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趕上了風雲時代

第2章 趕上了風雲時代

喝完粥之後,顧鯤躺在床上養傷,一邊靜靜地想着出路。

94年真是一個創業的好年份,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應該北上去華夏國,開闢海鮮生意的市場。

當年1月1日,華夏央行正式宣佈,不再發行人民幣外匯券,匯率雙軌制正式結束——

華夏國內的人,或許對這個政策沒什麼關注。但對於有志於向華夏出口商品的外國商人而言,這條政策卻是價值千金。

在此之前,人民幣的官方匯率是很堅挺的。

93年12月,1塊美元才兌5塊7外匯券,而94年1月份,直接跳水到了兌8塊6普通人民幣。(在黑市上,外匯券比普通人民幣貴50%,但是官方計劃價是1換1)

所以94年1月份,如果有嗅覺靈敏的外國商人,願意做計劃外的對華出口生意,而且肯收人民幣的話,你收到的錢就能比上個月瞬間多一半!

當然了,如果你直接把這些人民幣運走,那也是沒什麼賺頭的,因為人民幣匯率貶值了嘛。

但你如果拿着這些人民幣直接在華夏當地採購成物資,那就大賺了,因為人民幣在本國境內的購買力並沒有下降。

94年信息流動並不快,所以眼下幾乎還沒有南洋的外貿商人注意到這個商機。顧鯤要是能喝頭口水,做第一個把馬來特產海鮮賣到粵東省的人,絕對能爆賺一筆。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顧鯤覺得前途一片光明。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操作層面的困難。

首先就是自家的漁船太小。只有11米長,2米多寬,最大載重十幾噸。船的材質是木殼鐵龍骨,有一台30馬力的柴油機,也可以用風帆。而且這船是80年代初,父母還在世時留下的,已經15年船齡了,頗顯年久失修。

船扛不住風浪,也就無法駛過南海到達粵州。

看樣子,去粵州之前,還得先另想辦法撈一筆外快,換條大船才好做事兒。

一說起撈外快,顧鯤自然而然想到了前世的老本行——他可以先去附近的爪哇海撿「垃圾」賣錢。

重生前的顧鯤,涉獵打撈水文探測設備的生意十幾年,被他意外事故閹掉的大洋國驅逐艦護衛艦不計其數,無人潛艇也不小心撈了好幾條。

加上後世有不少保密資料到期解密,所以他對於南洋馬、印海域的相關歷史記錄,瞭然於胸。

他知道,早在80年代,大洋國海軍,就經常在蘭方西南邊的爪哇海上投放聲吶,以防備露西亞人。

因為爪哇海雖然看似廣闊,但水深足夠容納潛艇深潛通過的航道卻不多,所以重點盯防幾條海槽區域就夠了。

假如露西亞人從符拉迪沃斯托克派核潛艇南下,想通過馬六甲或者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就必然會被佈設在納土納群島、淡美蘭群島之間海槽內的聲吶截獲記錄。

然而,如今這些設備都成了真正的海洋垃圾。

因為,露西亞兩年多前就解體了。亞太地區其他大國,如今跟大洋國都挺友好。

所以大洋國忽然發現自己拔劍四顧心茫然。只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最新一批聲吶是1991年丟下去的,已經至少三年沒有維護和使用了。

