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第262章

衝突中利用定量分析法使當事國佔有了充分的感性材料,以求在第一時間對事件作出反應。巴固港口比過去明顯繁忙,使宋國起了疑心並派出U-2偵察機才發現了在巴固的導彈。與之相對的是當事國對自己的調兵等行動也採取了掩蓋措施。十月八日,一支F-4H戰鬥機中隊進駐位於宋國的斯克島以加強宋國在那裡的軍事力量。對外宋國則宣稱,這是每年在這一地區例行軍事演習的一部分。

巴固導彈危機被稱為「誰是懦夫」零和博弈的經典案例。由於當時宋國的原質武器力量處於攻勢,沈約總統採取強硬立場,命令對巴固實行封鎖,對利堅國進行原質訛詐,迫使韓復作出讓步從巴固撤回利堅國的導彈,危機才隨之化解。

巴固導彈危機促使利堅國下決心大力發展原質武器,改變劣勢,洗刷當年「懦夫的恥辱」。不久末利堅國就趕上了宋國,使利堅國在全球爭奪中逐步轉為攻勢。誰在巴固導彈危機中佔了上風?沈約肯定認為是宋國,因而他警告他的下屬們和仍接受這種指示的記者們不要過分公開的吹噓而使韓復感到羞辱。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以致總統忍不住告訴議會領袖們:「我們解決了人類最大的危機之一。」韓復也承認,「為了和平,我們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進步。」利堅國人就象一隻冒險超出自己的領地,但一旦被發現又緊張地、還帶點負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貓。

但韓復也認為:

「我們從沈約那兒得到了無論是宋國還是它的盟國都不準入侵巴固的保證,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偉大的勝利。宋國侵略者的目的是摧毀巴固,我們的目的是保存巴固。直到今天,巴固一直存在著。由此看,誰才是勝利者呢?我們僅僅花費了運送導彈去巴固和運回它們的往返旅程費用。」

巴固危機的解決是一種宋-利堅之間的妥協,對任何一方都不是一個鮮明的勝利;而對於第三者巴固而言,它得到了比以前認為將帶給它的更多的東西。巴固也兵不血刃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整個巴固導彈危機中,巴固對宋國的立場要比利堅國人強硬得多。羅特曾這樣表示:

「我準備使用原質武器嗎?是的,我將同意使用它。因為不管怎樣,我們認為原質戰爭是當然的,我們都將消失。在國家被佔領或完全被佔領之前,我們準備為捍衛我們的祖國鬥爭到底!」巴固人堅決不同意撤出導彈,但在巴固人的強烈反對下韓復這樣做了,巴固人感覺他們被忽視、被背叛了。羅特說:

「巴固人被一種失望、混亂和痛苦的感覺吞噬了。宋國人想消滅我們的身體,但韓復的退讓卻毀滅了我們的精神。」對此,韓復厲聲回答到:

「我們看見你們準備漂亮地死去,但我們相信這不值得漂亮地死。」

五年後,利堅國的力量上升到已足以同宋國爭霸,還一度佔有較大優勢,宋、利堅才真正擺開爭奪霸權的陣勢。利堅國處於戰略攻勢,對宋造成很大壓力;宋國居守勢,以穩住戰略陣腳,並且守中也有攻。這十年的宋-利堅關係經歷了表面上的緩和,爾後便是最緊張和最激烈的對抗。宋國在這十年裡經過調整戰略、甩掉了對外戰爭的包袱。恰恰相反的是,利堅國成為第三世界國家反對霸權主義的靶子,背上了侵略者的罪責,陷進了難以解脫的困境。

次年二月八日,沈約在向議會提交的一篇國情咨文中,宣布要以「夥伴關係」、「實力」、「談判」三原則作為沈約主義的「三個支柱」。其內容是:宋國從實力地位出發,通過對話和談判穩住利堅國;承認西土東部國家同宋國的平等地位,即「夥伴關係」,來獲得盟國的支持,牽制利堅國,達到戰略收縮的目的;同時制約利堅國,使宋國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動權。此外,宋國的對利堅國政策是一個「連環套」,還包括同利堅國擴大經濟和文化交往,在政治關係方面搞「緩和」,通過建立一個廣泛的協議網路來套住利堅國。

利堅國則集中精力發展經濟、軍事實力。在這同時,他鞏固了「西部大家庭」,一方面出兵伐克國,另一方面宣布「有限主權論」,加強對西土西部的控制。韓復向西土東部發動緩和攻勢,此後向第三世界展開猛烈的擴張攻勢,並制定了一套政治、經濟、軍事三管齊下的全球攻勢戰略:用經濟戰略作支撐,軍事戰略為核心,輔之以緩和謀略;以西土為戰略重點,在中東、非洲展開側翼迂迴,爭奪戰略要地、戰略資源和海洋通道;以打破宋國戰略布局為目標,逐步奪取對宋戰略優勢。

