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新城港

第三十七章:新城港

新城港

日月貿易公司宣布掛牌成立。

新城港作為核心樞紐的優勢沒用多久便顯現了出來,從新城港往南便是一塊狹長的地帶,將半島上的三個國家東吁、暹羅、占城分割開來,半島最南端的巴來海角亦是馬六甲的最南端,金色半島這個稱呼就是形容這個半島的。金色半島北接大陸,西臨印度洋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南為新加坡海峽,東瀕暹羅灣、南海。

狹長的金色半島走廊,海岸線綿延幾百里,而偏偏新城港又是這個金色半島走廊的自由貿易港,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周圍各國除了東吁勉強有一些戰艦水軍之外,其餘的諸如暹羅、占城等國的水軍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用來守衛海岸線尚且勉強,更談不上遠洋作戰能力了。

朱慈煊心中早就打定主意,對沿海諸國進行搜刮搶劫,一來是因為暹羅、占城等國禮信佛教宗寺廟宇都是金碧輝煌財富集中的地方,直接對宗寺廟宇搶掠積累財富比自己悶頭髮展來的快多了,一旦開始對暹羅占城等國開始登陸劫掠,兩國肯定會受到重大影響,財富流失自不必說,更重要的是兩國的良田沃野大多都集中在沿海的平原區域,兩國民眾為了躲避海盜只好遠遠的向山中躲避,留下來的良田朱慈煊自然有自己的打算。

朱慈煊在新城港對集合起來的外籍海船大發私掠許可證,針對整個遠東的私掠許可,獲得許可證的船長在針對暹羅占城的劫掠中,必須上繳一半所得,另外一半由大明承認其掠奪財產的合法性,對於這些劫掠行為,大明不會追究任何船長的責任,朱慈煊相信這個許可證一旦頒布,肯定會吸引更多的海上力量前來,此外,朱慈煊還隱晦的表示,除了遠東諸國之外,呂宋、巴達維亞、爪哇等地也是可以劫掠的,如果劫掠之後害怕荷蘭人西班牙人的報復,儘管可以來新城港尋求大明的庇護。

朱慈煊站在塔樓上遠遠地望著新城港海灣,繁忙的新城港讓朱慈煊感覺到了慢慢的充實感,他一時之間感觸良多。

從留守滇邊到揮師入緬,再到現在的新城港,自己這半年來也算是做得初有起色,起碼這條小命是暫時的保住了,自己努力付出過了,也終於得到了回報,總算是蒼天不負苦心人哪!

只是雖然眼下的局面看起來不錯,但是前途依舊漫長而迷惘,一個好的開始固然重要,但以後的奮鬥依然會是無比艱辛,難以預料。不過,按照眼下的情況來看現在的明軍狀態很好,這讓朱慈煊對未知的前路更加的有信心了。

自己採取的各種措施以及接連不斷的勝利固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以後要繼續維繫明軍的信心和鬥志的,還得是依靠不斷的勝利。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才能使明軍脆弱的信心得到鞏固和加強,才能使大明重新燃起希望,才能使滇緬眾多土司牢牢的圍繞在明軍周圍而不至於倒向韃清。

仗要打,但每仗必須謹慎,如果明軍再遇大敗,則影響極大。而清廷,敗得起,幾場局部的勝利不可能動搖其根本。以一隅敵全國,怎能不兢兢業業,如履薄冰。朱慈煊希望昆明的吳三桂能給再多給自己幾個月的時間,就算是雨季中的這幾個月,也是彌足珍貴。只要自己能夠形成滇緬-撣邦-新城的三角穩固體系,並且在安南進展順利,立足紮根之後,便可以好好的跟吳三桂較量一番了重新再滇貴粵三地掀起一股抗清浪潮來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自己這麼一系列操作下來,應該是已經打亂了歷史的進程,或者說是改變了抗清的歷史,那以後的事情還會按照自己的預計發展嗎?想到這裡,朱慈煊情不自禁的笑了笑:要是自己想要貪圖個安逸的話,這大半年來,早就揚帆出海了,澳洲美洲哪裡去不得?到了海上那不就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嘛,何苦在這濕淋淋黏糊糊的滇緬雨林裡面掙扎?

