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交趾三郡那些事

第62章 交趾三郡那些事

這時,李松又想到一個問題:「大人,買地的收益如何?」

說實話,李松對種地的「投資收益」不是太清楚,他雖然種過3畝地,但種出的玉米、土豆、紅薯都沒有銷售過,所以無從得知種地賺不賺錢。但是他知道張華家裡有很多地,應該清楚。

張華說:「這次買的都是很好的田地,租出去的話,估計7、8年就可以回本。」

李松聽得一驚:7、8年回本,折算成收益率,就是一年至少12%的回報了。就算將來買的田地未必有這麼好,估計8%的回報還是有的,真是秒殺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啊。

在李松印象中,現世界里農業的收益穩定,但並沒有這麼高的回報啊。

他左思右想,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古代的地主剝削農民太狠了點,所以回報才如此之高。

現在他明白了:古代社會,最好的投資品種的確就是土地了,多少豪門大戶都是靠大量出租土地,維持著奢華的生活,難怪他們要不斷進行土地兼并。這麼看來,本來是為了減輕土地兼并的後果而建議朝廷買地,卻無意中進入到了一個高回報的行業。

這樣看來,以後鹽稅不斷,同時地租收入也將逐漸增長,大晉的財政收入將會非常不錯,可以考慮很多重大的項目了。

這時,張華問了個一直有點困惑的問題:「安寧侯,現在土地容易買到,鹽稅也充足,為什麼每個郡縣要限制只買兩成,不多買一些呢?」

雖然最初李松也給朝臣們講過其中的道理,但張華還是沒理解透,總覺得有錢就應該多買地,不應該自我限制。

對於張華的想法,李松覺得需要舉個例子才能說服他。

這個例子就是西漢末年的王莽。王莽把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國有化,不準買賣土地。人均分配土地一百畝,多佔土地的必須交出土地,分給無地的貧民。

但是,這些舉措並沒有提高糧食產量;遇到災年,還是鬧飢荒,結果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

李松說:「大人你看,朝廷的地也不是越多越好啊。王莽把所有的地都收歸朝廷,可還是沒解決飢荒問題,所以這地啊,適當比例就好。要解決吃飯問題,還得靠高產農作物。」

王莽的例子很有說服力,張華不住點頭。

其實李松最想說的是:解決吃飯問題,得靠科技,後世的雜交稻就是其中一例,不過這會可沒法向張華說清楚。

說起這個王莽,還真是個奇人。他在位期間,曾接見並資助過一個飛行器發明人;親自解剖過人體;最令人驚奇的是發明了青銅卡尺,同現代的遊標卡尺十分相似,而遊標卡尺是1631年才由法國數學家皮爾發明的。

王莽還廢除了奴隸制度;將鹽、鐵、酒、礦產等行業全部收歸國有;此外還徵收個人所得稅和商業稅;制定了農商貸款制度;在長安城中建起了很多廉租房、住宅區等等。

這些舉措跟現代社會頗為相似,而王莽對科技的重視也遠超那個時代。所以,很多人笑稱王莽一定是個穿越者,這可不是網路小說,而是實打實的歷史人物。

但是,王莽跨越度太大的改革脫離了當時的生產力,不僅得罪了大批王公貴族,也讓封建制度下的平民百姓很不適應,最終失敗也就不奇怪了。

以此為教訓,李松要求自己要穩紮穩打,一步步推進,制定目標時,不能脫離晉朝的實際情況。

談到購地,李松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他思考許久的一個問題。他對張華說:「大人,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的土地,以後請優先購買,而且要盡量購買五成。」

張華感到很奇怪,因為這3郡都位於遙遠、偏僻的南方,不知道為何李松特別關注這3個地方。

歷史上,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其中象郡就包含今安南國的北部和中部。漢武帝滅南越國后,設置了南海十郡,其中包括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交趾郡位於今安南國北部,九真郡、日南郡則位於今安南國中部。晉武帝時期,這3郡屬於交州。

在原本的歷史上,到了公元939年,這3郡已先後脫離了中原王朝,後來逐步成為今天的安南國。交趾作為華夏郡縣的歷史長達千年,最終卻還是從華夏版圖中分離出去了。

現世界里,安南國與華夏國的關係時好時壞,曾爆發過一場戰爭,後來在南沙群島的主權問題上更是爭執不下,白頭鷹國趁機利用這些爭端大做文章,給華夏國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李松熟知歷史,自然知道,如果不採取措施,這3郡的歷史肯定會重演。它們不僅將從華夏獨立出去,還反過來給華夏造成巨大麻煩,因此不能讓這個問題留到後世。

在很多網路小說里,李松都曾讀到收復安南的章節。但是光打敗安南軍隊並沒有太大作用,此地的原住民雖然仰慕華夏文化,願意學習華夏先進的農耕技術,但並不真正認同華夏。因此一旦有機會,就會設法分離出去。明成祖時期曾收復安南,然而20多年後安南又恢復原狀,就充分說明問題。

只有從中原大量移民,徹底改變此地居民的構成,基本上講漢語,才能真正穩定下來,沒有後患。而朝廷的購地計劃,恰好與此目標契合:在這3郡購買50%的土地,可供將來的中原移民租種。

張華猶豫了一會,還是說出了他的疑問:「安寧侯為何要求在這3郡購買這麼多土地?」

李松一時也不容易跟張華解釋清楚這件事,只能先找別的理由了:「這3郡的土地特別適合種稻米,一年三熟,對於大晉將來的糧食儲備十分重要。」

張華點點頭:這倒是不錯。

在日南郡這塊土地上,後來出現了著名的水稻品種:占城稻。它有很多特點:一是耐旱;二是適應性強,「不擇地而生」;三是生長期短,自播種到收割僅五十餘天。後來在北宋時傳入華夏的江南地區,對於解決吃飯問題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李松不確定現在是否已出現占城稻,於是跟張華提了下似乎有這樣一個稻種,張華非常高興,準備馬上派人前往日南郡查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穿梭在晉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穿梭在晉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62章 交趾三郡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