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逼宮(2)

第1214章 逼宮(2)

此時晉國護軍已將西寰寢宮圍的水泄不通,得知盧皋親自率兵而來,西寰與季錦昇都感到了一絲的不妙:

「盧皋他想做什麼,本宮還是咸國的王后,咸王還沒死呢,即便咸王死了,本宮也是王太后!」

「王後殿下,臣前去一探究竟。」

「去,問他究竟意欲何為。」

「諾!」

季錦昇快步來到宮牆外,盧皋已是等在廊下有些時間。

「盧大人興師動眾包圍後宮,是想造反嗎。」

盧皋先是鞠了一禮,隨後起身說:

「本官奉先王遺詔,請王後娘娘交出印綬,移駕出宮。」

「移駕出宮,你想做什麼!」季錦昇質問道。

「先王有命,我王若遇不測,立中興君為王。王后雖為我王原配育有兩子,但王後娘娘畢竟是晉人,先王不希望晉人干政太甚,故而立此遺詔,還請季將軍轉告王後殿下。」

「哼,豈有此理!」

季錦昇斷然沉下臉色轉身回宮,將消息告知西寰,西寰暴跳如雷怒斥道:

「陰魂不散的老東西,死後也不放過本宮。死後還要伸手,倒底是誰干政,卑鄙無恥!」

這時長子姜拓說:

「母后,不還有彥將軍嗎,為何不見彥將軍護駕。」

西寰怒說:

「彥平如今自身難保,豈能顧及我等母子。待母親前去與姓盧的理論,看他還有何話說。」

西寰不顧身份,氣勢洶洶前往宮門,盧皋仍然畢恭畢敬等在游廊下,見西寰依然行了一禮,然不等他起身,西寰便是質問道:

「盧皋,本宮還是你咸國的王后嗎。」

「當然是,殿下既是大王原配結髮,又是先王所立,自是我王王后。」

「那你把本宮當什麼,大王不測,理應立本宮長子為儲君,即便本宮令你咸國朝臣諸多不滿,也可立其他妃嬪子嗣為儲君,緣何要廢黜我王一脈!」

姜蟄登基后寵幸了大量女子,因此過去十年間生育了數個兒子,其中最大的今年八歲。

當此局面,西寰自然是知道好歹,即便自己兒子坐不上王位,也應該由其他妃嬪之子登基,她再怎麼不濟,也還是王太后,如何也輪不到姜蟄的弟弟登基為王。

「王後殿下,臣是奉咸王遺詔,殿下若是不信,過目便是。」

盧皋取出遺詔遞給西寰,西寰不予理會,繼續理論:

「先王何曾知道今日局面,我夫君在位時又何曾有愧於咸國基業,辱沒列祖列宗,本宮又何曾干政,若無本宮周旋,晉軍如何能順利出兵,你盧皋難道沒有一點良心嗎。」

「王後殿下,臣為大局着想,為咸國江山社稷着想,不得已而為之,同時也為王後殿下安危着想,還請王後殿下三思。」

「本宮絕不會離開,本宮要見我王,要見百里燕!」

「不瞞王後殿下,大王已經去了,永興侯命懸一線生死未卜,而今舉國上下群龍無首,急需新立儲君,王後殿下若還念及咸國情誼,就請莫要為難下官。」

聽到姜蟄已死剎那,西寰最後的希望嘎然破滅。

她知道,大勢已去,但她仍然幻想着百里燕能拉她,因為她知道,如果她被廢,晉國可能以撤兵為要挾。

強定精神,西寰堅定說道:

「本宮此生絕不出後宮一步,盧將軍要殺要刮悉聽尊便,本宮就是死,也要死在這王後宮中。」言畢,西寰憤而離去。

盧皋看着西寰的背影,現在不得不考慮晉軍的問題。如果西寰執意如此,晉軍極有可能停止作戰,甚至撤兵。

盧皋留下兵士繼續監視,其再度返回後宮外與鹵侯、張佑商議:

「西寰執意不肯退讓,二位有何良策。」

這時鹵侯說:

「眼下局勢詭譎,大王身亡,永興侯命懸一線,不可大動干戈,因內變引發外變,更何況如今外敵尚未驅逐,由此再生變故,將追悔莫及。西寰執意不肯退讓,晉國本無慮,可先王千算萬算,不曾算到晉軍會一同出兵,這下可就麻煩了。」

「不錯,晉軍出兵在外,若是得知西寰被廢,勢必不再繼續進兵。」張佑贊同道,接着又說:「可我等若不擁立新君,他日公子拓登基,西寰也要扳倒我等,真是進退兩難。依我之見,眼下朝政皆由內閣掌控,尚不至於大亂,不妨先將內宮圍困,再與趙煥、蔣傑聯絡,詢問他們意見。」

「此法可行,那就暫且這般吧。」

鹵侯肯定了張佑意見,盧皋亦未有反對。

兩日後,百里燕仍未蘇醒,盧皋從陔陵趕到永興城主持局面,永興侯府已亂作一團,夫人們昏厥數次,都在病床上輸液,子女和孫輩都在焦急等待着,等著父親和爺爺能儘早蘇醒。

盧皋先去看了太平間檢查咸王的屍體,屍斑十分現眼,皮膚也已蒼白,頭部的彈孔清晰可見,咸王如同長眠,靜靜的躺在冷凍室一動不動。

百里燕仍然在重症監護室,情況十分不好,渾身插滿了管子,甚至呼吸都需要機械輔助,全天二十四小時有百里霞、百里嬌與其他人等輪流監護,還用上了極為先進,甚至令盧皋大為震驚的設備。

