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救與不救

第二十八章 救與不救

史書記載,神光一百又四年,三月初春,嘉隆帝親率中路大軍匯合姚家邊軍后,與北胡主力大軍在嘉桐關外五十里地開闊平原區,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大廝殺,雙方死傷不計其數,最終以綉狐慕容嫣然主動下令後撤而暫時罷戰。

嘉桐關戰役也正式開啟了重甲步卒對抗騎兵的時代,使得重甲步卒真正的得到了後世兵家的認可,進而也使得世人了解到破解游牧騎兵鑿穿的新型戰法。

北地葬兵魂,神光多寡婦,古來征戰幾人回?

靈武侯柏巨闕與平康王佑杬都已經收到嘉桐關方面的戰報,僅僅是看到雙方戰損死亡人數,就已經可以想象是怎樣一場慘烈肉搏大戰。平康王最初看到朔方城破人亡的場面,未嘗沒有動了帶軍支援嘉桐關的心思。但最終還是相信父皇所帶領的中路大軍,應該能夠及時趕到嘉桐關,況且西線左路軍的兵馬尚需分兵駐守朔方,重新與嘉桐關,涇源連成防守三角陣型。

此役的戰況情報也是震驚了北胡王庭,想來二十餘年均是北胡鐵騎南下,劫掠四方,過境之處殺人無數,從未聽說有神光大軍出城正面作戰,而且是在龍兒眼草原開闊地帶擺展陣勢,雙方騎兵步卒捉對廝殺,尤其是見識到了神光重甲步卒的可怕戰力,讓許多大悉剔心生寒意。

一時間,王庭之上眾人爭論不休,對於當初陛下力排爭議,啟用綉狐慕容嫣然也是腹誹不止。但眾臣也只是敢在私下非議,任誰也沒有膽子在王庭上公開指責。畢竟相比於北胡的戰損,神光大軍可謂死傷嚴重。

即便不提君王恩寵,單是綉狐慕容嫣然背後站著的北胡兵祖谷,就足以讓若所有人閉嘴。兵祖谷歷來弟子不多,傳人莫不是兵家將種,如今北胡三大主力統帥兩人都是兵祖谷傳人。想到那支還在西北平定雲羌族叛亂的鬼怯軍,眾人便覺得當前的戰事也只是開胃菜而已。

綉狐慕容嫣然自然知道遇上了強勁的對手,綠水營全面啟動,搜集情報,暗中與神光牛馬欄不知道廝殺了幾回,等到確認是神光嘉隆帝御駕親征之時,整個北胡王庭沸騰了。彷彿百年來的謀划,可以通過摘下嘉隆帝項上人頭一蹴而就,畢竟這個坐穩了神光朝二十多年的皇帝,將神光一十五州府打造的如鐵桶陣一般,密不透風。他若一死,天下必亂,到時就是北胡鐵騎南下爭奪中原正統的最佳時機。

綉狐慕容嫣然在穩住主力大軍,安營紮寨后,立刻悄然返回北胡王庭和兵祖谷。她明白,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但是僅憑她手裡的十萬鐵騎是不足以吃掉神光幾十萬大軍的,況且她已經懷疑奔襲丱倫的一萬精兵全軍覆滅了。戰局絕非僅在嘉桐關外的五十里地,而是更大的一場風暴在席捲草原。

兵祖谷雖紮根北胡,但實際傳承於中原正統兵家,與傳說中存在於武功山的兵家祖庭,南北守望。歷代親傳弟子只有兩人,記名弟子不出十人,剛巧是一旬之數,而這一代弟子尤其出色,僅是將種級兵魂弟子便是三人,兩位嫡傳弟子更是榮登北胡三大主力統帥。故而北胡王庭上下對兵祖谷非常忌憚,即便是幾大世家在綉狐慕容嫣然替掉主帥拓跋野后,也只能暗中上書,攻詰女人掌兵,恐有婦人之仁,卻對其軍事能力未置一詞。

