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學生活 第二節 張成其人

第一章 大學生活 第二節 張成其人

第二節張成其人

張成,今年二十一歲,家住遼寧錦州,祖籍山東滄州。家裏除了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和一個妹妹。

張成的性格比較直爽,好抱打不平,愛結交朋友,屬於粗獷型的。長的高高大大,從小好動,一直被懷疑有「多動症」。但是,爺爺卻說這才是張家的人。

張成自小就特別仗義,喜歡保護弱者,總是喜歡交結朋友,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從來不缺乏幫助他的人和他幫助的人,所以,熱心腸的他,總是會得到別人的關注。

張成考入東北**大學的國防生已經有三年了,三年來,他幾乎都是在學校和部隊訓練營度過的。

三年來東北**大學的獨立生活,讓本來就比較獨立的張成更加成熟。知識的增加,閱歷的提升,自控力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使他在中隊中穩居前列。

********

張成的爺爺是一名老軍人,在中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后,因傷退役而轉到地方工作,因為有祖傳醫術,一直在中醫院從事中草藥收購和加工工作。

老人自幼好武,加上在部隊的訓練和越南戰場上的實戰,總結積累了很多搏擊經驗,於是在孫子張成一年級時,就開始對張成進行訓練。

老人深知人生就好像爬山一樣。最開始必須要樹立一種到達山頂的強烈**。如果你只是滿足於站在山谷中,那麼,你永遠到不了山頂。如果你只是悠閑的站在山腳下,幻想你已經到達了那裏,你也絕不能到達山頂。所以,為了能夠讓張成鼓起勁來,努力攀登,把自己的一身本領學會,老人將這個大目標分成了很多個小目標。

從張成七歲時,老人就給孫子灌輸要做一名男子漢,要好好讀書,只有學習好,大家才會喜歡的思想。把張成媽媽準備送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的計劃扼殺在搖籃中。

老人從張成八歲時,開始引導他練武。從長拳開始,一步一步的加深,每次都讓張成充滿了驚喜。在獲得一個又一個的武術表演和比賽的獎項時,張成按照老人設計的人生軌道慢慢前進著,一點一滴的積累著。

爺爺並不想讓孫子張成以武為生,把練武當成人生髮展的主要方向,他只是潛意識中覺得自己掌握的本事應該傳給張家的根,把張家祖上的一些東西留給張家的後人。讓張成練武一開始也只是抱着強身健體,增加一種業餘愛好的心態。老人並沒有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自己在部隊所接受的訓練和越南戰場上的實戰搏擊經驗傳給張成,在和平年代,這些東西是沒有用的,但是,老人又有點不甘心,所以老人還在看,還在等待,他在等張成的心理成熟,在等張成的待人接物的成熟,在等張成心性的養成。

命運也是會屈服於人的決心的。從引導張成練武開始,張成所感覺到的就是稱讚、掌聲、鼓勵和同齡孩子羨慕的眼神,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張成的童年快樂的結束了。

********

從小的平民生活,加上家人的呵護,養成了張成吃苦耐勞、謙虛好學的習慣。十五歲的時候,在張成多次的央求之下,爺爺開始利用閑暇時間教張成張家的祖傳刀法。

張家的祖傳刀法其實在傳到張成爺爺手裏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招數了,只不過張成的爺爺根據自己在部隊掌握的訓練技巧和越南戰場上自己的感悟加了不少進去,藉以彌補刀術的缺陷,所以,所謂的張家的祖傳刀法實用性更強罷了。

張家的祖傳刀法,以勇猛豪邁而馳名,極具爆發力。特別適合張家人的性格特點,使用的刀是在大砍刀基礎上變形的「張家刀」。張家刀與一般手刀相同,只是刀背厚,刀刃鋒利,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稍彎。這種刀和在抗日戰爭時期廣泛應用於肉搏戰的大砍刀極其相似。