作為一個熱愛大海的漁民,為了保護環境,顧鯤於情於理都該把這些遺棄物回收。

不過,顧鯤現在還太弱,也不想被人盯上,所以這種生意不能做大,只能試一下水就收手。

因為你偶爾賣一個,還能解釋是漁船拖網不小心割到的,賣得多就沒法解釋成巧合了。

最重要的是,蘭方人不要這玩意,因為蘭方沒有國防。

就近出貨只能賣給大馬。而大馬也不夠胸懷大志,所以賣不出高價。

思之再三,顧鯤心中有了決斷:這次出海,能找到幾個就割幾個,但暫時只出手一個。剩下的找個地方藏起來從長計議。

至於自己的合法收入來源,主要還是靠捕撈海鮮的生意來掩蓋。

想明白一切后,顧鯤說干就干,立刻仔細檢查了一下自家的船況,看看明天能不能出海。

上次出海后,剩下的柴油還不少。向西往返一趟淡美蘭群島,也不過兩百海里,還是夠用的。

但是這次遭遇了風暴,略微有些受損,簡單修復也得上千令吉。

另外這次出海估計要一周,顧鯤要給妹妹留足口糧和生活費,他自己也需要補給品。

他決定找人借錢。

……

半小時后,顧鯤踅到鄰居劉民家。

劉民就是顧盼口中提到的那個「劉叔」,四十歲光景,是他們父親當年的戰友。他家如今挺寬裕,有幾萬令吉積蓄和一條兩百噸的漁船、雇了三四個水手幫工。

只是劉民娶妻后怕老婆,所以從來不幫襯戰友的後人。

因為大風天,劉民也沒出海,一家人都在。

看到顧鯤,劉民沒敢立刻吱聲兒,倒是他老婆汪菡笑着招呼:「呦,小顧啊,坐,別跟嬸子客氣。」

「嬸子您自便,不用招呼我。」顧玩也沒敢讓對方端茶倒水。

劉民偷看了一眼老婆,輕聲問:「小顧,可是有什麼難處?」

顧鯤也不廢話:「劉叔,我是沒辦法了,家裏一點餘糧都沒,冒險出海還遭了災。這次我痛定思痛,想問你借點錢,2000令吉,一個月之內歸還。如果還不了,你算我利息……」

一聽是借錢,汪菡立刻插嘴了:

「小顧,不是叔和嬸子不幫你。你叔也不容易,別看咱家船大,可是還欠著貸款呢,大風天沒進項,一天天的都是白花花往外虧,銀行才不跟你講道理,下個月按揭還得照還……」

顧家那條木殼機帆船,如果新造的話,也要五六萬令吉,不過已經是用了15年的二手船,拿去賣也就一萬多。

劉家的船有兩百噸,蒙了鐵皮的,還有電動絞索的拖網機,上上下下加起來,起碼值四十多萬令吉。所以憑劉家的財力也做不到全款買船,肯定要欠些按揭。

汪菡拿按揭的借口來堵借錢者的嘴,也是屢試不爽了。

顧鯤不想跟婦人饒舌,就直截了當跟劉民開價:「劉叔,錢我也不白借。我想過了,要是這次出海回不了本,那說明我不是經營的料,以後我投奔你、幫你跑海。

你要是覺得我這一身本事,不值你賭一把,那我只能去找林叔了。」

顧鯤口中的林叔,是他父親當年的另一個朋友,可惜人家也窮。如今,只能拿來作為話術制衡的籌碼用一用了。

聽顧鯤這麼說,汪菡眼神立刻就亮了。

她知道顧鯤是跑海的一把好手,潛力不錯。這兩年收成之所以差,主要是顧家的船太差。

如果顧鯤肯放棄自立門戶、給劉民打工,那劉家就舒服很多。

「既然你這麼困難,叔和嬸子也不能見死不救,」汪菡滿面堆笑地應承,還掐了把丈夫,「你個死貨,還不快拿錢給大侄兒!」

劉民乖乖從家裏柜子翻出二十張100令吉。

……

拿到錢后,顧鯤先去島上唯一的雜貨店,採購了足夠兄妹倆吃用一個月的生活物資,還把船開到附近的船塢,交了修理費。

這些全部弄完后,他才回家。還剩下700個令吉現金,顧鯤決定一分為二,給妹妹留200應急,自己身上帶500。萬一後續還有花錢的地方,總不能不留余量。

顧盼見他回來,欣喜地出來迎接,還接過大包小包清點。

「二十斤香米,五十斤棕櫚粉,三十斤香蕉,兩斤棕油,還有香茅薄荷葉……」

看着這些食物,顧盼心裏就踏實了。

棕櫚澱粉就是粵菜甜品中常見的西米。

哪怕在馬來亞,棕櫚粉的價格也是比香米要貴的。

不過在蘭方,因為大部分島太小,土地鹽鹼度高,種不了水稻,只能種椰子、棕櫚、芭蕉這些海灘樹種,所以這兒的西米比香米還便宜。

飯都吃不起的窮人,就經常拿棕櫚粉煮揉成糰子吃,跟吃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口感差不多。只不過這珍珠有拳頭那麼大,一頓吃兩三顆就飽了。

至於燒菜用到的油,也是油棕櫚榨的油,因為其他油都得進口。

珊瑚島種不了蔬菜,所以缺維生素就靠薄荷香茅這些熱帶香料解決,或者吃水果替代蔬菜。

最常見的就是香蕉了,又飽腹又有維生素。這兒的香蕉便宜得跟土一樣,1個令吉只能買一斤半香米,卻能買十斤香蕉。

顧盼一邊把食物收好,做了晚飯,一邊也跟哥哥打聽他的計劃。

顧鯤當然不可能跟妹妹說實話,他飽飽地吃過晚飯,隨口編了一些借口搪塞,然後就睡下了。

一夜的充分休息,讓他第二天醒來精神抖擻,些許傷痛似乎也消退了。

17歲的身體,恢復力就是強啊。

不過他覺得很餓,起床后又連喝了五大碗昨晚剩的涼魚粥。他覺得自己重生后似乎胃口大增,也不知道那麼多能量都消耗到哪裏去了。

喝完粥,顧鯤去附近的船塢,把昨天修的船開回來。

今天海上風力的已經降低到了五六級,是個適合出海的日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開局一條小漁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開局一條小漁船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趕上了風雲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