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論人才

第53章 論人才

談起人才,不禁想起《天下無賊》里,葛優的一句經典台詞:二十一世紀最缺乏的是什麼?人才。

如果這句話出自一位科學家之口,倒也罷了,但是,出自一個做賊的頭目之口,一笑之餘,不僅讓人感慨萬千:各行各業,人才,太重要了!

有了管仲的輔佐,該給他一個什麼職位呢?

前文說過,作為大國,可以擁有『三卿』。『上卿』為天子所賜,高氏、國氏佔據多年,這一點絕不能改變;還有一個『下卿』職位,齊桓公有權力任命。不過,這種『三卿』制度,後來被打破,一般是『六卿』,晉國最多達到『十二卿』。

鮑叔牙認為,管仲的治國才能超過高傒,擔任下卿則屈才,而且以下級指揮上級,難以服眾,容易造成混亂。

於是,建議任命管仲為宰相,總管朝政,輔佐國君。

齊桓公同意,管仲的命運從此改變。他高居相位三個月,就請求與齊桓公共同評論一下百官。實際就是評論一下齊國當下的人才,因其特長,使他們各盡其職。

作為宰相,管仲不傻,自己肉身凡胎,偌大個齊國,全靠一個人治理,累也累死了。必須發掘人才,重視人才,應用人才,只要選好人才,齊國的振興,指日可待。

討論人才,好,齊桓公很欣慰,必須的。

管仲說:「揖讓有禮,進退有據,說詞剛柔有度,我不如隰朋,請封他為『大行』。」

『大行』就是外交官,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外交部長。

「開發荒地,使之成為城邑;開闢土地,使之增產糧食;增加國內人口,竭盡土地之利,我不如寧戚,請封他為『大司田』。」

『大司田』,專門負責農業,相當於現在的國家農業部長。

寧戚,衛國人,曾經作《相牛經》。據說此書後來傳給了另一個著名人物百里奚,憑藉他的養牛技術,給東周王子頹養牛,給南方的楚成王喂馬,深得器重。

據《呂氏春秋》記載,寧戚想投靠齊桓公,不過家境實在窮困,一點兒路費也沒有。最後,只好給商人趕牛車,不要工錢,只要給些吃喝即可,歷盡艱辛,終於到達齊國

當晚,他跟隨大部隊,露宿在齊國城門外。恰巧,齊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打開城門,命令貨車避讓,火把照耀得四周一片明亮。

寧戚正給牛餵食草料,見到齊桓公的儀仗,感慨萬千,於是敲著牛角大聲唱道:

南山燦,白石爛,

生不逢堯與舜禪。

短布單衣適至骭,

從昏飯牛薄夜半,

長夜漫漫何時旦?

這首歌被後世稱為《寧戚飯牛歌》或《扣角歌》,也有人認為,寧戚唱的是《碩鼠》。

大半夜的,城門口突然傳來嘹亮的歌聲,驚動了齊桓公。聽那歌詞,他大吃一驚,拍拍侍從的手說:「奇怪呀!那位唱歌的不是一般人啊!」命令手下人,載著寧戚,回宮。

當晚,侍從詢問,如何對待寧戚?齊桓公賞賜新的衣冠,準備接見。

初次相見,寧戚遊說齊桓公,治理好齊國境內之事,齊桓公聽了,沒有什麼反應;第二天再次相見,寧戚遊說齊桓公如何稱霸天下。這話,說到齊桓公的心坎上,立刻就要重用寧戚。

一個喂牛的,剛剛見面,憑藉一張嘴皮子,三言兩語間,就成為朝廷大員,很多人不服,提出反對。

有大臣進諫,來者是衛國人,衛國離齊國不遠,不如派人去打聽一下,看看此人是否賢能。如果賢能,然後再決定是否重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齊桓公作為一代霸主,最大的優點——有自己的主見,故而堅決不同意。如果派人暗中查訪,只怕此人有小毛病,因為小毛病卻抹殺他的大優點,這樣容易失去天下賢才。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作為一代霸主,齊桓公還有『三大缺點』呢。他做出一個正確的決定,寧戚,成為他的霸業不可或缺的一員,將為齊國大軍提供充足的糧食。

管仲接著說:「在平原廣郊之上,使戰車不亂,戰士不退,鼓聲一起而三軍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城父,請封他為『大司馬』,負責軍事。」

這位王子城父,地位可不一般。姬姓,周桓王的小兒子,正宗的王室血統。在周王室任職『城父』,相當於現在北京衛戍區司令,所以稱他王子城父。

當初周桓王臨死之前,把小兒子王子克託付給周公黑肩。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不聽辛伯勸告,要殺死周莊王,改立王子克,這就是著名的『王子克之亂』。

王子克謀反失敗,逃亡南燕,從此沒有消息,周公黑肩則被殺。王子成父因躲避王子克之亂,逃到齊國,後來以王為氏,後來山東琅琊王姓始祖之一。

管仲發現他的軍事天才,任命他為『大司馬』,相當於後來的兵馬大元帥,統領三軍。

緊接著,管仲說:「審判案件,調節紛爭,不妄殺無辜的人,不妄誣無罪的人,我不如賓須無,請封他為『大司理』。」

『大司理』,相當於現在國家人民法院院長,負責全國冤獄訴訟。這個位置的重要程度就不用多說了,如果沒有責任心,沒有良心,沒有愛心,只為了升遷而破案,那就會造成令人髮指的冤假錯案。

