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趙佶其人 五更

第72章趙佶其人 五更

趙佶今年虛歲才十五歲,一般人家這個年紀還是天真頑皮的少年郎,但趙佶因出身皇室,自小就養尊處優,有最好的營養,受到最好的教育與呵護,自然能夠茁壯成長。

現在又成了一國的端王千歲,因此現在他的他已經有成人的個頭和身材,而且長得挺拔,面容佼好,再有這身王皮包裝,儼然就是一位一表人材的美男子王爺。

不外今日之趙佶,外表雖然光鮮得體,但難掩他內心的煩悶。

應該說這種壞心情早就有了,不過今日更甚。

他被他的皇兄加封為端王,和的他姑父小王都太尉王詵誇時,無意中遇到了沿街藝人上官風,那幾首曲子聽得他如痴如醉,當得覺得爽就往場中間扔金子,回去后就更覺得回味無窮,但想聽卻再也聽不到了,想學也沒有人教,自己哼唱又找不到感覺,好生的煩惱!

其實上官風的唱功拿到後世來說,連那些模仿明星的山寨版的地攤貨也比不了,又沒有錄音棚,也沒有功放和音響伴奏,就是憑藉着一副好嗓子清唱。

唯一無法比擬的是,上官風是獨家版權,也沒有盜版贗品。想聽第二次非上官風莫屬。

但是這就足以令趙佶神魂顛倒了,直呼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就好像吃習慣大魚大肉了,突然嘗幾口窩窩頭加鹹菜,就享受得不得了。

趙佶撒下人手,四處找尋,一直是渺無音訊,後來高俅說了有眉目,但也不知道怎麼弄的,他心目的男神唱霸上官風突然就成了朝廷四處捉拿的不赦重犯!

令他費解的是,上官風小小年紀,能犯下什麼罪惡?難道是殺人放火,還是淫人妻女?更令他費解的是根本抓不住,弄得死不見人,活不屍,趙佶想想覺得有些荒唐。

而且就在昨天傍晚,他被皇兄趙煦宣進宮中,伸斥了一頓。

雖然哲宗皇帝是他的親哥哥,但是他坐在那裏跟趙佶說話,趙佶就明顯感到了壓力和距離,雖然他們哥倆不是從一個娘肚子裏爬出來的,但畢竟共用一個親爹,然而現在一個是皇上,一個是臣子,位置不同這種手足親情就淡了許多。

他知道這位皇兄也命運多桀之人,九歲繼位卻由奶奶給他掌舵,不要認為奶奶都是慈善的象徵,皇宮中的奶奶特別一旦掌握了皇權的奶奶就成了灰尾巴狼。

現在終於他說了算了,卻內憂外患不斷,大理和大遼勾結亡大宋之心不死,連年增加的歲幣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他們狠不得把整中原都吞下去,西夏在可湟一帶屢屢搞事情,四分五裂的吐蕃也戰亂紛仍,每每殃及大宋邊境。還有大理,高家掌權之後,表面上與大宋和睦,但司馬昭之心路人之皆知。

他的皇兄也感覺到了大宋積重難返,自太祖時代就染上重文輕武的痼疾,武裝不掌權有好處,不會威脅到皇權,但文官掌權弊端更大,且不說軍事廢弛,將士疲弊,那種士大夫的窮文腐氣一旦得勢便唯我獨尊就是癥結,從此有變法的,有守舊的,有中立的,有媚外的,相互之間爭鬥的臉紅脖子粗,拉幫結派,團團伙伙,愈演愈烈,鬧得朝野不寧,政令不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無令亂行,欺上瞞下,民之倒懸,國將不國。

現在大宋朝真的成了紙老虎了,四面洶洶,但是血氣方剛、恃才傲物的哲宗皇上不甘心,他要效法太祖重震大宋雄風,這幾年他勵精圖治,犯我大宋雖遠必誅,現在十萬宋軍已經開到了河湟。但是最近京城頗不安寧,怪事連連。有些事還與他這位皇弟趙佶有瓜葛。

