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鄴城士人

第一百五十二章 鄴城士人

張毅見韓馥實在惶恐,忽道:「聽聞袁紹奸賊曾唆使手下騷擾使君之家,不知細況如何?」

韓馥不知張毅是什麼意思,只好以辱罵袁紹為原則,道:「袁紹奸賊,忘恩負義!此前,我念此賊與將軍有兄弟之誼,便邀請此賊到鄴城迎接將軍。誰知此賊狼心狗肺,暗中奪了冀州抗拒將軍天兵,更唆使手下打上門來,可憐我長子雙腿被生生打斷,若非天幸,只怕我亦蒙難了!」說起此事,韓馥實為痛心,罵起來極為順口。

張毅陪着嘆道:「不知令公子傷勢如何,本帥這就派軍中良醫上門為公子診治。軍中郎中於跌打之道十分有經驗,或許能醫好令公子之傷!」

韓馥拜謝,張毅又道:「聽聞使君有一女,年方二八,溫柔賢淑,卻不知可曾許配人家?」

韓馥不知張毅是何意,如果說張毅要與他結親,恐怕不會親口說出。如果不是結親,那為何這樣發問?

韓馥謹慎道:「將軍,小女粗鄙,至今還未許配。」

張毅笑道:「本帥有一結拜兄長,姓高名順字長風,為人剛正嚴明,忠誠可靠,所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本帥麾下第一大將!本帥欲為兄長求使君之女為妻,不知韓使君意下如何?」

今後鄴城必須得高順坐鎮,結親抬高他的身份,十分有助於他安定鄴城。高順的忠誠,任何一個穿越者都不會懷疑,所以張毅也不怕抬高高順的身份,娶了韓馥之女,鄴城就算安定了一半。再者,高順年紀也不小了,能娶個貴家小姐組個家庭,也是喜事。

韓馥有心不應,然而抬頭一看張毅,卻見那笑容中如同包含了刀劍。韓馥無奈,只好點頭道:「承蒙將軍抬愛,下官自無不應之理。只是小女粗鄙,恐怕難入高將軍之眼!」

張毅大喜長笑,拉起韓馥道:「文節公,此事就這麼定下了!如此你我便是親戚,也不必再客氣,互相以表字相稱如何?」韓馥不敢,後來見張毅極力要求,便順着張毅之話稱呼起張毅表字,如同何苗一般。

張毅大喜,領着韓馥拜見了太后。韓馥見了太后,自有一番落淚痛哭,表白忠臣之心。太后好言安慰,命他仍為冀州牧,與驃騎將軍張毅一起共赴國難。韓馥亦是恭敬領命。

出了暫作太後宮殿的府院,張毅命人去將高順請來。張毅追擊袁紹,高順坐鎮鄴城,既要搜剿鄴城亂兵,又要整頓兵馬,還得維護治安,忙得沒片刻安寧。高順依禮拜見,張毅大笑着拉起,道:「此處沒有外人,大哥不必多禮!」

高順訝然,韓馥不是外人難道是內人嗎?

張毅笑道:「大哥忠勇無雙,韓使君小姐溫柔賢淑,正是英雄美人,天作之合。所以小弟作媒,促成如此良緣,大哥以為如何?」

高順萬年不變的黑臉也是一紅,見那邊韓馥朝他微笑點頭,高順竟頗有點不好意思,躊躇片刻才道:「凶奴未滅,天下未靖,何以為家?此事……」

張毅擺手大笑道:「凶奴滅了有烏桓,烏桓滅了有鮮卑,這天下分分合合征戰殺伐之事,何曾斷過?大哥還成家不成?你與韓小姐本是良緣,既然韓使君不棄,如何有推拒之理?大哥休得多言,此事小弟做主了!」

韓馥天下名士,韓家小姐高順是求之不得,如何有推拒之理,先前之話,只是一時客套而已。見張毅如此說,高順便道:「全憑主公作主!」

張毅大笑道:「大哥還不拜見令岳?」

高順又向韓馥下拜施禮。韓馥見高順有禮有節,非是粗俗武人,作為女婿雖不如意,卻總算沒有失望到極處。再者,女兒嫁了高順,自己家人也不必擔驚受怕了。因此,韓馥微笑作答,場面也算和諧。因為目前戰事頻頻,不知何時有安定之期,張毅當下決定五日後完婚,韓馥高順也沒有意見。

