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卸職

第168章 卸職

吳王大殿。

孫正吃着葡萄,一旁的大內官正福想其行禮,「大王要早朝了。」

「恩……」孫正點點頭,遞了顆葡萄過去,「你也吃一顆。」

「謝大王賞賜。」正福吃完葡萄,「大王不想要上朝?」

「上朝?」孫正無奈的笑了笑,「你說說先王給孤留下四位輔政大臣,如今顧雍去了,但還有着三位,江問,呂蒙,周瑜,他們什麼時候死?」

「大王,正是有這三位將軍,我大吳才能夠如此強盛,尤其是這次的征討上庸,函谷關以西,那可是數座和百座城池啊!」

「那又怎樣?!」孫正怒色道,「你看看孤這個大王,算是一個大王嗎?如今朝中大臣風頭齊齊靠向他江問,江問說句話,比孤說十句有用!」

「可大王,這江問不是忠於你嗎?」

「大忠似奸,大偽似真,誰能知道他真正的心思!」孫正格外煩躁,「算了,告訴他們,孤今日輟朝!」

「大王,畢竟大軍新勝,還是吳國建國以來最大的勝利,如此時刻更需要君王助威,大王還請三思!」正福躬身行禮說道。

孫正站起了身,「去把孤的朝服拿來!」

「上朝!」

「臣等拜見大王!」

「大王千秋無期!」

孫正俯瞰大臣,看着大臣說道:「諸位,吳國自漢中一戰以來,一直保守養精蓄銳,壽春一戰,有司馬兵下襄城迫使曹操退兵,樊城一戰有大都督死守最終方才退敵,而前不久大吳終於有了一場北征之戰,此戰更是大獲全勝!」

「而此戰之功勞者!當屬上將軍!」

「臣等賀大王,賀上將軍,天佑大吳!」

孫正看着江問說道:「愛卿,到了現在,想要什麼封賞?孤聽說劉協麾下有二女,長相美麗,姿容絕佳,愛卿可曾有意?」

江問行禮說道:「大王,臣今日已經四十五,家中已經有了妻兒。」

「那錢財?」孫正神色一動說道,「孤也想起來了,如今江濤客棧可謂全國之最,每日收穫錢糧無數,商機更是絡繹不絕,上將軍恐怕不會在意錢糧。」

「唉,如今侯也已經封了,官呢卿也是上將軍之職,孤好像沒什麼好賞賜給卿的。」

江問神色一暗,嘆了口氣行禮說道:「倦鳥知歸,臣突然對故土眷念,臣請求將富春一地賞賜於臣。」

「富春一地?」孫正先是微眯眼睛輕問,接着搖了搖頭,「卿乃是我國之柱石,此戰功又是最,不若如此,即日起食邑江東萬戶,特封君姓「孫」,即日起入朝不拜,賜上朝可穿鞋執劍,另外即日起百官見江君如見孤!」

