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

第647章 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

與清軍的虛虛實實不同,明軍所在的陣地幾乎完全在沼澤區的凍土地帶上,地面相對平坦,少數幾個制高點也遠低於合眾國這方面,能隱藏兵力的村莊、灌木叢也都被燒毀,而明軍也是以防守為重,因此只能列開大陣,在陸軍面前展開。

湖廣與團練兵團以洪承疇麾下兵馬為主,十萬有餘,輕重火炮尤其多,而北方勛鎮集團則主要是在浙江反正的原綠營兵,在南京得封爵位,封地卻都是封在兩淮、中原各省,因此被統帥部以北方勛鎮集團代稱,除了前綠營,這些所謂勛臣還在兩淮、魯南等地收攏了大量的當地駐軍、團練之輩,不管精銳與否,全都拉上了戰場,擺在了大陣之前。

整體來看,清軍更為精銳能打,而且預備隊全都隱藏起來,掌握明清兩軍進攻的主動權,而明軍從一開始就拉開防守的架勢,厚重的大陣一線鋪開,控制廣闊的戰場,步兵方陣層層疊疊,發揮出了兵力優勢,縱深較大,並且連夜布置了柵欄、胸牆、炮壘等簡易工事,集中了騎兵在大陣側后,典型的防守態勢。

天已經完全放亮,李明勛稍微調整了部署,把前沿的外藩兵團向右翼方向調遣了一些,讓一個混成旅補上了中軍與左翼的空隙,把在後方的近衛軍一個師調遣到右翼與中軍的結合部,防備右翼被擠壓後撤乃至崩潰,軍令下達后不久,前沿觀察和右翼指揮部分別彙報了戰場欣喜。

前沿觀察報告,清軍調遣包衣軍和山東團練,加強到了中原新軍,而西北綠營則把陣線繼續向東北方向延伸,擴張攻擊面。

而右翼指揮部判斷清軍將展開進攻,通過拉伸陣線達到側擊右翼的目的,而高鋒的反制措施不是把隱藏在側后的兩個陸軍師向前調遣,而是想主動開戰,打亂清軍的進攻節奏,以節約預備隊。

李明勛考慮不到一分鐘,對右翼指揮部的聯絡參謀說道:「右翼已經交給了高鋒,他全權負責,但是你回去告訴他,我最多只能提供給他一個旅的預備隊,他必須堅守右翼到會戰結束。」

聯絡參謀應下,轉身離去了。

沒超過半個小時,右翼已經開始了行動,李明勛走出作戰室,來到了視野寬闊的觀察台,這裡也是各國觀摩團所在的地區,這裡的都是各國派來的觀察使或者代表,他們衣著華麗,正感嘆於國運大戰的巨大規模之中,他們也發現了右翼有所異動,不約而同的架起望遠鏡看去。

頂在右翼最前面的是合眾國的東方軍團,其中分為朝鮮和日本兩部分,朝鮮部分以明火軍為主,還有部分在濟州招募的朝鮮營,日本軍隊則以三本槍、雇傭軍和西南大名援軍為主,東方軍團以河源田兵衛為統帥,只是在去年的夏秋,這支軍團再次進行了整編。

整編一改軍團中以領主為核心的軍隊編製,而是統一整編為師團營編製,使用的則是陸軍庫存的火繩槍、長矛和甲胄,東方軍團的基本單位是營,仿歐洲方陣,一營五百人,列陣五排,披甲長矛手與火繩槍手採用二比三的配置,兩百長矛手在中央列出5x40的方陣,火槍手則分列兩邊,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火力,也能靈活的調整陣列防止騎兵突擊。

四個營編列一個團,四個團編列一個師,整個東方軍團五個師,各團的營採取前二后二的配置,前後交錯開來,形成兩道防線,以為縱深。四個師在前,一個師為預備隊,拉出了超過十四里的陣線,而在陣線的最遠端則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葡萄牙果阿總督區提供的援軍,雖然都是營級單位,但人數都在兩千人左右,這些軍隊來的晚,沒有來得及整編訓練,依舊使用自己的武器,按照作戰習慣組成了古典的大方陣,正好可以護持在右翼末梢的位置。

