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糧食都去哪兒了

第71章 糧食都去哪兒了

魯庄公娶哀姜做夫人,過了兩年美滿幸福的日子,齊、魯關係,也跟著更上一層樓。

拴住了魯庄公姬同,那麼,齊桓公的霸業更加穩固,至少沒有後顧之憂。公元前667年,齊桓公邀請諸侯,再次在幽地聚會一次,史稱『幽地之盟』(九合第四位),這次,魯庄公沒有爽約。

公元前666年,原本應該是個吉利的年份,對於魯國,卻是一場災難。

從春天開始,風不調雨不順,麥苗全部枯死,到了夏季,麥子顆粒無收;一切還沒完,魯國整整大旱,禾苗也是枯死殆盡,到了秋季,稻子顆粒無收。

這一年,農民白忙活,只能吃老本。到了冬季,魯國開始難受了,許多人家饑寒交迫,面臨餓死的危險。

按禮,作為一個國家,必須有儲備糧,古今一樣。如果沒有九年的儲備糧,那就叫不足;如果沒有六年的儲備糧,就叫危機;如果沒有三年的儲備糧,那就稱不上是國家了。

古代以農業為主,規定是抽取十分之一的農業稅,也稱『十一稅』。如果遇到荒年,國家就以豐年的糧食補充,自給自足,根本不必向外求援。

現在,魯國剛剛一年災荒,國家就拿不出足夠的解決溫飽的糧食,讓百姓挨餓。

那麼,糧食都去哪兒了?

不僅沒糧食,這一年的冬季,魯庄公還下令,修築郿邑。邑,有很多居民定居,原本跟都類似;區別在於,都,有先祖廟宇或先君牌位,即宗廟所在,後來是國都;城,主要是保護國君的。

災荒之年,最忌諱啟動土木工程項目,這是不仁,讓百姓怨恨。

這時候,有個人站了出來,他的名字,叫臧辰,因謚號為『文』,人們更多稱呼他臧文仲,魯國宗室。

他的先祖姬彄(kōu),字子臧,謚號僖,也稱臧僖伯。公元前718年春,魯隱公要去觀看捕魚。臧僖伯認為,作為國君,只有祭祀和戰陣是國家的大事,否則就是亂政,所以,諫阻魯隱公觀漁。但魯隱公堅決要去,臧僖伯就以生病為由,沒有跟從,冬季12月就去世了。

臧文仲的爺爺,就是臧哀伯臧達。前文說過,他曾經勸阻魯桓公,不要把賄賂的郜鼎,擺在祖廟裡。

臧氏家族,一門忠良。

據《世本》記載,臧文仲的父親,叫伯氏瓶,沒有什麼顯耀的事迹。眼看魯國百姓受苦受難,國君無計可施,臧文仲勇敢地站了出來。

他對魯庄公說:「我們和鄰國友好,取得信任,以婚姻來加強,以盟誓來鞏固,就是為了應對國家的急難。鑄造鐘鼎寶器,貯藏珠玉財物,就是為了救助百姓的困苦。現在國家遇到了困難,您為何不抵押鐘鼎寶器,向齊國請求購買糧食呢?」(《國語》)

國家發生飢荒,屬於天災,不可避免。每個國家都有足夠的儲備糧,齊桓公主持會盟,就是提倡互相救助,防備這種天災。

現在的魯國,一年歉收,就造成如此災害,致使老百姓餓肚子,這就是執政者的不對了。

魯庄公當然明白這個道理,都是自己沒治理好魯國,心底慚愧,問:「派誰去好呢?」

當國君當糊塗了,還是被齊國的美女迷糊塗了,這種事,還要問別人嗎?

臧文仲首倡買糧,事到臨頭,也不能把這個重任推給別人,那太不講究,不能坑別人。他慨然回答道:「國家遇到飢荒,應該由卿大夫外出求購糧食,這是古代的制度。我充列卿位,請派我去齊國吧!」

於是,庄公派遣臧文仲帶著禮物,去齊國買糧。

現在的出差,想坐火車坐火車,想坐飛機坐飛機,是享受。有充足的時間旅遊觀光,領略地方的風土人情,品嘗地方的風味特色;『朝而往,暮而歸』,舒舒服服去,開開心心回,順便還可以帶點土特產。

古代可就不一樣了,風裡來雨里去,純是遭罪。

想一想,坐著馬車,晃晃悠悠(古代已經很高級),路上很少見到店鋪;寒冬臘月,饑寒交迫,餓了啃一口乾糧,渴了喝一口清水,顛簸十天半月,到地方骨頭都散了架,有的甚至病死半道,哪有心情觀光?