又談了一會,那邊耿武閔純率鄴城士人求見。原來他們見韓馥久久不出,擔憂會有個好歹,是以來見。張毅親自迎入,見禮已畢,笑道:「諸位,本帥在此宣佈一件好事,韓使君已將女兒許配本帥結拜兄長、軍中大將裨將軍高順,定於五日後完婚!如此英雄美人喜結良緣,實為喜事,請諸位到時前來喝杯喜酒!」

耿武等人看向韓馥,韓馥點頭笑道:「高將軍勇謀兼備,正直忠勇,為驃騎將軍麾下大將。小女高攀,結此良緣,請諸位到時能來赴宴!」

諸人見韓馥如此說,紛紛道賀。張毅見麾下終於有了些文人,臉上也有了笑意。雖然這些文人未必對他有多少好感,不過沒有隨着袁紹離去,便是對他存了念想。無論是因為太后的原因也好,還是因為家業的原因也罷,剩下的就看張毅如何調和好各家利益,讓這些世家士人投靠了。

閔純又出言道:「將軍,韓使君其實早已欲投效,前日曾命我遊說趙浮程渙兵變投奔將軍。然而我遊說無功,本待與耿長史組織家丁襲擊袁紹南城,還未發動便有趙浮程渙之變。雖然我等無功,韓使君投效將軍之意卻早已明顯,純與耿長史家中家丁昨夜人人持兵器準備半夜發動,將軍一問便知,此事請將軍明鑒!」

以閔純這種士人的人品,知道程渙沒有表明他們的功勞,他是不會在此時說出的。然而,為了讓韓馥在張毅麾下好過些,閔純不得不把此事安在韓馥的頭上。

程渙並未對張毅說過閔純遊說之事,張毅此時聽聞,心道原來還有此一節,便多了些想法。因為耿武閔純歷史上只有一句話,張毅其實不知歷史上他們的事迹,見他們竟要用家丁衝擊袁紹軍,忠烈如此,心中不由佩服。起身將閔純扶起,又拉過耿武之手,讚歎道:「二位節義如此,真是古之士大夫!太后匆忙離京,百官未得相隨,二位人品才智俱冠冀州,不知是否願意輔助太后?」

二人聞言,雖心中早有準備,卻都是一愣。如果太后委了他們官職,他們便不再是韓馥手下,按照士人的道德標準,他們便得忠於新的職事,而不再忠於韓馥恩情。二人都是謹守士人道德標準之人,如果真離了韓馥,那便再無盡忠之理,從此與韓馥之間便只是道義上的朋友,而非主僕君臣。

閔純耿武望向韓馥,韓馥道:「漢家臣子,為天子太后盡忠乃是本份,能得太后、驃騎將軍器重,實為二位之福,二位何必猶豫?」

閔純聞言向張毅下拜道:「謹遵將軍之命!」

耿武猶豫一下,終於道:「將軍,此前為袁紹所擾,武身心俱累,日夜昏昏沉沉,為國盡忠實有心而無力!武非敢拂逆將軍之意,卻只得告罪,請將軍寬宏允我休息於江湖!」

張毅被人當面拒絕,臉上稍稍尷尬,旋即笑道:「無礙,且請好好歇息將養,恢復之後再出山為朝廷效力不遲!」張毅不是董卓,也不想像董卓那樣強迫士人,這些人只要不逃出鄴城,張毅並不想為難。再者,現在初得鄴城,一城士人如同驚弓之鳥,張毅稍稍有所舉動便能讓人誤會。此時正是安定人心之時,張毅也不敢逼迫。

鄴城士人見張毅竟然沒有動怒,都是鬆了口氣,心中稍稍安定。

張毅拉起閔純,笑道:「伯典高義大才,本帥必稟明太后,量才施用!」閔純坦然道謝。此後有人不恥他改換門庭高攀張毅,他亦坦然受之,不加分辨。

於他而言,忠,他已經盡過;義,他已經達到極致。韓馥非是謀天下之主,自己再與韓馥糾纏不清,於韓馥非但無福,反而有禍。如此,為人為己他都得投於張毅,何懼世人言論?

