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解套

二十、解套

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

於是乎,古往今來的人類便想盡一切辦法來擺脫這些「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迫害」。上課時討厭老師的諄諄叮嚀,下學后躲避著父母焦急的呼喚;稍微懂事些便進入了青春叛逆期,等終於可以自立時又會抱怨老闆的壓榨、上司的尖刻;談戀愛總不希望戀人對自己提出太多要求,飽嘗柴米之苦后則常常感嘆婚姻是墳墓;病榻上有需要關懷的老人,幼兒園裏的子女還在等著自己去接送;掙錢少了買不起鮮花、浪漫,職位高了又難免要承擔更多壓力;這還沒包括那些不堪忍受的人情世故、明槍暗箭、雞毛蒜皮、馬勺鍋沿……

然而,當你真的可以擺脫這種種牽扯羈絆之後,情況又會怎麼樣呢?失重狀態下的宇航員連上趟廁所都要面臨說不盡的麻煩,如果碰巧您還是位女中豪傑,那就更加不堪設想了;睡覺時得把自己綁在牆上,據說無論保持什麼姿勢,都感覺像是大頭朝下;稍不留神就會撞個七葷八素,總不動換又容易肌肉萎縮、抵抗力下降……事實證明,能夠掙脫地球母親懷抱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幸運兒,我當然願意相信楊利偉被發射前對萬里蒼穹的孜孜嚮往,但他們遨遊太空時回家的願望肯定比前者更加強烈。「錢包(purse)」和「負擔(burden)」,這樣兩個看似天壤有別的語彙卻分享著同一個詞根,看來並非偶然。

根據《聖經》裏的說法,人類祖先因為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園,從此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到如今;而唯物主義者則堅信,這完全是基督使徒們為了忽悠大夥兒上鈎而編造出來的讕言。其實,在人類意識的最底層都有種曾被遺棄的神秘感受,一切文明概莫能外,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往哪裏去,更不清楚為什麼要到這滾滾紅塵中走上一遭。即便是達爾文,他手中也只擁有一張殘缺的地圖,知道**的前一站是西單並無太多實際意義,因為我們需要的是那列可以拯救靈魂的地鐵。

就像約翰-蒂洛森主教說過的那樣:「如果上帝沒有必要為了自己而存在,那麼多半是有人為了人類的利益而創造了他。」既然誰也說不清真理究竟是什麼,那我們倒不如少去進行無謂的爭論,縱然成為惡魔手中的傀儡木偶,恐怕也比那無依無傍卻貌似自由的斷線風箏來得幸運。1975年清明節深夜,一代梟雄蔣介石在台北溘然長逝,十天後移靈大溪時,62公里的路途兩旁擠滿了數百萬弔唁軍民,很多追隨他轉戰南北的老兵紛紛跪倒痛哭乃至昏厥。歷史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誰也逃不過最終的公正審判,可人的一生畢竟白駒過隙,信仰的缺失往往要比謬誤更加可怕。既然地球是圓的,那麼南轅北轍也一樣可以到達目的地,只要你始終不渝,光明一定就在眼前,即使最終什麼也沒得到,也算是個有夢的人生,這大概就是造物主拋棄我們之前留下的玄機吧。

當然,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未必那麼順風順水,畢竟,禮義廉恥作為壓力的一面往往要顯得直接許多。比如,當陸遠航考慮是否要「棄暗投明」、到程毅那裏開創一個新局面時,最擔心的事情便是和魏一誠的過去會不會成為「美好未來」的阻礙。雖然這類師生戀「母題」在校園內的受關注程度遠不如在社會上那樣名列前茅,也難怪,且不說還有以「許廣平vs魯迅」等事件為首的諸多經典大團圓,同價格槓桿的原理一樣,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司空見慣的消費者反而不會趨之若騖;但在波瀾不驚的研究生院裏,遠航那點兒風流韻事也的確被炒作過一陣,不知是否會成為沉澱在程毅心底並飼機發作的病灶。其實陸遠航產生改換門庭的打算由來已久,當初向林風伸出橄欖枝,即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之所以要拖到「袁扉事件」后才真抓實幹起來,就是出於以上顧慮;畢竟,不同於那些造就虱子多了不癢的「七鍋頭」、「八鍋頭」,在遠航這種「知識女性」心中,多少還殘存着一些「好女不事二夫」的「封建觀念」。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過組織的反覆考驗,陸遠航發現程毅同學的確對她的「過去式」滿不在乎,堪稱心胸磊落的大男人。事實上,自從程毅高中時代起,已經在兩湖商界卓有頭臉的程爸爸就着意帶上這位獨子走南闖北、藉此培養接班人,因此,飽受自由主義言傳身教的他便逐漸養成了「一切朝前看」的「市場化」性格。對於商人來講,活在今天比什麼都重要,做生意最講究實際,對那些瞻前顧後沒有興趣;更何況,在如今以暴發戶為主體的上流社會中,本就有「不問出處」的慣例,若較真兒推敲起來,弄不好大家都尷尬。以此看來,那些「有故事」的時尚女性之所以要把大小老闆們作為委身首選,還真不僅僅是看中了人家的存摺,可謂目光深遠。遺憾的是,在先富起來的群體中,「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儒商已經越來越多,買賣人也開始懂得「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拍過三級片的辣妹連香港小姐都不能參選,看來反封建、「文化革命」的確任重而道遠啊。

既然已經釣上只不記前嫌的金龜,按說陸遠航該心滿意足了,可最初的歡欣鼓舞過後,女孩兒卻總覺得這段重振旗鼓的感情從一開始就缺少了些什麼。的確,那些沒完沒了地跟你翻舊帳的小心眼兒男生着實讓人心煩,表面看來,既然兩情相悅,就該包容彼此的一切;可反過來說,新婚燕爾中還要對過去念念不忘,恰恰說明他在乎你的全部,與那些可以為了「一晌貪歡」而不計其餘的「急茬兒」相比,看似心胸狹窄的前者不更接近愛情的本來面目么?程毅確實沒把遠航的「瑕疵」裝在心裏,但以此類推,當你們**萬丈的「今天」也成為「昨天」時,這個新款「過去」也同樣不會成為人家的負擔,早些時候程毅對顧爽的知難而退就是很好的佐證。

不過,陸遠航似乎對這「微不足道」的缺憾並不甚在意,至少是雷聲大雨點小,下午去所里上課時剛向枕流抱怨過,掌燈時分小胖子陪吳雨去商場買東西便見到她和程毅手拉手在購物街有說有笑地閑逛著。其實,對完美的追求往往就是這樣,初戀情人之間難免錙銖必較,總擔心彼此的山盟海誓有丁點兒不符合愛情真諦,等到梅開二度、連中三元之後便會死豬不怕開水燙,大不了再換嘛,既然手絹已經變成抹布,也就沒必要再精益求精了。通常,人們把這種變化叫做成熟。

「咱們到那邊看看,」吳雨一把將剛要上前打招呼的徐枕流拉了回來。

「啊?」男孩兒有些莫名其妙地快步緊跟着:「剛才那個……」他早就想把自己這幾位密友介紹給吳雨認識,本以為擇日不如撞日,卻發現……

「我知道,」拐到顧客相對稀少的另一側后,小吳老師的步履漸漸恢復到平日裏那從容而優雅的狀態:「看來他們倆還真好上了。」

「是,遠航…恩?」枕流忽然意識到,自己並未在家提起過此事。

「這又是何苦呢,」她輕徐而悠長地搖了搖頭。

「誰?」男孩兒愈發一頭霧水了:「什麼何苦?」

枕流也是這次聽吳雨說才知道,近兩個月來在遠航身邊發生的凡此種種,看似順理成章,實則並非偶然。

事實上,自從魏一誠和系出名門的趙冉喜接連理之後,便發現這兩位家庭背景相距甚遠的「才子佳人」其實有着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差異。雖然同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夫婦二人都在想盡辦法來琴瑟友好,可那林林總總的罅隙卻像無處不在的灰塵一樣磨蝕著表面上依舊運轉良好的婚姻引擎。更為重要的是,魏一誠心裏清楚得很,想當初他之所以會離開相處多年的女友轉而選擇並無太多感情基礎的趙冉,雖非處心積慮,其動機也並不單純;正所謂欺人難欺己,望着身邊一臉天真的妻子,魏老師冷熱交攻的心結可想而知,就像《懺悔錄》中說過的那樣:罪人的良心一定會替無罪者復仇的。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情此景中的魏一誠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曾經攜手走過青澀年華的袁扉。按照言情小說中的俗套,這對初戀情人本該鴛夢重溫才對;只可惜,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在已為人婦的袁扉心中,魏師兄儘管永遠擁有着那不可比擬的位置,但這曾經唾手可得的幸福早已咫尺天涯。其實,她當年甩手嫁給那位百折不撓的追求者,很大程度上因為拗不過「女兒大了不中留」的傳統習俗才勉強作出的決定;然而,後來的婚姻生活證明,袁扉夫婦倆雖談不上志同道合,可對自己百依百順的丈夫卻也讓她找不出任何隨心所欲的理由;如果說有什麼問題,那就是當初不該跳進這趟本不屬於自己的溫吞水中。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內心都存在某種補償機制,也就是所謂「堤內損失堤外補」,比如童年時代缺少父母之愛的孩子,長大后便會對比自己成熟的異性格外依戀。當然,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往往是個無底洞,就像飲海水一樣,越喝越渴;因此說,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便從此天涯永隔,縱然用整個生命去追逐也無濟於事,心理學家們把這稱作「情結」。其實,當初魏一誠對陸遠航的情不自禁,也可以用如上原理進行解釋。坦白講,魏老師的道德操守雖不乏瑕疵,但基本還算得上過關,尤其在世風日下的今天看來更是足以矮子裏拔將軍;這從全所上下對他不錯的口碑中便可看出,要知道,在人言可畏的知識分子圈兒內能混到這個份兒上已屬不易,更何況,自從經歷過婚姻家庭的七年之癢后,老魏早就對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失去了興趣。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讀書人最大的弱點便是優柔寡斷,儘管理智已不能告訴他同遠航的未來在哪裏,但魏一誠還是本能地在漸行漸窄的婚外情中繼續盲人摸象,而真正觸動他改變初衷的,還要從魏丹的「早戀事件」曝光之後。正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設身處地,同樣花樣年華的陸遠航也是人家爸媽的心肝寶貝,這不能不讓魏一誠倍感自責。

「其實,」吳雨垂著頭,倒像是在回憶一段屬於自己的往事:「做出這個決定時,他也很痛苦。」

現在看來,趙冉當初借故離開、跑到南京去籌備那個「信則有」的研討會,並非高姿態,也不為躲清閑,而是想提供給老魏一個獨自決斷的空間。寒冬臘月里聚在一起取暖的豪豬尚且懂得要保持既可以分享彼此溫度、又不至於扎到別人的適當距離,更何況相處了十幾年的夫妻呢,老子說:「無之以為用」,恐怕就是這個道理。的確,痛定思痛的魏一誠終於作出了「正確」決定,而通過女兒、輾轉從段青處得知程毅對遠航頗為傾心的「喜訊」更五味雜陳地堅定了他的選擇。其實,遠航父母剛開學時接到的那個「匿名」電話就是魏老師自己打的,難怪趙冉在「茶座峰會」時能表現得如此泰然自若;不用說,後來陸遠航「破獲」的那封當時就引起枕流懷疑的電子郵件也是計劃的一部分;此外,老魏還特地搞來有關現代漢語外來詞的調研項目交給陸、程二人比翼齊飛,藉此為他們日益萌動的感情添磚加瓦。果然,當一切都準備就緒后,事情便順理成章了。

「你可千萬別把這些說出去,」吳雨像個小姑娘一樣不住擺弄着衣腳:「老魏希望遠航能恨自己,這樣她今後的生活才不會有什麼感情負擔。」

徐枕流點點頭,他似乎並沒有感到太多意外,卻也說不清心中是種什麼滋味;或許,這件事的確不該讓遠航知道,連旁觀者都為之唏噓的感受,恐怕就就更沒有理由去交給當局者承受了:「咱們到樓上轉轉吧,」枕流似乎聽到了遠航漸近的笑語,卻如夢似幻,辨不出究竟。

上扶梯時,吳雨的高跟鞋踉蹌了一下,於是,她便順勢挽住小胖子的手臂。

枕流想起在父親那個筆記本上讀到過的一句話:「美都是真的,但真的卻往往不美。」的確,既然有限的人生根本不可能窺見宇宙萬物的一切奧妙,又何必要讓種種煩惱攪亂自己原本簡單而快樂的生活呢;或許,那些借口找不到真愛、而把感情變成遊戲甚至交易的輕歌曼舞們就是這樣想的吧。說來也怪,自從吳雨剛回來時的大掃除之後,父親那本失落以久、幾乎都要被枕流淡忘的筆記又「奇迹般」地回來了,就靜靜地躺在書桌最底層的抽屜中,那裏原本裝着一疊袁萊交由託管的、似乎隱藏着萬般玄機的暗綠色記事本。

