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學 者

第5章 學 者

第四章學者

李斯渴望尋找到自己的平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嬴政也渴望尋找到出色的人才,為秦國出謀劃策。李斯與嬴政的目標在這裡找到了契合點,他們都希望秦國變得強大。

李斯對天下形勢了如指掌。他認為,在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勢力最弱,疆域最小,又處於各強國之間,戰爭不斷。韓國就像是擋在秦國前進的一塊盾牌,為其他國家作為緩衝地帶,牽制了秦國的進攻的步伐。如果不首先把韓國剷除,秦國就難以突破。所以,應當先取韓以恐他國。

嬴政最終同意了李斯的意見。

韓國如驚弓之鳥,驚慌失措,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聽說嬴政喜歡大學者韓非的學說,韓國再次把自己的精英分子送進了秦國的懷抱。

【韓非】

韓非,是韓王室的公子,也是李斯的同門同學,曾經在齊國稷下學宮與李斯一起跟隨荀子修學。他出生在韓王室,擁有優越的教育資源條件,自幼飽讀詩書。他是典型的學霸,書籍上的理論知識經過他頭腦里轉一圈,馬上就可以消化,成為他自己的知識,理解能力非常強。

作為一名貴族公子,韓非並沒有像其他公子那樣,圈養一大堆食客,整日談天論地、花天酒地,如魏無忌。他不喜歡這種熙熙攘攘的生活。他喜歡閱讀,喜歡在靜謐的深夜裡挑燈閱卷,思考人世間的繁華與落寞,思考人性的醜陋與邪惡。

他註定是孤獨的。

但很遺憾的是,韓非有個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口吃,說話結結巴巴。周圍的人都笑話他,這更是加重了他的心理負擔,改變了他對人性的看法(他認為人性都是邪惡的)。更令他傷痛的是,對於一名學者辯士,這個缺點是致命的。因為在這個縱橫交錯的戰爭年代,一名辯士需要伶俐的口齒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陳述自己的政治綱領,以便打動他人,聽取自己的意見。口吃意味著腦海里的很多知識無法通過語言來表達,才華無法實施。

韓非並沒有自甘墮落,沒有因為自身的缺陷而放棄自己的夢想。他轉而以筆代言,繼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他選擇了書齋。在無數個寂靜和孤獨的夜晚,他用刀筆一劃一劃的刻出他的思想,10多萬字,劃出人類思想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雖然韓非的口才沒辦法影響當時的君王,但他的著作卻影響了很多人,嬴政就是其中之一。

嬴政很喜歡閱讀韓非的著作,因為裡面論述的治理國家的技術與秦國的施政理念非常契合,比如要以法治國,強化君權等等。(其實,凡是治理國家的書籍,凡是對秦國發展有利的思想,嬴政都感興趣。)

韓非認為,君主必須要牢牢掌握住刑賞的權力。因為只有這樣,群臣才會害怕他。如果權力下放到臣子手上,那麼全國民眾就只會害怕群眾,而輕視君主。民眾就會背離君主,而歸附權臣。(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

君主不要暴露自己的慾望和意圖,要不然臣子就會偽裝自己,隱藏自己的本性,以迎合君主。(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將自我雕琢。)韓非的這些權術理論,至今還在影響著許多中國人。

韓非此行的目的是為了說服秦王室,停止對韓國的侵略。他向嬴政建議,韓國已經向秦國稱臣納貢30多年,一直把秦國當成主子,經常協助秦國攻擊他國,韓國就像是秦國的郡縣。秦國不應該攻擊韓國,而首先應該攻擊趙國。因為趙國才是秦國最大的敵人,只要趙國被解決,其他一切將迎刃而解。

在先攻韓還是先攻趙的問題上,李斯的看法與韓非不一樣。李斯完全是站在秦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只要對秦國為利,其他問題可以不必考慮;而韓非還必須要考慮韓國的利益,他要找到秦國與韓國利益的契合點。

李斯明白,在學術的道路上,自己遠遠比不上韓非。因為韓非出生在韓王室,條件優越,自幼就可以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學術典籍,以及各類官方公文資料,很多甚至是世人聞所未聞的。而李斯出生平凡,半路出家,閱讀量沒有韓非多,對學術典籍的理解也不夠韓非透徹。

李斯很早就明白自身的不足,所以他對自己的要求很苛刻,很勤奮努力。由於過早接觸到社會的人情冷暖,所以李斯更能將書本上的知識和自己的社會閱歷結合起來,這是其他同學無法比及的,也是韓非所欠缺的。

別人學習,可能是把書本的一字一詞都背得滾瓜爛熟,但對書本的知識卻半知半解,最終導致本本主義。而李斯不一樣,他沒有死記硬背,他可能記不起書本的語句,但是他理解書本的內容,並且能夠內化於心,結合實際,運用於實踐。

沉浸在書齋鑽研學術,並不是李斯的目標,那不是他追求的方向。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他追求的是權力,學術只是手段,只是平台。他的目的性很強,

韓非很有才華,明白很多道理。如果僅僅通過韓非的著作去了解韓非,一定會認為韓非是個心狠手辣的主兒。因為韓非對人性和權力的分析,冷峻而近乎苛酷。

他可以站在君王的角度,去謀劃一整套治國理政的方案。這些方案甚至可以是帶有欺詐性質的,所謂的愚民政策。但其實,韓非本人是個很純品的學者。他看待這些國家問題,完全是站在學術的角度去思考、去探討。因為他沒有像李斯那樣豐富的從政經驗。

他在處理實際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問題時,則完完全全是純真無邪。他可以剖心置腹的跟嬴政探討治理國家的問題,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言論會給自己帶來什麼的危險。(所以,後來的司馬遷才會說韓非「知說之難,而不能自脫」。)

韓非說,如果進說者和君主議論大臣,就會被認為是想離間君臣關係;和君主談論近侍小臣,就被認為是想賣弄身價。談論君主喜愛的人,就會被認為是拉關係;談論君主憎惡的人,就會被認為是搞試探。

韓非的這些理論讓秦國的官員出一身冷汗,因為他們擔心的正是韓非會離間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李斯作為韓非的同門同學,共事這麼多年,當然也知道韓非的厲害。

最終,韓非沒能夠回到自己的國家,他被關進了秦國的大牢。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8歲,因為在牢獄中的他被秦國官員毒害,據說是李斯下令。但他的思想卻永不磨滅,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韓非就是教你詐)。

嬴政當然看得出韓非是位人才,但嬴政也明白韓非的理論過於陰暗。這些理論可看破但不可說破,可以在背地說,但卻不可明言,就像魔術被揭穿就沒有意義了。君主必須要隱藏自己的喜好,嬴政當然不可能公開表態支持韓非,或者有傾向韓非的表示,因為這些理論會影響到君臣的關係。對於韓非的死,嬴政感到很惋惜,但也無可奈何。

鄭國和韓非都沒能夠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沒能夠阻止秦國侵略的步伐。很快,韓國就被秦國殲滅,韓國君主被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秦漢歲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秦漢歲月
上一章下一章

第5章 學 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