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兄弟再聚

第399章 兄弟再聚

宣德五年閏十二月二十一日(1431年2月3日),鄭和下西洋船隊到達太倉劉家港。

在劉家港停泊期間,鄭和對劉家港天妃宮又進行了維修。劉家港天妃宮又名「靈慈宮」、「太倉天妃靈應宮」,當地百姓俗稱「娘娘廟」,位於劉家港北澛漕口,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宣德六年春,劉家港天妃宮維修完工,鄭和撰寫了《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迹記》,並刻石立碑於天妃宮內作為紀念。碑文計八百餘字,概述了鄭和此前六下西洋的歷程和航行中所遇的種種艱險,讚頌了天妃神助船隊安然脫險的功績。參與刊立紀念碑的十一人均為七下西洋的主要官員:正使太監鄭和、王景弘,副使太監李興、朱良、周滿、洪保、楊真、張達、吳忠,都指揮朱真、王衡,他們也都是這些年來與鄭和一起在海上同甘共苦的主要助手。

在劉家港休整一個多月,船隊於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二十六日抵達福建長樂太平港。船隊在此停泊了八個多月,等待東北季風的來臨。

四下西洋時,鄭和曾在南山三峰塔寺旁邊修建了一座天妃宮,作為下西洋官兵朝拜天妃、祈保平安的場所。此次來到長樂,鄭和重修了天妃宮殿宇,在南山寺東北麓開鑿了天妃宮大井,又在天妃宮旁新建了一座三清寶殿(道觀)。

鄭和守備南京期間,下西洋官兵曾參與營造修繕南京宮殿寺廟等建築,從中學到許多建築技藝,這些本領在修建三清寶殿等工程中派上了用場。

除了在劉家港、長樂兩地修建天妃宮外,鄭和還率領福建興平三衛指揮、千百戶及府縣地方官員,來到天妃女神家鄉湄州嶼,將這裏的天妃宮整修一新。這一系列整修天妃宮、祭祀天妃的行動,隱約透露出,在下西洋活動停擺十年之後,鄭和急需藉此對船隊全體官兵進行思想總動員,重建信心,也重建整個社會對下西洋活動的信任。

安排修葺天妃宮的鄭和很忙,每日前來拜謁的地方官員很多,而鄭和能推則推,實拖則拖,實在推卻不得的,方且勉為其難地見上一見。而就在這日,下西洋主使鄭和行轅外卻來了兩個身影,一男一女,男的看似三十餘歲,身着青色儒袍,漆黑透亮的的眼神;女子是圓臉婦人,身着淺黃色長裙,前凸后翹的身材,女子站在那男人身側……

「來者何人?鄭大人暫不見客。」衛兵見到二人,立時吆喝道。但這二人甚有風度,尤其男子,淡然自若之餘,卻有一種悠然的氣度。原本打算趕二人走的衛兵,也只是吆喝了一聲。

「拿着這個給鄭大人,他必會見我。」那男人一笑,修長的手指一轉,手上憑空出現了一枚手指大小、黑黢黢的利刃。

其中一名衛兵滿懷狐疑地接過男人遞來的利刃,即刻踏入鄭和行轅稟報……

不到一盅茶的功夫,行轅門大開,一名身材魁梧、兩鬢銀霜、氣宇軒昂的男人在數名護衛簇擁之下,大踏步地走來,一邊走,一邊喊道:「賢弟,賢弟,想死大哥了……」

門口其餘衛兵嚇了一跳:怎麼鄭和大人親自前來迎接,來人是誰,竟有如此大的面子?

所來之人,自然是脫下官服、遊歷大明的王九與夫人任罄。

鄭和扯著王九,踱入行轅,兩廂寒喧之後,侍從奉茶。

「賢弟,又是數年未見啊。」鄭和異常感嘆。

「大哥,你也明白。自從先帝駕崩,接二連三,讓人實在難以抽身。且不敢與兄長謀面,只能暗中信件往來。」王九嘆道。

鄭和自然清楚,王九口中的「先帝」是永樂帝朱棣而非朱高熾。

「為兄清楚。為免連累賢弟,為兄亦避嫌,這些年來,亦不敢與賢弟聯絡,」鄭和道,「但還是累得賢弟丟了官。」

「打住。大哥,這不是丟官,而是辭官。這可要說清楚,是我王九辭官!」王九笑道。

「大哥,確系我家相公辭官。他在永樂年間便已萌去意,」一旁的任罄解釋道,「但新帝輪番登基,始終不得。直至與朝廷重臣夏原吉展開那番『下西洋』的辯論,方才得已脫身。」

「但未曾想到,那夏老爺子竟被我氣病了,然後,便沒有然後了……」王九嘆道,「但對其為人,在下甚是欽佩!」說罷,王九沖着東北方拱了拱手。

鄭和搖了搖頭道:「永樂年間,這夏老爺子居功至偉啊!咱們先帝也確實太大手筆。」

「但這『下西洋』一事,小弟始終覺得沒錯。大哥六下西洋,每次都所帶的硬通貨回來,而朝廷的那些短視的官員,卻一直叫着『勞民傷財』!」王九道。

諷刺的是,雖說明朝官員一直說着鄭和下西洋「勞民傷財」。可到了停止下西洋不久,僅數十年間,大明宣德年間,明朝工部尚書黃福就叫起了苦:永樂年間「下西洋」,外加遷都打仗等大事,可國家卻不怎麼缺錢;現在「勞民傷財」的下西洋停下了,怎麼國家卻處處「徵調將何以濟」。下西洋費錢,不下西洋怎麼還沒錢?

「公道自在人心,且隨他去罷,」鄭和笑道,「不管如何,大哥承你們的情。」

「大哥說哪裏話。遠的不說,僅是大哥開闢的航道,設立的官廠,之前錦衣衛的發展正是大哥的餘澤。」王九道。

鄭和搖了搖頭道:「我還是那句話『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海上』,真希望無論何人當朝,均須謹記!而我,如與先帝一般,或拋屍於大海之上,亦無所怨!」

「大哥何須此言!」

鄭和笑笑,忽覺這些話太過沉重,轉向任罄,笑道:「聽聞你家那位五歲尚不開口說話的守仁,一開口便是聖賢之言,如今算起來應是雙十年華。如今卻是怎樣?」

任罄笑得如同一朵花一般道:「守仁想做聖人。我家相公便要他參加科舉。舉人一下子便考上,參加會試,第一次卻因格竹致病,考得一塌糊塗;三年前又參加,原本答得不錯,偏又自作聰明,將原本不須做的題目,全部做完,主考官提至聖上裁決,又名落孫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詩劍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唐詩劍訣
上一章下一章

第399章 兄弟再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