張毅送走韓馥等人,將閔純留了下來,畢竟鄴城之事如何處理,他的主意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正在此時,親衛來報甄家家主甄隱來訪。張毅命親衛將其請入客廳,然後問閔純道:「伯典以為他所為何事?」

閔純不假思索便道:「未顯公此來,恐怕是鄴城世家之代表。袁紹抗逆太后與將軍,失道寡助,果然數天便敗退,鄴城世家隨他而去者只有一半。另一半雖然留在鄴城,然而對於將軍對待世家的態度卻是擔憂,所以由未顯公前來試探!」

張毅點點頭,心中有了底,於是讓閔純作陪接見甄隱。之所以讓閔純作陪,也是表示鄴城之人得寵,讓鄴城之人不必忐忑不安。

甄隱年約五旬,三咎長須飄飄,面色紅潤,兩目有神,氣度十分不凡。甄隱見了張毅,急忙下拜道:「罪人甄隱,參見驃騎將軍!」

張毅扶起,奇道:「未顯公名揚冀州,何罪之有?」

甄隱作惶恐之狀道:「袁紹初入鄴城,為次子求寒家侄女為妻。當時袁紹與將軍有兄弟之誼,隱為高攀將軍,便允了此事,誰知袁紹竟然抗拒太后與將軍天威!袁紹既然做此大逆不道之事,隱自不肯相從,是以昨夜閉門鎖屋,拒絕隨袁紹北去,而投歸太后、將軍之所在!隱誠惶誠恐,請將軍恕罪!」

張毅寬慰道:「此前公雖與袁紹結親,卻是不知袁紹會叛,不知者不罪,且請安心!如今太后駕幸鄴城,百官未得相隨,未顯公祖上曾任漢家太保(宰相),是忠良之後,當此國難之時,還望未顯公出山輔助太后安定國事!」

甄隱自然料到張毅不會怪罪,見張毅邀請,便笑而答應。反正他只任太后的官,便是日後袁紹打了回來,他也不怕。

張毅見甄隱合作,心中也是高興,便請甄隱推舉鄴城賢者輔助太后。漢魏時期風氣如此,曹操得荊州之時,也請當地長者推薦良才。甄隱欣然推舉了十幾人,張毅令閔純記下,表示必定稟報太后,所有賢才必量才施用。

張毅與甄隱的會面,實可以用和諧來形容,徵召了這麼多世家之人,也算暫時籠絡了世家之心,此次會面可算卓有成就。然而,張毅這傢伙還惦記着人家的小侄女呢!洛神甄宓,張毅這種狼人怎麼能放過呢,這傢伙正打着主意如何將這超級小蘿莉名正言順的掌握住呢!

張毅忽然向甄隱道:「未顯公,袁紹抗逆天威,公乃忠良之後,公與袁紹的兒女親事便須了斷,不然恐怕有負公之家世名望!」

張毅見韓馥實在惶恐,忽道:「聽聞袁紹奸賊曾唆使手下騷擾使君之家,不知細況如何?」

韓馥不知張毅是什麼意思,只好以辱罵袁紹為原則,道:「袁紹奸賊,忘恩負義!此前,我念此賊與將軍有兄弟之誼,便邀請此賊到鄴城迎接將軍。誰知此賊狼心狗肺,暗中奪了冀州抗拒將軍天兵,更唆使手下打上門來,可憐我長子雙腿被生生打斷,若非天幸,只怕我亦蒙難了!」說起此事,韓馥實為痛心,罵起來極為順口。

張毅陪着嘆道:「不知令公子傷勢如何,本帥這就派軍中良醫上門為公子診治。軍中郎中於跌打之道十分有經驗,或許能醫好令公子之傷!」

韓馥拜謝,張毅又道:「聽聞使君有一女,年方二八,溫柔賢淑,卻不知可曾許配人家?」

韓馥不知張毅是何意,如果說張毅要與他結親,恐怕不會親口說出。如果不是結親,那為何這樣發問?

韓馥謹慎道:「將軍,小女粗鄙,至今還未許配。」

張毅笑道:「本帥有一結拜兄長,姓高名順字長風,為人剛正嚴明,忠誠可靠,所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本帥麾下第一大將!本帥欲為兄長求使君之女為妻,不知韓使君意下如何?」

今後鄴城必須得高順坐鎮,結親抬高他的身份,十分有助於他安定鄴城。高順的忠誠,任何一個穿越者都不會懷疑,所以張毅也不怕抬高高順的身份,娶了韓馥之女,鄴城就算安定了一半。再者,高順年紀也不小了,能娶個貴家小姐組個家庭,也是喜事。

韓馥有心不應,然而抬頭一看張毅,卻見那笑容中如同包含了刀劍。韓馥無奈,只好點頭道:「承蒙將軍抬愛,下官自無不應之理。只是小女粗鄙,恐怕難入高將軍之眼!」

張毅大喜長笑,拉起韓馥道:「文節公,此事就這麼定下了!如此你我便是親戚,也不必再客氣,互相以表字相稱如何?」韓馥不敢,後來見張毅極力要求,便順着張毅之話稱呼起張毅表字,如同何苗一般。