朱慈煊搖了搖自己的腦袋放鬆了一下自己的僵硬的脖子,轉身走到了案幾之前,案幾之上的內容讓朱慈煊重新將眉頭皺的緊緊的,面色一臉凝重。

當初朱慈煊出滇入緬時便定下了以撣邦-安南為核心,進取雲南廣西的策略,為此朱慈煊不惜花費大價錢網羅了一批又一批的探子前去安南刺探消息,在朱慈煊的大力支持之下,撒出去的探子現在已經以行商的名義在安南立住了腳,不斷的有價值的消息通傳回來。

可隨著朱慈煊將有關安南方面的情報資料不斷的整理和研究之後發現,朱慈煊對起初的策略產生了疑惑。

朱慈煊其實對於安南當時的歷史並不是能夠很深入的了解,反正在仔細研究了彙集來的資料之後,朱慈煊發覺當時自己的決策不夠嚴謹,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嚴重的失誤。

從安南歷史上看,莫朝於一五九二年被黎朝所滅后,莫氏勢力並未被完全消滅,莫氏宗室又聚結於北部高平建立統治,並且不斷進行復國鬥爭。並不是黎朝真的沒有滅亡高平莫氏的實力,只是高平莫氏政權的成立是由明朝政權促成的,黎朝投鼠忌器。而「不拒黎,亦不拒莫」,是明朝當時對安南的政策,目的是使之互相牽制,可以說是很高明的手段。

天啟五年,莫氏趁后黎政權中黎氏與鄭氏矛盾尖銳,衝突不斷的機會,率兵南下,直抵嘉林。但隨後被后黎軍隊擊敗,並且失去了根據地高平。莫氏逃入中國,在大明的斡旋下,向後黎呈降表,后黎准其回高平,封其為太尉通國公,並向後黎朝廷進貢。至此,莫氏勢力日益衰弱,基本不再有奪回政權之實力。

也就是說,朱慈煊的判斷是對的,高平莫氏已經非常勢弱,不可能抵擋住明軍的攻擊。但問題也就出在這裡,《三國演義》中孫劉聯盟,共抗曹軍,可謂是弱弱聯合。可明軍擊敗高平莫氏自然是不會費太大的力氣,但隨之要面對的敵人呢,卻是比莫氏強大得多的鄭氏。

儘管阮氏在與鄭氏的對抗中居於劣勢,但南方的占城國已經衰落,遠不是曾經那個好戰強大的國家。所以,鄭氏欺負阮氏,阮氏就欺負占城。通過不斷的蠶食侵略,阮氏的疆界不斷向南拓展,也通過這種欺軟怕硬,在逐步地壯大自己的力量。

這樣一看,安南的局勢簡直是比三國還要熱鬧,一個名義上的后黎朝下面居然有四五個政權,可以玩四國軍棋了。如果再加上朱慈煊馬上就要插手進去,局面真是一團糟。

攻伐莫氏,然後就要再和鄭氏作戰,這是兩個對手。打擊鄭氏呢,莫氏不僅不會幫忙,估計還要歡欣鼓舞,大力幫助。這一加一等於二的算術題,朱慈煊用腳也能算得清楚。再聯想到宋朝聯金滅遼,致有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後來又聯蒙抗金,連半壁江山也在崖山凋零灰飛。歷史的教訓哪,要麼一個兩個全滅掉,要麼就聯弱擊強,借力打力。

那麼,明軍有沒有橫掃鄭莫兩氏,獨佔安南北部的實力呢?如果指揮巧妙,敵人又夠蠢的話,當然是有這種可能。但涉及到鯨吞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了,歷史的教訓,吃得太多,不好消化,就必然要把兵力都用在維穩上面,更有可能陷入到汪洋大海之中,這樣的可怕後果是朱慈煊不想看到的。

那麼,聯合莫氏抗鄭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以及他的記憶來判斷,朱慈煊認為是完全值得一試的。

安南鄭氏和莫氏在面對中國王朝的時候,採取的都是實用主義。前附明,后附清,都沒有什麼基本的政治理念,只為其統治得以延續而已。而相比於鄭氏的翻臉無情,眼見南明已敗亡在即,便攻擊逃入安南的明軍殘兵,徹底倒向清廷。

莫氏則要更圓滑一些,雖然也向清朝表示投誠,但與南明政權仍有聯繫,並且收留了德陽王朱至睿、光澤王朱儼鐵、總兵楊祥、兵部尚書郭之奇等人,這也是一部分反清復明的力量,自己一定要好好把握利用起來。

朱慈煊思來想去覺得自己與莫氏結成同盟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而莫氏雖然無力與鄭氏抗衡,但畢竟在高平、諒山等地長期盤踞過,還有些地利人和跟擁戴者,倒也不是一無是處。

朱慈煊的目光在地圖上移動,雖然這份地圖並沒有包括全部的越南,但他看得清楚。從滇境內的元江,流入越南改稱的紅河,在安南北部橫穿而過,流經升龍府,分支注入北部灣,其中就有海防。

如果能與莫氏聯合,不僅可以得到物資上的補給,或許還可以不戰而取得進攻廣西的基地。甚至可以考慮滅掉鄭氏,通過扶持后黎政權或莫氏政權而直接獲得出海口。朱慈煊自顧自的嘿嘿一笑:畢竟,我手中可是有正兒八經的黎朝皇族的,這裡面能做的文章真的是太多了,太多了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永曆十三年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永曆十三年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新城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