此行令慕容嫣然甚為滿意,回到谷中收穫頗豐,王上親自下旨,兵祖谷內兵鋒一脈的殺手出動,誓要摘取嘉隆項上人頭,為北胡南下飲馬龍沅江而開道。須知天下武運,北胡獨佔六分,大宗師榜上佔據了足足六席,而此六位大宗師三人出自兵祖谷,其中慕容嫣然大師兄桓檀正是榜上大宗師之一。西南鬼方十部大巫師,以逆天之舉偷的一分而已,剩餘三分則是散落在神光境內,這不能不說是跟神光百年來重文輕武的國統沒有關係。

近些年,桓檀平定北胡境內大小叛亂十多起,血腥殺戮鑄就赫赫威名,縱橫西域,轉戰極北,此時更是在東北後方清理雲羌叛亂。據說桓檀一部出征,寸草不生,殺得人心絕望,鬼神厭棄,故而得名『鬼怯軍』。在兵祖谷的提攜運作下,桓檀大將軍已然有慢慢走上北胡軍神之苗頭。

慕容嫣然離開兵祖谷后直接回府,書信與其師兄桓檀,知會在丱倫應該有支神光大軍,否則絕對不會悄無聲息的吃掉耶律蠢材的一萬精兵,畢竟那是她從北胡鐵騎中,精心挑選意欲閃電奔襲丱倫的戰隊。而如今卻是如石沉大海,一個水花都沒有濺起,導致她繞道偷襲河間府的計劃流產。

更讓她放心不下的是,耶律楚材再蠢,也不該一個遊騎兵都不派回報明軍情。想他耶律楚材也是出身北胡武將世家,雖說是靠著祖蔭跟著南下混軍功,但也是在從百夫長一步步摔打爬上來的。如今看來很可能是被包圓一口吃掉了,想到此處她倒是很有興趣會會這支神光大軍的統帥。一旦兩軍中路主力陷入僵持階段,也許東線的這支神光勁旅會是影響整個戰局的關鍵棋子。

而在中路大軍與北胡鐵騎鏖戰於嘉桐關外時,西線左路軍在澤康王佑杬的率領下往尕布湖馬場進發,途中偏西方位有赤硯城池一座,赤硯城人口規模不足五萬,但周圍散布著幾個較大規模的悉剔勢力,故而一旦聚起來則是一股規模頗大的戰力。

赤硯處於尕布湖的下游,此地帶水肥草豐。由於還有龍沅江源頭支流雪靈河在此匯流,集聚了各族商旅,逐漸形成了北胡最大的尕布湖走廊地帶,故而赤硯之於幽雲的戰略補給作用更為凸出。

關於是先奪赤硯和直撲尕布湖馬場這兩個作戰方案上,靈武侯柏巨闕和平康王佑杬兩位正副統帥第一次發生了較大分歧。

畢竟兩人心中考慮的局勢不同,靈武侯老持承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堅持直撲尕布湖馬場完成聖上交代的西線任務,打掉北胡最大的戰馬飼養場。

而平康王則拿出蕭氏商行提供的情報,意圖勸說柏巨闕先繞道攻打赤硯,再取尕布湖馬場。畢竟去年冬天的雪災,凍死了大批的牛羊,而物資短缺的時期,赤硯城與周邊悉剔部族的關係十分緊張,甚至鬧出了赤硯城縱容守城士兵去周邊悉剔部族搶奪牛羊的事情。

若是此時西線左路軍冒充赤硯城士兵,先進攻周邊悉剔部族,逐個擊破,然後圍攻赤硯,定能取得奇效。尕布湖馬場並無強大的兵力駐防,是以赤硯為依託中轉,若是左路軍奪取赤硯城后,尕布湖馬場則暴露在整個西線大軍的攻擊範圍,左路軍進可攻退可守。

其實相比於奪取尕布湖馬場的戰場制衡效果,打掉赤硯城,必然會吸引幽雲分兵支援,到時候會給中路大軍創造更好的戰機。而且若是能將尕布湖走廊地帶奪取,實現以戰養戰,長久盤踞游擊,定然更加能夠牽制北胡主力。