對這位皇弟的缺點,哲宗當然也知道一些,因此哥倆在宮中面對面單獨喝了一次茶。哲宗讓他改改紈絝子弟不務正業的毛病,多學點治國安邦之術。多約束手下,用人要體察仔細。

趙佶回府之後就把高俅給找來了,先問后罵,問得高俅瞠目結舌,罵得高俅狗血噴頭,連個扁屁也不敢多放,只有戰戰兢兢地趴伏在地上連連叩頭謝罪,最後一溜煙跑了。

然後趙佶就開始寫字,但剛寫了南唐李後主的詞沒兩句,終究不滿意,便把筆給摔了,又拿起畫筆開始畫畫,又是沒畫好,把宣紙扯碎了,想叫人來彈奏,但又想到上官風和高俅,一下把桌子給掀翻了,嚇得這些下人們連大氣也不敢出,小心伺候。

剛收拾好,有人送來了拜貼和禮單,要擱往常,趙佶必然大喜過望,但是這次他掃了一眼就就甩了。

事隔兩日,趙佶心情稍稍好轉,靜下心來想想皇兄之言非常有理,他們趙家的江山社稷他這個端王也有責任,以後他也上朝參王拜駕,這就意味着他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也成了朝中議政大臣。他還象以前那樣過南唐李後主的日子根本不成了,必須得學點治世之道,權御之術。

他剛要傳侍讀來,門口的兩個拿着基本上與次相同的拜貼和禮單又來了。

趙佶眉頭一皺就要發火,遷怒這些下人,無意中掃到了禮單上的「宮男歌舞」字樣,歷來宮中歌舞多為女子,男伶官何其之少?趙佶好奇心一下就上來了,火就消了大半,忍不住拿起拜貼和禮單仔細看了起來。

這一看拜貼就知道來人的身份了,竟然是雲南大理的段楊兩家,對於段、高、楊這三大家族的起落風雲,趙佶當然有耳聞,處身皇族的趙佶別看年幼,但是受環境的熏陶,國際大事還是知道一二的,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趙佶知道現在雲大理是高家掌權,大理的皇上叫高升泰,這幾年大理與大宋相處和睦,雙方互通使臣,但是大理政權也並非太平盛世,段楊兩家當然不甘大權旁落,暗中培養支持勢力,高家肯定有所察覺,就處處打壓和排擠他們兩家,利用多種手腕,現在段家和楊家的人來了,肯定有目的。

趙佶現在也有了幾分政治敏感性,否則四年之後他君臨天下,坐了26年的天子,雖然昏庸無道被後世廣為詬病,但還是有一定的為政舉措的。

否則如果純粹一個不學無術南唐李後主式的君主,在大遼、大金、西夏、大理、吐蕃等諸番邦國爾虞我詐之間,內憂外患、積重難返的江山社稷很難支撐這麼長時間的。

也就是說趙佶其人並非一無是處,除了他驚人的文化藝術之高給後世留下無值的寶貴財富之外,他的書法瘦金體至今無人超越,他繪畫和茶藝術也佔着一絕,另外他在位期間共用了六個年號,都有一定的意義,鑄造過錢幣,軍事上與金國訂立盟約企圖滅掉大遼之後,收復燕雲十六州,雖然失敗了,只收回了一些廢墟之城,但這也說明他為政期間,為大宋的江山社稷努力過,只是他執政的中後期,上了點年紀的趙佶生活奢靡,不理朝政,重用奸臣,民不聊生,最終斷送了江山,總之這是個昏庸無能的君王,但是公平而論,趙佶在位期間還是有些作為的。

因此,他看到了大理段家和楊家這些名字,已經引起了他的警覺,接着又看了這份上官風等為他量身定作的禮單,金銀珠寶當然引不起他的興趣,鬥雞、斗蛐蛐也是他玩掉的,福祿幫三星人和男伶官是他最感興趣的。

也許是這些天他壓抑得太久了,他決定把這幾個貴客請進來,好好地欣賞這份大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踏莎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宋踏莎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72章趙佶其人 五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