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潘隱

第二百零三章 潘隱

上軍司馬潘隱,他是蹇碩的軍司馬,基本上西園軍中就只有上軍有司馬,負責輔佐蹇碩管理整個西園軍。他表現的很好,很的蹇碩信任,只是誰也沒想到,人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不對,應該說身在蹇營心在何?

好像也怪怪的,反正就是無間道就是了。他一直潛伏在蹇碩身邊,蹇碩也沒有顧忌他,卻沒想到,他通風報信,讓何進躲過了死劫。

十常侍的名聲實在太臭了,頂風臭十里。像這樣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可不少。比方說,王越。雖然張讓因為何晉的話,對王越多有籠絡,很多禮物王越也照收了,表達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

可是當事到臨頭,張讓吩咐他,只要何進入了宮,就要出手殺何進,會保舉他出任一個將軍時,他猶豫了。唯唯諾諾的退下后,掏出一個錦囊,想起那人的交待,「若有人讓他殺大將軍,可以打開。」,便扯開了錦囊。

裏面寫着,「無須猶豫,但是何進死後,必有宮變,保護皇子北走氓山。」,看到這內容王越更猶豫了,只是…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結果等了半天,都沒等到大將軍入宮,只知道宮內如今亂成一團。難道真的宮變了?

先不說王越,眾人任出了司馬潘隱,潘隱方才事急,沒能把話說清楚,如今方掰扯個清楚「帝已崩。今蹇碩與十常侍商議,秘不發喪,矯詔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後患,冊立皇子協為帝。」

雖然沒有參預整個過程,不過他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畢竟十常侍哭得震天搶地,自付宮內都是他們的人,一點都沒掩飾的意思。不怕別人知道他們痛哭了。卻給潘隱猜到了。

潘隱把話說完,何進首先感謝了潘隱,今夜若不是潘隱,他險些身死。這個時候,又有使者來傳何進。

卻是十常侍不死心,何進都快要走到宮門了,居然反身回去。他們猜到何進知道了什麼,只是如今不殺何進,就是他們死,心存僥倖下,又派人來傳旨,想說,也許何進只是拉肚子呢?或者有什麼急事。

聽到那些宦官不死心,還想騙何進入宮殺害,還是曹操反應最快,馬上提出建議「今日之計,先宜正君位,然後圖賊。

何進深以為然,他也不是不分輕重,之前只是以為宦官,甚至皇帝想殺他,才會想提兵,清君側。曹操未必不是想到了這方面,才反對他。至於現在,知道皇帝死了,趕緊搶那位置才是正經「誰敢與吾正君討賊?」

這是表現的時候,立刻有一人挺身出。「願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

用俗氣的點的話說,進大喜視之,因為此人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袁紹,袁本初。不斷想攀附名門,設法讓自己成為真正名門的何進,可是很刻意拉攏袁紹的。

見到袁紹自告奮勇,大喜。

當下,何晉允諾事後會提拔袁紹為司隸校尉了。這個職務讓曹操好生妒忌,只是人與人是不能比的,他沒有袁紹得好名聲。

人與人不能比,校尉與校尉是不同的,就和同樣叫總統,美國總統和非洲小國總統就是不一樣。同樣叫校尉,司隸校尉可比袁紹現在的中軍校尉,和曹操的典軍校尉強上數倍。

司隸校尉這個官職始置於武帝時期,負責的就是監察京師百官。

漢代是郡縣二級制,其上有一個監察單位,某某刺史部。司隸校尉,原本是司隸部,武帝時期改為司隸校尉部,改由司隸校尉監察。

司隸是哪裏?基本上就是長安近畿的幾個郡,被稱司隸。司隸校尉,是監督京師和京畿一帶的監察官。京師一帶,他沒有不能管的。所以這雖然是一個秩比兩千石的小官,就因為他啥事都能監管,管的還是所以京師範圍的官員,就很了不起。

所謂不怕縣官,只怕現管。這個道理到哪裏都適用。為了突顯司隸校尉的尊嚴,甚至在大朝會這樣講究禮儀的時候,司隸校尉都可以很跩。

跩跩的不對理論上官員最高位階的三公行禮。這麼比喻吧,蜀漢時期,一切遵照漢代制度,這個職位是誰擔任的,張飛。

劉備讓張飛擔任這個職務,這個職位連諸葛亮這個全國軍政一把手都可以監督。厲害吧。等張飛死了以後,諸葛亮怕有人掣肘,乾脆自己兼了這職位。

畢生以繼承袁家四世三公,推向五世三公巔峰的袁紹,力求表現。跟何進一拍即合,兩人當場狼狽為奸起來,

當下,何進點了御林軍五千。由全身披掛的袁紹護衛,何進引了何顒、荀攸、鄭泰等大臣三十餘員,氣勢洶洶的進入皇宮。

此刻,皇宮已經亂成了一團。蹇碩雖然名義上可以管何進,但是他知道,這個時候跳出來只是找死,雖然他不知道不久他就要死了,但是不妨礙他現在聰明了一回,根本沒有做什麼無謂的抗拒,就讓何進和一干大臣順利進入。

