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銀質青春》?

為什麼叫《銀質青春》?

關於書名

有人問:為什麼叫《銀質青春》?而不叫其它?我到現在還沒有想清楚,該怎麼回答。正如我回答不了我為什麼叫郭海鴻,而不叫其他三個字。

給一篇文章、一本書取個名字,特別是人人叫好的名字,確實太難了。我曾經做過十幾年期刊、報紙的編輯,總結而言,沒有取出過一個受到過表揚的標題,反過來,每一次刊物銷勢不好,大家都把第一原因歸結到我們製作的標題上。我們從業那些年,期刊界的標題研究有《知音》體和《南方周末》體之爭,知音體就是很長的,屢屢帶「蒼天啊」字眼的標題,煽情得很,而南周體則是非常簡短的,哲學家似的,似乎不是一個標題,既冷又沉,乏味得很――可是他們賣得不分伯仲,發行量以百萬為單位計。與它們兩家截然不同的是《讀者》,幾乎沒有太多的「標題製作」概念,原刊用的什麼就是什麼……說了這麼多,不是為《銀質青春》這麼臭的出手辯解,而是說出我心裡對標題的粗淺認識:一個乳名也好,一個大號也罷,它僅僅是一個符號而已。為什麼這樣叫,純粹是作者當時的一念之意。

我當時的一念之意是――既然「金質獎章」常常被視為最高獎賞,那麼,我要授予書中的主人公們「銀質獎章」,相比於世俗的價值判斷,他們談不上特別成功,但是,相對於那些糜爛的、墮落的群體,他們絕對是負責任的、主動的、積極而且向上的一群人,他們沒有遊戲人生,沒有虛度青春,足夠獲得「銀質獎章」的全部理由。而他們由一個個個體匯合在一起后,互相幫助,互相提攜,呈現的是年輕人之間毫無懷疑、義無反顧的真誠,構建了一種如「銀器一般」純凈的人際關係。

……於是就有了《銀質青春》。

當然,我不固執,這個標題是可以改的,如果讀者和編輯都認為它不行的話。甚至可以改成知音體「蒼天啊,那一群感動中國的年輕人竟然這樣混跡江湖」,或者改為南周體「珠三角職場生態調查樣本」。

關於本書的寫作

本書寫作開始於2008年12月中旬,到2009年7月中旬完成初稿。身邊的朋友都牽挂過它――因為當初我是邊寫邊把草稿部分貼到某小說網站的,以更臭的標題《錢風暴》為名。貼了十來萬字,也取得過不俗的點擊。後來停止張貼、甚至全部刪除已貼文字,並且放棄在該網站簽約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全文寫完,我發現了充足的可以繼續經營的空間,全面修改後會是另外一個質地的本子,因此採取「滅跡行動」,從頭再來(這個時候它已經不叫《錢風暴》,而是《銀質青春》了)。二是我遇上了一個出版界重量級的老師,他對《銀質青春》給予了相當的厚愛,而後我們有了長達半年的電話、郵件交流,就小說的人物設置、情節安排以及細緻到心理描寫、對話分節、場景處理等等,這種溫暖的交流指導貫穿我的整個修改過程――與書中的主人公們毫無二致。

雖然後來因為非常特殊的原因,《銀質青春》沒能夠在他的旗下出版,但是一點也不影響我對他細緻入微的指導的感激。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每一次的交談都彷彿是促膝談心,秉燭夜談,他通過這本小說,幫助我解決了許多過去毫無知覺的問題。他是第一個「讀懂」這個小說,並且提煉出它的亮點的編輯,而且因此對作者毫不吝嗇地施予鼓勵與扶持――未來,如果得到允許,我將另寫一文,記述這段美好的記憶。

一本書有一本書自己的命運,它到底會以什麼形式「一炮走紅」或者「成為廢紙」,誰也不曉得,也超出了我們所能夠掌控的範疇――現在,當它正式在新浪上線連載的時候,我只能指望新浪網友們了。你們每讀一章,每投一票,每藏一次,都可以決定它的未來。

這是我寫的第一部長篇,也是自我荒廢十幾年後重新提筆寫下的文字,按嚴格的純文學作品要求,它是有距離的,但是,作為記錄一種生活,呈現一個生態,寄託一份願望的文本,它是值得我珍視的。它之後,我的寫作仍然在繼續,亦已有脫稿本本,不過可能相對「嚴肅點」、「純文學一點」,有機會一定貼上新浪,與大家分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婚女律師遺愛深圳:銀質青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婚女律師遺愛深圳:銀質青春
上一章下一章

為什麼叫《銀質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