「大王這等封賞,實在太過,請大王三思!」周瑜出列說道。

呂蒙微微挑眉,有些不解的看着周瑜,江問也是行禮說道:「大王,臣也以為此等封賞太過,臣受之有愧!」

「孤意已決,即日請愛卿前往自己的封地領賞去吧!」

江問府邸,江生看着手中的書信,一眾學生皆是膛目結舌,陶兒更是已經昏了過去。

江蓮很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嬌媚的聲音還是止不住的顫抖,「父親,父親他……」

江生也是說道:「現在……父親就怕是起兵造反,恐怕吳國的君主也是父親的了!」

蔣琬與鄧艾更是不知所言。

「蔣琬聽令!」

蔣琬行禮說道:「臣蔣琬,拜見大王!」

「受將軍舉薦,即日起封任蔣琬為丞相,總理國政!」

「封鄧艾為屯田都尉。」

「接旨吧。」

「臣謝大王!」

江生看了看大內官,儒雅隨和的心性也是不由的想要說上幾句,大內官向著江生行禮說道:「公子,江君不曾為公子謀職。」

「奴婢告退。」

主堂之上,鄧艾,蔣琬,江生,江蓮還有江問及其妻妾。

「父親,為何不為孩兒謀取官職?」江生頗有些不舒服的說道。

江蓮也是黛眉微皺,「女兒也是心有不服,如今女兒在月旦評之上,也是身居上等,父親更是為孫君,天下雖然未曾有女子當官的先例,但女兒要開創先河!」

「你們兩個少說兩句!」陶兒喝道,江生和江蓮看了眼,安靜了下來,畢竟陶兒在家中的威嚴,可要比江問大的多。

「老爺可是有難處?」貂蟬笑着說道,歲月在女人的臉上微微留下痕迹,但依然美的驚艷,讓人心神跌宕起伏。

江問說道:「封君一事,是我們的大忌,也是大王要除掉我的決心,大都督也是看出了大王的決心,出言相勸,大王仍然一意孤行,就說明了大王已經想要兔死狗烹。」

蔣琬與鄧艾稍稍回想,立刻就會過了神,畢竟剛剛被這喜事沖昏了頭,沒有細細思忖。

「鄧艾,蔣琬!」

「學生在!」

「你我之間的師生情,便到此為止,你們如今也已經自立成才,更是為國之重臣,不必再自稱我的學生。」

「學生自問有才學,但卻如江水比浩海,老師的東西學生還未學透,學生不願離開!」

「聽話!」江問低着頭說道,「如此才可讓你們不被牽扯其中!」

鄧艾和蔣琬神色極其動容,極其艱難的答道:「是!」

「今日起關閉江府,陶兒你的江濤客棧也關了吧,不再接客。」江問站起身,「我這就去向大王卸職,你們收拾一下準備前往江東。」

「這……」陶兒有些莫名奇妙的看着江問與其他人,到底是不明白,封君啊這可是天大的喜事,怎麼現在搞得像是要被抄家一樣。

江生與江蓮眼神一狠,說道:「父親於朝中,于軍中都是威望極高,他若是卸磨殺驢,我們也可以領軍殺了他!」

「胡說八道!」江問呵斥道,「如若是再敢口出狂言,說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即刻起就將你們逐出江府!」

「父親!」

「收拾東西!」江問說道,「我這就去面見大王,卸掉一身職權。」

「生兒,蓮兒,這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你爹不是封號孫君嗎?」

襄陽,吳王大殿,孫正看着自己手中的竹簡,一旁的大內官手腳不停的打顫,「大王,這到底是何意啊?」

孫正將竹簡放在一旁,大笑了起來,說道:「孤為吳王,接任先王為孤留下來的江山與臣子,而今這臣子立了功勞,孤思來想去,居然不知道封他什麼,堂堂吳國之主,吳國之王,連一個賞賜都給不出去了,到底要什麼樣的臣子才能如此!」

「一國之主,居然連封賞都給不出去了。」

「可大王不是已經封了江問孫君了嗎?」

「這已經不是封賞,而是一道催命符了,」孫正淡淡的說道,拿起了方才的竹簡,上面寫的全是吳國當今文武大臣的名字,「自古以來,封君,意味着共享國土,君之稱亦是王之稱,自古以來有哪位王要與旁人同享國土?又或者有哪國能夠同時讓兩王共存?」

「大王,你這是圖什麼啊!一直等著江問逝世不就行了嗎?」

「大王,孫君求見!」

孫正臉色一凝,朝堂之上江問不授此職,孫正便知道江問肯定是看出了端倪,如今來此,也不知道到底是想要幹什麼。

「臣江問見過大王!」

孫正看着江問,「孫君來見孤,有何事?」

「臣來卸職。」

「恩……孫君是不滿意……」孫正猛地抬起頭看向了江問,「孫君方才說什麼?」

江問鄭重的說道:「臣,來卸職辭行!」

孫正表情不知道該如何言語,眼神之中卻已經佈滿了狂喜。

「卿乃國之柱石,這國不可無卿啊!」

「大王,世間大才能人倍出,臣已經為大王留有大才,有這些人才在,臣固然不在朝堂,也可讓大吳不敗。」江問鄭重行禮說道,「臣已經年老昏聵,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在輔佐大王了,還請容臣請辭。」