況且對於左路軍而言,即便在尕布湖走廊地帶無法立足,可以進一步往西北方向去雪靈河套區域,那裡塞外各族混雜,北胡兵力駐防較弱。更偏西的位置還有一支常年給北胡搗亂的柔然谷渾部,若是能與此部人馬取得聯繫,多處出擊,自然徹底打破了北胡帝國西部方位的戰略平衡。

當初漱蘭軒中嘉隆帝對東西線四位統帥坦言,計劃趕不上變化,戰機稍縱即逝,賦權四位靈活作戰。畢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許最危急的關頭,靠的就是統帥的戰略素養和戰鬥意識。在這一點上,簪纓世家出身的柏巨闕,確實不如寒士劉之綸來的果敢。

雖是初春,此刻踩在尕布湖馬場的草地上,地面柔軟,偶爾還會有積水從靴子周圍緩緩溢出,足可見此處牧場的水肥草豐。此地冬春無界,夏秋相連,氣候條件得天獨厚,且每年夏季來自尕布雪山的冰川融水,足以灌溉四周,冬季坎兒井的地下儲備也能應付水源淡季,故而此地被選為北胡王庭行宮所在,亦是整個北胡最大的戰馬牧場。

尕布湖馬場不同於尚在苦熬倒春寒風雪的朔方等地,地處尕布雪山南麓山谷地帶,受益於尕布雪山的海拔高度,寒冷北風被阻擋在外,此地形成了獨特的山谷濕潤氣候。尤其是每年開春之後,冰雪融化,整個谷地一派春暖花開的景象。故而北胡的王公貴族均都喜歡在此地拓建行營,攜帶妻妾來此消遣春光。而今年的北胡王庭遭受了凌厲的倒春寒,風雪連天,把一幫王公貴族都趕到了尕布湖馬場,傳言北胡老太后在此流連忘返,一住多月。

此時的左路軍大營發生了激烈的爭吵,靈武侯一張國字臉漲紅,幾縷長須飄起,上位將軍氣勢十足,然平康王雙目炯然有神,顧盼之間,威勢自生。兩人一時間各執己見,誰也無法說服對方。故而平康王提出分兵策略,留一支三萬人的輕騎兵和少許步兵隊伍,由他帶領在尕布湖走廊地帶打游擊,隨時接應靈武侯,另外六萬人則全部由主帥柏巨闕帶領直撲尕布湖馬場,兩支部隊相互策應,緩解單獨作戰的壓力。

馬者,甲兵之本,國之重器。

漱蘭軒君臣奏對,自然也繞不開對北胡馬政的研究。在兩國和平時期,馬匹乃最大集市貿易貨物。在騎兵無敵的時代,馬匹可以說是最稀缺的戰略資源,若無馬匹則無從談組建騎軍,更不會有千里奔襲來無影去無蹤的詭異戰法。北胡最重馬政人盡皆知,大小牧場星羅棋布,其中以尕布湖牧場出馬最多,馬質最優,歲出馬匹二千五百餘,其中可供給騎卒在五百匹上下,這在神光朝廷那邊,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數目,要知道神光雖然有三府總計七所監牧,也不過堪堪與這個數字持平,當然神光嶺南牧場天然條件遜色和馬政凋敝都是重要原因。

北胡眾多馬場中以尕布湖牧場為最,連帶著尕布湖走廊地帶也是盛產良駒,故而幽雲城的騎兵給養大部分來自以赤硯城為中心的西部地區。

北胡號稱鐵騎三十萬,是說總兵力而已,自然不可能是真的都是騎軍,事實上,根據牛馬欄歷年來的諜報信息顯示,北胡騎兵總數一直徘徊在十萬到十五萬之間,這已經是當前國力能支撐的極限數字,否則北胡除非將配種雄馬和肉馬等都送入軍營,才有可能支撐起三十萬騎兵大軍。

根據史料記載,一向被冠以「大端之後,奉馬最盛」的北胡帝國,三十年間,舉國不過是「馬六十萬匹」。即便如此,想要始終保持精銳騎軍,一人雙馬甚至是三馬,這在馬源相對充足的北胡也是一件極為恐怖的消耗,光是馬匹糧草的消耗就是駭人聽聞的數字。與之相比,神光騎兵的馬匹供應則顯得捉襟見肘,故而靈武侯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偷襲吃掉尕布湖牧場,若是能為陛下的中路大軍送去萬匹北胡甲等戰馬,無異於如虎添翼,對北胡騎軍的打擊也最為致命。