張家刀是爺爺在80年代時請好朋友幫忙用汽車減震鋼板用車床專門製作的。刀長890公分,重6斤8兩。沒有刀鞘,用紅布包裹着,張成親自試過,刀開過鋒,他記得爺爺在教自己以前,先現場演示了一遍,刀勢勇猛彪悍,雄健有力。刀鋒過處,就感覺呼吸困難,令人眼花繚亂,所以,從那天起,張成就決定一定要學會張家祖傳刀法。

剛開始,張成雙手握刀都揮不了幾下,爺爺怕孫子誤傷自己,無奈張成只好一邊進行身體素質鍛煉,藉以提高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求爺爺想辦法重新製作一把刀來學習張家祖傳刀法,沒辦法,爺爺只好用木板給張成削了一把木刀,讓他用來練習步伐、身法和簡單的招數。張成對這把木刀特別喜愛,常常在小院中練習,經常吸引來大批的小觀眾看他練刀。

等到張成上了高中,看着張成粗壯的身體,爺爺才開始慢慢指點張成練習張家祖傳刀法。

大刀屬於長兵器,以雄渾、豪邁、揮如猛虎的風格而馳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俗話說,「大刀看刃」,就是指用刀時要注意練習在用刃上多下功夫,做到劈、抹、撩、斬、刺、壓、掛、格等工夫。「單刀看手」是指用單刀要講求裹胸和劈、砍、刺、撩、抹、攔、截等刀式。

一直到高中畢業,張成才把張家祖傳刀法練全,接着爺爺就要求張成一天兩遍的練熟,天天堅持,風雨無阻。連續三年多的刻苦堅持練習,張成才算是基本練會了張家祖傳刀法。

********

張家的祖傳醫術,其實,傳到張成爺爺手裏的時候,也沒有剩下多少東西,僅僅是一本薄薄的手寫本冊子了,裏面除了十幾張藥方,就是醫治病人的一些心得體會,不過,張成的爺爺根據自己在中醫院收購中草藥和熬制中藥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把自己認為有用的一些偏方和中草藥的辨識方法也加入到自己張家的祖傳醫術中來了。這樣,張家的祖傳醫術內容就豐富了,也具備了一定的實用性。所以,在張成很小的時候,爺爺就經常帶着張成去郊外遊玩,借遊玩的機會教給自己的孫子張成中草藥的識別方法,還給孫子教各種中草藥的名稱和湯藥的配伍。在爺爺的潛移默化下,張成基本認識了常見的中草藥。

高中畢業時,爺爺原計劃讓孫子考中醫學院的,後來看到張成比較喜歡從軍,也就沒有堅持,不過,張成的爺爺畢竟是過來人,也是從軍隊退役下來的,清楚藝不壓身的道理,所以,還是讓張成繼續學習張家的祖傳醫術。

張成也比較乖巧,可能是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緣故,只要是爺爺讓他學習的東西,他從來不推辭,總是認真去學習。

早已退休的爺爺,終於在高三畢業后的暑假等來了機會。爺爺利用高三畢業后的暑假,將張成帶到了鄉下三大爺家。三大爺是爺爺的弟弟,自小學醫,還做過赤腳醫生呢。三大爺家自己開了一家藥店,一邊賣西藥,一邊兼治療。

住在三大爺家裏的日子裏,張成向三大爺學習了很多中醫療法,進一步熟悉了中草藥,還兼修了西醫的一些治療方法。在這裏,爺爺把張家的祖傳醫術中的經典之作「柳枝接骨術」傳給了張成,讓張成又一次見識到張家祖傳醫術的玄妙,認識到中國中醫的博大精深。

練好張家刀法,一直是張成的願望,長期堅持,毫不放鬆,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強烈的**----繼承張家刀法,讓自己的刀術更強。所以,在三大爺家的日子裏,他是勤練不輟,在爺爺的精心指導下,張成的張家刀法進步很快,已經基本熟練了。

高三畢業時的暑假比較長,在這個暑假,張成除了練刀,就是學醫,樂此不疲,充實而快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裂空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裂空斬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大學生活 第二節 張成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