當你向別人敞開心扉時,別人也就沒有了再向你隱瞞什麼的必要。

佛教中有一種法術叫做「他心通」,也就是猜透別人思想的能力,儘管被庸俗唯物論者認定為瞎掰,但現代前沿醫學卻根據這個原理造出了可以初步識別人體腦電波的儀器。其實,我們多多少少都擁有一些「讀心術」,尤其在熟人之間,比如當枕流忙裏偷閒地與大洋彼岸的父親神交時,身邊的吳雨似乎也受到了某種感染:「你爸下午打電話說什麼了?」

「就問了問我的情況,」男孩兒也沒有對話題的跳躍感到絲毫詫異,這也許就是那種外人很難染指的默契吧:「他好像跟朋友一起搞了個什麼留學中介。」

說起得知此事的來龍去脈,還真有些奇怪。今天下午去所里上完課,趙冉把枕流約到辦公室,除了詢問他最近的學習生活、論文進展以及下一步科研設想等「例行科目」之外,就是漫無目的的閑談,從奶奶在香港那邊辦學的情況,到語研院的奇聞掌故。和每次一樣,繞來繞去,話題又轉回到了和枕流爸爸有關的內容上:「他辦的那個中介公司怎麼樣了?」

「中介公司?」事實上,徐枕流上次接到澳洲那邊的消息還是半個多月以前,父母本就不常和他聯繫,奶奶去香港后,男孩兒便顯得更加孤陋寡聞了:「什麼中介公司?」

「你不知道么?」起初,趙老師也是一愣,但很快,她就不動聲色地找個岔口把話題引開了。

其實,枕流當時並未以此為意;父親當年在院裏工作時就是個「風雲人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卻什麼都干不長,像三伏天的陣雨、小孩兒的臉蛋,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次又想起要趁留學熱潮當回二道販子,也算情理之中,在男孩兒看來早就司空見慣了。可後來的事情卻有些出乎意料,枕流剛到家還沒來得及坐穩,就接到了爸爸的電話,開口便是:「回來了?」好像能遙測到兒子在萬里之外的行蹤似的。接下來又彙報般地描述了自己拉上幾個哥們兒「揭竿而起」的前前後後,開始時似乎在背台詞,可沒過多久,便進入了角色。

枕流雖然從小便和父親並無太多接觸,但也早已習慣了他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作風,男孩兒很想調動些情緒好讓爸爸高興,可卻實在提不起興緻。要知道,與「十億人民九億商」的泱泱華夏不同,在澳大利亞這種成熟市場中,打算自己單練的,十有**是中低收入階層,真正有本事的往往都跟着「組織」混呢,自己當老闆根本就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情,甭往遠了說,徐媽媽的薪水就夠四五個皮包公司忙活兩三年的。

「今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回想起下午發生的事情,枕流莫名其妙地笑笑:「他半年也難得給我打回電話。」的確,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反倒是工作更忙的媽媽有時能想起來問問男孩兒的近況。

「你也大了,該多關心關心他,」不知為什麼,這段時間以來,吳雨總顯得心事重重:「都挺不容易的。」

「是,是啊,」枕流也感覺自己的語氣似乎有些失之於輕佻:「我還…」

「你知道他當初為什麼去澳洲么?」不知何故,吳雨望着遠處,忽然冒出了這麼一句。

同出國洪流中的絕大多數弄潮兒都不一樣,徐爸爸在那邊的十幾年間,既沒發奮讀書,也沒玩兒命打工;說實話,枕流也不知道他究竟圖些什麼。男孩兒也曾和院裏相熟的叔叔阿姨們探討過這個問題,卻發現大家似乎都不約而同地向他諱莫如深着什麼,每逢談及,往往只是意味深長地笑笑。久而久之,枕流也便不再經心。

「你說,」不知不覺間,小吳老師向男孩兒靠近了些,語氣卻是低沉的:「當理智與情感發生衝突時,究竟該如何取捨呢?」

「啊?」這回,徐枕流沒能跟上愈發神出鬼沒的話題節奏,儘管如此,主修語言哲學的他還是近乎本能地玩弄著概念:「其實二者並不矛盾,真正的……」

「恐怕還是要聽從情感的召喚,」顯然,剛才那是個設問句,根本不需別人來回答:「違背了理智,以後還能補償;而背叛了情感…」她搖搖頭,清澈的雙眸好像蒙上了層霧氣,倒像個歷盡滄桑的老人。

走出很遠,枕流依然沒能回過味兒來,身邊的吳雨擠擠他,拐進一家Benetton專賣店裏。其實,小吳老師向來不是那種整天泡在商場里窮逛的「花花公主」,偶爾輕鬆輕鬆也往往會攜一二女伴同行,從沒徐枕流的份兒。可最近卻行情陡變,她一連幾次拉上小胖子到附近的購物中心轉悠,和這回一樣,都以中高檔男士休閑系列為主要目標,自作多情的枕流原本以為是要送給他什麼「定情物」,卻發現人家重點搜索的品種大都是與自己在年齡與身材上皆不相稱的T恤、仔褲之類。更令人深感蹊蹺的是,每當選到了中意的貨色,吳雨反而會轉喜為憂、猶豫再三,最終默默地把辛辛苦苦挑來的東西重又擺回原處並面色凝重地退出店門。

「你看這怎麼樣?」她拿起一個藍白相間的帆布手包,很隨性自然的那種。

「好像…」

沒等枕流發表意見,吳雨便把包塞進他手中,並擺弄著男孩兒作出各種造型。

「小姐眼力不錯啊,」導購員很職業地站到一旁:「這是昨天剛來的貨,賣得特好,跟您先生的氣質也挺配的,顯得文質彬彬的那種。」

「是吧,」吳雨臉上綻出甜美的笑容:「我覺得也是,」她挽起枕流,孩子般地嬉鬧着。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小吳老師似乎對徐枕流格外熱情,且並不像原來那樣把他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而總是在一起探討些深刻地近乎深沉的問題。儘管如此,敏感的小胖子依然覺得,吳雨眼中的自己恐怕並沒有什麼根本改變,更準確些說,她投向眷念的那個人並不是自己,因為每當二人脈脈相對時,吳雨都好像是在和男孩兒背後的誰潺潺絮語着。

大言不慚地講,徐枕流基本處於比較能吸引異性青睞的範疇中,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如此。與那種令人賞心悅目併產生佔有或被佔有衝動的標準情人不同,在女生眼中,胖乎乎的枕流就像個高智商的寵物玩具一樣,反倒比越來越市場細分的前者更加人見人愛,就算曾經處於敵對陣線的分外眼紅,也很容易同他冰釋前嫌,畢竟,誰會和一隻耍賴起膩時不小心弄疼你的熊貓記仇呢。

那是周六的中午,枕流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那邊有點兒耳熟的女聲以命令的口吻讓他立刻到研院門口「緊急集合」后便毫不拖泥帶水地掛掉了。不知深淺的男孩兒趕緊梳洗打扮,等跑到指定地點之後才發現,把他從零食堆里拎出來的,居然是魏丹。

「怎麼這麼慢?」一身短打扮的姑娘毫不客氣,似乎在吆喝自己的雜役。

「我,我還沒起呢,」枕流只得緊跟人家的節奏。

女孩兒抿著嘴唇望向校園深處,寬寬地額頭在驕陽下泛起飽滿的光暈,一幅準備厚積薄發的架勢:「你去把段青給我叫出來!」

「啊?」徐枕流也沒敢多問,只是本能地愣了一下。

「去呀!」魏丹沖他瞪起那雙炯炯的杏眼,高高扎在腦後的馬尾辮沉沉地搖擺着,好像在為女主人站腳助威。

天地良心,可憐的枕流和那位既不同班又不同系的段師兄連話都沒說過,當然就更不知道人家的行止出處了。屋漏偏逢連陰雨,剛才慌裏慌張地跑出來時連手機都沒帶,他只好先回家打電話給程毅,結果又沒人接。正當男孩兒急得團團轉時,陸遠航給他回了個十分簡短的信息,只說自己正和程毅、詠嘉、當然還有段青一起參觀798藝術區,連邀請枕流同往的禮節性客套都沒有,看起來很是樂不思蜀。

在社會日益異化的今天,很多感到無助與疲倦的年輕人都在感情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尋找比自己成熟的伴侶,以期得到橫流物慾中愈發稀少的關懷備至。可遺憾的是,這種如意算盤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往往難逃落空的下場,就像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把墮胎當作謀殺一樣,剝奪弱小者的利益常常會成為慣例,且不受道德譴責。舉個眼前的例子,在段青看來,魏丹之於自己不過是個小朋友而已,即便女孩兒的純潔爛漫能讓他感到幾縷同齡人中難得的清新,但當這一切都稍縱即逝后,受傷害的恐怕還是那個不熟悉規則的新手。

「讓他去死吧,」魏丹恨恨地詛咒著,尚嫌單薄的雙肩輕微起伏着,儘管枕流並未如實奉告,只推脫說實在找不到人,但冰雪聰慧的女孩兒顯然只需點到為止。

枕流原本還有些擔心,萬一正愁無名烈火無處噴薄而出的魏姑娘在人來人往的校門口沖自己發飆該如何收場,聽吳雨說,這位已很有幾分冷艷風度的女孩兒曾把班上某追求者的情書丟到講台上供同學們見習,搞得那個可憐蟲一連幾天都躲在家裏裝病。還好,畢竟是被良好家教熏陶出來的大家閨秀,縱然滿腔怨屈,但魏丹依然保持着基本的端莊儀態,與那些不分場合地點撒潑打滾並自以為得志的悍婦無賴有着本質區別。女孩兒轉身走遠時,枕流只看到她緊咬的雙唇和似乎永遠微蹙著的眉心,當然,還有書包上那隻似笑非笑的流氓兔。

徐枕流抬頭望了望頭頂如洗的晴空,這是種令人發嘔而又無汗的燥熱,果然,夏天又在不經意間提前到來了。

初嘗禁果的年輕人總會認為愛情就是全部,碰壁之後又要反過頭來懷疑一切,於是,花花世界上總能見到些稚氣未脫的黃口小兒張嘴便是:「我不相信愛情」,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其實,愛情本就不是一切,正如「主義」、「信仰」之於政黨那樣,它該成為你奮鬥終身的目標,而不是拿來招搖撞騙的搖錢樹,否則,黨旗上那莊嚴的鐮刀斧頭怕是要換成魚肉百姓的刀叉了。

可遺憾的是,在情感道路上,前車之鑒往往很難成為後事之師,雖然飽讀了一肚子至理名言,但當局者迷的魏丹還是難以自拔。枕流後來聽說,自從與段青的「情變」過後,一貫積極向上的魏姑娘似乎陡然間淪為了頹廢主義者,她開始不再鍾情於尼采而轉向卡夫卡並將這種厭世哲學貫徹到現實生活中。那個曾經倔強如八、九點鐘太陽的魏丹被永遠塵封在了並不遙遠的記憶中,而「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戀戀紅塵則還在獰笑着滾滾向前。

歷史總是驚人地巧合,十幾年前,當趙冉漸漸明白魏一誠之所以要同自己結合的全部初衷以及對舊情人的念念不忘時,也曾經歷過女兒今天正在面對的一切。機敏而沉穩的魏一誠更像是趙冉爸爸的選擇,而非新娘自己,如同當年的吳雨一樣,涉世未深的趙冉並沒把父母之命當作種負擔,在那時的她看來,婚姻大事與升學、考試、填報志願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幾個世紀的女權運動早已使打算扼住命運咽喉的受害者們習慣於用一哭二鬧三上吊來宣洩不滿,或者乾脆就一拍兩散拉倒,可這些常規武器顯然都不適合溫文爾雅的知識女性,她們更願意用如止水般的外表把一切委屈、排懣以及對簡單快樂的本能嚮往都壓抑起來,即便凝聚成熱核聚變也在所不惜。

常言道「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此處沒說「不生兒」而單用一個「養」字,貌似隨手,細品下來用心匪淺;聯合國使用六種工作語言出版的文件單行本中,素以簡約精確著稱的中文版往往最薄,果然是名不虛傳。常年在美國工作學習的趙冉雖然沒能親手將女兒帶大,但感同身受的她卻對魏丹此次的「感情危機」格外上心,想盡各種辦法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比如說,就在女孩兒跑到研院興師問罪未遂後幾天,不知從那裏得到風聲的趙老師便找機會向徐枕流了解了「最新動態」,還反覆叮囑男孩兒千萬不要走漏消息、打草驚蛇,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孫儷有首歌中唱到「我們之間的愛輕得像空氣,可我依然承受不起」,其實,不管輕重、濃淡如何,愛就是愛,只有是非之分、而無多少之別,就算遠隔千里,甚至生離死別,它都能「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可遺憾的是,這種在父母之愛中體現淋漓的天經地義,到了男女之情中卻變成了鳳毛麟角;如今,「養兒」已不再為了「床前孝子」、「老來有靠」,可搞個對象倒越來越像是在做生意,京劇中「苦守寒窯」、「三娘教子」之類的故事大概也只能隨着日薄西山的「國粹」漸漸消失在花花世界中了……

