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學生活 第四節 為武痴狂

第一章 大學生活 第四節 為武痴狂

第四節為武痴狂

張成自從進入東北**大學國防生這個集體以來,雖然每天早上晨練很辛苦,但是他卻從不間斷練習武術和刀法,張成每天都起的很早,堅持不懈。在這裏他變的心思細膩了,早起怕吵醒同學,就非常小心,在宿舍內走動時就很輕。

在大學的三年中,張成的刀法進步很快,尤其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大量借鑒和參考人體工程學的資料,使自己的刀法更加實用。其中,邱磊對張成的幫助更大。

********

邱磊是張成進入大學交結的第一位朋友。邱磊也是第一中隊,第三飛行員區隊的,只是住在張成的隔壁寢室。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武術,尤其是刀法。

那是在入學不久的一天晚上,張成在就寢前到操場活動筋骨,練習拳法,遇到了邱磊。

張成在操場昏暗的燈光下剛打了一路長拳,就見到自己的不遠處有一個人影站在籃球架下看着自己打拳。

「誰?」

「我」站在籃球架下的人影邊說邊走了出來。

站定,互相看到熟悉的空軍作訓服,走來的人影忙伸出手說:「你好!06級一中隊第三飛行員區隊邱磊。」

「呵呵,巧了。我也06級的,一中隊第三飛行員區隊的張成」

「哈哈,怪不得瞅你眼熟,原來一家的。」邱磊說。

「對了,這麼晚你來操場是?」

「嗨,天天枯燥的軍姿、隊列訓練,我骨頭都僵硬了,手腳都快不會打彎了,把我們家老爺子教的那點招數都快忘光了,這不,今日個夜色不錯,出來活動活動筋骨。」

頓了一會兒,邱磊歪著腦袋,看着張成接着說:「看樣子,你也是練家子,我們來比試比試。」

男孩子的天性就是好鬥,加上這時代的年輕人「目中無人」,正愁沒人陪練,又對這位在暗處偷瞅自己練功的邱磊沒有什麼好感,想發泄一下的張成可是逮著機會了。於是興高采烈的說:「好呀。比劃一下。」

說着,開始脫作訓服。

「咱們先說好,不許往臉上招呼,怎麼樣?」邱磊說。

「沒問題,誰往臉上招呼誰是孫子。」

倆人活動完腕、肘、腰,就一個用拳,一個用掌,對上了。

因為倆人誰也不了解誰,在這之前也沒有練過,所以相互間都十分小心,誰也不敢先出手。

張成心想,我個子比他高點,身體比他壯點,一力降十巧,他再厲害,又能比我強多少?於是決定主動進攻。

邱磊在對峙中想,看來這傢伙不好對付,下盤非常穩,身高體壯,力量應該不小,我要先纏住他耗力,然後在放倒他。正在盤算怎樣纏住張成的時候,張成氣勢洶洶的沖了上來。

邱磊一看,馬上開始後退,並決定以張成為圓心,繞着張成轉。

張成練刀日久,養成了勇猛向前,一氣呵成,快刀斬亂麻的習性,見到邱磊後退,於是開始前追。

一追一退,追的勇猛謹慎,豪氣倍增,退的步伐靈活,好無懼怕之意。其中的幾次接觸也是互有攻防,不相上下。

二十分鐘后,倆人都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張成沒有打倒邱磊,邱磊也沒有放翻張成,在這種情況下,兩人握手言和,從此,兩人一打如故,成了好朋友,練武也有了伴。

不過,後來有同學傳出他們又打了幾次,但具體誰輸誰贏,卻沒有結果,只是同學們都知道了他們倆好武,經常在一起練刀。

說起練刀,剛開學的時候,張成沒有敢把刀帶到學校,後來向中隊長寫了申請書,總算是批下來了。爸爸把刀送到學校的時候,中隊長看到刀,嚇壞了,怕出意外,又被爸爸帶了回去。沒辦法,經過和中隊長的協商,後來只好花錢在一個小加工店裏用鋁合金訂做了一把樣式相同,份量較輕的沒有刃的張家刀。

邱磊也喜歡練刀,刀術是在當武術教練的父親那兒學到的。他從八歲練武,十二歲練刀,刀術已經非常熟練了,在學生軍訓結束晚會上,還進行了表演。獲得了非常高的人氣。

********

三年大學知識的學習,加上和邱磊的不斷切磋,使張成對刀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首先,張成認為,刀走的是圓,是一個以自身為圓心的圓,刀路只有大開大闔,氣勢只有勇往直前,刀才會具備不戰而退敵的功效。

其次,張成認為,用刀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氣勢的運用。就好像君子的「浩然之氣」一樣,用刀時,用刀者心中的「浩然正氣」才是一往無前的動力。

歌德說過「一個人只有生性正直,好思想才會不招自來。」而用刀者心中的「浩然正氣」卻來自生性正直。有時候想到爺爺要讓自己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其實就是在培養和孕育自己的正直無私、博大胸懷。

第三,張成對武術家們常用「刀如猛虎」來形容刀的勇猛彪悍,雄健有力是非常贊同的。

另外,張成對刀的歷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研究。經過查閱資料,張成知道了刀是以雄渾、豪邁、揮如猛虎的風格而馳名的長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清朝詩人鄭世元這樣描寫道:「秋水飛雙腕,冰花散滿身。柔看繞肢體,纖不動埃塵。閃閃搖銀海,團團滾玉輪。聲馳驚白帝,光亂失青春。殺氣騰幽朔,寒芒泣鬼神。舞余回紫袖,蕭颯滿蒼?。」

