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庚子落幕 兵戈又起

第218章 庚子落幕 兵戈又起

德軍休整完畢后,於十一月初突然揮兵北進,連克高密、濰坊、壽光、廣饒,又佔據了萊洲灣西岸(東營),隨後分兵兩萬沿黃河南岸西進,克橙台、鄒平、濟陽,兵鋒直指濟南。

山東巡撫、武衛右軍督帥袁慰亭為保存實力,率兵退往平陰,又復退濟寧,隨後遣使與德軍談判,得以保持現狀。

至此,除了西南一隅,魯省大部被德軍佔領,威海衛則早被英國佔據。十一月中,各國領事從營口出發,沿水路南下,在萊州灣登陸,最終抵達德軍佔領下的濟南。

德軍佔據魯北后仍不罷休,又派出一萬五千兵力攻入冀省,一路攻城掠地至井陘,隨後攻擊娘子關,欲打通前往關中的通道,也可能是為了到山西找巡撫毓賢復仇,因為,毓賢統治的太原城是當時殺死外國人最多的地方。

在娘子關,德軍受到大同鎮總兵劉光才部的阻擊,歷時三月,激戰數十次不克,遂於庚子年底收兵返回石門(石家莊)。

消息傳至長安,西太后再次電傳在滬的李中堂與各國領事接觸,大概想趁著德軍受挫之機談談條件。各國此前損兵折將,與倭軍在甲午一役中如出一轍,德軍又攻取井陘失利,都想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於是八國代表與李中堂、慶親王奕劻在保定開始了議和,並先行提出五條議和綱領:

1.承認圍攻使館違反國際公法,保證今後不再出現類似事件;

2.願意協商賠款問題;

3.同意修改有關條約,側重中外商務;

4.收回被占衙署,與各國分別締約;

5.先行停戰。

而幾國提出的條件為:

1.懲處各國公使指定的罪犯;

2.禁止軍火進口;

3.賠款;

4.建立永久性的使館衛隊;

5.拆毀大沽炮台;

6.允許各國在大沽至北京一線駐兵。

對照一下雙方的談判條件后就會發現,清廷提出的條件離列強的基本要求相去甚遠。而且清廷提出的第4條、列強提出的第5,6條都涉及到了救國軍佔領的地盤,但雙方似乎都刻意忽略了。

這時除了德國外,其他幾國已經沒了談判優勢,但即使這樣,清廷也不敢惹怒各國,就像當初對法戰爭勝利后,仍然簽訂了屈辱條約一般;但同樣不敢全盤接受,談判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僵持。

手握重兵的瓦德西理所當然地成了列強一方主事人,對此,他指示各國談判代表,不要理會清廷的五條議和綱領。

各國代表會意,並擬定了一份需要懲辦的「人犯」名單,聲稱為了清廷的體面,首犯名字沒有提及,但如果不懲辦從犯,必將懲辦首犯。

誰都明白,這個首犯指的就是西太后。

李中堂隨後收到榮祿轉達的「示意」,只要保住西太后,其他都好商量。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開始權衡利弊。

李中堂給西太後去電,要求朝廷儘快從重懲辦這些洋人心中的「禍首「,以阻止聯軍西進,為談判創造條件。

西太后被迫連續兩次發佈「懲辦禍首「的諭旨,但都早到了列強的拒絕,瓦德西甚至說,如果清國再不提出令各國滿意的決定,聯軍就要進攻陝西,去捉拿真正的禍首!

除了要求懲辦禍首,列強還糾纏着「兩宮何時迴鑾「的問題。各國公使一致要求,只有清廷皇帝和太后返回京師才可以開始談判。

而西太后壓根就沒有此時回京的想法,何況京師還被救國軍給佔據了。

僵持之際,李中堂因過度勞累而病倒,這使得各國沉不住氣了,他們不再堅持把「嚴懲禍首「和「兩宮迴鑾「作為和談的先決條件,而是轉向急於開始討論議和的具體內容。

就這樣,在西方聖誕節的前一天,八國和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11國公使將《議和大綱》交給了奕劻,列強要求清政府迅速答覆。

《議和大綱》共12款具體如下:

1.清國派親王專使就克林德被殺一事前往德國謝罪,並在遇害之處樹立銘志的牌坊;

2.嚴懲禍首,殺害凌辱外國人的城鎮停止科考5年;

3.清國必須用優榮之典就日本書記官被害一事向日本政府謝罪;

4.清國必須在各國人民墳墓遭到褻瀆之處建立墓碑;

5.軍火及製造軍火的器材不準運入清國;

6.公平補償外國人身價財產損失;

7.各國駐兵護衛使館並劃定使館區;

8.削平大沽炮台;

9.京師至海邊由各國留兵駐守;

10.永遠禁止軍民等加入仇視各國的團體;

11.修改通商行船各條約;

12.改革總理衙門和各國公使覲見禮節;

