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回 刃鋒定正賦心羅 石靈育賢齊神柱

第135回 刃鋒定正賦心羅 石靈育賢齊神柱

詩曰:

銳鋒天寶仙宵遨,欣榮神殿髓玉雕。鎏彩蔭飛日月袍,宸輝庇曌山河襖。懲奸誅惡明公昭,護真立正滅邪妖。

丈起雲地步登高,傾聆授意富金飄。翔引空靈碧姿抱,天寶褪明化芥顏。自昔因結深難曉,今朝緣系神憂焦。

指劍正態問青穹,俯身側目何解通?撥雲震日氣驚鴻,出鞘懾月輝騰空。平賊定朝賀功榮,護天安邦頌業宏。

傾紅芒刃不相叢,傲潔鐵鋒未明衷。憂迷清姿照凄容,嘆憐游女寄惜中。嚴冬覆霜冰積凍,平添哀愁憂萬重。

持劍屈身繼詢天,緊撩袖襟不恥問。金鋒出銳刃盾沉,堪聞尋因悲果生。魔魅禍真正道崩,江河傾頹歲月催。哀鴻遍野活靈懲,陰霾遮輝天地衰。

仙聖賜劍法艱鎮,贗寶蒙世滑幽塵。堪聆神思意如明?何解何解復何解?

橫劍挺身首昂天,華色添愁神焦憐。憂容緊繃弓上弦,源系因結丹心懸。凝神沉慮巧思難,抬眸深解再證天。

自古皓月曌正賢,理義秉忠護良善。道應凈慧驅邪惡,玲瓏通竅智星繁。千轉百回終解意,凝眸歡顧馨燈閃。

金芒除魔拋血灑,紫毫秀鋒戰鐵甲。彩筆賢論喚世家,敞門迎客立城下。丟盔卸兵斗心化,儒雅恭謙馬回駕。

心怡相憐屹華夏,同是天靈並蒂花。忠仁德義非痴傻,大智若愚慧中雅。兵不血刃弓收納,私惡同感日月化。

化正為重伐身次,攻心為上攻城下。聰明勿當聰明花,愚笨非是愚笨瓜。遼疆素張鐵戰伐,金鋒艷毫誰功大?

仲冬舞雪展新景,孟春復甦喚瑞錦。馨芳彌香秉貞性,耐寒摧磨守真品。澄潔素質屹正心,宏化富識立賢行。

因為就算一把再鋒利的劍,能夠除盡天下的惡人又如何?劍能除身卻不能滅魔,心魔若不逐,人心照樣還是一灘散水。

惡傳惡始終還是惡,只要這人性的私心不滅,惡行不改,損人利己的污穢邪念不除,這天地終還被陰霾罩空,烏雲遮月。

此刻,美霞終於從剛才的愁容之態,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明眸也瞬間湧現出溫暖之感。

原來上天此舉之意,是想通過此事警示世人,殺人並非是除惡最好的方法,這就是此劍有鋒而無刃的所述之理。

就好似,聖者非喜著作聞名於世而去創作,卻是為喚醒世人的痴愚而著論。

也如世之名將,並非為創戰爭而生,而是為守太平護黎民而斗。

何能分清善義行?可想而知,就像兩杯同樣清澈見底,毫無泥垢的清水,若分別放於不同的器皿中,所現結果可能就不盡相同。

同理,一樣的事物,得看所行所為的目地如何?若為私利而行善乃為偽善,甚至比直接行惡更加可惡,而世人最難看清的便是人之本質。

立意,乃正也;義理,通真也。賢良者若為善而為善則虛也,若為名而行名則是偽也。

「哈哈哈哈哈!真是個傻子!以為憑這志向就可以登天嗎?天仙就是天仙,凡人也就是凡人,心高而才疏,還是認清現實吧。這五音不全的傢伙竟還想成為名揚天下的歌星,還想勝過我們偉大的歌界領袖沈清風小姐。這不是痴人說夢嗎?這怎麼可能呢?真是讓人笑掉大牙呀!」

恰在此刻,天地間響起了來自於四方的狂笑之聲,這笑聲之中滿懷輕視鄙棄的嘲笑聲,似乎感覺逆天之大變,不可能之中的不可能。

而後忽然間顯現出一幅「志者宏願寄赤喬,眾生輕笑鄙棄傲」的場景,只見一位身穿粉色鑲金的襦裙,蝴蝶結束髮,音律不全的小女孩在赤喬木下立志,定要衝破天籠,成為舉世聞名的歌星,而她身旁所有的人竟輕視嘲笑與諷刺而不信。

望着嘲笑之音與輕視的目光,誰知這小女孩神色淡然,目光中充滿志氣,而後只回了句:「世事無常,人生來日方長,誰能笑到最後還是未知數,沈清風小姐今已過不惑之年,而小女才是弱冠之年,試問誰有能力與青天試比高,誰又能與彩霞試比艷?且看他朝風雲與誰同,眾位朋友請拭目以待吧。」

觀之此景,美霞的明眸又瞬間湧現歡欣之態,臉上滿滿的露出敬佩之情,這次與前兩次皆不同,她卻只吐了六字的讚美之詞:「生女當如是也。」

真正好的東西,真正能成功的人,在世界都公認它的價值前,必會受一翻風雪冰霜與沉重的打擊,和外來勢力的攻擊。

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人常年被困於陰寒的北極中,嘗受那種穿心之苦,而後經過旭日點點滴滴的融化冰雪后,身上才流淌著一股溫暖之感。