張毅大喜,領着韓馥拜見了太后。韓馥見了太后,自有一番落淚痛哭,表白忠臣之心。太后好言安慰,命他仍為冀州牧,與驃騎將軍張毅一起共赴國難。韓馥亦是恭敬領命。

出了暫作太後宮殿的府院,張毅命人去將高順請來。張毅追擊袁紹,高順坐鎮鄴城,既要搜剿鄴城亂兵,又要整頓兵馬,還得維護治安,忙得沒片刻安寧。高順依禮拜見,張毅大笑着拉起,道:「此處沒有外人,大哥不必多禮!」

高順訝然,韓馥不是外人難道是內人嗎?

張毅笑道:「大哥忠勇無雙,韓使君小姐溫柔賢淑,正是英雄美人,天作之合。所以小弟作媒,促成如此良緣,大哥以為如何?」

高順萬年不變的黑臉也是一紅,見那邊韓馥朝他微笑點頭,高順竟頗有點不好意思,躊躇片刻才道:「凶奴未滅,天下未靖,何以為家?此事……」

張毅擺手大笑道:「凶奴滅了有烏桓,烏桓滅了有鮮卑,這天下分分合合征戰殺伐之事,何曾斷過?大哥還成家不成?你與韓小姐本是良緣,既然韓使君不棄,如何有推拒之理?大哥休得多言,此事小弟做主了!」

韓馥天下名士,韓家小姐高順是求之不得,如何有推拒之理,先前之話,只是一時客套而已。見張毅如此說,高順便道:「全憑主公作主!」

張毅大笑道:「大哥還不拜見令岳?」

高順又向韓馥下拜施禮。韓馥見高順有禮有節,非是粗俗武人,作為女婿雖不如意,卻總算沒有失望到極處。再者,女兒嫁了高順,自己家人也不必擔驚受怕了。因此,韓馥微笑作答,場面也算和諧。因為目前戰事頻頻,不知何時有安定之期,張毅當下決定五日後完婚,韓馥高順也沒有意見。

又談了一會,那邊耿武閔純率鄴城士人求見。原來他們見韓馥久久不出,擔憂會有個好歹,是以來見。張毅親自迎入,見禮已畢,笑道:「諸位,本帥在此宣佈一件好事,韓使君已將女兒許配本帥結拜兄長、軍中大將裨將軍高順,定於五日後完婚!如此英雄美人喜結良緣,實為喜事,請諸位到時前來喝杯喜酒!」

耿武等人看向韓馥,韓馥點頭笑道:「高將軍勇謀兼備,正直忠勇,為驃騎將軍麾下大將。小女高攀,結此良緣,請諸位到時能來赴宴!」

諸人見韓馥如此說,紛紛道賀。張毅見麾下終於有了些文人,臉上也有了笑意。雖然這些文人未必對他有多少好感,不過沒有隨着袁紹離去,便是對他存了念想。無論是因為太后的原因也好,還是因為家業的原因也罷,剩下的就看張毅如何調和好各家利益,讓這些世家士人投靠了。

閔純又出言道:「將軍,韓使君其實早已欲投效,前日曾命我遊說趙浮程渙兵變投奔將軍。然而我遊說無功,本待與耿長史組織家丁襲擊袁紹南城,還未發動便有趙浮程渙之變。雖然我等無功,韓使君投效將軍之意卻早已明顯,純與耿長史家中家丁昨夜人人持兵器準備半夜發動,將軍一問便知,此事請將軍明鑒!」

以閔純這種士人的人品,知道程渙沒有表明他們的功勞,他是不會在此時說出的。然而,為了讓韓馥在張毅麾下好過些,閔純不得不把此事安在韓馥的頭上。

程渙並未對張毅說過閔純遊說之事,張毅此時聽聞,心道原來還有此一節,便多了些想法。因為耿武閔純歷史上只有一句話,張毅其實不知歷史上他們的事迹,見他們竟要用家丁衝擊袁紹軍,忠烈如此,心中不由佩服。起身將閔純扶起,又拉過耿武之手,讚歎道:「二位節義如此,真是古之士大夫!太后匆忙離京,百官未得相隨,二位人品才智俱冠冀州,不知是否願意輔助太后?」

二人聞言,雖心中早有準備,卻都是一愣。如果太后委了他們官職,他們便不再是韓馥手下,按照士人的道德標準,他們便得忠於新的職事,而不再忠於韓馥恩情。二人都是謹守士人道德標準之人,如果真離了韓馥,那便再無盡忠之理,從此與韓馥之間便只是道義上的朋友,而非主僕君臣。