提起趙冉,敏感的枕流不難察覺到,這位導師對自己的用心似乎格外仔細,既真誠熱情,又自然灑脫,不因顯得刻意讓人感到有壓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溫暖,就連最萬千寵愛的幸運兒也不例外;儘管奶奶打電話時曾多次旁敲側擊地告戒枕流不要和導師過分親近,可面對同自己無話不談的趙老師,向來不重客套的徐枕流趕上去所里辦事時也常常主動跑到辦公室跟她聊上幾句,或者幫忙干點兒什麼,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將心比心、人心換人心吧。

和那些冠冕堂皇地榨取學生廉價勞動力的導師不同,趙冉從不願侵佔枕流的業餘時間為自己所用,即便偶爾在談笑之餘做些小事情,也大都是那種寓教於樂的閑差。比如,近期語用所正在籌辦一年一度的「社會語言學前沿論壇」,趙老師便把閑來無事的男孩兒「請」到辦公室書寫會場橫幅,事實上,憑她自幼的童子功,那祖傳的董體遠比半瓶醋的徐枕流高明許多。

「上回就想給你來着,後來一忙給忘了,」趙冉從書桌底下拎出桶匯源果汁:「你自己倒著喝吧,」話雖這樣說,她還是給男孩兒斟滿一杯擺在案頭。

「好,」天長日久,枕流連「謝謝」都省了,在外人看來,他們似乎更像是一對母子,而不是現如今愈發市場化的師生;徐枕流自己也說不清,和趙老師在一起時總能感覺到某種似曾相識的熟悉與和諧:「您也喝啊,」男孩兒拿起杯子抿了一口,沒錯兒,就是他最喜歡的菠蘿口味,用原汁和香料調在一起的那種,不知為什麼,趙冉對他的很多生活習慣格外熟悉。

「您,您好,」從半掩的門縫中探出個腦袋,是漢字研究室新分來的曹博士:「我能進來么?」她顯得有些猶豫,難怪,屋裏的情景的確令人感到不解,枕流正站在條案前揮毫潑墨,旁邊鋪紙涮筆的趙老師倒像個書童。

「來,來,請進,」兩人異口同聲。

「啊,是這樣,」曹博士把手上捧著的一份材料交給趙冉,眼睛卻總朝徐枕流這邊瞄:「陳老師讓我……」

說起來,這個漢字學研究室可是語用所中最為牛氣熏天的部門,也難怪,人家是當年漢字簡化工作的重要策劃者之一,雖已是半個世紀之前的陳年舊帳,但如此千載難遇的「壯舉」依然令徒子徒孫們至今驢倒架不倒。時過境遷,對於這個極左年代中的「盛事」,如今的學術界卻是褒貶不一:倘若早知道電腦鍵盤輸入能普及到現在這個程度,究竟有無必要為了書寫便利而割斷歷史的確值得探討;更何況,這個人為製造的變化形成了海峽兩岸用字的客觀差異,且已經被「**」分子拿來作為「兩個中國」的文化口實;算筆總帳,究竟划算與否,真是不好說。這種分歧在語用所內部尤其明顯,上個月召開漢字學年會時,魏一誠公開支持「識繁寫簡(指『在日常書寫使用簡化字的基礎上,具備識別繁體字的能力』)」,同陳教授爆發激烈爭論,這不,年紀大脾氣也不小的陳老到現在還記着仇,恨屋及烏,作為「走資派狗家屬」的趙冉也被劃為階級敵人,連送個材料都讓別人代勞,以避免分外眼紅。

其實,知無不言、言者無罪,本該是知識分子基本的胸懷與氣量,可某些玩兒慣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術霸權主義分子卻不這麼看,倘若有誰膽敢質疑他們的觀點,便要以「否定新中國語言文字工作成果」、「開歷史倒車」等大帽子扣將上來,更有甚者,還拿出《語言文字法》比比劃划,大有要將「持不同政見者」「踢翻在地、再踏上一萬腳」的架勢。眾所周知,理論研究並就是國家制定相關政策的依據,又怎麼能以過去的決定來阻礙今後的言論自由呢?說到底,還是私心在作祟,簡化字凝結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學術理想,也代表着他們的歷史地位,一旦重打鼓另開張,於情於利都有些過意不去。

說起來,作為學者的魏一誠既不是隨大溜的牆頭草、也不是為虎作倀的「文痞」,算得上個有主見、敢于堅持學術信念的有識之士。但他這種帶着些浪漫色彩的「意氣書生」往往容易情緒化,比如上次開會時,魏老師說到慷慨處,曾痛斥漢字簡化運動為「刨祖墳」、「崽賣爺田心不疼」,並預言「文化敗類」們「終將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供子孫後代永世唾罵」……若非如此,也不至於激怒一貫待人隨和的陳教授。

客客氣氣地送走曹博士,趙冉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她走回到徐枕流身邊,繼續「欣賞」著男孩兒功力一般卻自信滿滿的作品。她似乎很喜歡端詳枕流,就那樣靜靜地望着,像是能透過他窺見到什麼溫馨而誘人的圖景似的:「這字一看就是奶奶手把手教出來的,有內涵,而不像你爸爸,瀟灑、帥氣、不拘一格。」

中國人相信字如其人,把書法當成「門面」,否則大街小巷也不會有那麼專門多設計簽名的地攤了。其實,真正能體現出本人學養氣質的字體一定要通過人生閱歷自然而然地磨礪出來,絕不像廣告裏說的那樣、發個短訊就可以一蹴而就。舉個眼前的例子,枕流父親從小家傳的本是略帶台閣氣的柳體,可風霜洗禮后卻逐漸演變成了如行雲驚鴻般的游龍戲鳳,也算是家國不幸文章幸吧。

那是經歷了太多波折動蕩的一代人,年齡稍小的徐爸爸雖沒輪到上山下鄉,可「三名三高」一類家庭出身所帶來的壓力甚至包袱也自然可想而知,身為獨苗的他本該是被寄予厚望的種子選手,可命運卻偏偏喜歡造化弄人。遊手好閒的地痞、打手、黑老大要擱在戰爭年代或許就會成為師長、將軍、革命家,而那些有點兒清高、有點兒柔弱的知識分子倘若經歷了高低沉浮的鍛打,卻往往會變得如草原上的野馬一般桀驁、逍遙,很不幸,枕流的父親就屬於後者。旁人大概很難想像,語研院常務副院長的兒子連大學都沒上過,更準確地說,人家根本就沒有考。可論起學問,家裏那幾面牆的藏書徐爸爸倒都基本看過,或者說,都瀏覽過,在那個熱鬧而冷寂的「紅色歲月」里,除了天南海北地轉悠就是貓在屋裏翻書,別的好事兒也與他無緣,沒這兩下子,後來也不可能跑到院裏混份差事;當然,在把學術當成「標準化生產」的中國,像枕流爸爸這種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圈兒外人士」只能搞搞行政充數。

現代社會有個重要特點,那就是社會需要與人性的背離,說得通俗點兒,「混得好」的不見得「人好」。雖然大半輩子幹什麼都沒亨通,可徐爸爸的人緣卻很不錯,在朋友們看來,這位自由隨性、磊落豁達又多才多藝的大個子倒是很值得交往的人物。所以說,枕流童年那點兒有關父親的殘存記憶,大都與互朋引伴、詩酒唱和有關……

對科技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與「著書都為稻粱謀」的中國知識分子不同,歐洲早期科學家中的相當一部分都出身貴族,正是這種衣食不愁的「養尊處優」才造就了他們「敢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照此看來,現如今招生領域花樣翻新且水漲船高的「擇校費」、「贊助費」也並非毫無道理,沒那個「倉廩實」,你就別來「附庸風雅」。道理都一樣,二十多年來,徐父親之所以能「仰天大笑出門去」、「天子呼來不上船」,倘若沒有枕流媽媽作為「金主」,恐怕也撲騰不了多久。可話又說回來了,「經濟基礎」並不能代替「上層建築」,比如父親那筆記本上深沉而**的字字句句恐怕就不是枕流印象中嚴謹幹練的媽媽所能理解得了的……

「你小時侯,有一回懶得寫寒假的書法作業,還是我幫你寫的呢,」趙冉一邊將男孩兒剛完成的「圓」字展平晾好,一邊淺淺地笑着:「記得么?」

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

於是乎,古往今來的人類便想盡一切辦法來擺脫這些「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迫害」。上課時討厭老師的諄諄叮嚀,下學后躲避著父母焦急的呼喚;稍微懂事些便進入了青春叛逆期,等終於可以自立時又會抱怨老闆的壓榨、上司的尖刻;談戀愛總不希望戀人對自己提出太多要求,飽嘗柴米之苦后則常常感嘆婚姻是墳墓;病榻上有需要關懷的老人,幼兒園裏的子女還在等著自己去接送;掙錢少了買不起鮮花、浪漫,職位高了又難免要承擔更多壓力;這還沒包括那些不堪忍受的人情世故、明槍暗箭、雞毛蒜皮、馬勺鍋沿……

然而,當你真的可以擺脫這種種牽扯羈絆之後,情況又會怎麼樣呢?失重狀態下的宇航員連上趟廁所都要面臨說不盡的麻煩,如果碰巧您還是位女中豪傑,那就更加不堪設想了;睡覺時得把自己綁在牆上,據說無論保持什麼姿勢,都感覺像是大頭朝下;稍不留神就會撞個七葷八素,總不動換又容易肌肉萎縮、抵抗力下降……事實證明,能夠掙脫地球母親懷抱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幸運兒,我當然願意相信楊利偉被發射前對萬里蒼穹的孜孜嚮往,但他們遨遊太空時回家的願望肯定比前者更加強烈。「錢包(purse)」和「負擔(burden)」,這樣兩個看似天壤有別的語彙卻分享著同一個詞根,看來並非偶然。

根據《聖經》裏的說法,人類祖先因為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園,從此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到如今;而唯物主義者則堅信,這完全是基督使徒們為了忽悠大夥兒上鈎而編造出來的讕言。其實,在人類意識的最底層都有種曾被遺棄的神秘感受,一切文明概莫能外,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往哪裏去,更不清楚為什麼要到這滾滾紅塵中走上一遭。即便是達爾文,他手中也只擁有一張殘缺的地圖,知道**的前一站是西單並無太多實際意義,因為我們需要的是那列可以拯救靈魂的地鐵。

就像約翰-蒂洛森主教說過的那樣:「如果上帝沒有必要為了自己而存在,那麼多半是有人為了人類的利益而創造了他。」既然誰也說不清真理究竟是什麼,那我們倒不如少去進行無謂的爭論,縱然成為惡魔手中的傀儡木偶,恐怕也比那無依無傍卻貌似自由的斷線風箏來得幸運。1975年清明節深夜,一代梟雄蔣介石在台北溘然長逝,十天後移靈大溪時,62公里的路途兩旁擠滿了數百萬弔唁軍民,很多追隨他轉戰南北的老兵紛紛跪倒痛哭乃至昏厥。歷史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誰也逃不過最終的公正審判,可人的一生畢竟白駒過隙,信仰的缺失往往要比謬誤更加可怕。既然地球是圓的,那麼南轅北轍也一樣可以到達目的地,只要你始終不渝,光明一定就在眼前,即使最終什麼也沒得到,也算是個有夢的人生,這大概就是造物主拋棄我們之前留下的玄機吧。

當然,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未必那麼順風順水,畢竟,禮義廉恥作為壓力的一面往往要顯得直接許多。比如,當陸遠航考慮是否要「棄暗投明」、到程毅那裏開創一個新局面時,最擔心的事情便是和魏一誠的過去會不會成為「美好未來」的阻礙。雖然這類師生戀「母題」在校園內的受關注程度遠不如在社會上那樣名列前茅,也難怪,且不說還有以「許廣平vs魯迅」等事件為首的諸多經典大團圓,同價格槓桿的原理一樣,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司空見慣的消費者反而不會趨之若騖;但在波瀾不驚的研究生院裏,遠航那點兒風流韻事也的確被炒作過一陣,不知是否會成為沉澱在程毅心底並飼機發作的病灶。其實陸遠航產生改換門庭的打算由來已久,當初向林風伸出橄欖枝,即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之所以要拖到「袁扉事件」后才真抓實幹起來,就是出於以上顧慮;畢竟,不同於那些造就虱子多了不癢的「七鍋頭」、「八鍋頭」,在遠航這種「知識女性」心中,多少還殘存着一些「好女不事二夫」的「封建觀念」。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過組織的反覆考驗,陸遠航發現程毅同學的確對她的「過去式」滿不在乎,堪稱心胸磊落的大男人。事實上,自從程毅高中時代起,已經在兩湖商界卓有頭臉的程爸爸就着意帶上這位獨子走南闖北、藉此培養接班人,因此,飽受自由主義言傳身教的他便逐漸養成了「一切朝前看」的「市場化」性格。對於商人來講,活在今天比什麼都重要,做生意最講究實際,對那些瞻前顧後沒有興趣;更何況,在如今以暴發戶為主體的上流社會中,本就有「不問出處」的慣例,若較真兒推敲起來,弄不好大家都尷尬。以此看來,那些「有故事」的時尚女性之所以要把大小老闆們作為委身首選,還真不僅僅是看中了人家的存摺,可謂目光深遠。遺憾的是,在先富起來的群體中,「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儒商已經越來越多,買賣人也開始懂得「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拍過三級片的辣妹連香港小姐都不能參選,看來反封建、「文化革命」的確任重而道遠啊。