初聞此分兵策略,柏巨闕仍然躊躇不定,直到平康王提出由他親自向父皇奏報,一切責任他來承擔時,靈武侯見他堅持之下,只好點頭同意。

需知此時平康王能有如此底氣,一方面是依賴了蕭氏商行提供的實地一手資料,商旅貨販往來大小部落販賣交易,與游騎探子的情報相比而言,更加接地氣;另一方面則是賬內隨軍龐衍的推演結果,多次指明西線行軍路線兇險,尤其是在尕布湖雪山附近,氣機流轉晦澀不明,結合整個戰局的情況,平康王憑藉直覺猜測尕布湖馬場恐怕並非如表面之空虛。

當夜,龐衍與平康王佑杬反覆推演戰局發展,龐衍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談起天下氣運走向,指出神光與北胡在此長彼消的情形下,自然是持久穩步推進較為穩妥。但緣於雙方兵種素養和即戰力的差距,東西線兩路大軍的核心使命是應當能給中路主力贏得更多的空間與時間,神光中路主力一旦拿下幽雲城,徹底就扭轉了此後對峙的風向。

平康王的目光看得長遠,歸根結底,神光與北胡之爭,幽雲城和尕布湖走廊還有丱倫以北,三座戰場都會各有勝負,但是真正決定我們戰局勝負手的地方,其實只有幽雲城。即便西線戰場打出一系列的瑣碎勝仗,只是為整個戰局的大決戰在添磚加瓦。但如果幽雲城這個地方輸了,神光北伐也基本只能倉促收場,更嚴重的情況是神光朝可能會輸掉三代人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中原正統大勢。

靈武侯貫徹聖上旨意,兵行險著,統帥六萬大軍奔赴尕布湖馬場,要一口氣吃掉北胡最大的戰馬飼養牧場,自然沒有錯,相反,在戰略意義上,稱得上出奇制勝。但是用兵一事,從來都應當奇正相合,不能贏在一時一地卻失去了主動。龐衍少年之時曾隨其師遊歷多地,每到一處均是詳細拆解回溯此地發生在大端朝末年的戰役情況,故而成年後再把當初拆解回溯的戰局復盤,往往站在更高視野的角度發現,其實戰局得失起始於起手落子處。

在大端末年諸王爭霸之中,有過許多這樣的匪夷所思的情況,明明將領贏了大仗卻害得君王亡國的可笑戰役,河間府戰役最終分出勝負之前,外界誰都看好打了一連串細碎勝仗的燕北王,但是太祖他老人家就是拼著兵力急劇消耗也要完成對河間府的圍困,甚至不惜拿幾支兵馬在重要卻不算關鍵的戰場,主動引誘燕北王大部精銳去吃掉,就只為了造就拉扯河間府外圍防禦的那點點縫隙,當年初代靈武侯柏老太爺大放光彩的武城戰役,就是一個明證。

而此時的靈武侯柏巨闕,恐怕早已忘記當初他祖父是如何在武城游擊轉戰,最終撕開河間府防禦體系的口子,從而使得神光大軍尋得戰機,逐步拉扯更多的鐵浮屠主力被動來決戰,有心算無心,終於使得主力精銳長驅直入河間府。要知道當初柏老太爺幾次險些被燕北王的鐵浮屠給全部圍殲,逃出來的時候只剩親兵幾人,但每次回來要兵之後,還是毅然決然的返回武城游擊騷擾,這種戰術最終惹得鐵浮屠戰略失誤,未能及支援燕北軍主力。

而如今戰局衍變,局部地域戰事已經超出了嘉隆帝起初在漱蘭軒的預判。至少右路軍劉之綸的丱倫大捷,已經牽扯了北胡更多的重心,而此時則為西線左路軍創造了較好的游擊縱深的空間。若是仍然守著奪取尕布湖馬場的目標,成功固然是皆大歡喜,若是失利反而會折損西線輕騎兵戰力,更加不利於輕騎兵作戰優勢的發揮。