利堅國-宋國緩和主要表現在兩國首腦的頻繁互訪和限制戰略武器談判等方面。兩國領導人為解決相互衝突、增加彼此了解,舉行了五次會談。在這些會晤中,宋和利堅兩國共簽訂了一百多個條約、協定,制定了指導兩國關係的基本原則。宋和利堅國高級首腦會談是兩國政治緩和的主要形式和內容。利堅國舉行了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談判、禁止核武器試驗以及化學武器談判。雙方簽訂了第一階段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和簽署了《相互關係原則》;在此後的會晤中,雙方在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談判方面又有了不同程度的進展。

利堅國同多個國家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利用這些條約把這些國家變成它的勢力範圍。而同利堅國簽訂條約的國家又利用利堅國的勢力向鄰國入侵。

利堅國對第三世界的軍事援助超過經濟援助,利堅國軍火輸出直接服務於向第三世界的擴張。利堅國利用巴固在第三世界打代理人戰爭,由巴固派軍隊,利堅國出武器,介入一些國家的內部爭鬥。利用這些辦法,利堅國擴大了地盤。為了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通道,利堅國直接用十萬大軍佔領了伏旱國。韓復為了戰略上的需要,不顧國際輿論的強烈反對,達到了不惜工本和不計後果的地步。

而後,宋和利堅國關係從激烈抗爭走向迅速緩解的大變動時期。這十年是利堅國走下坡路、乃至進入困難的谷底,宋國從守勢中轉為逼迫利堅國在各領域中讓步。利堅國在緩和中的擴張以及中東事態的發展對沈約政府提出了嚴重挑戰。沈約在國情咨文中宣布:

「任何企圖控制波斯灣地區的外來勢力都將被認為是對宋國根本利益的侵犯,我們必須採取任何必要手段,包括武力在內,反擊這種企圖」。沈約政府決心擴充軍力,調整原質武器戰略。面對利堅國咄咄逼人的攻勢,沈約提出「重振國威」、「以實力求和平」口號,採取以「現實主義、實力加談判」為主要內容的對利堅國戰略總方針,把遏制利堅國作為對外政策中心環節,努力恢復宋國霸權地位。

在題為《自由、地區安全與全球和平》的外交咨文中,沈約認為,宋國應採取對利堅國強硬政策,以低烈度的戰爭方式支持親宋國國家中的反政府武裝活動,甚至可以採取軍事行動直接介入反政府活動不明顯的親宋國國家,支持那裡的親宋國戰士,以便將利堅國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所取得的政治和軍事進展有限地推回去。對於第三世界中的親宋國政府,要施加影響,促其實行改革,避免因內部動亂而為利堅國所用。沈約新主張是宋國推行強權政治的典型表現,其目標是要在利堅國力量衰弱的形勢下,與其爭奪第三世界。

然而五年後,利堅國力量逐漸恢復,宋國力量衰退,兩國形成再度攻守均衡。利堅國開始介入南宋海島礁的主權歸屬之爭,以南宋海爭端為借口插手南宋海事務,以牽制宋國,謀取政治、經濟和戰略利益。

南宋海石油天然氣儲藏量超過兩百億噸。礦物資源豐富,含有錳、鐵、銅、鈷等三十五種金屬和稀有的錳結核;島上生長的植物耐鹽、耐旱,生長茂密;魚類資源豐富,有一千五百多種,馬鮫魚、石斑魚、金槍魚等產量高,經濟價值極大,是宋國漁民遠海捕魚的主要品種;海鳥種類多樣,棲息繁衍在各個島嶼上,南宋海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南宋海爭端產生的直接原因。

國際聯盟通過的《國際聯盟海洋法公約》明確規定:深海大洋海床底土及其資源為「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確認了十二海里的領海和兩百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制度,沿海國對專屬經濟區內資源擁有主權權利。但專屬經濟區制度忽略了一些海洋國家對某些海域的歷史性權利因素,客觀上導致了海洋鄰國對海洋權益的爭奪。

南宋海是東西交流的主要航道,有著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作為海運航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宋海是國際海上交通運輸最繁忙的交通線之一,是宋國聯繫世界各國,發展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每年,全球有半數以上的超級油輪都要經過南宋海水域。宋國現階段有近九成的能源進口都得經過南宋海海域。在保障全球能源運輸方面及軍事戰略意義方面,南宋海有著重大的地緣戰略價值。

南宋海爭議的核心是南宋島礁領土主權爭議和南宋海部分海域的劃界爭議。按照國際法的規定,國家對海洋的權利基於大陸,即海權基於陸權。整個南宋國海海域的面積為三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其中南宋海九條斷續線之內,宋國主張擁有主權、管轄權的海域面積為兩百多萬平方公里。南宋海周邊國家在利堅國的大力支持下,對宋國南宋群島全部或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爭之世,誰主沉浮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爭之世,誰主沉浮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