既然已經釣上只不記前嫌的金龜,按說陸遠航該心滿意足了,可最初的歡欣鼓舞過後,女孩兒卻總覺得這段重振旗鼓的感情從一開始就缺少了些什麼。的確,那些沒完沒了地跟你翻舊帳的小心眼兒男生着實讓人心煩,表面看來,既然兩情相悅,就該包容彼此的一切;可反過來說,新婚燕爾中還要對過去念念不忘,恰恰說明他在乎你的全部,與那些可以為了「一晌貪歡」而不計其餘的「急茬兒」相比,看似心胸狹窄的前者不更接近愛情的本來面目么?程毅確實沒把遠航的「瑕疵」裝在心裏,但以此類推,當你們**萬丈的「今天」也成為「昨天」時,這個新款「過去」也同樣不會成為人家的負擔,早些時候程毅對顧爽的知難而退就是很好的佐證。

不過,陸遠航似乎對這「微不足道」的缺憾並不甚在意,至少是雷聲大雨點小,下午去所里上課時剛向枕流抱怨過,掌燈時分小胖子陪吳雨去商場買東西便見到她和程毅手拉手在購物街有說有笑地閑逛著。其實,對完美的追求往往就是這樣,初戀情人之間難免錙銖必較,總擔心彼此的山盟海誓有丁點兒不符合愛情真諦,等到梅開二度、連中三元之後便會死豬不怕開水燙,大不了再換嘛,既然手絹已經變成抹布,也就沒必要再精益求精了。通常,人們把這種變化叫做成熟。

「咱們到那邊看看,」吳雨一把將剛要上前打招呼的徐枕流拉了回來。

「啊?」男孩兒有些莫名其妙地快步緊跟着:「剛才那個……」他早就想把自己這幾位密友介紹給吳雨認識,本以為擇日不如撞日,卻發現……

「我知道,」拐到顧客相對稀少的另一側后,小吳老師的步履漸漸恢復到平日裏那從容而優雅的狀態:「看來他們倆還真好上了。」

「是,遠航…恩?」枕流忽然意識到,自己並未在家提起過此事。

「這又是何苦呢,」她輕徐而悠長地搖了搖頭。

「誰?」男孩兒愈發一頭霧水了:「什麼何苦?」

枕流也是這次聽吳雨說才知道,近兩個月來在遠航身邊發生的凡此種種,看似順理成章,實則並非偶然。

事實上,自從魏一誠和系出名門的趙冉喜接連理之後,便發現這兩位家庭背景相距甚遠的「才子佳人」其實有着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差異。雖然同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夫婦二人都在想盡辦法來琴瑟友好,可那林林總總的罅隙卻像無處不在的灰塵一樣磨蝕著表面上依舊運轉良好的婚姻引擎。更為重要的是,魏一誠心裏清楚得很,想當初他之所以會離開相處多年的女友轉而選擇並無太多感情基礎的趙冉,雖非處心積慮,其動機也並不單純;正所謂欺人難欺己,望着身邊一臉天真的妻子,魏老師冷熱交攻的心結可想而知,就像《懺悔錄》中說過的那樣:罪人的良心一定會替無罪者復仇的。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情此景中的魏一誠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曾經攜手走過青澀年華的袁扉。按照言情小說中的俗套,這對初戀情人本該鴛夢重溫才對;只可惜,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在已為人婦的袁扉心中,魏師兄儘管永遠擁有着那不可比擬的位置,但這曾經唾手可得的幸福早已咫尺天涯。其實,她當年甩手嫁給那位百折不撓的追求者,很大程度上因為拗不過「女兒大了不中留」的傳統習俗才勉強作出的決定;然而,後來的婚姻生活證明,袁扉夫婦倆雖談不上志同道合,可對自己百依百順的丈夫卻也讓她找不出任何隨心所欲的理由;如果說有什麼問題,那就是當初不該跳進這趟本不屬於自己的溫吞水中。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內心都存在某種補償機制,也就是所謂「堤內損失堤外補」,比如童年時代缺少父母之愛的孩子,長大后便會對比自己成熟的異性格外依戀。當然,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往往是個無底洞,就像飲海水一樣,越喝越渴;因此說,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便從此天涯永隔,縱然用整個生命去追逐也無濟於事,心理學家們把這稱作「情結」。其實,當初魏一誠對陸遠航的情不自禁,也可以用如上原理進行解釋。坦白講,魏老師的道德操守雖不乏瑕疵,但基本還算得上過關,尤其在世風日下的今天看來更是足以矮子裏拔將軍;這從全所上下對他不錯的口碑中便可看出,要知道,在人言可畏的知識分子圈兒內能混到這個份兒上已屬不易,更何況,自從經歷過婚姻家庭的七年之癢后,老魏早就對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失去了興趣。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讀書人最大的弱點便是優柔寡斷,儘管理智已不能告訴他同遠航的未來在哪裏,但魏一誠還是本能地在漸行漸窄的婚外情中繼續盲人摸象,而真正觸動他改變初衷的,還要從魏丹的「早戀事件」曝光之後。正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設身處地,同樣花樣年華的陸遠航也是人家爸媽的心肝寶貝,這不能不讓魏一誠倍感自責。

「其實,」吳雨垂著頭,倒像是在回憶一段屬於自己的往事:「做出這個決定時,他也很痛苦。」

現在看來,趙冉當初借故離開、跑到南京去籌備那個「信則有」的研討會,並非高姿態,也不為躲清閑,而是想提供給老魏一個獨自決斷的空間。寒冬臘月里聚在一起取暖的豪豬尚且懂得要保持既可以分享彼此溫度、又不至於扎到別人的適當距離,更何況相處了十幾年的夫妻呢,老子說:「無之以為用」,恐怕就是這個道理。的確,痛定思痛的魏一誠終於作出了「正確」決定,而通過女兒、輾轉從段青處得知程毅對遠航頗為傾心的「喜訊」更五味雜陳地堅定了他的選擇。其實,遠航父母剛開學時接到的那個「匿名」電話就是魏老師自己打的,難怪趙冉在「茶座峰會」時能表現得如此泰然自若;不用說,後來陸遠航「破獲」的那封當時就引起枕流懷疑的電子郵件也是計劃的一部分;此外,老魏還特地搞來有關現代漢語外來詞的調研項目交給陸、程二人比翼齊飛,藉此為他們日益萌動的感情添磚加瓦。果然,當一切都準備就緒后,事情便順理成章了。

「你可千萬別把這些說出去,」吳雨像個小姑娘一樣不住擺弄着衣腳:「老魏希望遠航能恨自己,這樣她今後的生活才不會有什麼感情負擔。」

徐枕流點點頭,他似乎並沒有感到太多意外,卻也說不清心中是種什麼滋味;或許,這件事的確不該讓遠航知道,連旁觀者都為之唏噓的感受,恐怕就就更沒有理由去交給當局者承受了:「咱們到樓上轉轉吧,」枕流似乎聽到了遠航漸近的笑語,卻如夢似幻,辨不出究竟。

上扶梯時,吳雨的高跟鞋踉蹌了一下,於是,她便順勢挽住小胖子的手臂。

枕流想起在父親那個筆記本上讀到過的一句話:「美都是真的,但真的卻往往不美。」的確,既然有限的人生根本不可能窺見宇宙萬物的一切奧妙,又何必要讓種種煩惱攪亂自己原本簡單而快樂的生活呢;或許,那些借口找不到真愛、而把感情變成遊戲甚至交易的輕歌曼舞們就是這樣想的吧。說來也怪,自從吳雨剛回來時的大掃除之後,父親那本失落以久、幾乎都要被枕流淡忘的筆記又「奇迹般」地回來了,就靜靜地躺在書桌最底層的抽屜中,那裏原本裝着一疊袁萊交由託管的、似乎隱藏着萬般玄機的暗綠色記事本。

當你向別人敞開心扉時,別人也就沒有了再向你隱瞞什麼的必要。

佛教中有一種法術叫做「他心通」,也就是猜透別人思想的能力,儘管被庸俗唯物論者認定為瞎掰,但現代前沿醫學卻根據這個原理造出了可以初步識別人體腦電波的儀器。其實,我們多多少少都擁有一些「讀心術」,尤其在熟人之間,比如當枕流忙裏偷閒地與大洋彼岸的父親神交時,身邊的吳雨似乎也受到了某種感染:「你爸下午打電話說什麼了?」

「就問了問我的情況,」男孩兒也沒有對話題的跳躍感到絲毫詫異,這也許就是那種外人很難染指的默契吧:「他好像跟朋友一起搞了個什麼留學中介。」

說起得知此事的來龍去脈,還真有些奇怪。今天下午去所里上完課,趙冉把枕流約到辦公室,除了詢問他最近的學習生活、論文進展以及下一步科研設想等「例行科目」之外,就是漫無目的的閑談,從奶奶在香港那邊辦學的情況,到語研院的奇聞掌故。和每次一樣,繞來繞去,話題又轉回到了和枕流爸爸有關的內容上:「他辦的那個中介公司怎麼樣了?」

「中介公司?」事實上,徐枕流上次接到澳洲那邊的消息還是半個多月以前,父母本就不常和他聯繫,奶奶去香港后,男孩兒便顯得更加孤陋寡聞了:「什麼中介公司?」

「你不知道么?」起初,趙老師也是一愣,但很快,她就不動聲色地找個岔口把話題引開了。

其實,枕流當時並未以此為意;父親當年在院裏工作時就是個「風雲人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卻什麼都干不長,像三伏天的陣雨、小孩兒的臉蛋,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次又想起要趁留學熱潮當回二道販子,也算情理之中,在男孩兒看來早就司空見慣了。可後來的事情卻有些出乎意料,枕流剛到家還沒來得及坐穩,就接到了爸爸的電話,開口便是:「回來了?」好像能遙測到兒子在萬里之外的行蹤似的。接下來又彙報般地描述了自己拉上幾個哥們兒「揭竿而起」的前前後後,開始時似乎在背台詞,可沒過多久,便進入了角色。

枕流雖然從小便和父親並無太多接觸,但也早已習慣了他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作風,男孩兒很想調動些情緒好讓爸爸高興,可卻實在提不起興緻。要知道,與「十億人民九億商」的泱泱華夏不同,在澳大利亞這種成熟市場中,打算自己單練的,十有**是中低收入階層,真正有本事的往往都跟着「組織」混呢,自己當老闆根本就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情,甭往遠了說,徐媽媽的薪水就夠四五個皮包公司忙活兩三年的。

「今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回想起下午發生的事情,枕流莫名其妙地笑笑:「他半年也難得給我打回電話。」的確,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反倒是工作更忙的媽媽有時能想起來問問男孩兒的近況。

「你也大了,該多關心關心他,」不知為什麼,這段時間以來,吳雨總顯得心事重重:「都挺不容易的。」

「是,是啊,」枕流也感覺自己的語氣似乎有些失之於輕佻:「我還…」

「你知道他當初為什麼去澳洲么?」不知何故,吳雨望着遠處,忽然冒出了這麼一句。

同出國洪流中的絕大多數弄潮兒都不一樣,徐爸爸在那邊的十幾年間,既沒發奮讀書,也沒玩兒命打工;說實話,枕流也不知道他究竟圖些什麼。男孩兒也曾和院裏相熟的叔叔阿姨們探討過這個問題,卻發現大家似乎都不約而同地向他諱莫如深着什麼,每逢談及,往往只是意味深長地笑笑。久而久之,枕流也便不再經心。

「你說,」不知不覺間,小吳老師向男孩兒靠近了些,語氣卻是低沉的:「當理智與情感發生衝突時,究竟該如何取捨呢?」

「啊?」這回,徐枕流沒能跟上愈發神出鬼沒的話題節奏,儘管如此,主修語言哲學的他還是近乎本能地玩弄著概念:「其實二者並不矛盾,真正的……」

「恐怕還是要聽從情感的召喚,」顯然,剛才那是個設問句,根本不需別人來回答:「違背了理智,以後還能補償;而背叛了情感…」她搖搖頭,清澈的雙眸好像蒙上了層霧氣,倒像個歷盡滄桑的老人。

