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蠱惑

第228章 蠱惑

?四貞只覺得周圍一片死寂!

她撲倒在地,覺得自個如同石化了一般,僵硬地連一根指頭都動不了!

片刻的死寂之後,她聽見鐵箭紛紛掉地的聲音,聽見索額圖驚呼:「小心,他那腰帶是軟劍……」,聽見身後的風聲呼呼,那應該是鰲拜將軟劍舞得水泄不通的聲音,她聽見鰲拜的冷笑着逼近皇上,聽見侍衛們在喊護駕,一起阻攔鰲拜,而皇上在保護之中於殿內的柱間逃竄,一批批人倒下了,情勢十分危急!

最後,還是索額圖叫人拿起那張網,趁著鰲拜不防,再度將他罩住,還在他胸口中刺了一劍,再加上侍衛們一涌而上,拳打足踢,才把鰲拜擒住了。

雖然已無還擊之力,鰲拜還仰頭長笑幾聲,吟誦道:「……百戰苦風塵,十年履霜露。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秋草馬蹄輕,角弓持弦急。去為龍城戰,正值胡兵襲。軍氣橫大荒,戰酣日將入。長風金鼓動,白露鐵衣濕……」

後面只聽到乒乒乓乓的擊打聲,鰲拜的漸不可聞。

為什麼?四貞的腦子轟轟亂響:為什麼一向用滿語說話的鰲拜,會突然吟誦王昌齡的《從軍行》?為什麼他剛才明明可以殺了她,卻放了她?

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言為心聲,鰲拜是在後悔當初接下輔政大臣一事還是後悔相信了她?亦或者在後悔他殫心竭慮操持朝政,卻因功高震主?

他究竟為何而悔?

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如同刀光劍影般迅捷,直直插入四貞的腦海:鰲拜吟那首詩,是說給她聽的,他在提醒她小心,天家無情,做臣子縱有再多的功勛,一朝令君王感覺到了威脅,一樣會狠辣無情的剷除。

可他為什麼要提醒她……

「來人,將逆臣鰲拜押入大牢,擇日審訊。」隨着玄燁下令,有侍衛過來將四貞扶起。

待半昏死過去的鰲拜被人拖下去后,玄燁緩步走到四貞面前,關切地問道:「貞姑姑,你沒事吧?」

他這一問,把四貞雲遊九天之外的魂魄給喚了回來。

四貞低下頭,輕聲道:「臣妾無事,恭喜皇上心想事成!」

玄燁露出笑意:「今個這事,有勞貞姑姑和諸將士,朕改日定要論功行賞,嘉獎諸位。」

四貞聽索額圖等人齊聲道:「不敢,為皇上效命,萬死不辭。」也跟着道了兩聲不敢。

片刻猶豫后,她對玄燁道:「皇上,這次的事情,不管是論功行賞還是言官記錄,臣妾都希望隻字不要提及到臣妾……」

看到玄燁探詢的神情,四貞解釋道:「臣是命婦,這樣的事情,若是讓朝廷內外知道,只怕又要諸多談論,鰲……如今雖然就擒,其餘黨頗眾,朝野之中,只怕也會就此議論紛紛,臣妾一介女流,不堪其擾,所以,還望皇上不要記錄臣妾的功勛。」

「可是」

「皇上,臣妾是和碩公主,就是論賞,也賞無可賞了,總不能封我做固倫公主吧?總之,還請皇上答應臣妾這個不情之請。」四貞執意不從,堅決推辭道。

玄燁看出她是真心推辭,無奈地點了點頭:「朕記下了,等貞姑姑回定藩,厚贈相送就是,其他不提。」

四貞拜謝而去。

她突然一點也不想在皇宮大內里獃著了。

推辭封賞,她先前並沒有想過,但就在剛才胡思亂想那會兒,她忽然對這次的行動產生了懷疑:她真得做對了嗎?

這顯然是大不敬的想法。但四貞覺得,鰲拜在最後關頭放了她,她若再以擒了他居功自傲,未免太無恥了些。

不管鰲拜在想什麼,最後關頭,他饒了自個,就憑這一點,四貞覺得自己就不能踩在他的身上請功。

四貞失魂落魄,如同遊魂般出了宮,回了她的公主府,許久才回神:想不通鰲拜為什麼會那麼做,她就不去想了,反正事情已經發生,他也被拿住了,皇上自會有安排了結那一切,她為此糾結有什麼用呢?死生各有天命,這是他的劫數,他的命。

無論她摻和不摻和這件事,年輕的君王和野心勃勃的權臣君臣都必有一爭,做為臣子,她自然是皇上怎麼說就怎麼做,為此糾結完全沒有必要。

至於他饒了她,也許是辦為大丈夫心理,不屑用她一個女子來擋在前面吧!