據《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其所乃擊之也。」殷商時已有銅刀,到了西周,刀的形狀有了變化。刃柄無明顯分界,柄部略厚,近刃部有圓圈穿孔。相傳西周時以「昆吾」的刀最為著名,但用刀盛世還是戰國時期騎兵作為獨立兵種出現以後。從秦始皇陵中發現了不少騎兵形象的陶俑,但大量使用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着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着騎兵的發展,刀的形制不僅有了改變,作戰作用也重要了。作戰時騎馬用刀斬劈,可格,可刺,已明顯優於劍的直刺。

漢代的刀,直脊有刃,刀柄與刀身沒有明顯的區別,刀柄首端都毫無例外地製成扁圓環形,名為「環柄刀」或「環首刀。」這種刀流傳甚廣,東自朝鮮、日本,北於匈奴,西抵大月氏,南達安南,都廣泛使用。特別是東傳日本后,成了日本刀的祖型。東漢末年,適合劈砍的環柄刀在戰場上已成了主要武器,到了三國,軍隊大量裝備的短兵就只有刀了。刀的製造也更加精良,如諸葛亮讓蒲元鑄造的刀「稱絕當世,故曰神刀」。刀不僅作戰,也有了套路對練。如《吳書》載:「酒酣,統乃以刀舞。」南北朝以後,刀一直是重要武器。李白《從軍行》的「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的詩,就反映了當時作戰主要用刀。

《唐六典?武庫條令》中只有刀制,而無劍制。其中有儀刀、鄣刀、橫刀、陌刀。唐宋時出現了長柄刀。從宋《武經總要》可以看出刀劍有了進一步改進,從狹長的長條形,改成刀頭前銳后斜形,並有護手,去掉了扁圓大環。

俗語說:「劍是君子所佩,刀乃俠盜所使」。這多少有些抬劍抑刀。實際上,刀那勇猛狂放的性格還是令許多人所傾到的。商周時期的人,就珍貴地以美玉飾刀,此後文人墨客詠刀之作更進一步表達了人們對刀的喜愛:「謁帝向金殿,隨身唯寶刀。」(唐?岑參)「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唐?高適)「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唐?李白)「徒倚三層閣,摩挲七寶刀。」(唐?李商隱)據說,李商隱這裏提到的「七寶刀」,出在後漢,是魏文帝曹丕所造。此刀本名「靈寶」,因它紋似靈龜,又俗稱七寶刀,能切金斷玉,後下落不明。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和異國寶刀流入中原后,其鋒利和精巧更令人讚嘆不已。烏孫佩刀、半息寶刀、大食刀、海西國寶刀、日本雙刀等都被詩人們一詠三嘆,吟哦不已。

刀雖然也登得大雅之堂,刀、劍之別未必便是俠盜與君子之別,但在習慣上,尤其在刀劍用在不以戰鬥為目的的場合時,二者的身份卻是有一定差異的。有研究者發現,古龍筆下的俠客們每使刀而較少使劍,並認為這體現了古龍的平民意識。確實,除了著名的小李飛刀外,蕭十一郎、傅紅雪、丁喜、姜斷弦、花錯、朱猛等英雄大豪傑用的都是刀。古龍認為:「劍是優雅的,是屬於貴族的;刀卻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劍有時候是一種華麗的裝飾,有時候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某一種時候,便甚至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徵。而刀不是。」確實,在其他諸家武俠小說寫手當中,還沒有誰像古龍這樣如此注重兵器的意義,讀了古龍作品,也許能夠加深對刀的性格的理解。

********

張成喜歡武術,尤其是喜歡刀法,自從爺爺在他面前演示了一遍張家刀法之後,他常常在夢裏見到自己練成了張家刀法,在不知不覺中,練成張家刀法成了張成為之努力的目標,成了他孜孜以求,不斷努力的方向。

張成知道刀是「百兵之膽」,是中華武術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自古至今,練武術的人用刀的最多,也總結了許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許多刀法派別。張家刀法就是其中不為人知的一種。現存的刀法派別比較多,主要有八門金鎖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雙刀十八滾、太極刀、梅花刀等。

這些不同門派的刀法雖各有特點,但總結起來也有共同點:主要是「刀招沉猛」,與劍相比,刀法大開大闔,變化較少而威力不減。第二就是「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在刀法中非持刀手及步法極為重要。

在與邱磊比武結束以後,張成經過總結,認識到自己的缺陷主要有:身體素質有待加強,耐力不足,缺乏經驗,演練和陪練少。結合刀法,張成也制定了自己的訓練目標和改進方法。在負重和耐力方面,他給自己的腿上加了一副十斤的鉛塊袋,每天長跑和訓練從來不取下來,就連睡覺,也帶着,按張成自己的話就是「我都一米八多了,身強體壯的,也不怕今後找不到對象,帶點鉛塊袋,也壓不矮我,沒什麼擔心的。」

張成在大學就為了練好張家刀法這個信念而執著的堅持着,他堅信,他一定會成功。

同學也都為他的這種為武痴狂的舉動而自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裂空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裂空斬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大學生活 第四節 為武痴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