走出很遠,枕流依然沒能回過味兒來,身邊的吳雨擠擠他,拐進一家Benetton專賣店裏。其實,小吳老師向來不是那種整天泡在商場里窮逛的「花花公主」,偶爾輕鬆輕鬆也往往會攜一二女伴同行,從沒徐枕流的份兒。可最近卻行情陡變,她一連幾次拉上小胖子到附近的購物中心轉悠,和這回一樣,都以中高檔男士休閑系列為主要目標,自作多情的枕流原本以為是要送給他什麼「定情物」,卻發現人家重點搜索的品種大都是與自己在年齡與身材上皆不相稱的T恤、仔褲之類。更令人深感蹊蹺的是,每當選到了中意的貨色,吳雨反而會轉喜為憂、猶豫再三,最終默默地把辛辛苦苦挑來的東西重又擺回原處並面色凝重地退出店門。

「你看這怎麼樣?」她拿起一個藍白相間的帆布手包,很隨性自然的那種。

「好像…」

沒等枕流發表意見,吳雨便把包塞進他手中,並擺弄著男孩兒作出各種造型。

「小姐眼力不錯啊,」導購員很職業地站到一旁:「這是昨天剛來的貨,賣得特好,跟您先生的氣質也挺配的,顯得文質彬彬的那種。」

「是吧,」吳雨臉上綻出甜美的笑容:「我覺得也是,」她挽起枕流,孩子般地嬉鬧着。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小吳老師似乎對徐枕流格外熱情,且並不像原來那樣把他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而總是在一起探討些深刻地近乎深沉的問題。儘管如此,敏感的小胖子依然覺得,吳雨眼中的自己恐怕並沒有什麼根本改變,更準確些說,她投向眷念的那個人並不是自己,因為每當二人脈脈相對時,吳雨都好像是在和男孩兒背後的誰潺潺絮語着。

大言不慚地講,徐枕流基本處於比較能吸引異性青睞的範疇中,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如此。與那種令人賞心悅目併產生佔有或被佔有衝動的標準情人不同,在女生眼中,胖乎乎的枕流就像個高智商的寵物玩具一樣,反倒比越來越市場細分的前者更加人見人愛,就算曾經處於敵對陣線的分外眼紅,也很容易同他冰釋前嫌,畢竟,誰會和一隻耍賴起膩時不小心弄疼你的熊貓記仇呢。

那是周六的中午,枕流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那邊有點兒耳熟的女聲以命令的口吻讓他立刻到研院門口「緊急集合」后便毫不拖泥帶水地掛掉了。不知深淺的男孩兒趕緊梳洗打扮,等跑到指定地點之後才發現,把他從零食堆里拎出來的,居然是魏丹。

「怎麼這麼慢?」一身短打扮的姑娘毫不客氣,似乎在吆喝自己的雜役。

「我,我還沒起呢,」枕流只得緊跟人家的節奏。

女孩兒抿著嘴唇望向校園深處,寬寬地額頭在驕陽下泛起飽滿的光暈,一幅準備厚積薄發的架勢:「你去把段青給我叫出來!」

「啊?」徐枕流也沒敢多問,只是本能地愣了一下。

「去呀!」魏丹沖他瞪起那雙炯炯的杏眼,高高扎在腦後的馬尾辮沉沉地搖擺着,好像在為女主人站腳助威。

天地良心,可憐的枕流和那位既不同班又不同系的段師兄連話都沒說過,當然就更不知道人家的行止出處了。屋漏偏逢連陰雨,剛才慌裏慌張地跑出來時連手機都沒帶,他只好先回家打電話給程毅,結果又沒人接。正當男孩兒急得團團轉時,陸遠航給他回了個十分簡短的信息,只說自己正和程毅、詠嘉、當然還有段青一起參觀798藝術區,連邀請枕流同往的禮節性客套都沒有,看起來很是樂不思蜀。

在社會日益異化的今天,很多感到無助與疲倦的年輕人都在感情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尋找比自己成熟的伴侶,以期得到橫流物慾中愈發稀少的關懷備至。可遺憾的是,這種如意算盤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往往難逃落空的下場,就像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把墮胎當作謀殺一樣,剝奪弱小者的利益常常會成為慣例,且不受道德譴責。舉個眼前的例子,在段青看來,魏丹之於自己不過是個小朋友而已,即便女孩兒的純潔爛漫能讓他感到幾縷同齡人中難得的清新,但當這一切都稍縱即逝后,受傷害的恐怕還是那個不熟悉規則的新手。

「讓他去死吧,」魏丹恨恨地詛咒著,尚嫌單薄的雙肩輕微起伏着,儘管枕流並未如實奉告,只推脫說實在找不到人,但冰雪聰慧的女孩兒顯然只需點到為止。

枕流原本還有些擔心,萬一正愁無名烈火無處噴薄而出的魏姑娘在人來人往的校門口沖自己發飆該如何收場,聽吳雨說,這位已很有幾分冷艷風度的女孩兒曾把班上某追求者的情書丟到講台上供同學們見習,搞得那個可憐蟲一連幾天都躲在家裏裝病。還好,畢竟是被良好家教熏陶出來的大家閨秀,縱然滿腔怨屈,但魏丹依然保持着基本的端莊儀態,與那些不分場合地點撒潑打滾並自以為得志的悍婦無賴有着本質區別。女孩兒轉身走遠時,枕流只看到她緊咬的雙唇和似乎永遠微蹙著的眉心,當然,還有書包上那隻似笑非笑的流氓兔。

徐枕流抬頭望了望頭頂如洗的晴空,這是種令人發嘔而又無汗的燥熱,果然,夏天又在不經意間提前到來了。

初嘗禁果的年輕人總會認為愛情就是全部,碰壁之後又要反過頭來懷疑一切,於是,花花世界上總能見到些稚氣未脫的黃口小兒張嘴便是:「我不相信愛情」,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其實,愛情本就不是一切,正如「主義」、「信仰」之於政黨那樣,它該成為你奮鬥終身的目標,而不是拿來招搖撞騙的搖錢樹,否則,黨旗上那莊嚴的鐮刀斧頭怕是要換成魚肉百姓的刀叉了。

可遺憾的是,在情感道路上,前車之鑒往往很難成為後事之師,雖然飽讀了一肚子至理名言,但當局者迷的魏丹還是難以自拔。枕流後來聽說,自從與段青的「情變」過後,一貫積極向上的魏姑娘似乎陡然間淪為了頹廢主義者,她開始不再鍾情於尼采而轉向卡夫卡並將這種厭世哲學貫徹到現實生活中。那個曾經倔強如八、九點鐘太陽的魏丹被永遠塵封在了並不遙遠的記憶中,而「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戀戀紅塵則還在獰笑着滾滾向前。

歷史總是驚人地巧合,十幾年前,當趙冉漸漸明白魏一誠之所以要同自己結合的全部初衷以及對舊情人的念念不忘時,也曾經歷過女兒今天正在面對的一切。機敏而沉穩的魏一誠更像是趙冉爸爸的選擇,而非新娘自己,如同當年的吳雨一樣,涉世未深的趙冉並沒把父母之命當作種負擔,在那時的她看來,婚姻大事與升學、考試、填報志願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幾個世紀的女權運動早已使打算扼住命運咽喉的受害者們習慣於用一哭二鬧三上吊來宣洩不滿,或者乾脆就一拍兩散拉倒,可這些常規武器顯然都不適合溫文爾雅的知識女性,她們更願意用如止水般的外表把一切委屈、排懣以及對簡單快樂的本能嚮往都壓抑起來,即便凝聚成熱核聚變也在所不惜。

常言道「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此處沒說「不生兒」而單用一個「養」字,貌似隨手,細品下來用心匪淺;聯合國使用六種工作語言出版的文件單行本中,素以簡約精確著稱的中文版往往最薄,果然是名不虛傳。常年在美國工作學習的趙冉雖然沒能親手將女兒帶大,但感同身受的她卻對魏丹此次的「感情危機」格外上心,想盡各種辦法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比如說,就在女孩兒跑到研院興師問罪未遂後幾天,不知從那裏得到風聲的趙老師便找機會向徐枕流了解了「最新動態」,還反覆叮囑男孩兒千萬不要走漏消息、打草驚蛇,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孫儷有首歌中唱到「我們之間的愛輕得像空氣,可我依然承受不起」,其實,不管輕重、濃淡如何,愛就是愛,只有是非之分、而無多少之別,就算遠隔千里,甚至生離死別,它都能「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可遺憾的是,這種在父母之愛中體現淋漓的天經地義,到了男女之情中卻變成了鳳毛麟角;如今,「養兒」已不再為了「床前孝子」、「老來有靠」,可搞個對象倒越來越像是在做生意,京劇中「苦守寒窯」、「三娘教子」之類的故事大概也只能隨着日薄西山的「國粹」漸漸消失在花花世界中了……

提起趙冉,敏感的枕流不難察覺到,這位導師對自己的用心似乎格外仔細,既真誠熱情,又自然灑脫,不因顯得刻意讓人感到有壓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溫暖,就連最萬千寵愛的幸運兒也不例外;儘管奶奶打電話時曾多次旁敲側擊地告戒枕流不要和導師過分親近,可面對同自己無話不談的趙老師,向來不重客套的徐枕流趕上去所里辦事時也常常主動跑到辦公室跟她聊上幾句,或者幫忙干點兒什麼,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將心比心、人心換人心吧。

和那些冠冕堂皇地榨取學生廉價勞動力的導師不同,趙冉從不願侵佔枕流的業餘時間為自己所用,即便偶爾在談笑之餘做些小事情,也大都是那種寓教於樂的閑差。比如,近期語用所正在籌辦一年一度的「社會語言學前沿論壇」,趙老師便把閑來無事的男孩兒「請」到辦公室書寫會場橫幅,事實上,憑她自幼的童子功,那祖傳的董體遠比半瓶醋的徐枕流高明許多。

「上回就想給你來着,後來一忙給忘了,」趙冉從書桌底下拎出桶匯源果汁:「你自己倒著喝吧,」話雖這樣說,她還是給男孩兒斟滿一杯擺在案頭。

「好,」天長日久,枕流連「謝謝」都省了,在外人看來,他們似乎更像是一對母子,而不是現如今愈發市場化的師生;徐枕流自己也說不清,和趙老師在一起時總能感覺到某種似曾相識的熟悉與和諧:「您也喝啊,」男孩兒拿起杯子抿了一口,沒錯兒,就是他最喜歡的菠蘿口味,用原汁和香料調在一起的那種,不知為什麼,趙冉對他的很多生活習慣格外熟悉。

「您,您好,」從半掩的門縫中探出個腦袋,是漢字研究室新分來的曹博士:「我能進來么?」她顯得有些猶豫,難怪,屋裏的情景的確令人感到不解,枕流正站在條案前揮毫潑墨,旁邊鋪紙涮筆的趙老師倒像個書童。

「來,來,請進,」兩人異口同聲。

「啊,是這樣,」曹博士把手上捧著的一份材料交給趙冉,眼睛卻總朝徐枕流這邊瞄:「陳老師讓我……」

說起來,這個漢字學研究室可是語用所中最為牛氣熏天的部門,也難怪,人家是當年漢字簡化工作的重要策劃者之一,雖已是半個世紀之前的陳年舊帳,但如此千載難遇的「壯舉」依然令徒子徒孫們至今驢倒架不倒。時過境遷,對於這個極左年代中的「盛事」,如今的學術界卻是褒貶不一:倘若早知道電腦鍵盤輸入能普及到現在這個程度,究竟有無必要為了書寫便利而割斷歷史的確值得探討;更何況,這個人為製造的變化形成了海峽兩岸用字的客觀差異,且已經被「**」分子拿來作為「兩個中國」的文化口實;算筆總帳,究竟划算與否,真是不好說。這種分歧在語用所內部尤其明顯,上個月召開漢字學年會時,魏一誠公開支持「識繁寫簡(指『在日常書寫使用簡化字的基礎上,具備識別繁體字的能力』)」,同陳教授爆發激烈爭論,這不,年紀大脾氣也不小的陳老到現在還記着仇,恨屋及烏,作為「走資派狗家屬」的趙冉也被劃為階級敵人,連送個材料都讓別人代勞,以避免分外眼紅。

其實,知無不言、言者無罪,本該是知識分子基本的胸懷與氣量,可某些玩兒慣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術霸權主義分子卻不這麼看,倘若有誰膽敢質疑他們的觀點,便要以「否定新中國語言文字工作成果」、「開歷史倒車」等大帽子扣將上來,更有甚者,還拿出《語言文字法》比比劃划,大有要將「持不同政見者」「踢翻在地、再踏上一萬腳」的架勢。眾所周知,理論研究並就是國家制定相關政策的依據,又怎麼能以過去的決定來阻礙今後的言論自由呢?說到底,還是私心在作祟,簡化字凝結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學術理想,也代表着他們的歷史地位,一旦重打鼓另開張,於情於利都有些過意不去。