「好好好,孫君你一定要好好安養身子,來,孤送孫君,孫君你請。」

「哎,這個老傢伙還是真的識趣啊。」

襄陽城外,來來往往送行的官員數不勝數,江生與江蓮回頭看了眼這諾大的襄陽城。

「大王,這任由江問離開,他若是招兵買馬……」

「這正好,這些大臣雖然支持着江問,但一旦他造反,這風向可就倒回來了,你說他就算招兵買馬,與朝堂之上的這些文武大臣能有一比?」

漢218年五月,江問卸去一身職權下野,到桂陽將自己二叔的墓遷往至富春縣,而後攜帶江家所有下人去往了江東。

建業,建業城外,劉協攜帶自己的妻兒,站在城門之外眺望着遠處,孫尚香在一旁眼神閃爍,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孫君來了,府中已經備好了美酒佳肴,還請入宴!」

江問和自己的全家進入了建業,酒宴之上陶兒貂蟬孫尚香難得相遇,很快就聊到了一塊,而江生與江蓮也是被劉協的公主帶着去遊玩,酒宴之上僅剩下了江問與劉協二人。

劉協晃悠着自己手中的酒杯,「這美酒香醇,如君臣之間越品越讓人醉,而這美酒的出處,還是出自你手。」

江問笑道:「建業公何須說出此話,美酒醉人只是於舌,其心不醉。」

「哈哈哈,」劉協放下了酒杯,有些失神的說道,「我與孫君相見是冠武王刺董卓之時,那時候我以為你與冠武王是救助天下,救助漢室的忠臣良將,可日子一天天過去,我才知曉原來你和冠武王與那董卓一樣,不過是藉著我來號令諸侯。」

「看着孫家一天天坐大,你地位也在水漲船高,權利也越來越大,直到了現在,我甚至以為你會如昔日孫堅與我一般,對孫正,應該說任何一個權傾朝野的臣子都想要坐上那位置。」

「但我疑惑了……」劉協稍稍收斂回了自己的心神,看着江問說道,「你在朝堂之上,除了那些宗親將軍們,從來沒有排除過異己,周瑜也好,顧雍也罷,呂蒙,魯肅……這些人你從來沒有想除掉,要知道一個稍稍有心的權臣,只要除掉其中一人,便足以。」

「你卻沒有,如今與你共分軍權的周瑜,呂布,隨便死一個立刻就能打破朝野平衡。」劉協滿是不解,「而現在亦或是幾月前的朝堂,孫正封你為君,其用途無外乎是想要有你沒他,有他沒你,到了這種地步,你卻退了!」

「卸掉自己全部的職權,最後得到的不過是一個萬戶侯,孫君的稱謂,以你的才智與謀略,要是不退這一步真與孫正斗,吳國會再行改變君主!」

江問笑着說道:「建業公所說所問這麼多,不外乎就是問我,權利已經遠遠高過了吳主,為何不願自己當王,反而甘願讓出一切?」

「這日以堆疊的慾望,不斷豐滿並扭曲自己的初心,道路不斷岔亂,一直走下去后再也找不到初心。」江問說道,「人的初心可改,但與人約定,卻是不能改。」

「荊軻為友為約定,甘願赴死刺殺秦王,霍光權傾朝野卻也未曾造反,」江問醉道,「如今每次,不過是回想起昔日喝酒時許諾的約定,一日為吳臣,終身為吳臣,全始全終。」

「好個全始全終,如今你的所作所為,也不得不讓人相信你所說的話,」劉協說道,「我還有個疑問,你當初為何選擇了孫堅也不願意選我,我為漢天子,這樣的名聲,你為何不願輔佐我,你也覺得我這樣的人,真不適合當漢天子,沒有這份平復天下的能力?」

「建業公身邊不乏名臣,那些漢室老臣見我,恐怕只會因為在下年幼而驅逐在下,不是我不願,而是你當時不會願意。」江問說道,「而有的人只看一眼便足以讓人覺得他能夠終身追隨,如衛鞅見秦孝公,也如張良見高祖,這些事人說不準,若是硬要說的話,也只能夠怪緣分。」

劉協大笑着,「多年來的疑惑,總算是解了,來喝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之絕世謀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之絕世謀臣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8章 卸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