她不能因為鰲拜放了她,就受他蠱惑,這事再重來一遍,她還得那麼做……堅定心意之後,四貞將這事丟在了腦後。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鰲拜因專擅弄權而被擒,玄燁於大朝時宣佈鰲拜三十條罪狀,廷議當斬,但念其歷事三朝,為朝廷效力頗有些看着,不忍加誅,僅命將其革職,籍沒拘禁,其黨羽有的被處死有的被革職。

雖免於刑戮,但一個月後,鰲拜還是死在了幽禁他的那間屋子裏,至於死因,沒有人知道真相:有說他是被氣死的,有說他是被小皇帝派人毒殺的,也有人說他是被擒當日受了重傷,傷重而亡。在鰲拜死後,他的兒子納穆福獲得釋放,以革職論處。

鰲拜一生,功過參半,對此,玄燁心知肚明,正因如此,他才會在康熙五十二年,他步入晚年之際,再度提起鰲拜的功勞,特別提到「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說自己當年下令捉拿鰲拜,是不得已之舉……

為此,玄燁下旨追賜鰲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待蘇赫死後,仍以鰲拜孫達福襲,到了玄燁的兒子雍正登基后,更是賜鰲拜祭葬,恢復他一等公爵位,予以世襲,加封號曰超武。

只是,這些都是后話了,康熙八年的鰲拜,一下子從炙手可熱的權臣成了階下囚,不僅朝野為之動蕩,即使是遠在偏遠之地的各位藩王,也為之震驚,生出幾分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寒意。

對於十六歲的少年天子玄燁而言,取得這場宮廷兵變的勝利后,朝廷的局勢從此就牢牢地掌握在了他的手裏,再也沒有人能夠權制他的王權,只是縱觀天下,三藩未撤,手握重兵、獨霸一方的藩王就與朝廷隱隱有分庭抗禮之勢,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撤藩的想法,終於擺到了玄燁的御案上。

只是,三藩的藩王鎮守雲貴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原都是明朝將領,投降大清從龍入關,在平定南方時,他們個個都是立了大功的,要想撤藩,等於從虎口爭食,藩王們,能心甘情願嗎?

康熙八年的歲末,玄燁下詔,命三位藩王於九年新正之際,入京覲見。

除了三位藩王外,桂林府掌著定藩王事的孔四貞,也在詔見入京之列。

「貞貞打算怎麼辦?」孫延齡神色凝重:「皇上要撤藩,定藩雖然沒有明說,但三藩撤後,定藩也勢必不能獨存,若不早做盤算,你父王打下的定藩,咱們苦心經營這些年的成果,都要拱手相讓,你就一點想法也沒有?」

四貞愕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有什麼想法?難不成,還犯上作亂不成?自然是奉詔入京,聽從皇上安排。二郎,你不要被別人攛掇,皇上待我們不薄,咱們不能有其他想法。」

「不薄?」孫延齡冷笑,「上一回你進京,差一點就回不來了,別以為我不知道,那會兒,不光索額圖,連皇上也想舍了你的,你為他賣命,他呢?到了關鍵的時候,只想着他的江山,這樣的皇上,我信不過……」

四貞忙掩了他的嘴,低聲喝道:「你瘋啦?竟然說出這樣的誅心之語,別以為咱們在定藩,山高皇帝遠的,就能口無遮攔,若是讓人報了去,只這一條,就能定你的死罪!」

「哼,皇上要誰死,哪還需要理由?就是沒理由,他也能編出來。貞貞,你聽我說,咱們在定藩,最大的倚仗就是這些兵將,當年太皇太后和順治爺恩撫與你,不也是沖着定藩的人馬除了你們孔家,誰也號令不了嗎?你別天真了,誰知道交出兵權之後,皇上還有什麼后招?當初,不也說要留鰲拜一命的嗎?結果怎麼樣,不過一個來月,他就悄無聲息的死了,不行,不能就那樣交出去,咱們得聽聽其他三藩的打算……」

「孫延齡,你趁早打消這個念頭,皇上自有他的打算,咱們做臣子的,就是聽命效忠,皇上要撤藩,咱們就妥妥噹噹地交出去,不能生那爭權奪勢之心,叛亂之輩,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你別被那些人蠱惑了,下回雲南那邊再有人來,我不許你見他們。」四貞生氣地站了起來。

「怎麼就生氣了?」孫延齡拉住她,「我只是想着,其他三藩得知這消息有什麼打算,咱們該有所了解,畢竟,藩地在自個的手裏和在皇上的手裏,不可同日而語。不管他們有什麼盤算,就是為了自保,咱們也得虛與委蛇,你別忘了,京城如今隔咱們千里萬里,你那義父隔咱們,可是數百里而已,若是他抱着其他想法,先取定藩,再攻京師,你做何打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孔四貞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孔四貞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8章 蠱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