說起來,作為學者的魏一誠既不是隨大溜的牆頭草、也不是為虎作倀的「文痞」,算得上個有主見、敢于堅持學術信念的有識之士。但他這種帶着些浪漫色彩的「意氣書生」往往容易情緒化,比如上次開會時,魏老師說到慷慨處,曾痛斥漢字簡化運動為「刨祖墳」、「崽賣爺田心不疼」,並預言「文化敗類」們「終將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供子孫後代永世唾罵」……若非如此,也不至於激怒一貫待人隨和的陳教授。

客客氣氣地送走曹博士,趙冉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她走回到徐枕流身邊,繼續「欣賞」著男孩兒功力一般卻自信滿滿的作品。她似乎很喜歡端詳枕流,就那樣靜靜地望着,像是能透過他窺見到什麼溫馨而誘人的圖景似的:「這字一看就是奶奶手把手教出來的,有內涵,而不像你爸爸,瀟灑、帥氣、不拘一格。」

中國人相信字如其人,把書法當成「門面」,否則大街小巷也不會有那麼專門多設計簽名的地攤了。其實,真正能體現出本人學養氣質的字體一定要通過人生閱歷自然而然地磨礪出來,絕不像廣告裏說的那樣、發個短訊就可以一蹴而就。舉個眼前的例子,枕流父親從小家傳的本是略帶台閣氣的柳體,可風霜洗禮后卻逐漸演變成了如行雲驚鴻般的游龍戲鳳,也算是家國不幸文章幸吧。

那是經歷了太多波折動蕩的一代人,年齡稍小的徐爸爸雖沒輪到上山下鄉,可「三名三高」一類家庭出身所帶來的壓力甚至包袱也自然可想而知,身為獨苗的他本該是被寄予厚望的種子選手,可命運卻偏偏喜歡造化弄人。遊手好閒的地痞、打手、黑老大要擱在戰爭年代或許就會成為師長、將軍、革命家,而那些有點兒清高、有點兒柔弱的知識分子倘若經歷了高低沉浮的鍛打,卻往往會變得如草原上的野馬一般桀驁、逍遙,很不幸,枕流的父親就屬於後者。旁人大概很難想像,語研院常務副院長的兒子連大學都沒上過,更準確地說,人家根本就沒有考。可論起學問,家裏那幾面牆的藏書徐爸爸倒都基本看過,或者說,都瀏覽過,在那個熱鬧而冷寂的「紅色歲月」里,除了天南海北地轉悠就是貓在屋裏翻書,別的好事兒也與他無緣,沒這兩下子,後來也不可能跑到院裏混份差事;當然,在把學術當成「標準化生產」的中國,像枕流爸爸這種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圈兒外人士」只能搞搞行政充數。

現代社會有個重要特點,那就是社會需要與人性的背離,說得通俗點兒,「混得好」的不見得「人好」。雖然大半輩子幹什麼都沒亨通,可徐爸爸的人緣卻很不錯,在朋友們看來,這位自由隨性、磊落豁達又多才多藝的大個子倒是很值得交往的人物。所以說,枕流童年那點兒有關父親的殘存記憶,大都與互朋引伴、詩酒唱和有關……

對科技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與「著書都為稻粱謀」的中國知識分子不同,歐洲早期科學家中的相當一部分都出身貴族,正是這種衣食不愁的「養尊處優」才造就了他們「敢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照此看來,現如今招生領域花樣翻新且水漲船高的「擇校費」、「贊助費」也並非毫無道理,沒那個「倉廩實」,你就別來「附庸風雅」。道理都一樣,二十多年來,徐父親之所以能「仰天大笑出門去」、「天子呼來不上船」,倘若沒有枕流媽媽作為「金主」,恐怕也撲騰不了多久。可話又說回來了,「經濟基礎」並不能代替「上層建築」,比如父親那筆記本上深沉而**的字字句句恐怕就不是枕流印象中嚴謹幹練的媽媽所能理解得了的……

「你小時侯,有一回懶得寫寒假的書法作業,還是我幫你寫的呢,」趙冉一邊將男孩兒剛完成的「圓」字展平晾好,一邊淺淺地笑着:「記得么?」

盧梭曾經說過:「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

於是乎,古往今來的人類便想盡一切辦法來擺脫這些「強加」在自己身上的「迫害」。上課時討厭老師的諄諄叮嚀,下學后躲避著父母焦急的呼喚;稍微懂事些便進入了青春叛逆期,等終於可以自立時又會抱怨老闆的壓榨、上司的尖刻;談戀愛總不希望戀人對自己提出太多要求,飽嘗柴米之苦后則常常感嘆婚姻是墳墓;病榻上有需要關懷的老人,幼兒園裏的子女還在等著自己去接送;掙錢少了買不起鮮花、浪漫,職位高了又難免要承擔更多壓力;這還沒包括那些不堪忍受的人情世故、明槍暗箭、雞毛蒜皮、馬勺鍋沿……

然而,當你真的可以擺脫這種種牽扯羈絆之後,情況又會怎麼樣呢?失重狀態下的宇航員連上趟廁所都要面臨說不盡的麻煩,如果碰巧您還是位女中豪傑,那就更加不堪設想了;睡覺時得把自己綁在牆上,據說無論保持什麼姿勢,都感覺像是大頭朝下;稍不留神就會撞個七葷八素,總不動換又容易肌肉萎縮、抵抗力下降……事實證明,能夠掙脫地球母親懷抱的孩子並不見得是幸運兒,我當然願意相信楊利偉被發射前對萬里蒼穹的孜孜嚮往,但他們遨遊太空時回家的願望肯定比前者更加強烈。「錢包(purse)」和「負擔(burden)」,這樣兩個看似天壤有別的語彙卻分享著同一個詞根,看來並非偶然。

根據《聖經》裏的說法,人類祖先因為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園,從此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到如今;而唯物主義者則堅信,這完全是基督使徒們為了忽悠大夥兒上鈎而編造出來的讕言。其實,在人類意識的最底層都有種曾被遺棄的神秘感受,一切文明概莫能外,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往哪裏去,更不清楚為什麼要到這滾滾紅塵中走上一遭。即便是達爾文,他手中也只擁有一張殘缺的地圖,知道**的前一站是西單並無太多實際意義,因為我們需要的是那列可以拯救靈魂的地鐵。

就像約翰-蒂洛森主教說過的那樣:「如果上帝沒有必要為了自己而存在,那麼多半是有人為了人類的利益而創造了他。」既然誰也說不清真理究竟是什麼,那我們倒不如少去進行無謂的爭論,縱然成為惡魔手中的傀儡木偶,恐怕也比那無依無傍卻貌似自由的斷線風箏來得幸運。1975年清明節深夜,一代梟雄蔣介石在台北溘然長逝,十天後移靈大溪時,62公里的路途兩旁擠滿了數百萬弔唁軍民,很多追隨他轉戰南北的老兵紛紛跪倒痛哭乃至昏厥。歷史的功過自有後人評說,誰也逃不過最終的公正審判,可人的一生畢竟白駒過隙,信仰的缺失往往要比謬誤更加可怕。既然地球是圓的,那麼南轅北轍也一樣可以到達目的地,只要你始終不渝,光明一定就在眼前,即使最終什麼也沒得到,也算是個有夢的人生,這大概就是造物主拋棄我們之前留下的玄機吧。

當然,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未必那麼順風順水,畢竟,禮義廉恥作為壓力的一面往往要顯得直接許多。比如,當陸遠航考慮是否要「棄暗投明」、到程毅那裏開創一個新局面時,最擔心的事情便是和魏一誠的過去會不會成為「美好未來」的阻礙。雖然這類師生戀「母題」在校園內的受關注程度遠不如在社會上那樣名列前茅,也難怪,且不說還有以「許廣平vs魯迅」等事件為首的諸多經典大團圓,同價格槓桿的原理一樣,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司空見慣的消費者反而不會趨之若騖;但在波瀾不驚的研究生院裏,遠航那點兒風流韻事也的確被炒作過一陣,不知是否會成為沉澱在程毅心底並飼機發作的病灶。其實陸遠航產生改換門庭的打算由來已久,當初向林風伸出橄欖枝,即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之所以要拖到「袁扉事件」后才真抓實幹起來,就是出於以上顧慮;畢竟,不同於那些造就虱子多了不癢的「七鍋頭」、「八鍋頭」,在遠航這種「知識女性」心中,多少還殘存着一些「好女不事二夫」的「封建觀念」。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經過組織的反覆考驗,陸遠航發現程毅同學的確對她的「過去式」滿不在乎,堪稱心胸磊落的大男人。事實上,自從程毅高中時代起,已經在兩湖商界卓有頭臉的程爸爸就着意帶上這位獨子走南闖北、藉此培養接班人,因此,飽受自由主義言傳身教的他便逐漸養成了「一切朝前看」的「市場化」性格。對於商人來講,活在今天比什麼都重要,做生意最講究實際,對那些瞻前顧後沒有興趣;更何況,在如今以暴發戶為主體的上流社會中,本就有「不問出處」的慣例,若較真兒推敲起來,弄不好大家都尷尬。以此看來,那些「有故事」的時尚女性之所以要把大小老闆們作為委身首選,還真不僅僅是看中了人家的存摺,可謂目光深遠。遺憾的是,在先富起來的群體中,「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儒商已經越來越多,買賣人也開始懂得「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拍過三級片的辣妹連香港小姐都不能參選,看來反封建、「文化革命」的確任重而道遠啊。

既然已經釣上只不記前嫌的金龜,按說陸遠航該心滿意足了,可最初的歡欣鼓舞過後,女孩兒卻總覺得這段重振旗鼓的感情從一開始就缺少了些什麼。的確,那些沒完沒了地跟你翻舊帳的小心眼兒男生着實讓人心煩,表面看來,既然兩情相悅,就該包容彼此的一切;可反過來說,新婚燕爾中還要對過去念念不忘,恰恰說明他在乎你的全部,與那些可以為了「一晌貪歡」而不計其餘的「急茬兒」相比,看似心胸狹窄的前者不更接近愛情的本來面目么?程毅確實沒把遠航的「瑕疵」裝在心裏,但以此類推,當你們**萬丈的「今天」也成為「昨天」時,這個新款「過去」也同樣不會成為人家的負擔,早些時候程毅對顧爽的知難而退就是很好的佐證。

不過,陸遠航似乎對這「微不足道」的缺憾並不甚在意,至少是雷聲大雨點小,下午去所里上課時剛向枕流抱怨過,掌燈時分小胖子陪吳雨去商場買東西便見到她和程毅手拉手在購物街有說有笑地閑逛著。其實,對完美的追求往往就是這樣,初戀情人之間難免錙銖必較,總擔心彼此的山盟海誓有丁點兒不符合愛情真諦,等到梅開二度、連中三元之後便會死豬不怕開水燙,大不了再換嘛,既然手絹已經變成抹布,也就沒必要再精益求精了。通常,人們把這種變化叫做成熟。

「咱們到那邊看看,」吳雨一把將剛要上前打招呼的徐枕流拉了回來。

「啊?」男孩兒有些莫名其妙地快步緊跟着:「剛才那個……」他早就想把自己這幾位密友介紹給吳雨認識,本以為擇日不如撞日,卻發現……

「我知道,」拐到顧客相對稀少的另一側后,小吳老師的步履漸漸恢復到平日裏那從容而優雅的狀態:「看來他們倆還真好上了。」

「是,遠航…恩?」枕流忽然意識到,自己並未在家提起過此事。

「這又是何苦呢,」她輕徐而悠長地搖了搖頭。

「誰?」男孩兒愈發一頭霧水了:「什麼何苦?」

枕流也是這次聽吳雨說才知道,近兩個月來在遠航身邊發生的凡此種種,看似順理成章,實則並非偶然。

事實上,自從魏一誠和系出名門的趙冉喜接連理之後,便發現這兩位家庭背景相距甚遠的「才子佳人」其實有着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差異。雖然同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夫婦二人都在想盡辦法來琴瑟友好,可那林林總總的罅隙卻像無處不在的灰塵一樣磨蝕著表面上依舊運轉良好的婚姻引擎。更為重要的是,魏一誠心裏清楚得很,想當初他之所以會離開相處多年的女友轉而選擇並無太多感情基礎的趙冉,雖非處心積慮,其動機也並不單純;正所謂欺人難欺己,望着身邊一臉天真的妻子,魏老師冷熱交攻的心結可想而知,就像《懺悔錄》中說過的那樣:罪人的良心一定會替無罪者復仇的。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情此景中的魏一誠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曾經攜手走過青澀年華的袁扉。按照言情小說中的俗套,這對初戀情人本該鴛夢重溫才對;只可惜,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在已為人婦的袁扉心中,魏師兄儘管永遠擁有着那不可比擬的位置,但這曾經唾手可得的幸福早已咫尺天涯。其實,她當年甩手嫁給那位百折不撓的追求者,很大程度上因為拗不過「女兒大了不中留」的傳統習俗才勉強作出的決定;然而,後來的婚姻生活證明,袁扉夫婦倆雖談不上志同道合,可對自己百依百順的丈夫卻也讓她找不出任何隨心所欲的理由;如果說有什麼問題,那就是當初不該跳進這趟本不屬於自己的溫吞水中。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的內心都存在某種補償機制,也就是所謂「堤內損失堤外補」,比如童年時代缺少父母之愛的孩子,長大后便會對比自己成熟的異性格外依戀。當然,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往往是個無底洞,就像飲海水一樣,越喝越渴;因此說,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便從此天涯永隔,縱然用整個生命去追逐也無濟於事,心理學家們把這稱作「情結」。其實,當初魏一誠對陸遠航的情不自禁,也可以用如上原理進行解釋。坦白講,魏老師的道德操守雖不乏瑕疵,但基本還算得上過關,尤其在世風日下的今天看來更是足以矮子裏拔將軍;這從全所上下對他不錯的口碑中便可看出,要知道,在人言可畏的知識分子圈兒內能混到這個份兒上已屬不易,更何況,自從經歷過婚姻家庭的七年之癢后,老魏早就對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失去了興趣。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讀書人最大的弱點便是優柔寡斷,儘管理智已不能告訴他同遠航的未來在哪裏,但魏一誠還是本能地在漸行漸窄的婚外情中繼續盲人摸象,而真正觸動他改變初衷的,還要從魏丹的「早戀事件」曝光之後。正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設身處地,同樣花樣年華的陸遠航也是人家爸媽的心肝寶貝,這不能不讓魏一誠倍感自責。