賓須無,檔案不祥,據《史記》記載,他與隰朋很早就共同輔佐公子小白,是史書中最早的賓氏,被公認為賓姓始祖。

此人除了善於斷案,還正直敢言,從不隱藏。據《管子》記載,齊桓公稱霸后,多次會盟諸侯,難免野心膨脹,幻想更進一步,取代周朝,成就自己的王業。

他向管仲請教此事,管仲沒有回答,讓他去問鮑叔牙;齊桓公又向鮑叔牙請教,鮑叔牙也沉默不語,一杆子又把他支到賓須無那裡。只有賓須無,能為他解惑。

齊桓公感到很奇怪,這個問題很難嗎?問一問都不行嗎,有啥說啥,何必支支吾吾,躲躲閃閃?於是,他只好去向賓須無請教。

管仲、鮑叔牙不願否定齊桓公,把這個難題推給了賓須無,有點兒不講究。賓須無也不客氣,坦率地說:「古代能成王道的,國君德高望重,臣子德微望輕,您現在恰恰相反。」

一句話,說的齊桓公啞口無言,從此再也不提王業。

另外,管仲又推薦了東郭牙,說:「敢於冒犯君主的顏色,進諫必忠,不怕死,不貪財,我不如東郭牙,請立他為『大諫』。」

『大諫』,相當於後來的諫議大臣,這個官可不是好當的。面對國君的過錯,必須勇敢正直,堅持真理,不怕沒命,不怕丟官,敢於『批龍鱗』。唐朝的魏徵,宋朝的包拯,就是這一類。

關於東郭牙,據《呂氏春秋》記載,此人原本也是個平頭百姓,打掃宮廷的。

某一天,齊桓公與管仲商議,準備攻打莒國,因為莒國屬於『東夷』,對齊國總是不服。還沒有付諸行動呢,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全國人都知道了。莒國人當然也聽說了,立刻全面戒備。

這是國家機密,竟然提前遭泄露,齊桓公非常鬱悶。

伐莒之事,天知地知,管仲知自己知,怎麼就泄露出去了呢?管仲也覺得奇怪,除了自己和國君,沒有第三者知道。有人竊聽,不可能啊,剩下只有一種情況:身邊隱藏著高人。

齊桓公想了想,恍然大悟,說道:「啊呀,那天有個服勞役的人,幾次抬頭看我們。難道就是他嗎?」

於是,管仲讓服勞役的人全部來幹活,不準請假,不準替代,不準找任何理由。

當東郭牙走過的時候,管仲一看,此人氣度不凡,不像干雜役的,一定就是他了。於是,讓負責接待賓客的人,把東郭牙請來,按照級別站在一旁。

管仲問他:「你就是那個泄露我們伐莒的人吧?」

東郭牙也不畏懼,直接回答:「是我。」就這態度,已經不是個一般人。

管仲說:「我沒有說過伐莒,你為什麼說要伐莒?」

東郭牙說:「我聽說君子善於謀划,小人善於猜測,我是自己猜的。」

對國家大事胡亂猜測,也太准了,神人啊!

這話讓管仲很吃驚:「我也沒有說過伐莒的話,你憑什麼猜測?」

東郭牙從容回答:「我聽說君子有三種表情:歡喜開心,那是參加宴會;凝重安靜,這是有了喪事;怒氣沖沖,手足揮舞,是要用兵打仗。那天我遠遠看見您站在高台上,怒氣衝天,一看就是要發動戰爭。您張大嘴巴,並不閉合,說的就是『莒』字;您舉起雙臂,指的就是莒國的方向。諸侯對齊國不服的,只有莒國,所以我對別人說,你們要攻打莒國。」

通過人的動作口型、喜怒哀樂,就可以判斷要出兵伐莒,趕上今天的超級間諜了,東郭牙的水平,可見一斑。

這五位,被稱為齊桓公時期的『五傑』。

管仲沒有舉薦好朋友鮑叔牙。並非他忘恩負義,也不是鮑叔牙沒有才能,因為管仲清楚,鮑叔牙有一個致命缺點——嫉惡如仇。齊國的內部並不太平,這種性格,容易給他招來禍害。

作為老師,鮑叔牙在齊桓公心中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作為忠臣,他的讓賢之舉,在所有齊國人心目中絕對『高大尚』;作為朋友,他與管仲之間不需要解釋,也沒必要解釋。

最後,管仲對齊桓公說:「這五個人,我一個都比不上。但是,用他們來同我管夷吾交換,我是不幹的。君王您想要治國強兵,有這五個人就夠了;若想圖霸王之業,則有我管夷吾在此。」

人,除了真才實學,還要有魄力,當仁不讓,要為天下負責。

但是,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知人善任,各盡其才,方能有所建樹,這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說的『團隊』精神。沒有好的團隊,註定一事無成。

管仲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公子糾老師的時候,他已經把齊國朝堂的人才琢磨透了,現在,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所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其實,每個國家的每個時期,人才都非常多,關鍵是,有沒有伯樂。管仲幸運,遇到了齊桓公,還有好友鮑叔牙;那幾位人才也很幸運,因為他們遇到了管仲。

人才聚集,齊桓公,將要開啟新的時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章 論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