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封倭鬧劇

第二百五十三章 封倭鬧劇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準備,明神宗從全國各地再一次調集路勇、水師數萬餘人,準備再一次兵發朝鮮,徹底解決朝鮮戰事。

萬里二十三年(1595年)正月初五,北京城下了今年的第一場大雪。

瑞雪兆豐年。

明神宗心情大悅,神采奕奕地御臨午門樓,召見內藤如安。

明神宗爽快地答應下倭國人所提的七項議和條件,準備對豐臣秀吉及倭國朝臣進行冊封。

機靈的內藤如安當即向明神宗羅列出一大堆待冊封倭國朝臣名單。

明神宗當即頒旨,按大明官制,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授予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增田長盛、大谷吉繼、德川家康、毛利輝元、加藤清正等都督僉事;景轍玄蘇給衣帽;內藤如安授都指揮使。

在北京城玩耍了一年多的內藤如安沒想到此次進京面聖竟然如此順利。這一年多來,他盡嘗北京城美味,盡享北京城美色,最終,不但圓滿完成議和重任,而且還被大明皇帝冊封了一個都指揮使的官職。

內藤如安當即匍匐在地,對明神宗山呼萬歲,叩謝皇恩。

數日後,明神宗下詔,任命沈惟敬為冊封正使,持冊封倭國的國書,即日起同內藤如安一起返回倭國,當面向豐臣秀吉宣讀大明冊封國書。

沈惟敬和內藤如安及加藤美智子當天從北京出發,在方柄率領的三百名東廠番役的護送下,取道登州,登上登州府府尹特地準備好的豪華站船,趕往朝鮮釜山。

來到釜山後,內藤如安向小西行長彙報了這一年多來在北京城同大明議和的情況。當然,對於自己在北京整日吃喝玩樂一事,內藤如安沒有提起。

聽完彙報,小西行長帶領內藤如安向釜山的倭軍最高指揮機構彙報了北京議和的成果,然後,立刻親自出馬,陪同沈惟敬趕回倭國。

經過半個多月的海上顛簸,小西行長和沈惟敬一行順利到達倭國。

已經事先得到消息的豐臣秀吉特地趕到伏見新城,準備在那裏接見大明冊封使節。

豐臣秀吉命令手下精心策劃了隆重的冊封大典。數千名鐵甲衛隊擔任此次冊封大典的警戒工作。

在沈惟敬經過的道路兩旁,無數身着倭國傳統民族服裝的少男少女載歌載舞,歡迎大明使節的到來。

沈惟敬騎在高頭大馬上,眯眼望着兩旁恭迎大明聖差的美麗少女,心旌蕩漾,舒暢無比。

沈惟敬在小西行長的陪同下,來至冊封大殿前。他從馬上胯下,抬頭望向前面的大殿。

宏偉的大殿前,兩排金甲衛士齊整的站立着。

見沈惟敬等人已經來到大殿台階前,金甲衛士中的一人發出一聲爆喝,現場的金甲衛士立刻全都將腰間的佩刀拔出,垂直地舉至胸前。

「有請太閣大人!」

隨着這一聲不知來自何處的高喊,所有人員立刻肅穆站立,現場頓時寂靜異常。

豐臣秀吉拄著拐杖,佝僂著腰身,慢慢騰騰地從殿門內走出。

「太閣大人,沈惟敬特來拜見!」沈惟敬見過豐臣秀吉,見豐臣秀吉向自己走來,趕緊邁動雙腳,迎了上去。

「歡迎上差,裏邊請!」豐臣秀吉面帶微笑,向沈惟敬做出一個請的手勢。

沈惟敬親熱地攙扶一把豐臣秀吉,向大殿內走去。

倭國群臣緊隨其後,陸續進入大殿內。

來至大殿內,沈

惟敬將神宗皇帝賜封給豐臣秀吉的官府、金印雙手奉上,豐臣秀吉滿心歡喜地收下。

