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熱線

第七章 熱線

題記:李學鋒變成李鋒芒,《河右晚報》正式創刊,他成為熱線部記者,火災現場敢往裡闖,抓賊過程敢伸手。

————————————————

在河右晚報社創刊開始的最初三年,孫繼全基本不多過問,他明白自己插手多了田禾跟李甫會縮手縮腳,不利於晚報社發展。也就是說三年裡他就批評過一個晚報記者,還是創刊前一天,而這個記者居然是自己親生兒子——相認后他跟李學鋒說,當時我就是知道你跟我的關係,也會批評你,可以有鋒芒,不要太畢露。

出了會議室,李學鋒覺著有些委屈,但並沒有影響心情,當時站出來喊「我是記者」時,他已經權衡過了,這肯定是不對的。只是「大領導」這麼嚴厲批評他沒想到,在大學課堂上覺著挺和藹啊。

終於,《河右晚報》1998年10月8日正式創刊,創刊詞是田禾親自書寫的《為大眾服務》,闡述了這張報紙的性質,最後一句就是「本報將盡心竭力為大眾服務」。而這個田禾說是受了李鋒芒影響,一個記者要為民請命,一張報紙更是要有這份擔當。

李學鋒本來第一篇報道用的是名字是鋒芒,田禾給改成李鋒芒,說鋒芒這名字太像寫評論的。自此,本報訊(本報記者李鋒芒)這樣的報道幾乎天天在晚報能看到,李學鋒這個名字慢慢就沒人叫了,他自己也習慣了,採訪時就直接說:您好,我是河右晚報記者李鋒芒。

《河右晚報》創刊號對開十六版,李鋒芒寫的「我省醫療管理工作將有大動作」成了實質性的頭條,當天晚報社所有員工上街、進社區,免費給市民贈閱三千份報紙,而大家喊的口號基本雷同:

「我省醫療管理工作將有大動作——《河右晚報》創刊,歡迎訂閱!」接下來三個月,整個報社仍舊把發行當做重中之重,但訂閱太慢且戰線太長,只能暫時主打零售報攤,這就要求每一期的頭條必須醒目轟動。為此河右晚報社在經營異常困難的情況下做出決定:每個頭條額外獎勵采寫記者一百元現金。

在報業史上,「晚報」就是指傍晚前出版的綜合性城市報紙,就時間論早晨出版的同類報紙該叫「晨報」,也有想兼顧晚報晨報特點的叫「時報」。這個特點李甫在上崗培訓的時候很形象給李鋒芒他們講過四點:

第一、晚報要像灶上熱鍋,家常菜才是最好的菜。除了像日報一樣報道當天國內國際重大新聞,更多將精力集中到老百姓身邊,要幫助老百姓發表意見、要求。

第二、晚報要像沿江垂柳,輕柔之際給人陰涼。要更多關注社會和文體新聞,要提供有關日常生活的各種知識,做讀者衣食住行的參謀。

第三、晚報要像床前檯燈,就照亮要讀的那頁書。新聞要注意生動活潑,短小精悍,有人情味和可讀性,要努力培養老讀者,引發共同興趣。

第四、晚報要像春風化雨,到哪就帶出一片綠洲。這是強調專刊、副刊。

李甫當時講完這幾句,嘆口氣說這都是紙上談兵,但大家得記著,努力朝這個方向努力。以他最早的雄心大志,那就是辦一份河右省真正意義的晚報,打破新聞常規,破舊立新,一舉成名。因為這份報紙起步后最大的競爭對手在省城就是龍脊晚報,在地市則是地市日報的下午刊(也是早晨出),如果辦成真正的「晚上報」,就能坐到避重就輕,那麼肯定會震動整個河右省新聞界。在這點上,田禾舉雙手贊成,「大領導」孫繼全也想這樣,但起步資金的捉襟見肘只能讓英雄氣短。

李甫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把真正晚報的辦報理念灌輸到自己的記者編輯,體現在《河右晚報》版面上,尤其是「晚報信息早」,在時效是新聞第一落點的時代,這是多麼可貴。

還有一點田禾其實沒有跟李甫多交流,他知道他這哥們是多麼的理想化,而「晚上報」需要的是怎樣的城市環境,在一個欠發達地區辦一份真正晚報,其投入與風險都是巨大的,還有發行是個大問題,郵局沒有晚上送報紙的。所以贊成是贊成,但不如穩妥求全,模糊定義,做大做強了再折騰不遲。

不管多麼大多麼美好的理想,總歸得回到現實來——創刊之初,晚報不是晚報,晨報不是晨報,因為各方面因素決定,《河右晚報》得跟《河右日報》一起發行。

但有一點這三個領導是絕對能達到一致,不管是「早上報」還是「晚上報」,新聞的獨家是一桿旗,所以他們準備在晚報運行平穩后,成立一個特別報道部,李學鋒就是這個部的人選。

河右晚報社最早就設立了兩個大部門,一個編輯部一個新聞部,大家分散在門上掛著部門名字的辦公室,但沒有分口隨便跑,重大新聞指定去,都也明白這是報社觀察每個記者的特點與特長。追喲文學www.zhuiyo.com