「其實,」吳雨垂著頭,倒像是在回憶一段屬於自己的往事:「做出這個決定時,他也很痛苦。」

現在看來,趙冉當初借故離開、跑到南京去籌備那個「信則有」的研討會,並非高姿態,也不為躲清閑,而是想提供給老魏一個獨自決斷的空間。寒冬臘月里聚在一起取暖的豪豬尚且懂得要保持既可以分享彼此溫度、又不至於扎到別人的適當距離,更何況相處了十幾年的夫妻呢,老子說:「無之以為用」,恐怕就是這個道理。的確,痛定思痛的魏一誠終於作出了「正確」決定,而通過女兒、輾轉從段青處得知程毅對遠航頗為傾心的「喜訊」更五味雜陳地堅定了他的選擇。其實,遠航父母剛開學時接到的那個「匿名」電話就是魏老師自己打的,難怪趙冉在「茶座峰會」時能表現得如此泰然自若;不用說,後來陸遠航「破獲」的那封當時就引起枕流懷疑的電子郵件也是計劃的一部分;此外,老魏還特地搞來有關現代漢語外來詞的調研項目交給陸、程二人比翼齊飛,藉此為他們日益萌動的感情添磚加瓦。果然,當一切都準備就緒后,事情便順理成章了。

「你可千萬別把這些說出去,」吳雨像個小姑娘一樣不住擺弄着衣腳:「老魏希望遠航能恨自己,這樣她今後的生活才不會有什麼感情負擔。」

徐枕流點點頭,他似乎並沒有感到太多意外,卻也說不清心中是種什麼滋味;或許,這件事的確不該讓遠航知道,連旁觀者都為之唏噓的感受,恐怕就就更沒有理由去交給當局者承受了:「咱們到樓上轉轉吧,」枕流似乎聽到了遠航漸近的笑語,卻如夢似幻,辨不出究竟。

上扶梯時,吳雨的高跟鞋踉蹌了一下,於是,她便順勢挽住小胖子的手臂。

枕流想起在父親那個筆記本上讀到過的一句話:「美都是真的,但真的卻往往不美。」的確,既然有限的人生根本不可能窺見宇宙萬物的一切奧妙,又何必要讓種種煩惱攪亂自己原本簡單而快樂的生活呢;或許,那些借口找不到真愛、而把感情變成遊戲甚至交易的輕歌曼舞們就是這樣想的吧。說來也怪,自從吳雨剛回來時的大掃除之後,父親那本失落以久、幾乎都要被枕流淡忘的筆記又「奇迹般」地回來了,就靜靜地躺在書桌最底層的抽屜中,那裏原本裝着一疊袁萊交由託管的、似乎隱藏着萬般玄機的暗綠色記事本。

當你向別人敞開心扉時,別人也就沒有了再向你隱瞞什麼的必要。

佛教中有一種法術叫做「他心通」,也就是猜透別人思想的能力,儘管被庸俗唯物論者認定為瞎掰,但現代前沿醫學卻根據這個原理造出了可以初步識別人體腦電波的儀器。其實,我們多多少少都擁有一些「讀心術」,尤其在熟人之間,比如當枕流忙裏偷閒地與大洋彼岸的父親神交時,身邊的吳雨似乎也受到了某種感染:「你爸下午打電話說什麼了?」

「就問了問我的情況,」男孩兒也沒有對話題的跳躍感到絲毫詫異,這也許就是那種外人很難染指的默契吧:「他好像跟朋友一起搞了個什麼留學中介。」

說起得知此事的來龍去脈,還真有些奇怪。今天下午去所里上完課,趙冉把枕流約到辦公室,除了詢問他最近的學習生活、論文進展以及下一步科研設想等「例行科目」之外,就是漫無目的的閑談,從奶奶在香港那邊辦學的情況,到語研院的奇聞掌故。和每次一樣,繞來繞去,話題又轉回到了和枕流爸爸有關的內容上:「他辦的那個中介公司怎麼樣了?」

「中介公司?」事實上,徐枕流上次接到澳洲那邊的消息還是半個多月以前,父母本就不常和他聯繫,奶奶去香港后,男孩兒便顯得更加孤陋寡聞了:「什麼中介公司?」

「你不知道么?」起初,趙老師也是一愣,但很快,她就不動聲色地找個岔口把話題引開了。

其實,枕流當時並未以此為意;父親當年在院裏工作時就是個「風雲人物」,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卻什麼都干不長,像三伏天的陣雨、小孩兒的臉蛋,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次又想起要趁留學熱潮當回二道販子,也算情理之中,在男孩兒看來早就司空見慣了。可後來的事情卻有些出乎意料,枕流剛到家還沒來得及坐穩,就接到了爸爸的電話,開口便是:「回來了?」好像能遙測到兒子在萬里之外的行蹤似的。接下來又彙報般地描述了自己拉上幾個哥們兒「揭竿而起」的前前後後,開始時似乎在背台詞,可沒過多久,便進入了角色。

枕流雖然從小便和父親並無太多接觸,但也早已習慣了他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作風,男孩兒很想調動些情緒好讓爸爸高興,可卻實在提不起興緻。要知道,與「十億人民九億商」的泱泱華夏不同,在澳大利亞這種成熟市場中,打算自己單練的,十有**是中低收入階層,真正有本事的往往都跟着「組織」混呢,自己當老闆根本就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情,甭往遠了說,徐媽媽的薪水就夠四五個皮包公司忙活兩三年的。

「今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回想起下午發生的事情,枕流莫名其妙地笑笑:「他半年也難得給我打回電話。」的確,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反倒是工作更忙的媽媽有時能想起來問問男孩兒的近況。

「你也大了,該多關心關心他,」不知為什麼,這段時間以來,吳雨總顯得心事重重:「都挺不容易的。」

「是,是啊,」枕流也感覺自己的語氣似乎有些失之於輕佻:「我還…」

「你知道他當初為什麼去澳洲么?」不知何故,吳雨望着遠處,忽然冒出了這麼一句。

同出國洪流中的絕大多數弄潮兒都不一樣,徐爸爸在那邊的十幾年間,既沒發奮讀書,也沒玩兒命打工;說實話,枕流也不知道他究竟圖些什麼。男孩兒也曾和院裏相熟的叔叔阿姨們探討過這個問題,卻發現大家似乎都不約而同地向他諱莫如深着什麼,每逢談及,往往只是意味深長地笑笑。久而久之,枕流也便不再經心。

「你說,」不知不覺間,小吳老師向男孩兒靠近了些,語氣卻是低沉的:「當理智與情感發生衝突時,究竟該如何取捨呢?」

「啊?」這回,徐枕流沒能跟上愈發神出鬼沒的話題節奏,儘管如此,主修語言哲學的他還是近乎本能地玩弄著概念:「其實二者並不矛盾,真正的……」

「恐怕還是要聽從情感的召喚,」顯然,剛才那是個設問句,根本不需別人來回答:「違背了理智,以後還能補償;而背叛了情感…」她搖搖頭,清澈的雙眸好像蒙上了層霧氣,倒像個歷盡滄桑的老人。

走出很遠,枕流依然沒能回過味兒來,身邊的吳雨擠擠他,拐進一家Benetton專賣店裏。其實,小吳老師向來不是那種整天泡在商場里窮逛的「花花公主」,偶爾輕鬆輕鬆也往往會攜一二女伴同行,從沒徐枕流的份兒。可最近卻行情陡變,她一連幾次拉上小胖子到附近的購物中心轉悠,和這回一樣,都以中高檔男士休閑系列為主要目標,自作多情的枕流原本以為是要送給他什麼「定情物」,卻發現人家重點搜索的品種大都是與自己在年齡與身材上皆不相稱的T恤、仔褲之類。更令人深感蹊蹺的是,每當選到了中意的貨色,吳雨反而會轉喜為憂、猶豫再三,最終默默地把辛辛苦苦挑來的東西重又擺回原處並面色凝重地退出店門。

「你看這怎麼樣?」她拿起一個藍白相間的帆布手包,很隨性自然的那種。

「好像…」

沒等枕流發表意見,吳雨便把包塞進他手中,並擺弄著男孩兒作出各種造型。

「小姐眼力不錯啊,」導購員很職業地站到一旁:「這是昨天剛來的貨,賣得特好,跟您先生的氣質也挺配的,顯得文質彬彬的那種。」

「是吧,」吳雨臉上綻出甜美的笑容:「我覺得也是,」她挽起枕流,孩子般地嬉鬧着。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小吳老師似乎對徐枕流格外熱情,且並不像原來那樣把他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而總是在一起探討些深刻地近乎深沉的問題。儘管如此,敏感的小胖子依然覺得,吳雨眼中的自己恐怕並沒有什麼根本改變,更準確些說,她投向眷念的那個人並不是自己,因為每當二人脈脈相對時,吳雨都好像是在和男孩兒背後的誰潺潺絮語着。

大言不慚地講,徐枕流基本處於比較能吸引異性青睞的範疇中,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如此。與那種令人賞心悅目併產生佔有或被佔有衝動的標準情人不同,在女生眼中,胖乎乎的枕流就像個高智商的寵物玩具一樣,反倒比越來越市場細分的前者更加人見人愛,就算曾經處於敵對陣線的分外眼紅,也很容易同他冰釋前嫌,畢竟,誰會和一隻耍賴起膩時不小心弄疼你的熊貓記仇呢。

那是周六的中午,枕流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那邊有點兒耳熟的女聲以命令的口吻讓他立刻到研院門口「緊急集合」后便毫不拖泥帶水地掛掉了。不知深淺的男孩兒趕緊梳洗打扮,等跑到指定地點之後才發現,把他從零食堆里拎出來的,居然是魏丹。

「怎麼這麼慢?」一身短打扮的姑娘毫不客氣,似乎在吆喝自己的雜役。

「我,我還沒起呢,」枕流只得緊跟人家的節奏。

女孩兒抿著嘴唇望向校園深處,寬寬地額頭在驕陽下泛起飽滿的光暈,一幅準備厚積薄發的架勢:「你去把段青給我叫出來!」

「啊?」徐枕流也沒敢多問,只是本能地愣了一下。

「去呀!」魏丹沖他瞪起那雙炯炯的杏眼,高高扎在腦後的馬尾辮沉沉地搖擺着,好像在為女主人站腳助威。

天地良心,可憐的枕流和那位既不同班又不同系的段師兄連話都沒說過,當然就更不知道人家的行止出處了。屋漏偏逢連陰雨,剛才慌裏慌張地跑出來時連手機都沒帶,他只好先回家打電話給程毅,結果又沒人接。正當男孩兒急得團團轉時,陸遠航給他回了個十分簡短的信息,只說自己正和程毅、詠嘉、當然還有段青一起參觀798藝術區,連邀請枕流同往的禮節性客套都沒有,看起來很是樂不思蜀。

在社會日益異化的今天,很多感到無助與疲倦的年輕人都在感情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尋找比自己成熟的伴侶,以期得到橫流物慾中愈發稀少的關懷備至。可遺憾的是,這種如意算盤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往往難逃落空的下場,就像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把墮胎當作謀殺一樣,剝奪弱小者的利益常常會成為慣例,且不受道德譴責。舉個眼前的例子,在段青看來,魏丹之於自己不過是個小朋友而已,即便女孩兒的純潔爛漫能讓他感到幾縷同齡人中難得的清新,但當這一切都稍縱即逝后,受傷害的恐怕還是那個不熟悉規則的新手。

