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

.

三天後,長江南北訊息往去。

吳質率領的舟師,回到蕪湖附近。同時,蔣欽及李倞二人合兵,率眾抵達牛渚,就近安置水寨。

至於吳奮率領的千餘舟師,在濡須口受阻后,亦是率眾回到春谷。強攻濡須,吳奮不是沒有信心拿下,但必然會耽誤許多時間。

吳質無功而返,江南諸軍一路丟城失地,把時間浪費在區區濡須,着實不值當。

此外,吳郡局勢一敗塗地的情況下,江北諸軍根本不缺糧秣補給。甚至只要周人開口,吳郡那些士族豪強巴不得把糧食送到跟前。

進攻濡須,截斷周軍糧秣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至於攻城略地,更沒有意義。

退回春谷,再做計較,方是上策。

回到春谷的當天,吳奮便召集諸將軍議,與會的軍中重將,自然包括前日便奉命回春谷的吳質。

整整一天一夜,吳奮將麾下舟師的作戰方略徹底定了下來。有些冒險,但只要成功了,那將大大改善己軍的戰略劣勢。

就在吳奮下定決心的時候,高龑也率領一眾幕僚,在東宮衛率的護衛下,來到秣陵。

秣陵縣,說是縣,但人口少的可憐,耕地也不多,比起西北邊的湖熟,差的不是一丁半點。

與湖熟相比,自是因為兩縣,皆扼守險要,也許稱呼他們為秣陵關、湖熟關更貼切些。

兩縣城區皆是東西倚山,北面便是未來的南京。只不過現在大多地方還是山林,再加上長江泛濫的威脅,幾無開發。

不只是兩縣,所有位於長江兩岸的縣邑,都處於高隆險要之所。畢竟佔據險要的同時,首先得避免被洪水擊垮。

兩縣南面則是蕪湖、丹陽、句容、曲阿這條要道,自歷陽經牛渚渡過長江抵達吳縣,最方便快捷的陸路便是這條線。而水道方面除了順江而下外,還可以經蕪湖,沿中江,直入太湖,進入吳郡中心。

再往南,便是句曲山,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茅山丘陵帶。茅山丘陵向西帶着無想山、橫山丘陵帶。再配合著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花山,便組成了這帝王之宅的格局。

從牛渚一路走來,高龑算是真正見識到這帝王之宅的秀麗。即便有着戰爭硝煙的存在,但依舊掩不住那絕世芳華。

如若依照和洽的想法,將秣陵、湖熟、句容三縣合成一縣,那此縣日後絕不亞於關中大地上的長安城。

至於洛陽,遜色的不止一兩籌。畢竟洛陽雖有八關之險,但它最大的缺陷就是耕地不足,需要源源不斷從其他郡國調撥糧食。

而秣陵不一樣,諸山脈環繞之間,能開墾出來的耕地數不勝數。而東面又是吳郡大地,田野廣袤。東南方向的溧陽,又直接太湖。

西面有重鎮蕪湖,北倚長江群山之險,只要舟師不敗,外部敵人想要打進來難如登天。….

見識到秣陵優越的地勢后,高龑的心情好上了許多。

和洽與杜襲共同提出的規劃,可不只是這麼一點好處。

秣陵城外,孫輔早已恭候多時。

一應眾人入城后,先是擺了一場慶功宴。

孫賁那裏已經傳來消息,大軍不費吹灰之力進入吳國國都吳縣。

吳景老賊沒有做任何抵抗,直接率軍乘舟船渡過太湖,沿中江抵達溧陽設防。溧陽位處蕪湖東百里左右,位置非常重要。溧陽丟了,也就代表敵軍可以沿中江直抵蕪湖城下。

當然,從丹陽也可以直抵蕪湖,但姑孰河的存在,就讓人無比煩躁。這條河不算很寬,但可以容納大部分的戰艦行駛。

所以,江面舟師未決出勝負前,

沒必要犯險冒進。

孫賁也沒有第一

.

時間率軍追擊,吳縣的一應事務,足夠讓人頭大。

不過,拿下吳縣,也就代表着此行最重要的目的達到了。剿滅吳景,只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早些晚些無所謂。

頭功,自然是率先進入吳縣的凌操。接着才是其餘眾人,至於周軍各部,則另外按功論賞。

吳國終究還是吳國,一口吃不下,得慢慢來。

所以,高龑在孫輔面前說了許多,比若舉薦孫賁任吳國大都督一職,總攬吳國各部兵馬。

孫輔聽了這一句話后,就再也沒聽進其他的了,其實也不用聽了。

大周太子的舉薦,不用說都知道代表着什麼。阿兄大都督的位置穩了,自己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啊。

總得來說,慶功宴主客皆歡。

第二天一早,高龑便依照和洽的建議,分別與吳世子孫紹及孫賁作書一封。

與孫紹說的不多,主要便是邀請孫紹前來秣陵,共議大事。唯一的大事那就是孫紹繼位,父皇的冊封詔書可是在自己手上呢。

沒有這個,孫紹即便在吳縣自己組織繼位大典,那也得不到周國上下的認可。想必這一點,吳太後會看的清楚。

別的就是舉薦孫賁、孫河等不少孫氏子弟,充任吳國要職。這是大周給予孫氏的回禮,同時也代表大周全面插手吳國朝政。

至於孫紹或者吳太后願不願意,呵呵~

相反,與孫賁的那封書信中,倒是洋洋幾大篇。最重要也是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編吳中諸族聚集的私兵。不把吳中豪族的私兵拿下,那幫傢伙就有反抗大周的底氣。而這些私兵也是和洽計劃中的關鍵,必須悉數拿下。

其次是常駐於邊界地區的軍頭,朱治、朱桓、賀齊、孫瑜、呂范等人。這些人手握軍權,政治關係又複雜,強行收編不妥當。所以,高龑也只是叮囑孫賁謹慎行事。

能不能拿下,那就看孫賁的本事了。拿下了,他孫賁的勢力便會迅速擴張。拿不下,正入眾人下懷。

然後才是有關吳中地區郡縣主官的調任,不過事關大局,高龑推薦了顧雍、陸儁兩人分別擔任吳郡太守與吳縣令,謝譚、虞巡擔任會稽太守與山陰令。

顧、陸兩家是吳郡投靠來的大族,謝、虞兩家則是陸顧兩家聯絡的,算是最先投靠大周的會稽大族。所以,有好事自然要先應着自己人。

至於最早投靠來的吳中豪族沈氏沈儀、周氏周賓,自然另有安排。

沈儀便是計劃中秣陵郡太守,張氏有着其他三家同氣連枝的確不好趕盡殺絕。但大周治下的吳郡,可以多兩家大族啊。讓吳郡四大家變成六大家,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至於如何扶持,簡單的跟一一樣。

噢對了,會稽那邊還有個周家的家主周昂歸順,就是不曉得父皇為什麼指名點姓要周昂去長安~

----------

沒錯,就是周昂。

其兄長周昕,在吳王孫策平定會稽之時,戰死沙場。其弟周喁早年任袁紹帳下大將,在與袁術的戰爭中戰死在洛陽。

唯獨周昂,在袁紹失勢后,漂泊輾轉,回到了會稽老家。

在連續十幾載的亂世中,會稽周氏子弟死傷慘重。無論是當年跟隨袁紹與袁術交戰,還是後來保衛會稽的戰爭中,都伴隨着數之不盡的周氏子弟殞命沙場。

人老了,看的也更開了。

當今大勢,屬於當年自己口誅筆伐中的高逆、高賊!.

慕寒千雪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

.

,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下末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天下末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