信陛下有能力解決財政問題,可如此龐大的負擔,日積月累,豈不是又要拖垮大明的財政?

故而,陳奇瑜才試圖出聲阻止。

崇禎皇帝知道陳奇瑜的意思,微笑着搖搖手,堅定地對着也非常震驚的眾將說道:「晉商覆滅,必須有人來接手他們的生意。

朕將從有功將士的家屬中,擇選經商有道之人,取而代之!

只不過,有些條陳必須改一改了。」

崇禎皇帝此話一出,陳奇瑜鬆了一口氣,眾將也都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以商養軍!

晉商龐大的財產是如何來的,還不是靠大明朝廷的政策起家。

大明初年,太祖朱元璋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策略,使國民經濟得以恢復,國內日益安定。

然而,北部邊境由於蒙元殘餘勢力不斷試圖南下,迫使明朝將大量軍力囤駐於北部邊境。

同時,受限於南北經濟及物產產出的不平衡情況影響,邊鎮軍需需求量巨大,但供給嚴重不足。

為解決這一問題,大明創立了開糧納中的制度。

即由戶部利用食鹽的專賣權,根據邊境戰備糧儲物資的盈缺情況,對商人進行招標,往邊鎮輸送軍需物資。

然後按實際輸送情況支付同等值數量的官鹽鹽引,使商人獲得官鹽併合法銷售。

這就是明朝初年穩定邊疆建設的「開中法」。

「開中法」的具體內容有三個方面:

首先「報中」,即開中商人按戶部榜文所示項目,把物資運到邊防戍所,然後取得鹽引;

其次「守支」,即商人領取鹽引后,按規定去指定鹽場守候支鹽;

最後「市易」,即商人支取鹽后,再按引文規定,到指定地區銷售。

報中——守支——市易,構成了「開中法」的全過程。

通過「開中法」,大明有效的保證了邊鎮地區戍守軍隊的軍需供應,同時也降低了國家財政的支出。

並以此帶動了原有的官方壟斷食鹽銷售的模式轉變為官商並用的模式,有效帶動了食鹽交易市場的活性。

更有甚者,在通過「開中法」獲利的部分商人,為獲取更高的鹽引利潤,開始嘗試自籌資金,主動招募勞力前往邊鎮拓邊墾殖建築商屯。

隨着鹽引吸引商屯的出現,邊地軍糧價格漸趨於與內地相差無幾,邊鎮地區的市場也隨之繁榮了起來,這更是吸引了大量人員前往邊鎮定居。

同時,為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蒙古勢力的掠奪,商屯自發修築各種防禦設施,在無形中將大明長城以北的防禦體系,整體向北推進。

有效的提升了大明北部防禦體系的功能和輻射範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崛起崇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崛起崇禎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8章 態勢不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