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朝會

第一百零七章 大朝會

建武八年旦日

東京開封府皇宮大慶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宋太上官家趙構與大宋皇帝趙忠信的龍輦緩緩至大慶殿外之後,分列兩旁的大宋文武大臣、各邦朝賀的使臣一起跪下山呼萬歲。

如同一棵棵大樹般的黃摩仗立在大慶殿周圍,還有許多各色旗幟迎風飄揚。

經過數年的準備與遷徙,經過無數次的庭議,趙忠信在國喪期滿,在三年守孝期滿之後,趙忠信終於將大宋國都由臨安遷至東京開封。

開封是個四戰之地,除了黃河天險之外,幾乎無險可守,此也是北宋滅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君昏臣佞,武備鬆弛,文官貪財、武將怕死。

此也是朝廷許多大臣反對遷都至開封府的主要原因,還有就是南方官員的反對,趙構南渡之後,宋朝廷之中的官吏就以江南之人為主,此時重心北移,多少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的,因而南方官吏極力反對。

已經四十餘歲的趙忠信為了統一大業,力排眾議、乾坤獨斷,下旨三年內遷都東京開封府。

趙忠信自即位以來,革故鼎新,厲行節儉,施行新政,國力一日強過一日,並收復河套、河湟,大兵壓境,威服吐蕃諸部,西南吐蕃諸部均向大宋稱臣,並同意大宋向吐蕃全境派駐官吏。

西南吐蕃諸部不同意也不行,不同意就必須冒着滅族的危險,西夏黨項就是前車之鑒。

此數年間,大宋黑旗軍已經逐步平息了西夏殘餘勢力的反抗,大宋王旗插到了西夏每一個角落。

趙忠信同時給予了西南吐蕃極大的恩寵,並給予了他們極大的自主權。

只要稱臣,服從大宋朝廷,其他一切都好說。

西南吐蕃諸部歸於王化,同時也使他們的日子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生活富足,因而大多數吐蕃諸部還是較為滿意的。

趙忠信自即位以來,滅西夏、平吐蕃,此使得趙忠信威名如日中天,威望也是一日高過一日,在朝廷之中也是說一不二,眾臣不敢違逆。

雖一些大臣反對遷都,但自大宋將都城遷至東京開封府之後,還是使得大宋臣民歡欣鼓舞。

遷都表明了什麼?表明了趙忠信恢復中原的決心,表明了大宋再也不懼金,再也不懼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此時大宋軍力天下無人可以匹敵,金惶惶不可終日,大宋不來寇邊,他們就感謝上蒼了,如何再敢招惹大宋,招惹趙忠信?

建武八年旦日,趙忠信為賀遷都之喜,決定舉行大朝會。

此次大朝會除了眾臣齊聚之外,還來了許多外邦使臣,前來恭賀大宋遷都,前來朝拜大宋皇帝趙忠信。

高麗、西遼、真臘、三佛齊、大食、天竺、拜占庭等邦國均派來了使臣,甚至大宋死敵金也派來了使臣前來朝賀。

此為自趙構南渡以來前所未有之事,偏居一隅,實力弱小,沒人願意與宋正式來往。

此時宋國力強盛,舟師實力更是天下無敵,其威名已經遠揚海外,並且自趙忠信即位以來,又新開闢了無數許多海上航線,與海外諸邦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如此,海外諸邦均心甘情願與宋建立良好的關係。

「父皇,請下輦。」趙忠信先下了龍輦,隨後將已經六十餘歲的趙構扶下了龍輦。

趙忠信即位已久,與趙構的恩恩怨怨早已卻之腦後,趙構的對與錯,留待後人評判,此時趙構在趙忠信心中就是一位老人,一位名義上仍是自己父親的老人。

無論怎樣,趙構延續了宋之國祚,其功不可沒。

因此趙忠信對趙構是越來越敬重,對此趙構也能感受到趙忠信的真心。

趙構慈祥的拍了拍趙忠信的手臂,微笑道:「你很好,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定會感到異常欣慰,我趙氏子孫出了一位如此英明神武的聖君,真是天佑我大宋,天佑我趙氏。」

趙構說着說着,眼角已經濕潤了,趙構望着無比熟悉的皇宮,心中是傷心不已,同時也感到異常欣慰。

開封府皇宮乃至整個開封府,趙構是異常熟悉。而此地對於趙構來說又是塊傷心之地,當年國破家亡的一幕幕如同一幅幅畫卷般的,展現在趙構的腦海里。

城之將破,趙構被父親逼着去營金營為質,受盡屈辱,其後倉皇南渡,被金軍攆得上天入地的,自己唯一的兒子也死在了逃亡途中,另外無數的親人也死在此地,凄慘無比。

趙構萬萬沒想到,還有回到開封府皇宮的這一日,萬萬沒想的會如此榮耀的回到此地,受萬邦朝賀,此怎能不使趙構心中是感慨萬千?