而與東方軍團對陣的中原新軍和西北綠營則完全不同,西北綠營依舊是兵從將領草隨風的習慣,各家總兵、副總兵和參將領著麾下兵馬,經過調整,多半五千人左右一個大方陣,混編了火槍手、弓箭手、長矛手和普通的冷兵器士兵,但騎兵多半已經集中起來,大方陣本身就是縱深,分前中后三營。

中原新軍則很有章法,其採用的是對抗陸軍線列步兵時常用的方陣,與東方軍團一樣,混編披甲長矛手與火槍手,只不過其陣列更為厚重,是九排陣列,前三排是長矛手,后六排是火槍手,採用的是兩排為單位的三段擊戰術,簡單實用,只不過採用的是進攻態勢,改為了長矛手在後,火槍手在前了。清軍本就有兵力優勢,所以採用兩層方陣,仍然向東北突出好大一塊,而清軍依舊不滿足,不斷向東北拉伸戰線,把裝配的火器的團練和包衣兵向東北調遣。

正如高鋒所說,一旦敵軍完全展開,進攻之後,其左翼末梢便會以縱隊前進,出現在陸軍右翼的右面,轉身之後,便是側擊的有利態勢,只不過,清軍陣列太厚,單位規模太大,士兵素質也不高,特別是轉移陣位的包衣兵和團練兵,亂鬨哄的,像羊群一樣,等他們拉開架勢,整備進攻,多半已經是到中午了。

「動手吧,我們得到命令了!」左右翼的指揮部里,武行和高鋒幾乎同時下達了命令,只不過在具體布置上,二人有所不同。

武行命令軍中配屬的十二磅野戰加農炮,無論是配屬給各師的還是獨立炮兵單位的,一律靠前調遣,進行火力準備,瞄準的就是湖廣與團練兵團和北方勛鎮軍團的幾個重要支撐點,而在火力準備之後,前沿的四個旅的線列步兵發動第一波進攻,騎兵在側翼策應,先攻佔明軍的前沿支撐點,摧毀炮壘、柵欄等設施,然後再行投入大兵團主力,一鼓作氣,攻破明軍大陣。

而高鋒指揮的右翼原本是防守的,但卻率先挑起了戰事,其辦法很簡單,把獨立的炮兵單位向前支援,穿插到東方軍團的方陣間隙之中,然後往前沿部署火箭彈,支援的炮兵單位在命令尚未下達之間就已經部署到位,在得到了統帥部的許可之後,高鋒命令火箭營、工兵團往前沿布設火箭彈,襲擊清軍大陣。

隨著命令下達,三十多輛輜重運輸車從後方前進,穿過了各方陣之間的間隙,進入前沿,布設地點都是選定好的,地面平坦,少有起伏,方便車馬進入,而使用的火箭彈不是陸軍的重型火箭彈,而是輕型火箭彈。

這種火箭彈不用依賴專業的發射車和發射槽,只需要一根三腳架,把火箭彈架設在上面,點燃就能發射,射程與重型火箭彈差不多,只是威力小一些,也沒有那麼多的彈種,非常方便,這種便攜火箭彈也不是沒有缺點,首先只以來三腳架,使得其精度非常低下,其次,這類火箭彈安全度很低,畢竟沒有陸軍那種標準的存儲發射箱,所以不能大規模生產運用,只能臨時裝填火藥,現場組裝的火箭彈存在各類問題,威力不同,射程不同,甚至成功率也難以把握,因此多半用於襲擾戰或者陣地戰,這類火箭彈清軍在青州大營見識的很多。

馬車把發射手和火箭彈運送到指定的地點,發射手小心翼翼的打開盛放火箭彈的箱子,把重達五十斤的火箭彈從草團和棉絮之中抱出來,也不敢放在地上,等著另外的同伴展開發射架,再行放置。

李明勛對這個流程非常熟悉,但在望遠鏡里看到,一處瞄準中原新軍的發射陣地上,士兵們大大咧咧的搬運火箭彈,甚至有的火箭彈摔在地上,而布設的三腳架也沒有按照操典規定間隔超過五米,他便知道這有貓膩,李明勛笑道:「高鋒這個傢伙,虛虛實實,一下布設上千枚,豈不是要嚇死對面的清軍。」