沈惟敬又將大明賜予其他倭國將官的服飾交由倭國方面。

安頓好沈惟敬入座后,豐臣秀吉迫不及待地退入內堂,將大明賜封的官服換上,準備穿着它接受冊封。

等豐臣秀吉穿着大明官服從內堂返回到大殿內時,沈惟敬差一點被身着大明官服的豐臣秀吉的滑稽相逗樂。只見身材瘦小的豐臣秀吉穿着寬大的大明官服,那樣子怎麼看都像是身着弼馬溫官服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穿上這官服,太閣大人真是神采飛揚,令人刮目相看呀!」沈惟敬站起身來,滿臉帶笑地對在上壇正中間準備就坐的豐臣秀吉恭維道。

豐臣秀吉為了這次冊封大典,特地請來相國寺臨濟宗高僧西笑承兌做他的翻譯。沈惟敬的話經過西笑承兌之口傳到豐臣秀吉口中,豐臣秀吉很是受用,當即命人為沈惟敬斟酒。

歡迎宴會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開始。

想到平生夙願即將實現,豐成秀吉命令殿旁樂工們奏起歡快的節拍。一時間,橫笛、太鼓、鉦鼓等倭國民族樂器共奏齊鳴,整個大殿內充滿歡快愉悅的氛圍。

酒宴進行到一半,小西行長站起身來,高聲說道:「今天是個好日子,太閣大人倡導的倭國和大明之間的議和談判,終於等來了圓滿結果。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大明冊封特使當眾宣讀冊封詔書。大家鼓掌!」

按說大明冊封使節當眾宣讀冊封國書,被冊封的豐臣秀吉等人應當肅然站立甚至下跪才是。可沒把大明放在眼裏的豐臣秀吉根本沒動屁股,依然端坐在椅子上,準備聆聽沈惟敬宣讀冊封國書。

身為市井無賴的沈惟敬根本不懂得這些繁雜禮節,伴隨着一陣熱烈的掌聲,沈惟敬滿面紅光地站起身,取出密封的冊封詔書,打開宣讀:

「朕恭承天命,君臨萬邦,豈獨乂安中華,將使薄海內外日月照臨之地,罔不樂生而後心始慊也。

爾日本秀吉比稱兵於朝鮮。夫朝鮮,我天朝二百年恪守職貢之國也。告急於朕,朕是以赫然震怒,出偏師以救之。殺伐用張,原非朕意。

「乃爾將豐臣行長遣使藤原如安來,具陳稱兵之由本為乞封天朝,求朝鮮轉達,而朝鮮隔越聲教不肯為通,輒爾觸冒以煩天兵,既悔禍矣。

「今退還朝鮮王京,送回朝鮮王子、陪臣,恭具表文,仍申前請。經略諸臣前後位爾轉奏,而爾眾復犯朝鮮之晉州,情屬反覆。朕遂報罷。

邇者,朝鮮國王李昖為爾代請,又奏,釜山倭眾,經年無嘩,專俟封使。具見恭謹,朕故特取藤原如安來京,令文武群臣會集闕廷,譯審始末,並訂原約三事:自今釜山倭眾盡數退回,不敢復留一人;既封之後,不敢別求貢市,以啟始端;不敢再犯朝鮮,以失鄰好。披露情實,果而恭城,朕是以推心不疑,嘉與為善。

因敕原差游擊沈惟敬為正使,持節齎誥,封而平秀吉為倭國國王,賜以金印,加以冠服。陪臣一下亦各量授官職,用薄恩齎。

仍詔告爾國人,俾奉爾號令,毋得違越。世居爾土,世統爾民。蓋自我成祖文皇帝賜封爾國,迄今再封,可謂曠世之盛典矣……」

沈惟敬讀至此,頓感神宗皇帝詔書中的內容有些蹊蹺,在北京時,明神宗明明是答應了倭國人議和的七項條件的,可剛才讀過的內容卻完全不一樣。

沈惟敬手持詔

書,停頓一下,抬頭偷偷看向坐在上壇正中央的豐臣秀吉。他發現,豐臣秀吉的翻譯西笑承兌正躬身站在豐臣秀吉身旁,將嘴巴貼到豐臣秀吉的耳朵邊低聲私語。而豐臣秀吉的臉上,現出明顯的不快。