「讓他去死吧,」魏丹恨恨地詛咒著,尚嫌單薄的雙肩輕微起伏着,儘管枕流並未如實奉告,只推脫說實在找不到人,但冰雪聰慧的女孩兒顯然只需點到為止。

枕流原本還有些擔心,萬一正愁無名烈火無處噴薄而出的魏姑娘在人來人往的校門口沖自己發飆該如何收場,聽吳雨說,這位已很有幾分冷艷風度的女孩兒曾把班上某追求者的情書丟到講台上供同學們見習,搞得那個可憐蟲一連幾天都躲在家裏裝病。還好,畢竟是被良好家教熏陶出來的大家閨秀,縱然滿腔怨屈,但魏丹依然保持着基本的端莊儀態,與那些不分場合地點撒潑打滾並自以為得志的悍婦無賴有着本質區別。女孩兒轉身走遠時,枕流只看到她緊咬的雙唇和似乎永遠微蹙著的眉心,當然,還有書包上那隻似笑非笑的流氓兔。

徐枕流抬頭望了望頭頂如洗的晴空,這是種令人發嘔而又無汗的燥熱,果然,夏天又在不經意間提前到來了。

初嘗禁果的年輕人總會認為愛情就是全部,碰壁之後又要反過頭來懷疑一切,於是,花花世界上總能見到些稚氣未脫的黃口小兒張嘴便是:「我不相信愛情」,一副老態龍鐘的樣子。其實,愛情本就不是一切,正如「主義」、「信仰」之於政黨那樣,它該成為你奮鬥終身的目標,而不是拿來招搖撞騙的搖錢樹,否則,黨旗上那莊嚴的鐮刀斧頭怕是要換成魚肉百姓的刀叉了。

可遺憾的是,在情感道路上,前車之鑒往往很難成為後事之師,雖然飽讀了一肚子至理名言,但當局者迷的魏丹還是難以自拔。枕流後來聽說,自從與段青的「情變」過後,一貫積極向上的魏姑娘似乎陡然間淪為了頹廢主義者,她開始不再鍾情於尼采而轉向卡夫卡並將這種厭世哲學貫徹到現實生活中。那個曾經倔強如八、九點鐘太陽的魏丹被永遠塵封在了並不遙遠的記憶中,而「不廢江河萬古流」的戀戀紅塵則還在獰笑着滾滾向前。

歷史總是驚人地巧合,十幾年前,當趙冉漸漸明白魏一誠之所以要同自己結合的全部初衷以及對舊情人的念念不忘時,也曾經歷過女兒今天正在面對的一切。機敏而沉穩的魏一誠更像是趙冉爸爸的選擇,而非新娘自己,如同當年的吳雨一樣,涉世未深的趙冉並沒把父母之命當作種負擔,在那時的她看來,婚姻大事與升學、考試、填報志願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幾個世紀的女權運動早已使打算扼住命運咽喉的受害者們習慣於用一哭二鬧三上吊來宣洩不滿,或者乾脆就一拍兩散拉倒,可這些常規武器顯然都不適合溫文爾雅的知識女性,她們更願意用如止水般的外表把一切委屈、排懣以及對簡單快樂的本能嚮往都壓抑起來,即便凝聚成熱核聚變也在所不惜。

常言道「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此處沒說「不生兒」而單用一個「養」字,貌似隨手,細品下來用心匪淺;聯合國使用六種工作語言出版的文件單行本中,素以簡約精確著稱的中文版往往最薄,果然是名不虛傳。常年在美國工作學習的趙冉雖然沒能親手將女兒帶大,但感同身受的她卻對魏丹此次的「感情危機」格外上心,想盡各種辦法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比如說,就在女孩兒跑到研院興師問罪未遂後幾天,不知從那裏得到風聲的趙老師便找機會向徐枕流了解了「最新動態」,還反覆叮囑男孩兒千萬不要走漏消息、打草驚蛇,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孫儷有首歌中唱到「我們之間的愛輕得像空氣,可我依然承受不起」,其實,不管輕重、濃淡如何,愛就是愛,只有是非之分、而無多少之別,就算遠隔千里,甚至生離死別,它都能「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可遺憾的是,這種在父母之愛中體現淋漓的天經地義,到了男女之情中卻變成了鳳毛麟角;如今,「養兒」已不再為了「床前孝子」、「老來有靠」,可搞個對象倒越來越像是在做生意,京劇中「苦守寒窯」、「三娘教子」之類的故事大概也只能隨着日薄西山的「國粹」漸漸消失在花花世界中了……

提起趙冉,敏感的枕流不難察覺到,這位導師對自己的用心似乎格外仔細,既真誠熱情,又自然灑脫,不因顯得刻意讓人感到有壓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溫暖,就連最萬千寵愛的幸運兒也不例外;儘管奶奶打電話時曾多次旁敲側擊地告戒枕流不要和導師過分親近,可面對同自己無話不談的趙老師,向來不重客套的徐枕流趕上去所里辦事時也常常主動跑到辦公室跟她聊上幾句,或者幫忙干點兒什麼,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將心比心、人心換人心吧。

和那些冠冕堂皇地榨取學生廉價勞動力的導師不同,趙冉從不願侵佔枕流的業餘時間為自己所用,即便偶爾在談笑之餘做些小事情,也大都是那種寓教於樂的閑差。比如,近期語用所正在籌辦一年一度的「社會語言學前沿論壇」,趙老師便把閑來無事的男孩兒「請」到辦公室書寫會場橫幅,事實上,憑她自幼的童子功,那祖傳的董體遠比半瓶醋的徐枕流高明許多。

「上回就想給你來着,後來一忙給忘了,」趙冉從書桌底下拎出桶匯源果汁:「你自己倒著喝吧,」話雖這樣說,她還是給男孩兒斟滿一杯擺在案頭。

「好,」天長日久,枕流連「謝謝」都省了,在外人看來,他們似乎更像是一對母子,而不是現如今愈發市場化的師生;徐枕流自己也說不清,和趙老師在一起時總能感覺到某種似曾相識的熟悉與和諧:「您也喝啊,」男孩兒拿起杯子抿了一口,沒錯兒,就是他最喜歡的菠蘿口味,用原汁和香料調在一起的那種,不知為什麼,趙冉對他的很多生活習慣格外熟悉。

「您,您好,」從半掩的門縫中探出個腦袋,是漢字研究室新分來的曹博士:「我能進來么?」她顯得有些猶豫,難怪,屋裏的情景的確令人感到不解,枕流正站在條案前揮毫潑墨,旁邊鋪紙涮筆的趙老師倒像個書童。

「來,來,請進,」兩人異口同聲。

「啊,是這樣,」曹博士把手上捧著的一份材料交給趙冉,眼睛卻總朝徐枕流這邊瞄:「陳老師讓我……」

說起來,這個漢字學研究室可是語用所中最為牛氣熏天的部門,也難怪,人家是當年漢字簡化工作的重要策劃者之一,雖已是半個世紀之前的陳年舊帳,但如此千載難遇的「壯舉」依然令徒子徒孫們至今驢倒架不倒。時過境遷,對於這個極左年代中的「盛事」,如今的學術界卻是褒貶不一:倘若早知道電腦鍵盤輸入能普及到現在這個程度,究竟有無必要為了書寫便利而割斷歷史的確值得探討;更何況,這個人為製造的變化形成了海峽兩岸用字的客觀差異,且已經被「**」分子拿來作為「兩個中國」的文化口實;算筆總帳,究竟划算與否,真是不好說。這種分歧在語用所內部尤其明顯,上個月召開漢字學年會時,魏一誠公開支持「識繁寫簡(指『在日常書寫使用簡化字的基礎上,具備識別繁體字的能力』)」,同陳教授爆發激烈爭論,這不,年紀大脾氣也不小的陳老到現在還記着仇,恨屋及烏,作為「走資派狗家屬」的趙冉也被劃為階級敵人,連送個材料都讓別人代勞,以避免分外眼紅。

其實,知無不言、言者無罪,本該是知識分子基本的胸懷與氣量,可某些玩兒慣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術霸權主義分子卻不這麼看,倘若有誰膽敢質疑他們的觀點,便要以「否定新中國語言文字工作成果」、「開歷史倒車」等大帽子扣將上來,更有甚者,還拿出《語言文字法》比比劃划,大有要將「持不同政見者」「踢翻在地、再踏上一萬腳」的架勢。眾所周知,理論研究並就是國家制定相關政策的依據,又怎麼能以過去的決定來阻礙今後的言論自由呢?說到底,還是私心在作祟,簡化字凝結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學術理想,也代表着他們的歷史地位,一旦重打鼓另開張,於情於利都有些過意不去。

說起來,作為學者的魏一誠既不是隨大溜的牆頭草、也不是為虎作倀的「文痞」,算得上個有主見、敢于堅持學術信念的有識之士。但他這種帶着些浪漫色彩的「意氣書生」往往容易情緒化,比如上次開會時,魏老師說到慷慨處,曾痛斥漢字簡化運動為「刨祖墳」、「崽賣爺田心不疼」,並預言「文化敗類」們「終將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供子孫後代永世唾罵」……若非如此,也不至於激怒一貫待人隨和的陳教授。

客客氣氣地送走曹博士,趙冉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她走回到徐枕流身邊,繼續「欣賞」著男孩兒功力一般卻自信滿滿的作品。她似乎很喜歡端詳枕流,就那樣靜靜地望着,像是能透過他窺見到什麼溫馨而誘人的圖景似的:「這字一看就是奶奶手把手教出來的,有內涵,而不像你爸爸,瀟灑、帥氣、不拘一格。」

中國人相信字如其人,把書法當成「門面」,否則大街小巷也不會有那麼專門多設計簽名的地攤了。其實,真正能體現出本人學養氣質的字體一定要通過人生閱歷自然而然地磨礪出來,絕不像廣告裏說的那樣、發個短訊就可以一蹴而就。舉個眼前的例子,枕流父親從小家傳的本是略帶台閣氣的柳體,可風霜洗禮后卻逐漸演變成了如行雲驚鴻般的游龍戲鳳,也算是家國不幸文章幸吧。

那是經歷了太多波折動蕩的一代人,年齡稍小的徐爸爸雖沒輪到上山下鄉,可「三名三高」一類家庭出身所帶來的壓力甚至包袱也自然可想而知,身為獨苗的他本該是被寄予厚望的種子選手,可命運卻偏偏喜歡造化弄人。遊手好閒的地痞、打手、黑老大要擱在戰爭年代或許就會成為師長、將軍、革命家,而那些有點兒清高、有點兒柔弱的知識分子倘若經歷了高低沉浮的鍛打,卻往往會變得如草原上的野馬一般桀驁、逍遙,很不幸,枕流的父親就屬於後者。旁人大概很難想像,語研院常務副院長的兒子連大學都沒上過,更準確地說,人家根本就沒有考。可論起學問,家裏那幾面牆的藏書徐爸爸倒都基本看過,或者說,都瀏覽過,在那個熱鬧而冷寂的「紅色歲月」里,除了天南海北地轉悠就是貓在屋裏翻書,別的好事兒也與他無緣,沒這兩下子,後來也不可能跑到院裏混份差事;當然,在把學術當成「標準化生產」的中國,像枕流爸爸這種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圈兒外人士」只能搞搞行政充數。

現代社會有個重要特點,那就是社會需要與人性的背離,說得通俗點兒,「混得好」的不見得「人好」。雖然大半輩子幹什麼都沒亨通,可徐爸爸的人緣卻很不錯,在朋友們看來,這位自由隨性、磊落豁達又多才多藝的大個子倒是很值得交往的人物。所以說,枕流童年那點兒有關父親的殘存記憶,大都與互朋引伴、詩酒唱和有關……

對科技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與「著書都為稻粱謀」的中國知識分子不同,歐洲早期科學家中的相當一部分都出身貴族,正是這種衣食不愁的「養尊處優」才造就了他們「敢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照此看來,現如今招生領域花樣翻新且水漲船高的「擇校費」、「贊助費」也並非毫無道理,沒那個「倉廩實」,你就別來「附庸風雅」。道理都一樣,二十多年來,徐父親之所以能「仰天大笑出門去」、「天子呼來不上船」,倘若沒有枕流媽媽作為「金主」,恐怕也撲騰不了多久。可話又說回來了,「經濟基礎」並不能代替「上層建築」,比如父親那筆記本上深沉而**的字字句句恐怕就不是枕流印象中嚴謹幹練的媽媽所能理解得了的……

「你小時侯,有一回懶得寫寒假的書法作業,還是我幫你寫的呢,」趙冉一邊將男孩兒剛完成的「圓」字展平晾好,一邊淺淺地笑着:「記得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鹵煮研究生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鹵煮研究生院
上一章下一章

二十、解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