當年趙構受到趙忠信的協迫,將帝位傳給了趙忠信,當時趙構心中多少有些痛恨趙忠信,多少有些心有不甘,可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的決定是多麼的英明,大宋皇帝之位,只有趙忠信才擔得起如此重擔,其他任何人都不行,他們最多能夠守成,哪裏像趙忠信如此這般的開疆拓土,使大宋之威名揚名於海內外。

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最關鍵的是,趙忠信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事趙構如父,這麼多年了,趙構早已感受到了趙忠信的敬重之心,此更使得趙構心中是異常欣慰。

雖然這小子有些好色,有些飢不擇食,不過其大義卻絲毫不含糊,趙構想着想着覺得暗暗好笑。

「父皇,大喜的日子,您這是。。。?」趙忠信見狀微笑道。

「昚兒,沒什麼。」趙構笑道:「為父是高興呢。」

「呵呵」趙忠信聞言笑道:「父皇,還有件喜事。」

「嗯?還有喜事?你這小子越來越會賣關子了,快跟為父說說,還有何喜事?」趙構聞言差異的問道。

「哈哈」趙忠信於是大笑着吩咐關禮道:「請兩位公主過來吧。」

「奴婢遵旨。」關禮隨後下去安排了。

不一會功夫,兩名三十多歲的女子在內侍、宮女們的服侍之下,來到了趙構、趙忠信的面前。

「父皇。。。父皇,女兒不孝,叩見父皇。」兩名女子走到趙構面前失聲痛哭。

「你們。。。你們。。。你們。。。?」趙構見狀大驚失色,連連問道。

「不孝的女兒趙蝴、趙寜,父皇啊。。。」趙構的兩個女兒趙蝴、趙寜一起大聲哭道。

「蝴兒、寜兒,你們。。。這麼些年,你們受苦了,父皇無能啊。」趙構是老淚縱橫。

趙構共有五個女兒,靖康年間悉數被擄到了北地,其中三人已死,兩人進了浣衣院,當時她們一個才兩歲,一個才三歲,這麼小的孩子進了浣衣院,其遭遇就可想而知了,長大以後也是受盡凌辱。

紹興協議簽訂之後,趙構也曾經求告金人讓她們回到臨安,可金朝廷卻以兩人已死推脫。

趙構也是無可奈何。

三十多年了,當時趙蝴、趙寜還年幼,趙構早已忘了她們長什麼模樣了,可事情到了此時,趙構怎能不明白她們已經被趙忠信接回來了?

父女相隔三十餘年相見的場面,使得周圍的內侍、宮女、大臣們均是在暗暗抹着眼淚。

「昚兒,你是如何辦到的?」趙構隨後問道。

「兒臣派了兩名使臣就要回來了。」趙忠信淡淡的說道。

趙忠信不但要回了趙蝴、趙寜兩位公主,一些當年一同被擄到金地之人均被趙忠信要了回來,只要他們願意回來。

同時被金朝廷返還的還有趙桓的梓宮。

趙忠信派出的使臣態度是異常強硬,不許推脫、不許隱瞞,如不返還,大宋將會派兵來取,到那時,可就不是取幾個人的問題了。

「蝴兒、寜兒,還不謝謝皇兄的恩典?」趙構隨後對趙蝴、趙寜說道。

「奴家多謝天恩。」趙蝴、趙寜聞言一齊施禮道。

「嗯,不必多禮。」趙忠信點頭道:「朝會要開始了,你們扶著父皇進殿吧。」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有司奏響了雅樂,趙忠信與趙構均是戴着通天冠,身穿絳紗袍,方心曲領,下着紗裙及蔽膝也是絳色,腰束金玉大帶,足穿白襪黑舄,並排坐在大殿之中,受眾臣朝拜。

其後就是左右丞相韓世襲、李椿年,太尉王剛、張浚持爵跪進賀酒,中書舍人顏夏木奏諸方鎮表,門下侍郎陸遊奏祥瑞表,戶部侍郎雲書海奏諸州貢物,禮部尚書黃溫奏諸蕃貢物,太史令陳康伯奏雲物祥瑞。

趙忠信隨後恩賞眾臣及諸邦使臣,並大慶殿設御宴,款待眾臣及諸邦使臣。

。。。。。

「五年,最多五年,朕將發動滅金之戰。」大朝會結束后,趙忠信單獨留下了諸重臣說道。

「臣等領旨。」諸臣此時意見出奇的一致,恭恭敬敬的接旨道。

「目前最要緊的是修路,以方便大軍行軍,不但是要修一般的道路,還有多修鐵路。」趙忠信隨後說道。

「陛下,此前修了那麼多鐵路,都閑置了,為何目前還要繼續修啊?」李椿年異常詫異的問道。

「現在沒用,不代表今後沒用。」趙忠信聞言微笑道:「天物已經現世了,能在鐵路之上跑的車輛還會遠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縱橫帝國之忠信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縱橫帝國之忠信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零七章 大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