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塵埃落定2

第二章 塵埃落定2

與孟飛龍這次長談之後,朱棣下定決心,開始着手他們的計劃。首先,他派大才子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整理孟飛龍帶回的幾十車圖書。

孟飛龍帶來的這些書多達數千冊,上至先秦,下達明初,經、史、子、集、釋庄、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等種類,無所不包。解縉等人將整理后的詳細情況報告給朱棣后,朱棣十分重視,他本人酷愛讀書,現在又有如此多的圖書在手裏,他便萌發了編修一部巨著,以傳後世的想法。

於是朱棣親自製定氣勢宏偉的編纂宗旨,要求解縉等人「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義之言,不一書,毋浩繁」。

在朱棣的親自關心及孟飛龍源源不斷的財力支持下,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由大學士解縉帶領一百多名飽學之士開始着手編書的工作。他們夜以繼日,終於在一年後,也就是永樂二年的11月將書編輯完成。

這部編輯完成的圖書為朱棣賜名為《文獻大成》,但是他認真閱讀後,對此書的內容並不滿意,認為全書太過單薄,沒有能夠按照他當初的意願包羅天下奇書。

負責編書的大學士解縉沒有完成好皇帝交待的差事,很是苦惱,但他也是確有難處。編書任務來得突然,人手不夠,朱棣還要他限期完成,這些原因決定了圖書編輯的簡單、粗糙。

在孟飛龍與姚廣孝等人的斡旋下,朱棣了解情況后,決定增派人手,重新編修。為編纂此書,朱棣召集朝野文士、宿學高儒約三千多人,仍由解縉負責,在保證其一切費用的同時,還允許他們調用皇家圖書館文淵閣中的全部藏書,並派人到各地搜采圖書,為編纂圖書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就在圖書編輯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另一項計劃也緊鑼密鼓地進行着。早在與孟飛龍密談后,朱棣便有了主持該項事務的負責人選,那就是跟隨自己多年,一直以來忠心耿耿的太監鄭和。

鄭和原名馬和,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於雲南昆陽,11歲時被擄入明營,遭閹割,後來19歲的馬和被朱棣看中,選入燕王府服役,從此成為自己的貼身親信。

朱棣選中他做出海主事,除去他是自己的親信、深知自己與孟飛龍的關係之外,也是考慮到他是個太監。在朱棣看來,一個『無欲無求』的太監,在面對金錢與美女的時候要安全本分得多。

永樂二年,33歲的馬和獲成祖賜姓『鄭『殊榮,從此改稱鄭和,並擢拔為內官監太監,負責監督建造海船,為出海南洋做準備工作。

永樂三年,所需海船順利建成,而出海所需的一切商品也由孟飛龍準備妥當,於是明著是鄭和主事,實際上由孟飛龍統領的一隻二萬八千多人的船隊,在永樂三年六月十五,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太倉出海,遠復南洋。

二年之後,也就是永樂五年的九月初二,他們完成任務回國。這次朱棣與孟飛龍的合作,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接的成果,便是帶回了朱棣急需的大量黃金與白銀。

有了金銀的支持,編書的工作也進展得神速起來,永樂六年,即公元1408年,這部巨書終於編好,明成祖朱棣閱后非常滿意,特將其命名為《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全書共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光是目錄就長達60卷,總字數約3億7千萬字,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對後世影響極大,這也許是當初朱棣與孟飛龍所沒有想到的。

得了便宜的朱棣欲罷不能,而他由於遷都北京、修復運河等工程,資金的支出越來越大,國庫的收入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於他,他便把更多地希望寄托在出海航行上。

於是又有了第二、第三次的出海行動。這兩次出海行動也很成功,但是第三次的時候出了點意外,是朱棣萬萬沒有想到的,那就是孟飛龍一家的離開。

由第一次出航開始,孟飛龍便帶了自己的嬌妻們一起出海,說是生意,其實遊玩的成分更多些。也許是海外美麗的風光,或是那裏自由的空氣,可能還有他們內心對朱棣深深的戒心,總之,他們留在了海外。

孟飛龍一家的離開,對朱棣打擊極大,細心的人們發現,由這天開始,朱棣明顯地衰老了,而且是終日裏陰沉着臉,稍不隨心便是怒火衝天。於是有人開始責備起鄭和來,鄭和也覺得自己失職,在後來的幾次出海中,他把尋找孟飛龍做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格外留心,越尋不到便越向遠行,幾乎是一次比一次走得遠。

後人證明,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亞非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奇怪,但是當時的他是苦悶的,因為他最終也沒能完成自己的心愿,找到孟飛龍一家。

越是找不到孟飛龍,朱棣就越是不開心,以至於後來在他面前,孟飛龍三個字成了誰都不敢提起的忌諱,恰巧這時朱棣的幾個嫡系與原來龍鳳會、聖教出身的一派官員有了口角,於是他們便在朱棣面前搬弄是非,說出北邊蒙古人不安分,全是當年孟飛龍永寧之戰,俘其五萬,積怨太深所至。

原來,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棄大都北逃之後死於應昌(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西),其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退到漠北,仍用大蒙古——大元國號。

由於明朝的多次進攻和蒙古貴族內部的激烈鬥爭,其勢力逐漸削弱,元順帝後裔雖然仍被奉為正統,但汗權衰微。漢位四傳至坤帖木兒,正是朱棣與朱允文征戰之時,坤貼木兒為朱允文重利所惑,聚集鐵騎十萬,出兵永寧,卻為孟飛龍所破,事後坤貼木兒越發勢弱,終在內爭中被殺。

坤貼木兒死後,貴族鬼力赤篡奪了汗位,因非汗裔,部眾不服,其部將阿魯台殺之,另立坤帖木兒弟本雅失里為汗,鬼力赤、阿魯台、本雅失里皆為當年永寧大戰的參加者,朱棣登位以來,三人多次對大明邊疆進行騷擾,成為大明安全的最大禍患,這些人在朱棣面前搬弄是非,正是源出於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賜風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天賜風流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塵埃落定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