離開監護病房,盧皋直奔醫師堂,負責百里燕手術和治療的醫師打都集中在此二十四小時待命,姜璨也不例外,盧皋此來重點是找他。

「中興君殿下,永興侯病情如何,還能救否。」

「益草堂醫師已盡最大努力,眼下仍十分危險,岳父若能渡過五日,或許還能轉危為安。」

「那是還有救?」

「只要一息尚存,尚且有救。」

盧皋此刻心中湧出一股難以言表的難受與痛苦,壓在胸口起伏着,翻湧著。感情上和現實中,他都無法承受失去百里燕,他寧可要用自己的命,也要救下百里燕,但他卻不能。

沉默了片刻,盧皋與姜璨說道:

「請殿下隨我來。」

「好的。」

二人來到無人處,盧皋鄭重說道:

「中興君殿下,如今大王已去,國無仁主,臣願懇請中興君代為主持國政。」

姜璨聞訊猛是嚇了一跳,乍以為是聽錯了:

「盧大人,你可莫要嚇我。王兄屍骨未寒,你要本君主持國政,如此豈非是大逆不道之舉。況且本君只是個郎中,哪裏懂得治國之道。」

「中興君莫要推辭,殿下是仁武先王欽定的王位繼承人,殿下心懷仁愛於天下,繼承大統上應天命下順民心,萬民無不翹首以盼,臣與文武百官都願奉中興君為王,還請中興君主持國政。」

「不不不,本君絕無稱王之意,而且這一國之君豈是那麼好當的。做郎中尚且不易,更何況為君乎。不,不行……還有,王兄不在,理應由王兄子嗣繼承王位,公子拓、公子平都正值年華,難道不應由他們登基嗎。」

「先王有令,晉人不能干政,公子拓、公子平若登基為王,咸國萬年基業都將毀於一旦,臣懇請中興君主持國政。」

盧皋行君臣大禮試圖說服姜璨,然其再次決絕:

「不可,萬萬不可,本君絕不做此忤逆之舉!」

話音落下,姜璨倉惶離去,逃回益草堂扎進了人堆里。

此時此刻他既害怕又擔心,擔心變故牽連自己丟了性命。正如百里燕看透他一樣,姜璨無心成為一國之君,他的骨子裏也不適合執掌王權。

真正能駕駛咸國這艘大船乘風破浪的掌舵人,只能是雷霆果斷,心有魄力的人物,而姜蟄在其一生並不長的執政生涯中,展現出了其睿智而英明的一面。

盧皋的計劃未能如願,但與蔣傑、趙煥商定的計劃仍然不便,陔陵的主要國家權利機構,由王宮遷入司馬府,並為遷往中興城定都做準備。

而與此同時,對刺客的抓捕依然沒有結果,很可能已經逃走,因為就在搜捕展開后的第二天,妙天山以西的懸崖邊發現了一根直達山下的繩索,足有四百多米長,足可見此人何等兇悍。

刺殺發生后,天子與諸侯使節被安置於禮賓驛,直到陔陵宮變結束后,方才被准許返回。

由此驚魂數日,各國使節私下談論起如何在戰後瓜分咸國。

畢竟一日間,咸國兩大強人都可能不在了,咸國與晉國的關係也將可能不復存在,咸國的內部奪權將趨於激烈,咸國的分裂只是早晚得結果。

回到梁國公使府的天子,仍然感到心驚肉跳記憶猶新,咸王就倒在他的眼皮下,百里燕也倒在他的面前,如果當時子彈偏一下,倒下的那個一定是他。

一回府邸,天子忙找陌舂子密議,原本只打算殺百里燕,卻不巧稍帶結果了咸王,雖然只多一條人命,但結果卻是天壤之別。

「真沒想到,此槍竟如此厲害,打透百里燕,還能射殺咸王,老夫真是失算吶。」

「掌門大師,事都至此,趕緊想方設法補救才是呀。寡人回來路上便聽說,咸王宮中發生了宮變,西寰已被軟禁,如若晉軍反水,咸軍反目,戰事又將糜爛,這可如何是好。」

天子全然沒了分寸,殺百里燕並不足以引發權利爭奪,如今咸王、百里燕皆死,咸王勢力與百里燕勢力群龍無首之下後果難料,更嚴重的是宮變,將引發晉國的不滿和報復。

陌舂子思考良久說:

「眼下咸國已切斷通往諸侯電話,消息無法傳出。陛下不妨聯絡御客軍師蘇方義,尤其代為傳達消息,令西線北上攻掠,以減輕東線壓力,如此即便咸軍與晉軍反目,不至於因腋目進攻而奔潰,局勢尚能收拾。」

「如此可行嗎?」天子質疑道,他不看好此計能帶來什麼好結果。

陌舂子卻說:

「為今之計也只有如此,總比局勢崩壞到不可收拾的強啊。」

「那刺客可是已經逃脫。」

「已經脫險,老夫已安排其遁走西逃,絕無敗露可能。」

從咸王發出請柬,邀請諸侯一同祭天到事發,陌舂子共有一個多月時間準備,特意從前線招募了神槍手,火速趕往咸國執行刺殺任務。

梁軍本未曾裝備狙擊步槍,這支狙擊步槍來自於燕國蓉城之戰,咸軍遺落的654乙型狙擊步槍,而消音器則來自羽林軍作戰時遺失,經過幾番倒手后,流入梁國手中,原本是寄希望於仿製,但最後用在了刺殺百里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國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帝國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14章 逼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