臧文仲的從人就不太高興,帶著埋怨的語氣問道:「國君又沒指派您,您卻主動承擔,這不是自己沒事找事嗎?」

這話實在,但我們的臧文仲大人,可不這麼想。

他說:「賢明的人,應該爭當危難而謙讓平易,當官的應該敢於任事而不逃避危難(事不避難),在高位者應體恤百姓的憂患,這樣國家才能安定。現在我不去齊國,就不是爭當危難;處於上位而不體恤百姓,當了官而又懶於理事,不是臣子該做的。」(《國語》)

先不論他職位如何,也不論他後來的成就如何,就這幾句話,勇於承擔重任,充滿愛民之心,在春秋的歷史中,必須佔據一席之地。

這番話,為當官的做了很好的榜樣,都應該認真學習。後人常說『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事不避難』最早就出自臧文仲之口。

當官要當大官,更要當好官,最關鍵的是為民排憂解難;如果只想利用職權,挖掘好處,會遭到天譴的。用現在一句戲言,就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就這樣,臧文仲滿懷激昂,帶著玉圭和玉磬,去面見齊桓公,提出購買糧食。

當然,買糧也需要很好的理由,那不是小數目,也算軍用物資,不能隨便買賣。看看現在的某些大國,動不動揮舞制裁大棒,威脅威脅威脅,如小孩子玩過家家,可笑可恨。

臧文仲的口才與智慧,絕對一流。

見到齊桓公后,獻上玉圭、玉磬,說道:「天災流行,殃及百姓,對周公和太公(姜子牙)的祭祀都無法保證,給王室的貢品也難以齊全。我們國君擔心獲罪,所以帶著先君的寶器,前來交換貴國多餘的糧食。這可以減輕你們管糧人的負擔,也可解救我們的飢荒,我們的國君和臣子都會得到你們的恩惠;同時使我們有能力向王室朝貢,還可以使周公、太公以及各路鬼神都能得到豐盛的祭祀。」(《國語》)

賣不賣吧?不給我們周公面子,可以;你們齊太公的面子得給吧,周王的面子得給吧,如果都不好使,鬼神的面子還敢不給嗎?臧文中的後台可真硬實啊!

還說啥,都到這份上了,而且人家是買,給錢,並不白拿。

齊桓公也不貪圖那幾個玉器,管仲更是心繫天下,想交好魯國。於是,齊國人賣給魯國糧食,出於禮節,必須把玉圭和玉磬都退回去,否則表示貪財。

就這樣,臧文仲滿載而歸。

由於他是主動承擔責任,前去買糧,有人認為,他是以私人身份,自己去齊國借糧,沒有得到魯庄公的任命。這是為魯庄公開脫罪名,因為這次災荒,連一年的儲備糧都沒有,說明魯庄公治國不善。

初出茅廬,就展示出超凡的政治才幹和外交智慧。

但這些都無所謂了,關鍵在於,臧文仲是一個好人,一個好官,一個負責任的好領導。

面臨災荒,缺衣少食,忍飢挨餓,不可怕。只要有好的國家,有關心百姓的國君,有敢於擔當的臣子,一切困難,都不算什麼,因為,他們給了百姓希望,讓百姓信任。

公元前665年春,魯庄公又幹了一件沒頭腦的事,下令修繕馬廄,結果被孔夫子記錄在案。本來呢,修繕破敗的馬廄也正常,糟糕的是不合時令。春分百草生長,正是放牧時節,馬也不用圈養;秋分儲藏季節,水寒草枯,牧馬需要回到圈中,故而應該在秋季修繕。

臧文仲,將要在魯國的舞台上大放異彩,在春秋的歷史中,留下濃重的一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71章 糧食都去哪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