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幽燕戰事

第754章 幽燕戰事

「這種新式軍陣很不錯。」高燕手裏提着望遠鏡,看着眼前的軍陣緩緩的前進。

參謀長站在高燕身側,微笑的看着根據自己的建議編訓出來的新式軍陣,一臉的喜色。

隨着戰爭的發展,大明的火器使用程度越來越高,大明的軍事技術也着實得到了快速進展。聽陛下之前一直說,再使用火銃這方面,西方比大明先進。

這位年輕的參謀很想試一下,大明強大的火器部隊,與西方火器交戰的感覺。

因為他感覺,只有跟強大的對手交鋒,才能讓大明的軍隊越發的強大。

滿清的部隊強雖然很強,但是卻感覺脫離了時代。

跟他們交鋒,就像是拿着長矛的巨人,欺負手無寸鐵的孩子一樣。

而且這孩子還是那種盲目自大無知狂傲的那種。

天天贏,提不起興趣。

高燕仔細思索著新式軍陣和舊式軍陣的區別,之前的軍陣過於密集,導致前方的人放火銃,而後方的人只能幹巴巴的看着。

大量的人力資源在戰場上活脫脫的浪費了。

戰場的法則是什麼?

就是在有限的空間內,集中最多的優勢力量,殲滅對手。

說到底,還是大魚吃小魚的規則。

如今的新式軍陣,不僅僅軍陣數目增加那麼簡單,而且火力的接觸面積更加寬泛,盡量提高每個戰士的利用率。

高燕通過對比,可以明顯發現,現在一個新式軍陣,可以發揮出之前一點五甚至兩倍的效果。

新的軍事技術的開發,對於戰爭的勝負有很強的影響。

高燕雖然不喜歡這些從軍校花費巨資培養出來的參謀,但是卻不得不承認,這些參謀在戰爭的具體數據化、邏輯化比自己這種靠在戰爭中摸索出來的將領要強很多。

這興許就是陛下所說的,戰爭靠得不僅僅是體力,還是頭腦。

而且頭腦也不僅僅是腦子那麼簡單,還有知識。

這興許就是陛下早些年給自己講過的窮漢李雲龍和舉人趙剛的例子。

自己雖然是女人,但是活脫脫的是爺們版的李雲龍。

在看自己那參謀長,就是活脫脫的趙剛啊。雖然是軍人,但是身上總是有一股令人既討厭,卻有喜歡的溫柔氣息。

媽的,老娘這是發春了嗎?

老娘可是發誓,將生命獻給大明的女人,就算是喜歡也應該喜歡陛下那種偉岸無雙的男子。

「不錯,這才是充分利用每一份軍事力量。」高燕難得的讚美了一次自己的參謀長,「陛下要求咱們充分挖掘新的軍事技術,新的戰法,你給咱們一師爭光了。」

「長官過譽了。」參謀長笑道。

高燕道:「我準備讓一團攻打西北面洪承疇大營,其餘的隊伍按部就班,以殲滅有生力量為主,慢慢的推過去。」

「韃子人少,而且現在他們的僕從軍,也就是包衣,訓練跟不上了。」參謀長說道:「之前的戰損能接近一比一,現在都能達到一比三,甚至一比四了。」

「現在韃子已經成了驚弓之鳥,秋後的螞蚱,你要是還一比三的戰損,別說是報戰功了,咱自己都嫌丟人。」高燕身為一部最高長官,層面自然要比手下人高很多。

她經歷過的戰爭,比手下那些年輕的參謀多太多了,見識過戰場上最兇殘的畫面,他深知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孩子到底有多麼不容易。

雖然,現在的部隊已經非常精銳了,而且有後方源源不斷的訓練新軍加入部隊,但是隨着擴編,經常性的有民兵,甚至輔兵投入戰鬥。

這些民兵和輔兵的損失,比正牌軍的損失還要慘重。

參謀長立刻知道自己食言了,學院派出身的他,不像是其他同學那樣講究面子,立刻給長官道歉。

現在清軍確實越來越不禁打,他們已經變得從上層到底層全都沒有了當初的樣子,士氣低的不成樣子。

最初的時候,即便是面對精銳的火器部隊,他們那些久經戰陣的騎兵也可以打得有模有樣,甚至可以讓高燕這樣的將領損失慘重。

時至今日,別說滿清那些雜牌部隊,就算是他們正牌子的八旗部隊,都不是新軍的二線部隊的對手。

當然了,也不能說滿洲人沒有進步。

在戰爭中,他們學到了不少經驗,比後世的僧格林沁要強很多。現在他們已經知道,在火銃齊射之前逃跑了。

現在衝鋒到了一定距離,見到明軍還沒開火,就知道再往裏沖火力會非常猛,然後掉頭就跑。

至於包衣奴才,他們有點像是後世的偽軍。戰爭一爆發,他們舉著武器就往明軍這邊兒跑,高呼投降。

甚至有的膽大的包衣,還能活捉他們的主子來投降。

這真的是時代在飛速變化,早些年,還有韃子不破萬,破萬不能敵的說法呢。

「這樣下去,滿清自己就垮了。」高燕說道:「到時候咱們要收復京師,可能就忙碌很多,趁著這段時間,多讀讀書,尤其是太祖和成祖時期,關於京師的資料,咱們都有可能用得到。」

「遵命。」

陛下非常鼓勵軍官們總結戰鬥經驗,只要能夠寫出個一二三來,都會刻印成文,加以收錄。這種文人的專利對於武人而言格外有吸引力,看到自己的文章成為墨字發到同袍手中,實在有一種難言的愉悅。

高燕非常希望他們的新式軍陣可以成為歷史載入史冊,同時也擔心未來京師攻防戰任務過重。這種責任感和幸福感,讓高燕幸福的睡不着覺。

晚上總是不自覺的夢到陛下和參謀長。

這日子過得太艱難了。

都怪陛下,當初怎麼讓自己一個女子從軍。

與此同時,徐梁一樣飽受煎熬。

他無論怎麼計算兵力,要想包圍北京都屬於異想天開。當初李自成領兵十數萬都沒法把北京城圍起來,自己這裏不過兩萬眾,算上輔兵、工兵、勞役也不過五萬,真是到了京師城下卻有了無從下嘴的感覺。

兵是不可能憑空變出來的,高燕的參謀長提出的新式軍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兵力匱乏的問題。不過要想取得戰果,還是需要大量新兵補充。

「北直戰線如果不能集結五萬精銳戰兵,就不能展開光復戰役。」徐梁在總參會議上提出看法:「只能在天保一線進行鞏固,準備東虜反撲。」

李岩道:「陛下,高燕將軍的二團送來一份戰役請求,希望能夠由他們奔襲天津衛,強迫阿巴泰和洪承疇從現在的主戰場分兵。」

徐梁的目光落在沙盤上,發現清軍在天津的部隊的確較為稀薄,而且有往中央戰場調動的態勢。雖然沒有確鑿的情報支持,但這種態勢已經露出了苗頭,加上徐梁對戰爭的感覺越發敏銳,已經足夠做出決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晚明霸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晚明霸業
上一章下一章

第754章 幽燕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