閔純耿武望向韓馥,韓馥道:「漢家臣子,為天子太后盡忠乃是本份,能得太后、驃騎將軍器重,實為二位之福,二位何必猶豫?」

閔純聞言向張毅下拜道:「謹遵將軍之命!」

耿武猶豫一下,終於道:「將軍,此前為袁紹所擾,武身心俱累,日夜昏昏沉沉,為國盡忠實有心而無力!武非敢拂逆將軍之意,卻只得告罪,請將軍寬宏允我休息於江湖!」

張毅被人當面拒絕,臉上稍稍尷尬,旋即笑道:「無礙,且請好好歇息將養,恢復之後再出山為朝廷效力不遲!」張毅不是董卓,也不想像董卓那樣強迫士人,這些人只要不逃出鄴城,張毅並不想為難。再者,現在初得鄴城,一城士人如同驚弓之鳥,張毅稍稍有所舉動便能讓人誤會。此時正是安定人心之時,張毅也不敢逼迫。

鄴城士人見張毅竟然沒有動怒,都是鬆了口氣,心中稍稍安定。

張毅拉起閔純,笑道:「伯典高義大才,本帥必稟明太后,量才施用!」閔純坦然道謝。此後有人不恥他改換門庭高攀張毅,他亦坦然受之,不加分辨。

於他而言,忠,他已經盡過;義,他已經達到極致。韓馥非是謀天下之主,自己再與韓馥糾纏不清,於韓馥非但無福,反而有禍。如此,為人為己他都得投於張毅,何懼世人言論?

張毅送走韓馥等人,將閔純留了下來,畢竟鄴城之事如何處理,他的主意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正在此時,親衛來報甄家家主甄隱來訪。張毅命親衛將其請入客廳,然後問閔純道:「伯典以為他所為何事?」

閔純不假思索便道:「未顯公此來,恐怕是鄴城世家之代表。袁紹抗逆太后與將軍,失道寡助,果然數天便敗退,鄴城世家隨他而去者只有一半。另一半雖然留在鄴城,然而對於將軍對待世家的態度卻是擔憂,所以由未顯公前來試探!」

張毅點點頭,心中有了底,於是讓閔純作陪接見甄隱。之所以讓閔純作陪,也是表示鄴城之人得寵,讓鄴城之人不必忐忑不安。

甄隱年約五旬,三咎長須飄飄,面色紅潤,兩目有神,氣度十分不凡。甄隱見了張毅,急忙下拜道:「罪人甄隱,參見驃騎將軍!」

張毅扶起,奇道:「未顯公名揚冀州,何罪之有?」

甄隱作惶恐之狀道:「袁紹初入鄴城,為次子求寒家侄女為妻。當時袁紹與將軍有兄弟之誼,隱為高攀將軍,便允了此事,誰知袁紹竟然抗拒太后與將軍天威!袁紹既然做此大逆不道之事,隱自不肯相從,是以昨夜閉門鎖屋,拒絕隨袁紹北去,而投歸太后、將軍之所在!隱誠惶誠恐,請將軍恕罪!」

張毅寬慰道:「此前公雖與袁紹結親,卻是不知袁紹會叛,不知者不罪,且請安心!如今太后駕幸鄴城,百官未得相隨,未顯公祖上曾任漢家太保(宰相),是忠良之後,當此國難之時,還望未顯公出山輔助太后安定國事!」

甄隱自然料到張毅不會怪罪,見張毅邀請,便笑而答應。反正他只任太后的官,便是日後袁紹打了回來,他也不怕。

張毅見甄隱合作,心中也是高興,便請甄隱推舉鄴城賢者輔助太后。漢魏時期風氣如此,曹操得荊州之時,也請當地長者推薦良才。甄隱欣然推舉了十幾人,張毅令閔純記下,表示必定稟報太后,所有賢才必量才施用。

張毅與甄隱的會面,實可以用和諧來形容,徵召了這麼多世家之人,也算暫時籠絡了世家之心,此次會面可算卓有成就。然而,張毅這傢伙還惦記着人家的小侄女呢!洛神甄宓,張毅這種狼人怎麼能放過呢,這傢伙正打着主意如何將這超級小蘿莉名正言順的掌握住呢!

張毅忽然向甄隱道:「未顯公,袁紹抗逆天威,公乃忠良之後,公與袁紹的兒女親事便須了斷,不然恐怕有負公之家世名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搏命之厚黑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搏命之厚黑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鄴城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