需知平康王對於戰局的把握和對東西線戰況的推演分析,在後世兵家看來,堪稱經典的游擊縱深戰術。尤其是他提出的尕布湖走廊地帶戰略意義遠勝尕布湖馬場的論法,更是獲得了兵家祖庭武功山方面的讚許,可以說他是把嘉隆帝圍點打援戰法演化在西線局部戰場的最佳實戰案例。也正是他作為副帥統領的三萬輕騎兵和輕甲步卒,在主帥陷落尕布湖馬場戰場時,以游擊縱深戰法獨自扛住了整個西線戰局的大旗。

後世評論,在北伐之戰中雖然收官階段不盡人意,但不妨礙兵部尚書劉之綸與平康王佑杬作為神光雙壁的光輝閃耀。

嘉隆帝在收到平康王奏摺時,已經是中路主力大軍與北胡大軍主力第二次交鋒的關鍵時期,此時嘉隆帝所統帥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再次推進了三百里地,沿途打了幾次小規模的殲滅戰,距離北胡重鎮幽雲城已不足二百里。在大帳內看完佑杬的西線戰局推演,聖上從心裡已經認可了游擊尕布湖走廊地帶的戰法。

至於對靈武侯六萬大軍執行既定戰略目標,偷襲尕布湖馬場更是期待。只是戰局發展的令嘉隆帝和靈武侯,乃至整個東西線都措手不及,在尕布湖馬場正駐紮著北胡三大主力的另一支,雖然是為了護衛北胡老太后及一干踏春的皇族,但誰曾想王帳龍騎軍在北胡兵聖的指揮下,把靈武侯六萬大軍一股腦裝入了布袋口內。

當平康王率領三萬輕騎,逐個掃蕩消滅了赤硯城四周的悉剔勢力時,靈武侯所率領的六萬大軍全部陷入了尕布湖馬場的泥潭,令主帥柏巨闕怎麼也想不到的情況是,偷襲之戰怎麼就成了自己鑽入口袋陣里。尕布湖的水被神光士卒的鮮血染紅,據說幾天後連雪靈河下游的牧民也聞到了河水中的血腥味。

正如當初東線劉之綸與澤康王,全殲奔襲丱倫城的一萬北胡精兵一樣,北胡王賬大軍則同樣上演了圍殲戰術的戲碼,只不過這次被圍殲的對象是靈武侯一部六萬餘兵馬。

神光輕騎兵和重甲步卒在陷入了尕布湖谷地后,何止是被動二字可以形容,簡直是舉步維艱。

誰曾想擅長開闊縱深衝鋒的北胡主力,還能有如此細膩的伏擊戰法。即便是深陷重圍的靈武侯,臨死前也唏噓感慨:「敵軍統帥排兵布陣嚴絲合縫,滴水不漏,指揮得當出神入化。」

運來誰不來,運去誰不去?合該柏巨闕命運不濟,尕布湖馬場有北胡老太后踏青,當時也是力邀了兵祖谷穆老谷主。

人稱北胡兵聖的穆谷主,正是以如此細膩的指揮,如庖丁解牛一般,把靈武侯六萬大軍,分離切割,圈定后再化整為零星,逐個擊破。北胡王賬龍騎的即戰力遠勝靈武侯部不說,更是在兵聖細膩靈巧的指揮下,完成了兩國戰史上最大的伏擊戰,同樣是未放跑一兵一卒,成就了王賬龍騎在北境無敵的神話。

尤其是老谷主在指揮諸多兵種協同參戰的恐怖讓後世將領都是心有餘悸,北胡兵聖的軍令,可以說是精準到每一位百人百夫長頭上,大軍結陣換型,進退自如,真正達到了如臂指使的境界。靈武侯大軍彈指間灰飛煙滅,正是這樣的經典指揮教學,徹底馴服了北胡王賬龍騎的眾將軍們。更是嚇得背後的世家主事人,連夜去王庭請罪,收回攻訐綉狐的奏本。至此,神光上下方知北胡有兵聖,此後的多年來,老谷主在世一天,則一直壓的神光將領喘不過氣來。