正如李明勛猜測的那樣,這一千枚火箭彈里,只有兩百枚是真的,其餘都是假的,使用竹子木頭隨手造出來,用瀝青塗抹成黑色的,目的就是逼著清軍出兵,破壞這些火箭彈。

果然,隨著右翼往前沿布置了大量火箭彈,清軍立刻做出了反應,西北綠營軍團中分別疾馳出四支騎兵,向著火箭的發射陣地衝擊而去,而在他們身後,則是運動著四個步兵大陣,以為後繼,而這正中高鋒下懷。

實際上,高鋒能耍弄這種以假火箭調遣敵軍,打亂敵人進攻節奏的手段,主要還是在於明清聯軍布置有問題,從一開始進入戰場,聯軍便是搶佔了四號高地,東西展開了大隊兵馬,攻守態勢一目了然,這本沒有錯,錯就錯在,雙方前沿的距離太遠,超過了兩千米,一些地方,比如寬大的右翼甚至達到了兩千五百米。

這種布置是超出常規的,如果明清戰爭中,雙方戰線間隔也就六百米到八百米,限制騎兵在中央機動,而到了中清戰爭中,因為合眾國陸軍的遠程火力,特別是十二磅野戰炮這種能隨大軍機動的野戰炮加入,陣線便是超過了千米,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布陣集結的時候就遭遇炮擊,然而自從清軍見識了合眾國的火箭彈的超遠射程和超強殺傷力,這次大決戰敏銳的把陣線拉開到兩千米以上。

實際上,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是極端錯誤的,火箭彈不是加農炮,無法在步兵陣列之中使用,即便是高鋒向前布設火箭彈,也距離前沿超過百米,以保證步兵方陣的安全,在野戰中,不可能把火箭彈放置在己方步兵陣線后發射,如果那樣,被擊潰的就不是敵軍,而是友軍了。

實際上,火箭彈就是攻城用的武器,根本不是野戰武器,如果不是清軍把距離拉的太開,高鋒也不會讓人使用這類武器,實際上,根據陸軍的演習經驗,即便是對方有火箭彈,前沿也只需要與敵人拉開八百米左右位置即可,在這樣的空間里,敵人若在前沿布設火箭彈,前沿線列步兵的遠程齊射和加農炮的射擊就會打斷敵軍的火箭兵,即便是敵軍在步兵后布置好火箭彈,再行撤退使用,那線列步兵也可以採用『快步』衝鋒步法,以每分鐘八十米的速度衝鋒,直接趁敵軍撤退,將敵人的步兵方陣打崩潰。

最愚蠢的就是清軍目前的應對方式,為了安全,大踏步的拉開距離,一旦對面使用火箭彈,蠢笨的步兵大陣根本來不及反應阻止,火炮也是夠不著,只能讓騎兵去阻止,而騎兵只能以密集的陣列去沖嚴陣以待且加強了火力的陸軍方陣。

勿邀正正之旗幟,勿擊堂堂之陣。此乃兵法之鐵律,清軍不是不懂,但他們更難以接受上千火箭彈覆蓋前沿步兵大陣的結局,那可能會直接導致兩個重兵集團的大崩潰。

至少有十二個炮兵連被塞進了東方軍團各方陣的間隙之中,這十二個炮兵連並不屬於第四軍,而是臨時調遣增強的,臨時組建的炮兵團,十二個連里有三個重炮連,都是六門十二磅加農炮和兩門510公斤,6倍徑的重榴彈炮,四個輕炮連,裝備的六門六磅炮和兩門210公斤重,4.6倍徑的輕型榴彈炮,其餘都是飛騎炮連,以四磅炮和輕型榴彈炮為標配。

隨著清軍的騎兵浩浩蕩蕩的衝擊而來,火箭彈發射陣地上已經亂作一團,因為清軍的反應很快,所以有些真的假的火箭彈沒有布置完畢,而有些則沒有點火人就跑了,更有一些沒有認真的瞄準,隨意點了火人就脫離了發射陣地。

而炮兵連都已經備便,瞄準了滾滾而來的清軍騎兵,率先開火的是十二磅加農炮和重型榴彈炮,十二磅加農炮平直彈道攻擊大隊騎兵非常有效,而榴彈炮那彎曲的彈道、緩慢的彈速以及無法捉摸的引信爆炸成功率,使得重型榴彈炮表現的有些不盡如人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七海揚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七海揚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647章 章二一七 三皇之戰 迫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