部門不分,但怎麼賺錢卻明文規定好了:每個月基本工資六百元,再就是績效工資,評稿分A+、A、B+、B、C+、C、D+、D八個檔次,依次對應產品分值,再用分值換算成績效。

這是這個北方城市新聞系統最公開的考評與薪酬制度,第一個月月底好記者可以拿到四千左右,而最差的記者只能拿到七八百塊,差距就是壓力,一個月後就有人主動辭職。

李鋒芒第一個月工資收入算是中等偏上,但他的頭條卻是全單位最多的——頭條獎金就拿了八百,也就是三四天左右就有個頭條是他采寫的。拿到工資,他給姥爺匯了兩千塊,填寫匯款單的時候,眼眶是熱的,隨即給姥爺寫了封信,讓二位老人吃好點穿暖點。

生活的問題解決了,學習卻又開始了。

李甫改的那兩條稿子似乎印在了李學鋒腦子裡,時時提醒他的業餘,於是李學鋒像參加高考一樣再次廢寢忘食:

正常採訪寫稿外,李鋒芒抽時間把大學新聞專業的書再次讀了一遍(當年旁聽時斷續也讀過),並且做了大量筆記;大量剪報,報社最不缺的就是報紙,但缺的卻是學習——模仿、借鑒、參考,一條條稿子寫出來,編輯改的地方越來越少。很快,李鋒芒的稿子就算是李甫也極少修改了,標題很多時候都是原封照搬。

又一個月後,報社打亂所有人員劃分了部門,李學鋒本來想去社會新聞部,但被分到熱線新聞部,李甫跟他談話說哪個崗位都重要,先歷練歷練吧。

熱線新聞部跟河右省110、120指揮中心聯動,需要24小時值班,辛苦但新聞線索多,很快成為《河右晚報》新的亮點。尤其是李鋒芒,不怕苦不怕累,火災現場敢隨著消防員往裡闖救人,抓賊過程敢伸手幫警察。

對此,李甫讚歎「有這個精神就能寫出現場感好的稿子」,田禾則嘿嘿笑:「本報記者李鋒芒」已經成為河右名記。

火災現場那次是李鋒芒最「露臉」的一次,他與消防員各抱著一個孩子往外跑,身後是熊熊大火的大幅照片在《河右晚報》頭版通欄處理,標題是李甫親自做的:拯救生命,本報記者與消防員同進退。

那是龍脊市北城區一個批發市場失火,李鋒芒跟攝影記者趕到后,現場已經封鎖,隨後源源不斷有消防車趕到。此時一輛消防車開過來,他馬上跑過去,由於此前剛跟該消防中隊搞過進校園宣講安全活動,幾個消防員都認識他,但按照規定不許他靠近。知道自己不能添亂,李鋒芒也不能問啥,儘管已經靠近火場,但只能無奈站在一個消防栓跟前,焦急的看著這輛消防車進入火場。

火勢越來越大,煙霧裡,李鋒芒突然發現一位消防隊員抱著一個拖著一個孩子往外走,遠遠的看他非常吃力,倆孩子好像都昏迷了。不管不顧,李鋒芒跨過警戒帶就沖了過去,迅速到了跟去,熱浪襲人,煙霧嗆得他差點窒息,眼睛也看不清,學過的醫學幫了他,趕緊微閉雙眼,閉住呼吸,彎腰抱起消防員拖在地上的孩子,跟著這位消防隊員急速往外沖——晚報的攝影記者隨即就拍了這張照片。

抱著孩子衝出火場送到救護車跟前,李鋒芒覺著嗓子火燒火燎喘不上氣,隨即他也被送到醫院——呼吸道輕度燒傷,檢查發現他鼻毛全部燒焦,幸虧他在大火前閉住了呼吸,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為預防感染,李鋒芒住了三天醫院。

在此篇報道前,李甫讓了編者按,大意是說「救火需要專業知識,不能盲目,本報記者為拯救一個孩子的生命,自己也輕傷住院,精神可嘉但不宜推崇」。說是必須這麼說,但他對李鋒芒是十二分的讚許,並且親自去醫院陪了他一個晚上。

至於抓賊過程敢伸手——其實是伸腳,李鋒芒有一次去火車站採訪,伸腿揣倒了一個慣偷。

當時他就在出站口站著,跟站長談客流量高峰的問題,突然看到兩個傢伙往他們這邊跑,身後是幾個警察在邊喊邊追,人群馬上躲散開一條通道,就他倆在這「通道中間」沒動。站長是部隊轉業回來的,眼疾手快上前一把就拽住跑的快的一個,李鋒芒伸腿就朝後面那個踹去,但用力過猛,揣倒了那個傢伙,他自己也被帶倒了,胳膊被蹭掉好大一塊皮。

後來在車站醫務室得知,剛逮住的這倆傢伙是慣偷,全國流竄作案,這一次是在火車上偷錢包被堵住,在龍脊火車站跳車下來的。

隨後火車站派出所給李鋒芒送了錦旗,上書:有勇有謀,記者鋒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記者鋒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記者鋒芒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