更為恐怖的是,當初平康王接到求援的情報時,也曾率軍奔襲二百里趕赴救援,只是在遠處看到北胡主力的切割合攏戰術,以及進退結陣的隊型時,思量許久,愣是沒有敢衝進去救人,後世醉酒也曾吐露,不是不想救,是不敢救。

「王賬龍騎縱橫交織於偌大戰場,但井然有序,各戰陣首尾呼應,不同兵種協調一致,堪稱完美的戰鬥指揮藝術,他心底里是涼氣直冒,感覺靈武侯大軍還沒有被消滅乾淨,目的就是在等著他去救援,對方主帥的意圖不是簡單吃掉靈武侯部的六萬人而已,可能是對西線所有人馬都想來個清算。」

尤其是在最後總攻掃蕩時,北胡重甲騎兵登場,八千重甲騎兵氣勢如淵,長槍所到之處,人如草芥,碾壓的靈武侯部哀嚎絕望。很多的騎兵戰馬無路可逃,只能被如牛羊一般的驅趕入尕布湖中,生生射殺於湖中。

當平康王想明白這一層戰略意圖后,調轉馬頭,直接命令騎兵連夜去攻赤硯城,既然靈武侯六萬大軍救不回來了,索性換子。

赤硯守軍不過二萬人,北胡多騎兵,本就不擅長守城,況且尚有部分守軍出去巡邏已經被平康王部吃掉,次日戌時,赤硯城破。此時戰局衍變,已不是當初平康王提議奪取赤硯,築防威懾尕布胡馬場的局勢了,故而主帥平康王臨時變陣,他深知能破城,但絕不可守城,下令輕騎兵損壞掉城裡全部輜重器械,清空所有糧草箭矢,放了一把大火后,迅速撤離。

兩國主力大軍真正對攻后,彼此優劣勢都被放大顯現,神光中路大軍也是進攻受阻,嘉隆帝在賬內聽著崔含章念的靈武侯部求援信,心中也是異常煎熬。

靈武侯柏巨闕與嘉隆帝自幼相交,結伴成長,兩人可謂知根知底,之所以放心把平康王與西線大軍交付給柏巨闕,是天家恩寵疊加了發小情誼的信任感,但誰曾想他奔襲尕布湖馬場竟然是如此凄慘結局。幸好佑杬隨機應變,分兵游擊尕布湖走廊地帶,否則的話豈不是西線大軍要全軍覆沒了?

嘉隆帝深諳兵法謀略全局,此時心中比之任何人都清楚中路大軍無法分兵救援。當初他也曾與靈武侯柏巨闕,劉之綸都說的明白,「北伐之戰,朕的中路大軍走直線,兩位卿家需知,只有東西兩線救援中路大軍的戰略安排,不要想著朕會分兵救兩位,哪怕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柏巨闕與劉之綸心中門清,若是自己這個主帥無能,到時候身死事小,累死三軍葬送了北伐大計,恐怕是百死不足以贖罪。東西線若是拖得越久,牽扯越多的北胡主力,到時候才會讓中路大軍更多一份把握拿下幽雲城。一旦幽雲城拿下,打通與嘉桐關,河間府的戰略通道,三路大軍匯聚幽雲城,戰略俯視幽雲十二州,則北胡王庭再無屏障可守,此後進攻直搗黃龍,王都唾手可得。

靈武侯柏巨闕一部六萬兵馬全部陣亡的消息,傳回太康城掀起了滔天巨浪,街頭巷尾,茶樓酒肆議論紛紛,誰也不能接受如此敗局。一等靈武侯府如喪考妣,哀嚎哭聲連綿不絕片,而小侯爺柏言秋割發立誓,只有戰死沙場的靈武侯,絕沒有苟且偷生的小侯爺。

三日後,悲痛萬分的世襲靈武侯柏言秋率領府內親兵披麻戴孝,星夜兼程,抬棺奔赴嘉桐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貳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貳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救與不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