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第九十章

劉協很清楚自己是個什麼人。

胸無大志,心無社稷。

滿肚子裏只有自己的一點小小私心。

徹頭徹尾的小老百姓,只會汲汲營營,扒拉一把小算盤。

先有呂布、陳宮、曹昂,後有董承、孔融、荀彧,雖然這些人心裏頭放着的是皇帝,不是劉協,但說來說去,他劉協不就是皇帝嗎?

而且是沒有其他人可以上位、替代,唯一的皇帝。

即便他是個百姓,這些人忠心漢室,不也為的百姓能夠和平安樂,不也是……為了他嗎?

劉協低下頭,無法直視荀彧。

平生第一次覺得無顏面對。

老祖宗啊!他以為他是穿越來的,可他又不是佔了正主兒留下的軀殼,借屍還魂什麼的,王美人十月懷胎,董太后悉心愛護保全,先帝臨終還苦心託孤——想要他來繼位,甚至於短命的少帝也是真心疼着他的。

他只不過帶着上輩子的記憶罷了!

他不就是劉協嗎?劉協不就是他嗎?他不就是大漢國祚四百餘年,延續至今的繼承人嗎?

劉協的江山,不是他的還是誰的?

劉協的百姓,不是他的還會是誰的!?

他不是劉協還會是誰!?

……

三國……不止是羅貫中筆下的一段故事,幾千萬百姓死在這個亂世,而後呢?魏不久,晉不久,五胡亂華,背負着「漢」這個字的民族幾乎滅絕……

上下幾百年,血淋淋的幾百年——

劉協面朝背光處,瞧不出是個什麼神情,久久沉默不語。

旁邊的諸葛亮想他一定找不到借口,便開口解圍:「荊州內亂剛止,皇上是擔心這時候下詔的話,逼得曹操發兵南下,劉表、劉備心不齊,恐怕難以抵擋,所以才暫時這樣,待以後……」

荀彧只覺得劉協比漢室前幾任皇帝聰慧有作為,必然能有一番成就,現在又脫了困,能夠自主,實在是絕好的機會,只怕錯過了又生變故,打斷諸葛亮的話,道:

「有了詔命,豈不更易聚攏人心?再拖下去,才真的要生變故!」

諸葛亮嘆氣——總不能直說小皇帝志短的話,也沉默了,琢磨著下去後跟荀彧交底。

荀彧起身,跪在劉協身前道:「臣斗膽,敢問皇上密不下詔可是因為曹操之子,曹丕?」

劉協未動,諸葛亮急道:「你是不是在許都聽到什麼風言風語了?不要妄自揣測!!!」

荀彧道:「若不是為曹丕,臣請皇上降罪。」

諸葛亮着急,劉協卻在這時候輕輕點了點頭,承認了。

曹植跟着他們出的許都,他和曹丕什麼關係,曹植知道,荀彧既然連天子是假都可以問出來,自然已經知道了。

不下詔難,下詔也難。

兩難啊……

荀彧驅前道:「皇上但請下詔無妨,臣敢擔保,以曹丕本事,絕不會連性命都保不住!何止保命,就算有送皇上出宮一事,他仍舊能夠坐定曹家世子之位!皇上眼光獨到,怎麼還信不過選中的人呢?」

諸葛亮傻了,道:「荀彧,你、你你……」

荀彧俯身叩首:「請皇上為天下、為百姓,下詔!只要漢室得興,皇上將來就是把後宮全收了男子,臣也鼎力支持!」

諸葛亮眼睛都要突出來了——

娘啊!居然還有比他膽更肥的!

看來知道實情的都寧願劉協一邊玩男人,一邊做皇帝,只要他不撂挑子。

劉協起身,走到荀彧身前,彎膝——

諸葛亮慢了一步,沒趕上。

劉協跪倒在荀彧身前,張開手臂,甩開袖子,曲臂搭手,彎腰——

一個字都說不出來,滿心裏百味雜陳。

荀彧額頭觸地,看不到,被劉協的袖子掃過雙手,才覺出不對,急忙抬頭,天子跪在面前!

諸葛亮趕過來,荀彧也忙拉劉協,兩個人一起,把劉協弄起來,再跪着道:「皇上,您是九五之尊,怎能拜下臣啊!」

劉協拉住諸葛亮的手道:「愛卿啊!曹昂隨呂布回漢中前,已對朕名言,若不是你,朕將來有何面目見列祖列宗……」

再拉荀彧:「還有你,荀文若,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心裏想着漢室、百姓,朕這個皇帝……高祖、光武帝之後,天下之主,卻……」

一滴滴滾燙的水珠子打在諸葛亮和荀彧手上,兩人嚇得連聲勸解,看着小皇帝哭,雖然心疼,心裏卻是高興的。

有救了,終於有救了。

第二天一大早,諸葛亮和荀彧高高興興候在屋外,等著劉協召群臣議事。

結果……

等到兩人眼冒金星,午時,劉協才睡飽了爬起來,洗漱更衣,用膳喝茶,又一個時辰……

兩個臣子的心情啊~已經從打雞血狀態變成了悲催。

不過這天午後的「早朝」,好歹詔命是下了:

一詔天下,帝駕南下,遷都江陵。

二詔朝廷新立,四方募兵。

連荀彧都相信,那麼劉協也願意相信,曹丕必定能安然無恙。

既然有了決定,劉協便不再猶豫。

和荀彧談過的那一晚,他根本就沒睡,一直在思考,到天明,想定了,才沉沉睡過去,所以起晚。

可惜素日劣跡斑斑,即便告訴臣子們他要發奮了,只怕也沒人信。

唯有在行動上證明一下。

下了詔命之後,劉協召了群臣商議了幾天,隔了沒多久,官員任免升降等終於下了旨。

跟着,劉協下詔,命劉備為使,諸葛亮為副使去益州。

這天晚上,劉協召劉備說話,只叔侄二人——

「皇叔,雖已建功,卻是小功,朕聽聞劉表為你安排的館驛簡陋,這便是功業不足之故,待詔命下后,你持朕詔書入蜀,劉璋已抗旨一次,這次有朕的詔書,劉璋必不敢再抗旨,皇叔當可收服益州歸附朝廷,要中興漢室,以荊州的怠惰之兵不足以剿滅叛臣賊子,朕還要更多兵力,否則社稷危如累卵,皇叔收服益州后,還要招募兵馬送至江陵,此事拜託皇叔了!待皇叔回到江陵之日,大事俱定!」

前有諸葛亮的話,現在劉協又親口託付,劉備忍住淚,割手立誓,絕不負所託。

之所以要諸葛亮同行,劉協是怕劉備到了益州不回。

可是換了其他人去,又不合適。

劉備倒也不笨,只帶徐庶、諸葛亮和趙雲及幾百護衛入蜀,兩個結拜義弟和兵馬全部留在荊州保護天子,以表忠心。

另有天子詔令發往全國各州,針對各州各郡百姓。

這是一個新的舉措——以往詔命,都只對諸侯、官員、士族等,這次,卻是發給百姓,好叫百姓們知道,天子沒有放棄百姓。

劉協這一道詔書,才真的叫臣子們驚嘆,這可是從古至今沒有過的事情。

黃忠來了江陵,五十歲不到的人,其實還用不上「老當益壯」這個詞,頗令劉協驚奇,帝駕之前下跪,自有一股擋不住的巍巍山嶽之氣,很是威風八面,把劉協樂夠嗆,直接賞了禁軍將軍之職,開始籌集自己的親兵。

劉備帶了詔書去益州,劉表雖然後知后覺微有不滿,已經無可奈何。

就連諸葛亮都錯看了劉協。

諸葛亮一直認為劉協猜疑劉備,可事實證明,隆中的事情,根本沒有影響到劉協用人。

劉備跟劉璋一樣,漢室宗親,且素有仁義之名,想不動刀兵和平取下益州,舍他其誰?

但讓劉備去,就得信得過劉備,否則若是劉備取益州自立,朝廷鞭長莫及。

其實劉協也是沒有辦法了,曹操佔據兗州、豫州、徐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漢土十三州,他獨佔七州。

荊州雖大,只有一州之地,募兵有限,錢糧更是有限。

東邊還有個拎不清態度的揚州孫策,益州必須立即收服過來,否則,等曹操盡起大軍,那個危如累卵真不是隨便形容一下的詞。

只好讓諸葛亮同行,微有督促之意。

劉備去后,劉表和其他臣子們立即開始招兵買馬,他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黃忠變成名副其實的禁軍將軍,而非光桿司令。

劉協自己呢?

終於不睡懶覺了。

每天一到辰時,劉表就帶着一堆事情來找劉協,劉協微有無奈,只盼天下早定,少些事情~

除了這些,還有件事,必須劉協親自去做。

那就是探孫策的態度,本打算再也不見,結果還是要見「變身」過的孫權。

這是……更加讓劉協無奈的事。

正好,孫權要的海鮮來了,在船上備下盛宴,派陸遜來請。

陸遜道:「二公子言,上次冒犯了皇上,心下十分惶恐,請皇上恩賜赴宴,二公子已經備下了盛宴恭候。」

劉協道:「既是有心道歉,怎麼他自己不來?」

陸遜支吾道:「劉表與公子有家仇,雖說兩家相安無事過了這麼些年,但以前也不曾來往過,二公子這次來江陵,已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而且二公子來前,大公子也囑咐了……盡量少棄船登岸,免得劉表猜疑二公子,何況……若用荊襄菜肴,不足以表歉意。」

這話倒是在情在理。

劉協於是順水推舟,叫了孔學,依舊像是私下拜會那樣,不興君臣之道,登船赴宴。

黃忠領着從劉表那借調的兩千人在岸上護衛,更送了消息給蔡瑁——蔡瑁的水師大營就在渡口一側。

劉協登船,在船上入座,搶先道:「朕這一段不得閑,仲謀不會見怪?」

稱呼雖親切,口氣卻很疏遠。

孫權沒聽到意料中怒氣衝天的「孫仲謀」,暗悔上次唐突太過,起身後道:「豈敢,我是個閑人,請得到皇上來赴宴,已經十分有幸了,何來見怪?皇上肯來,高興都來不及!」

作者有話要說:好好好!加更!要是天天加更呢?小蹄子小爪子神馬的不許藏着掖着,要不叉出去拖——牛bb小說閱讀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欺君之罪(GL)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欺君之罪(GL)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