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瀋陽之戰1

第一百五十一章 瀋陽之戰1

冰雪消融,萬物復甦,渾河恢復了勃勃生機,冰雪融水極大的增加了地表的徑流,渾河和遼河一時間江水滔滔,白浪連天。

袁應泰站在遼陽的北城樓上。望著瀋陽的方向,非常的惆悵。他心裡清楚,瀋陽城沒辦法固守。瀋陽城雖然周長有一千四百二十八丈(4570米),但由於年久失修、歲月的侵蝕,風雨的沖刷,夯土的沒有翻新包磚的牆體遭受了極大破壞。

瀋陽城牆「高不盈丈余、面窄僅五六尺」,牆磚則「皆腐蝕珊塌」,城內僅剩二三百戶居民,也就是說牆最高勉強三米,牆最厚處厚僅1.6米~1.9米之間,后金兵站在城下拿根長槍就能捅刺站在城牆上守軍,后金的長矛都有4.5米長。如果衝到城牆下,用鍬鎬開挖,一會功夫,就能把城牆掘塌。

袁應泰,大明朝末期傑出的水利專家,他就是靠治水上來的。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中進士,授臨漳縣(原屬河北省、明清時屬河南)知縣,在任期間築長堤四十餘里,以防漳水泛濫。

調任河內(今河南沁陽縣)后,組織百姓修引水隧道,鑿穿太行山,引入沁水,修築25條堰,灌溉田畝數萬頃,使鄰縣也受益。當時被評為政績為兩河(河南、河北)之冠。

之後他歷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兵部武選司郎中。袁應泰此人歷來認真辦事,又勇於任事,不怕得罪人。在兵部期間,將假冒世職的數百人全部淘汰。

不久,他被從京城下放,轉任淮徐兵備參議。當時山東遭災,他設粥廠救濟災民,又動員他們修城牆,疏浚城河,修葺孔廟,使災民都能飽食。袁應泰又將額外稅收及漕折銀數萬兩全部用來賑濟災民。

老袁辦事只要對得起良心,不怕影響個人前途。他做的這些事個人是擔了很大的風險的。隨後,戶部彈劾他擅自動用官庫銀、糧。因救災有功,他已升遷為副使,反覆考慮形勢后,覺得還是自己知趣的好,也給自己留點體面。遂借病回鄉。

這次下野,沉寂了好久。直到很多年後,京畿附近有發生水災,專業人才就有這樣的好處,有用,別管會不會為人做官,領導上還真離不了。袁應泰再次被起用為河南右參政,以按察使身份到永平(屬北京)治水。

當時后金屢次興兵攻邊,袁應泰加緊練兵並修備武器,關外所需糧草、火藥之類都能及時供應,深受經略熊廷弼信賴。

熊廷弼因為黨爭下台後,袁應泰被升遷為遼東經略,這時的這個位置,不比和平時期,其實是個燙手的哦山芋,誰也不願意要。去就是打仗的,四六不靠的,又有本事和操守才會派去,既能頂缸,又放心。他給熊廷弼管管後勤事還行,工作勤勤懇懇,絕對稱職,但是他沒有任何的軍事經驗,更沒有軍事指揮才能。對遼東的形勢也缺乏深刻的認識。

此時他清醒的知道,臨時修補城牆已經沒時間了,之前的冬季沒法施工,現在剛剛開春,后金的大軍已經到了。因此老袁只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對瀋陽進行了工事擴建。

首先把護城河填了,反正這河有沒有也差不多。然後在城外七八丈遠的距離設置車營,將瀋陽城包裹,這樣明軍防線達到了一千五百丈。

袁應泰知道自己不懂軍事,兵力布置採取了謹慎為主的辦法。每一丈五尺分一輛戰車,每一輛戰車裝備滅虜炮2門,火銃5把,車兵6名,佔地方圓五尺,而車與車之間的距離一丈,兩車空間則布置火銃手10名,十人分為兩豎列,每列五層,輪番射擊。這車營與城牆之間還有四丈的距離,作為馬路給預備隊和機動兵力來往支援調動。

此外在車營之外又挖掘了兩道又寬又深的壕溝,壕溝外則砍伐樹木削尖成木樁,參差交錯,每三四層設立一道高可數丈的木柵欄作為外圍工事,城牆與車營高低搭配,火力交錯射擊。

如此守軍就分成了三個部分,城牆守軍、車營守軍、預備隊和機動部隊。老袁打仗不行,但是搞工程是一把好手,這一套就是後來曾國藩搞的那一套,結硬寨、打呆仗。做完這一切,老袁也只能寄希望於瀋陽的守將賀世賢長期堅守,以待關內援兵。

無圈點滿洲老檔記載,明軍在瀋陽城外挖掘了十三道數丈深寬的大壕溝,戰車之間還建造了五尺高的羊馬牆,與明朝記錄不相符合,可能是對城防做了誇大,以突出八旗的勇武。按照《滿洲秘檔》說法,瀋陽城內有七萬明軍,但這很明顯是故意誇大的。實際明軍也就一萬五六。

在薩爾滸戰敗后,明軍在遼東的機動兵力一掃而空,開原和鐵嶺失守后,近四萬軍隊戰沒,熊廷弼上台後,他充分做了調查,瀋陽除了在城頭、城外防守的一萬八千三百七十八人之外,還有萬人左右可充做游兵。粗算當時瀋陽明軍總兵力應該在2.8萬~3萬人之間。這些兵力都不是什麼精銳,都是當地的衛所兵和營兵為主。

熊廷弼被罷官后,原來熊廷弼的部署被文官胡亂改動,袁應泰接替上位后,重新部署各地防守,他發現瀋陽僅有舊軍一萬人。熊廷弼時期還能布置四面防線的明軍,現在的兵力充其量只能維持兩面防線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兵是玩不轉的,危機迫在眉睫,袁應泰冒險開始招募少數民族士兵,城內布置了大量降夷。這些降夷有蒙古人也有女真人。到天啟元年二月底為止,遼瀋總計粗略統計,一共接受了五千上下的降夷,這些臨時招募的雇傭軍,主要安置在遼陽和瀋陽,其他小城堡也有部分安置。其中有三千降夷被賀世賢帶去了到瀋陽。

兵部對遼東袁總指揮招募蒙古女真非常擔憂,二月時,兵科給事中蕭基曾上疏,對降夷之事表示擔憂,認為降夷與后金有所勾結。在老袁看來,如果兵部不同意那就增派援軍啊,撥款啊。這些風險我不知道嗎,事情明擺著,馬上開戰了,一萬多人打個屁啊。

你說有隱患又不給解決問題。袁應泰很生氣,他一向認為,官員分兩種。一種是辦事的,一種是放屁的。於是他也上疏,以之前的三岔兒之捷降夷戰死二十三人為例,認為降夷忠誠可用。

兵部提出此事就是為了保險,兩頭堵,反正好賴話我們都說了,你們干不好是你老袁的事了。兩頭扯皮扯了一段時間,隨著開戰,此事便不了了之。

老袁在落日的餘輝下,雙手扶著城垛,嘆了口氣,盡人事聽天命吧,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自己能力就這麼大,自己已經問心無愧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興亡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興亡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 瀋陽之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