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那幾十里的友誼

第74章 那幾十里的友誼

戎人,早期更多位居中國西部,統稱為西戎,逐漸被秦國馴服。看過《羋月傳》吧,裡面的義渠君,就是戎人,看起來比中原人有情有義。

春秋時期,戎人有很多種,著名的如犬戎、羌戎、陸渾之戎、伊洛之戎等。在北方燕國附近的山區,活躍著一支戎人,也是沒正事,每天到處打家劫舍,一般稱之山戎。

似乎落後地方的惡人,就被稱為戎或狄。

山戎,戎狄的一支,居於北方,狩獵放牧為主,打家劫舍為生。繼承了戎狄的優良傳統,能搶則搶,搶完就跑;不給就打,打不過就逃,也是『不羞遁走』。

對於戎狄的這種戰術,中原人吃盡苦頭,也無可奈何,只能在書本上嘲笑幾句。

說實在的,打仗就有勝負,就有生死。

逃跑不丟人(必須成功逃掉),投降丟人,被打死則無所謂丟人不丟人了,命都沒了,還死講究什麼。現代人提倡善待俘虜,鼓勵投降,而且有國際公約,這隻不過把戎狄的『保命要緊』,改成好聽的『熱愛生命』。

公元前664年冬,齊軍出發,攻打山戎。

盟主應該有個盟主的樣子,說不麻煩大家就不麻煩,本國軍隊完全可以解決。再者說了,山戎居住的地方,基本都是山區,道路崎嶇,『難於上青天』,軍隊多了行動不便。

等到齊軍到達燕國后,山戎還是老一套,早跑得無影無蹤了。

他們也不傻,齊軍訓練有素,戰鬥力強,武器裝備先進,那是掉腦袋的事兒,不能硬拼。等齊軍找不到了,厭煩了,糧草也沒了,自己撤走,那時再出來搶劫,何樂不為。

戎人早已懂得,『寧鬥智,不鬥力』。

說實在的,在搶劫過程中,戎人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變得越來越有頭腦,越來越精打細算。

不過,這次他們打錯了如意算盤。

管仲不傻,燕君也不傻,不能大老遠的空跑一趟,嚇唬嚇唬,耀武揚威一番,就這麼被山戎給耍了。這一趟的投入,實在太大,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後患無窮,更讓中原諸侯看笑話。

在燕君的請求下,齊桓公與管仲決定,徹底消滅山戎,解決北方的隱患。

於是,在燕軍和當地人的帶領下,齊軍先後消滅了令支、孤竹兩大戎族部落,拓地五百餘里。

據《國語》記載,為了消滅山戎,齊軍竟然把戰車懸吊起來,勒緊馬韁,翻越太行山和辟耳山的拘夏峽谷,西面到達流沙。以古代的裝備,這次行軍的艱苦成都,難以想象。

另外,據說管仲還編了《上山歌》和《下山歌》,軍士們邊走邊唱,不覺得辛苦。

土地是帶不走的,帶些土特產還不錯,齊桓公做個順水人情,把土地全部送給了燕君。從此,燕國一舉成為北方大國,到戰國時期,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據《韓非子》記載,由於地形複雜,齊國軍隊曾迷路,大家都很迷茫。管仲聽說老馬能記住回家的路,於是選擇一些老馬,讓他們隨意走動。軍隊跟著老馬的足跡,找到歸途。這就是『老馬識途』的典故。

齊桓公為燕國出兵出錢,跋山涉水,終於打敗了山戎,且拓展了土地。這種忘我無私的行為,徹底征服了燕君,感激之情無以言表,那真是發自內心的,無與倫比的,真誠的感激。

臨別之時,送了一程又一程,戀戀不捨,直到過了齊國邊界,才發覺,送過站了。

按照周禮,諸侯送別不能過境。為了顯示自己盟主的大度,齊桓公當時劃地為界,把過界的齊國土地,都送給了燕國,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這次出兵,不僅沒得到什麼實惠,還倒貼一些土地,不過得到了個好名聲,更讓諸侯信服。

燕君這下不好意思再送,眼含熱淚,看著齊桓公離去。為了表示紀念,後來,燕國在送別的地方築了一座城,名為『燕留城』,大致位於今河北滄縣東北。

當然了,齊桓公也勸諫燕君,勤於朝拜周王,重修召公之德。

然而,國與國之間不可能永遠是朋友。到了戰國時期,齊國差點兒滅掉燕國。燕昭王為報齊仇,修築『黃金台』,招攬天下豪傑,引來一位與管仲齊名的人物——樂毅,之後又差點滅了齊國。後世把他倆合稱為『管樂』,這些都是后話。

公元前663年6月,齊桓公伐戎凱旋歸來,他的『人道主義精神』,徹底征服了諸侯。

齊桓公派人給魯庄公進獻戎人的戰利品,並且帶去了山戎的旗幟。按照周禮,討伐戎狄,只能向周王獻俘或者其它戰利品,用來警戒四方夷狄,哪有向諸侯獻戰利品的?另外,中原諸侯國戰爭中獲得的俘獲,也不向周王進獻,因為大家都是周王的子民。

這固然表示友好,隱含有點向魯國示威的意思。

管仲應該懂得這些禮節,現在給魯國送去了戰利品,《公羊傳》記載為『戎菽』(胡豆)。但在其它史料中記載,給魯國送的是戰俘。

送點土特產,長點見識。如果送戰俘,特別是戎狄的俘虜,決不能送給諸侯,那必須送給周天子,相信管仲不會如此失禮。

本身這件事兒,很可能是另外的意思:大家關係不錯,我們大老遠平安歸來,帶點當地的土特產,向你報個平安,同時表示友好。

有時候很簡單的事情,結果卻被想的很複雜。

伐戎歸來的第二年春,齊桓公為表彰管仲,在小谷(今山東東阿鎮)築城,作為他的封邑。

關鍵是,這次討伐山戎產生的影響,效果非常好,諸侯徹底信服,這對南方的楚國也有一定的震懾。以至於後來在召陵的『八國聯軍』威懾下,楚成王也不得不屈服。

此時,北有戎狄,南有蠻楚,中原全靠齊桓公把大旗扛起來。當然,這一切管仲功不可沒。後來的孔聖人就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這些人,都要披頭散髮成為夷狄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74章 那幾十里的友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