換句話說若沒有價值的人或東西,那麼磨難與艱險會永遠鄙視他,遠遠的逃避他,怎麼也不會選中他,親近他,更不想與他交朋友。

其實這些事同理可證,也顯而易見,就像是古裝電視劇中時常播放的場景,忠賢與邪人同朝為臣,而後忠邪勢不兩立,往往皆是奸臣陷害忠良,忠良含冤屈死,初時苦不堪言,血腥淋淋,冤屈不得昭,幾次看到這悲傷情懷之處,實在是看不下去,都想馬上關掉電視。

但到最後大結局時往往皆能出人意表,公理昭彰,正義長存,忠良之家皆能平反昭雪,惡徒也能付出應有的代價。

忽然間,微風輕拂,前路金光閃閃,湧現出無限的辰星之燦,而後虛空中祥雲環繞,仙霧瀰漫,緊接着有尊婦人的石像立於前方,右手捏蘭花指立於胸前,左手輕握潔白的拂塵。

目光中透有觀盡人間滄桑,閱遍世態炎涼之感。給人的感覺是氣質絕塵,雍容華貴與端莊祥和,不過高貴之氣中又隱著股普通之氣,她是多麼的慈悲祥和,又是那麼的平易近人,南海觀音不及她端莊高雅,澄居道婆不如她地道實在。

而身前則立有天界三大神獸像,助神虎、金騰龍與七彩鳳。虎乃百獸之王,龍乃水系之王,鳳乃百鳥之王,此皆為代表,竟皆誠服於此婦人之下,護她敬她,可想而知,這天下萬靈對其無不敬若天人。

但此婦人到底是誰呢?石像為何會立於此呢?

正在美霞不解的同時,虛空中晨光漫漫,而後顯現出數言:

「萬靈聖母者,乃凌曌先聖也,幼名曰芸疆。屹紫微山瑤辰宮,紫宸星君之二女也。生有聖德,大愛無疆,慈護萬靈,故集眾靈之氣於身。

仙元六年,洪荒預災,妖獸橫空,紫宸隕落,天歲應劫,尊六歲而服天跤龍,驅魔獸,俘妖靈數以萬計而安其家,不忍殺之。遂上書於帝而保之,同化妖靈也,此還清於世而名於內外。

后功比堯舜,而封凌曌之尊也,賜於元君宮。香火盛而六界誠服。自立門戶,德授於徒以萬計,殿金煌耀目,萬跟玉柱如龍騰直上,豪派華麗。

是為金玉、銀玉、珠玉、寶玉、神玉……而不計其數之種也,獨神玉受之精,吸之髓而立於正中,撐於群殿,凝於眾靈。與神宮同齊,和仙山同巍。

楚河大仙者,姓甄名仙玉也。天寶二八年而遂產於三河縣,父乃普戶甄嚴,生德如日月之賢,額高眉闊,圓潤福態。乃天公地母之象也。胸寄清河之廣,眉若丹鳳之姿,目似宸星之燦也。幼年乃……

「原來這石像中,慈悲祥和,高貴端莊,又平凡素雅的婦人竟是凌曌元君,我曾於神話書中所看過很多描寫她的故事,她也確是名揚神魔人界的大聖。今日美霞我真是何能何幸,竟能一瞻仙姿。

而她更為難能可貴之處,便是深居此等高位,還能對萬物同視之,且平易近人,從不因為自己的身份高貴而輕視任何人。能做到這點,實屬不易,她是神界的聖,更是人們心中偉大的仙人。」

見到凌曌元君的神像,美霞真是滿臉布著喜悅之色的注視着她,這位聖德具佳的聖仙,果真是名不虛傳。

她歡喜之餘,便繼續面露喜色,文字繼續往下而看,誰知此刻,神情剎那間竟凝重了起來:「咦!楚河大仙?她究竟是誰呀?文字中闡述的好厲害的樣子,在仙界有什麼名頭嗎?怎麼在神話故事中從未提及過仙界還有這號人物呢?

而且為什麼還與大名鼎鼎的凌曌元君扯上一點關係?再說神仙不是都有建廟香火供奉嗎?而到目前為止,我還從未聽過哪座寺廟有供楚河大仙的神像呢?看來定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仙而已,也並沒有施德於眾生,功德不到,自然就沒有廟了。」

美霞思考的同時,瞬間點了點頭,一定就是這個原因,功德未到,所以沒有建廟供她神像,而深思的同時,她的目光瞬間又凝重了起來:「不對呀……為什麼說凌曌元君宮的玉柱皆由不同的玉種所立,而神玉卻是最好的品種,因而才立於正中央撐起整個巍峨的宮樓。神玉……神玉……神與仙乃近義,噢……難道……這只是打的一個比喻,莫非說的便是仙玉……可既然她那麼厲害,為什麼會沒有香火供奉呢?唉,這文字定是抬高她了,區區一個小仙又何足掛齒呢?」

美霞便輕輕的搖了搖頭,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她可是博覽群書的小才女哦,可是看遍了所有的神話集,就是沒有聽過楚河大仙的名號,因而便覺得她定是個庸碌無為,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罷了,更無施德於眾,不值一提。

而後目光淡然的移開了描寫仙玉的那段話,緊接着又繼續掃視着凌曌元君的描述中,神情欣然歡快,對她是又敬又佩,為仙為聖者當如是也,滿懷博愛之心,有能力而造福於眾,使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

朝思賢母送親暖,

昔回神女定正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神玉傳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神玉傳貳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5回 刃鋒定正賦心羅 石靈育賢齊神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