大綱電傳至長安,西太后最終批准,像切瓜一樣地殺了自己120多個大臣后,各國關於懲辦禍首的風波才逐步平息,又進入了下一個議題:賠款數額。

經過數月的反覆磋商,賠款總額最終被確定了下來:清廷共需向列強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以海關稅、鹽稅和常關收入作抵押擔保。

5月26日,西太后回電:各國賠款共四百五十兆,四厘息,著即照準。

1901年9月7日,李中堂、奕劻代表清政府與11國代表正式簽訂了《議和大綱》的「最後議定書「。

因為這一年是農曆辛丑年,所以該議定書被稱為《辛丑各國和約》,簡稱《辛丑條約》。

在獲悉條約簽訂后,西太后終於鬆了一口氣。

而簽字回來后的李中堂卻再次大口吐血,醫生的診斷是胃血管破裂,在他在那份條約上簽字兩個月後的11月7日,這位大清重臣油盡燈枯。

八國聯軍與清廷的衝突隨着條約簽訂而落幕,但佔據京師的救國軍成了雙方共同的眼中釘,對清廷來說,如果不能收回京津,就等於是流亡朝廷;對列強來說,如果清廷的正統地位無法保證,他們通過談判獲取的利益就無法兌現,於是,清廷會同十一國代表,要求救國軍退出京津地區,包括大沽口炮台,開放旅順口,條件是承認救國軍佔據關外。

已經佔下的地盤怎麼可能拱手讓人?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京師的清廷,充其量也就是流亡朝廷,即使還有人擁戴,其號召力也一落千丈。

事情涉及關外三省接下來的處境,於寒當然不能一言而決,集眾人商議,並廣徵民意后,關外三省及京津唐軍民一致認為,救國軍應該寸土不讓。

這個結果轉述給清廷及十一國代表,三方不歡而散。戰爭的陰雲再次瀰漫起來,只是這次,救國軍看似成了眾矢之的。

在雙方談判的時間中,救國軍各部已消化了佔領區,黑省、吉兩省相繼成立,章繼真、譚復生分別任黑、吉省高官,而京津與各方勢力毗鄰,暫時實行軍管。

一年多的時間內,除了發展工業、教育之外,救國軍又訓練了十幾萬新兵,配裝94-1式栓式步槍,負責各地的防務,而民兵制度也普及到了大部分村鎮。這樣以來,原有四個軍、兩個師(獨立師、警備師)就能抽身而出,派往各地。

也就是說,救國軍早已做好了開戰的準備。

談判無法進行,就只有打了。原以為會先面對德軍的兵鋒,不料先出頭的竟是在庚子之亂中一直縮著的武衛右軍,出兵的條件則是德軍撤出冀北及魯西。

實際上德軍之前一系列動作,一是為了掃清抵抗力量,二是為給清廷施壓,也不排除給其他幾國看,最終目的是從清廷這裏獲取足夠利益,以建立一支能與英國抗衡的海軍,對佔地盤的興趣不大。

能以雞肋般地盤換取袁慰亭出兵,德國當然不會拒絕。

當然,這個雞肋,是德國的看法,若換成倭國可就不同了。

袁慰亭如今可不僅只有武衛右軍,還有用魯省舊軍改編來的一萬四千武衛右軍先鋒隊,只是訓練時間尚短,先鋒隊並未充作先鋒,而是在魯省西、北、南幾處佈防,出戰的仍是原武衛右軍。

接收了以上地盤后,袁慰亭親率武衛右軍從濟南出發,先後渡過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於1901年11月底抵達冀省滄州;

休整五日後,於12月4日派出武衛右軍左翼(相當於一個旅)、炮營所屬右翼快炮隊(裝備24門57mm格魯森速射炮)、馬隊(騎兵營)共計五千人作為前鋒,由左翼翼長薑桂題統一節制,沿運河東岸向北進發,於第二天抵達青縣。

這時獨立師已集結在津門,歐勝得知武衛右軍的動作后,不禁氣樂了,這該有多自大?總共也就一萬兩千人,竟然敢分兵,還來個孤軍深入?隨即令師屬騎兵營營長向炳輝率部前往接戰,許敗不許勝。

向炳輝欣然領命,五百騎兵一人雙馬,從靜海出發,兩個小時后抵達薑桂題部以北十公里處,遂留下兩個連,僅率一百五十騎兵前往,很快與對方遭遇。

「打!」

向炳輝舉起99式騎槍扣動扳機,身後百十騎依次開槍,眨眼間擊倒數十人。

隨後在兩翼繞了個大圈,再次射擊一通后原路返回。

武衛右軍馬隊僅一個營,薑桂題見狀沒有下令追擊,以免落入圈套。

不料,相隔不到半小時,向炳輝故伎重演,薑桂題再忍;如此幾番后,這位老將再也忍不住了。

「任統領,率馬隊追擊!」

馬隊分統任永清早憋了一口氣,立即率半數騎兵追了上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獵殺1894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獵殺1894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8章 庚子落幕 兵戈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