何進沒有急着去清洗那些太監,只是先找到了靈帝的官柩。這點何晉要說,靈帝運氣比齊桓公好,十常侍雖然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把他氣死了,至少還把他入殮,齊桓公則是死的慘兮兮。

找到了靈柩,袁紹開始安排防戍,此刻整個皇宮亂糟糟的,袁紹安排的井井有條,可見得也不全是靠家族庇蔭的無能之輩。何進呢,先去見了自己妹妹,又把他的外甥太子辯請了出來。

曹操也攬了一個活,去通知那些大臣過來,局勢控制了,現在就是要名正言順,不能他們這些人自己搞自己。總要讓人看看,太子即位是名正言順的。

這樣過了一個時辰,許多大臣面色鎮定,或者強自鎮定的走入了停靈的官殿,何進頂盔貫甲,簇擁著太子劉辯,宣佈靈帝駕崩的消息,擁立太子劉辯繼位,然後問誰贊成,誰反對。

後面是何晉自己腦補的。

跟歷史上不同,原本與那些死老百姓一樣,只能在鄉野中看着朝廷袞袞諸公,你方唱罷、我方登台,一起演了好一出宮廷大戲的劉備,如今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校尉了。有資格混在人群當中一起見證這歷史姓的一刻。

所以,何晉也穿上一身盔甲,混在劉備身後,一起見證了這個時刻。反正這人心惶惶的時刻,沒人會在意多了個人。也不會有人在意劉備這不起眼的校尉。只要他不搗亂就好。

宮裏出了這樣的大事,何晉當然第一時間知道了。事實上,今天從一開始的亂局他都派人注意了。前面沒什麼,鮑鴻自以為是的密謀,早就在他掌握中。

第一個數量較多的車隊,被他安排了伏兵計,只有第一輛車運載的是真金白銀,後面全是伏兵。然後他用來引走鮑鴻的,第二隻車隊,那隻坑死鮑鴻的運金隊,押的是就是張讓的錢。存心用這招坑死那個鮑鴻。

何晉把百戲園賣了兩千萬錢,不假。可實際上,他一分錢都沒留在手裏。

當然不是靈帝坑了他的錢。而是何晉把這些錢,一大半換成了糧食,剩下一部份,則是跟張讓偷偷交易了兵器甲胄什麼。

何晉將百戲園賣掉,大量的財貨跟靈帝換成糧食。因為糧食不好隱藏,也需要地方儲存,何晉還暫時跟靈帝租了一個倉庫,約好倉庫內的糧食,都是何晉的,一年內搬走都可以。

其他的錢,他私底下和張讓這各大蠹蟲做交易,買了很多甲胄、兵器,甚至還有一些糧草什麼。

這些蠹蟲,偷賣起朝廷的資產,一點都不心疼。這一千萬錢買到的甲胄兵器、糧草什麼。摺合市價差不多要有兩千五百萬了。被何晉用四折的價錢買到。如果不是何晉怕東西來路不明,私底下屯聚大量兵器糧草,被人告謀反。何晉都想乾脆全部跟張讓買就好了。

所以說,什麼把錢運到哪裏存起來,根本是坑鮑鴻的。知道未來的何晉,知道錢未來只會越來越貶值,戰亂起,只有糧食、甲胄這些是才是硬通貨。當局者迷,目前還沒多少人會意識到,即將天下大亂。不趁現在囤積糧草、兵器,要等到什麼時候。

說遠了,因為不知道很多事件發生的確切時間,何晉一直在廣布眼線,鮑鴻上了他的惡當,劫了張讓的錢,還自己送上門自投羅網。他是很早就得到了消息。

只是,接下來發生的事件,快的讓他目不暇給。本以為康復的靈帝,還是死了。好在他早就打定主意該怎麼做。才有時間好整以暇的看戲,這樣的時間不多了。

他不知道未來這時間線如何,只知道大致的發展。靈帝死,大將軍何進和宦官間的衝突很快就要浮上水面。似乎很快就有了個結果,然後董卓就會入京。

這段時間,很快,很快。到時候他就該忙起來了,哪有時間來看戲。況且,他現在也有急事要關注,就是不知道,靈帝死了,他的那些嬪妃怎麼辦。他可惦記着燕燕,想着怎麼把人家弄出宮呢,。

「劉宏阿,劉宏,你放心去吧,你老婆,恩,之一,我會幫你照顧的。」何晉心裏默默的替靈帝上炷香。心思飄遠,默默退到了暗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桃園結義三加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桃園結義三加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章 潘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