沈惟敬猶豫一下,繼續宣讀詔書:

「自封以後,爾其恪奉三約,永肩一心,以忠誠報天朝以信義睦諸國。附近夷眾,務加禁戢,毋令生事。於沿海六十六島之民久事徵調,離棄本業,當加意撫綏,使其父母妻子得相完聚。……」

沈惟敬讀至此,不敢再繼續讀下去。他終於明白,神宗皇帝此前所做的一切議和之舉,根被就是在演戲,聖上根本就沒打算同倭國人真心議和。

沈惟敬心中暗暗叫苦:「這哪是議和呀,分明是攤牌來了。自己還以為有幸當一回冊封特使,見證兩國休戰議和。哪成想,卻接下一個苦差事。自己要是再讀下去,還不知道聖上是一種什麼語氣。這要把倭國人惹惱了,自己非掉腦袋不可。」

沈惟敬再一次看向豐臣秀吉,此時豐臣秀吉的臉色已經因憤怒而變為絳紫色,他右手緊緊握住桌上的酒杯,極力控制自己的憤怒。

「老哥,你看……還讀下去嗎?」沈惟敬慌亂之中向小西行長求救。

「哦……這個……」小西行長一時也拿不定主意該如何幫助沈惟敬。

「巴格!這哪是冊封,分明是來教訓我王來了。不要再讀了!」未等豐臣秀吉發怒,德川家康率憤怒地先站起身來,沖沈惟敬大吼起來。

「不,讓他讀,讓他讀完!」。豐臣秀吉強忍暴怒,厲聲說道。

「沈將軍,那就……將國書讀完吧。」小西行長用一副愛莫能助的語氣對沈惟敬說道。

「老哥……您不能見死不救呀……」沈惟敬此時已經預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不妙,他只能將小西行長當做自己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小西行長坐在原地,低下頭去,無力地對沈惟敬說道:「讀吧。」

「是……爾之所以仰體朕意,而上答天心者也。至於……貢獻,固爾恭誠,但我邊海將吏,惟知……戰守,風濤出沒,玉石難分,效順既堅,朕豈……責報,一切免行,俾絕後釁,遵守朕命,勿得有違。天鑒孔嚴,王章有赫,欽哉,故諭。

萬曆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廣運之寶」

沈惟敬戰戰兢兢地讀完冊封國書,哆哆嗦嗦地抹一把臉上的冷汗,偷偷地看向豐臣秀吉。

「巴格!」此時的豐臣秀吉已經難擬暴怒之情,他大吼一聲,將手中的酒杯摔在地上,「氣煞我也!大明皇帝老兒,我本來就是倭國國王,還用得着你來冊封嗎?這哪是議和冊封呀,分明是在向我宣戰。好,既然你想打,那就打吧。看我大軍不攻進北京城,把你這老兒砍頭問罪。到時候,我要坐在你那把龍椅上,接你的臣民的叩拜!」

「大王,饒命呀!我……我真不知情呀……」沈惟敬此時自知自己在劫難逃,只得下跪求饒。

「來人,將這位明國使節給我推出去斬首!」豐臣秀吉一聲令下,立刻進來兩名帶刀衛士,將沈惟敬控制住。

「大王饒命呀……我是真心為大倭國效命的呀……」

在一聲聲求饒聲中,沈惟敬被拉至殿外,當眾梟首。

一代混世小丑沈惟敬,最終還是結束了自己在明倭議和中的醜陋表演,以一種可悲的下場命喪黃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錦衣月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錦衣月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三章 封倭鬧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