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孫靜之子——孫暠、孫皎、孫奐、孫瑜、孫謙

第四十六章 孫靜之子——孫暠、孫皎、孫奐、孫瑜、孫謙

孫暠,吳郡富春人,三國時期吳國的宗室,東漢末年東吳勢力將領,孫堅之弟孫靜長子。曾任定武中郎將,屯駐烏程。聞孫策死,孫權統事,心懷不滿,欲取會稽以自立,守將虞翻告以利害,曉以大義,暠乃退。

孫瑜,字仲異,吳郡富春人,孫堅之弟孫靜的次子,孫權的堂兄。官至奮威將軍、丹楊太守。孫瑜初以恭義校尉的身份統領士兵,曾跟隨周瑜、孫權等人征戰,擅於安撫部下、招降納順。孫瑜愛讀古籍,又請學者馬普來為將領官員的子弟講學,於是東吳開始設立學官。

孫皎,字叔朗,吳郡富春人。江東孫氏宗室,孫堅弟弟孫靜三子,孫權堂弟。皎始拜護軍校尉,領眾二千餘人。是時曹公數出濡須,皎每赴拒,號為精銳。遷都護征虜將軍,代程普督夏口。黃蓋及兄瑜卒,又並其軍。輕財能施,善於交結,與諸葛瑾至厚,委廬江劉靖以得失,江夏李允以眾事,廣陵吳碩、河南張梁以軍旅,而傾心親待,莫不自盡。皎嘗遣兵候獲魏邊將吏美女以進皎,皎更其衣服送還之,下令曰:今所誅者曹氏,其百姓何罪?自今以往,不得擊其老弱。由是江淮間多歸附者。嘗以小故與甘寧忿爭,吳主權以書勸和之。後為呂蒙後繼,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建安二十四年卒,權追錄其功,封子胤為丹楊侯,皎弟奐代統其眾。

孫奐,字季明,吳郡富春人,三國時期吳國宗室,孫堅弟弟孫靜第四子,孫策和孫權的堂弟。兄孫皎死後,孫奐代須其軍,以揚武中郎將領江夏太守。

孫謙,吳郡富春人,孫堅之弟孫靜的第五子。孫暠時為定武中郎將,屯守烏程。孫暠整頓兵甲,欲乘時自立,遂兵向會稽。會稽地方以兵自守,等待東吳統治核心的命令。虞翻對他警告:孫策主公英年早逝,部屬應由主公之弟孫權統攝。重兵已圍城固守,且我已經與同郡吏士準備以命相搏,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權衡利害吧。,孫暠最後撤退。

孫瑜被任命為丹楊太守,為眾人所依附,達到一萬餘人,後來又被加封為綏遠將軍,孫瑜和周瑜一起征討麻、保二屯,取得勝利。周瑜欲跨荊州取蜀,孫權派孫瑜率水軍住夏口,意圖協助周瑜,被劉備阻撓,無功而反。孫瑜跟隨孫權到濡須與曹軍交戰。孫權欲交戰,孫瑜勸說應該穩重些,孫權不聽,果然沒有獲勝。事後,孫瑜升為奮威將軍,仍然掌管丹楊郡的事務,從溧陽改屯牛渚。孫瑜用永安人饒助為襄安長,無錫人顏連為居巢長,要他們招納廬江二郡前來投降,二人都招得一些人來歸附。濟陰人馬普愛好古學,孫瑜以厚禮相待,讓二府將領官員的子弟幾百人都來跟隨他學習,於是設立學官,講授知識。當時諸將都忙于軍事,而孫瑜卻愛讀古籍,雖然在軍隊中,也經常讀書。同年,孫瑜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孫瑜有五個兒子:孫彌、孫熙、孫燿、孫曼、孫紘,其中孫曼當了將軍,被封侯。

孫皎去世,孫權追記他的功勞,封他的兒子孫胤為丹楊侯。孫胤死後無子,孫胤的弟弟孫晞繼承了爵位,統領軍隊,后因有罪自殺,封地被取消。孫胤另外幾個弟弟孫咨、孫彌、孫儀都作了將軍,被封侯。孫咨為羽林督,孫儀為無難督。孫咨被滕胤所殺,孫儀被孫峻所害。

孫權攻石陽,孫奐派鮮于丹率軍先斷淮河道,身率五千人為軍前鋒,攻克高城。軍還時,孫權見其軍陣容整齊,拜奐為揚威將軍,封沙羨侯。孫奐也愛儒生,命其軍子弟皆受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事講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史事講將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孫靜之子——孫暠、孫皎、孫奐、孫瑜、孫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