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三百八十九章參差不齊

第360章 三百八十九章參差不齊

上世紀60年代,李小龍赴美國發展,逐步成名,通過電影將詠春拳傳播至世界各國;葉問的弟子梁挺,更是憑着詠春真傳,成傳揚詠春拳的一代宗師。

此外,在葉問個人興趣方面,每日隨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樓飲茶,偶爾也來幾圈衛生麻將,除此之外,仲夏之時,葉問更是喜歡參觀鬥蟋蟀,其原因是廣東的蟋蟀非常勇猛善戰,不像台灣蟋蟀,相鬥即定輸贏。因此兩蟋蟀斗下來,可以大戰數十回合,更有蟋蟀的腿都打斷了,仍然勇猛搏殺,比起擂台大戰,更為過癮。

除了鬥蟋蟀,斗狗也是所好也,至於葉問觀看斗狗,多是與另一武林高手共往參觀,他就是蛇形刁手梁家芳師傅,他與葉問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鄉,可說是深交。

葉問畢生的成就,是將詠春拳以原本秘而不傳的教授方式、調整為簡單通俗、顯淺明了的教授方式,開宗立派,成為一系名拳;后通過其完整的拳術課程體系、其子弟(包括梁挺等)將詠春拳廣泛傳揚開來,蜚聲國際、載譽全球,為中華武術在全世界的發揚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許多外國人眼裏,詠春拳取代了太極、少林等,成為「中國武術」之一。

關於詠春拳,核心一點就是,首先要弄明白,發源地(英文matrix)與發祥地(英文aplaceoforigin),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國內通常說的「源於××」,指的是發源地。這是可以通過很多物證來證明得出的;而詠春拳,不僅僅是一個有形的物質;它的影響力和價值,是通過更廣闊的文化承傳來體現出來的。詠春拳,確實是葉問在香港發祥出來,才開宗立派、成為一系名拳的(這好比大家通常說劉德華就是指香港明星劉德華,而不是指千千萬萬個其他的、與劉德華同名的人,一樣)。

這裏面,有香港當時的天時、地理、人文風貌基礎,才產生出來的。所以,若離開對當時香港文化環境的理解、去另立、重新定義詠春拳,便難以精深了解它;而只有在對其所處的文化背景下去了解、修習詠春拳,才得以全面、精深。

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回首當年,李小龍出生在美國,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是在香港度過的。小時候的李小龍身體十分瘦弱,父親為了強壯兒子的體魄,便教其打太極拳。

而李小龍本身就喜歡嘗試新奇的事物,喜歡冒險,特別是戶外運動。於是他徹底迷上了武術,除了太極拳,他還學過詠春拳、洪拳、少林拳等拳種,為今後自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小龍則是在街戰失利及受好友張卓慶(WILLIAM-CHEUNG)的影響而決定投入到詠春門下的。

因為李小龍突然間感覺到張卓慶的技擊犀利了許多,原因是他學習了詠春拳,所以在張卓慶的介紹下他亦拜入了葉問宗師的門下,而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

開明的葉問亦不反對李小龍繼續練習太極拳,也不反對自己的弟子與別的拳派過招,相反他還特別注重實戰訓練,因為他知道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只有在「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自己。這一切,均對李小龍影響至深。

在很多時候雖然是由師兄黃淳梁(Wong-Shun-Leung)代師授藝,但黃淳梁亦為一位闖將,十分愛打架,他的性格又與小龍投緣,而傳給了他很多詠春訣要。後來李小龍獨創一門拳學,他的截拳道仍有着詠春的影子,截拳道中一些核心技術仍與詠春基本類似。所以說,李小龍宗師後來功高蓋世,而詠春拳對他的影響亦不可小覷,黃淳梁作為李小龍的授業師兄,李小龍的大多數詠春技術均由他所教。

美國報刊甚至把他譽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甚至稱他為「武之聖者」,香港報紙也讚譽他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

李小龍約在1954年間,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而他確實相當投入,從不缺課;但因移民美國,可惜未能連續學完所有拳法。發達后的李小龍,曾再親訪葉師,希望能學得詠春拳的木人樁法。

並提出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師親自示範全部詠春木人樁法,由李氏拍攝成影片攜帶回美國自行學習,卻被葉問婉言所拒。但葉師其本人意願是只要求學者有心學技,則全力傳授,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此種大家長作風,甚為其門下弟子所愛戴。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認識了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得知葉問是詠春拳陳華順門人,立刻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的大街飯店公會公開傳授。漸漸地,求技者越來越多。為了有更大的練習空間,葉問再三遷換場地,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傳遍香港每個角落。

1954年,李小龍在利達街武館內拜入葉問門下,李小龍上課相當投入。那時候,葉問曾以經驗斷言李小龍是個「短命種」。

原來,李小龍的雙腳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時候有一點上下「顛」。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這個缺陷,心明眼亮的葉問卻早已看出他這個特徵,笑言李小龍「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龍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時「腳跟不到地」,早期更不能以整個腳掌觸地的姿勢蹲下來,這是葉問及其他與李小龍要好的師兄都知道的。

所謂「走路腳跟不到地便短命」的傳言,其實並非葉問首創,而是有醫學依據的。

詠春拳在好人眼中成了一個濟世的象徵,從而在那個時代,也同樣是心底善良人可以修行的,但是到了現代則變成了參差不齊的要求了。

這一點只能說明現在的人利慾心8太強了。

99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都市之玄武分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都市之玄武分身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0章 三百八十九章參差不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