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占城稻的稻種

第75章 占城稻的稻種

歷史上,在交趾名將李常傑大肆劫掠、率軍撤退後,宋朝派出大軍8萬餘人,攻入交趾,但由於難以適應南方的氣候及瘟疫,而折損了過半數兵員,最後交趾和北宋議和,仍舊保持獨立狀態。

此事可以說是歷史上經常發生的一幕,即使中原王朝依靠人力上的優勢進攻,最後依然被瘧疾等疾病所阻止,最終不得不維持原狀。

所以張誠在交趾看到的情況就不奇怪了。中原王朝並非不想經營交趾,但由於疾病等原因,北方來的人很難在這裡紮下根,張誠染病身亡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在大部分時間裡,中原王朝只能滿足於收點賦稅、進貢些珍奇土特產而已。到了宋朝,就連這也做不到了。

李松心想:只有寄希望於種下的金雞納樹了,再過5年,這些能治療瘧疾的樹長大后,一切都會有所不同。

李松接著翻看日記,當看到後面,不由得為之讚歎:張誠注意到大海遠處駛來的船,是先見到桅杆頂,其後才是船身,並對此大惑不解。

應該說,住在大海邊的人也不少了,但是千百年來對此提出疑問的人,似乎並不多。絕大多數人對此都熟視無睹,可能看習慣了就沒覺得有什麼奇怪吧。哥倫布就是那個注意到此現象的人之一,結果他發現了美洲。

從日記中可以看出,張誠是個能細心觀察、並且能有自己想法的人,這種人放到現代,是最適合搞科研的了。如果張誠還活著,李松一定會把他要過來,協助自己做很多事。可惜天妒英才,竟然死在求取稻種的歸途之中,李松現在更加惋惜了。

不過根據張誠的日記所述,陳起、吳群兩人當時也都看到了這個現象。海上桅杆這件事,其實隱含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將來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科技素材,講給大家聽,而這兩位可以過來做個見證。

次日早朝,張華向皇上稟報了發現占城稻,以及張誠在尋訪途中因染瘧疾病逝的情況。

戶部是管理錢糧的,自然對於稻種最感興趣。戶部尚書和嶠問:「這稻種為何能如此耐旱?」

對於這個問題,張華倒是沒想過,陳起、吳群也沒調查過這個問題。李松接過話頭說:「此稻種原產於日南郡,當地氣候炎熱,沒有冬天,終年高溫,容易乾旱,養成了此稻種耐旱的特性。」

和嶠覺得這個解釋很有道理,點頭讚許。

李松又說:「其實此稻種還耐澇,因為日南郡地處海邊,經常遭遇颱風,大雨傾盆之下,地里極易積水,因此占城稻對於澇災也有很強的承受力。」

和嶠說:「既耐旱又耐澇,這樣的稻種真是十分難得啊。」

李松說:「占城稻對稻田要求也很低,各種各樣的水田都可以種。而且只要50多天就可以收割,如果跟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穀物產量將大為增加。」

和嶠忽然問道:「安寧侯何以對於占城稻如此熟悉?」

張華一拍腦袋說:「瞧我這記性,忘了說了,這個占城稻,當初也是安寧侯向我提起,這才派出張誠他們去日南郡尋訪的,結果真的找到了。」

原來又是安寧侯的功勞,現在大家都已經沒有多少驚訝的表情,審美疲勞了啊!也沒人問安寧侯怎麼知道這個稻種的。

李松感慨不已:其實這占城稻,不過是他以前上網看過的一篇文章而已,有點印象,就隨口跟張華一說。沒想到的是,對長期處於農業社會的古代來說,這句話的意義不亞於現代的雜交稻技術。畢竟,涉及到無數人的吃飯問題,那可是頭等大事啊。

作為一個穿越者,既然知道那麼多的先進技術或者相關線索,有時一句話就能幫助很多人,讓他們生活得更好,這就註定了穿越者有責任讓這些技術發揮作用,不然豈不是大大的浪費,實在是太可惜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穿越者註定了不可能去過平凡的生活。

張華對皇上說:「陛下,占城稻優勢明顯,現在應儘快派人去日南郡,取得大量稻種,在荊州、揚州等地尚可再種植一季,也為明年種植取得些經驗。」

皇上點頭:「如此甚好,但是派誰去合適呢?」

和嶠說:「此事關係重大,戶部願意擔起此責,派人前去取回稻種。」

確實,這事應該由戶部去辦,但是要注意一個問題。李松覺得有必要著重加以提醒:「和大人,戶部派人去很好,但一定要注意防蚊,不然恐怕重蹈張誠的覆轍啊。」

和嶠驚訝地說:「防蚊?張誠不是染上瘧疾身亡的嘛,難道這瘧疾跟蚊子有關?」

李松點頭說:「是的,瘧疾是攜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咬而感染的。」

張華、和嶠都驚奇地問道:「瘧原蟲?」

李松心道:糟糕!一不小心,專業術語脫口而出。這瘧原蟲是一種單細胞、寄生性的原生動物,肉眼看不見,可不容易解釋清楚。

李松只好避開這瘧原蟲,敷衍道:「在日南郡這樣的地方,若被蚊子叮咬了就容易得瘧疾。另外,如果有人得了瘧疾,也容易通過蚊子的叮咬,傳染給其他人。」

和嶠還是有點不明白:「既然蚊子叮咬了就會得瘧疾,當地人為何不得病?」

李松說:「當地人並非不得瘧疾,而是千百年來,容易感染瘧疾的人早都已經死了,剩下的都是不怕瘧疾的。」

這話其實涉及到自然選擇的原理,也不知道大家能否聽明白。

於是李松盡量通俗點解釋道:「如今生活在日南郡的人,都是能適應當地環境的人。外地人去了,就得按照這千百年來的規矩,重新篩選一遍。很不幸,張誠的體質沒能通過這個篩選,而陳起、吳群兩位隨從則暫時通過了。」

張華問:「只是暫時通過了?」

李松說:「是的,兩位隨從可能體質要好一些,也可能是運氣好些,這次沒感染瘧疾,但不代表下次去就一定不得瘧疾。」

見這瘧疾如此可怕,和嶠也是愁眉緊鎖,為即將去取稻種的人員深感擔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梭在晉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梭在晉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75章 占城稻的稻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