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新修本草

第378章:新修本草

兵部尚書任雅相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自古以來皇權至上,作為執掌天下最高權利的皇帝,向來痛恨威脅皇權的存在。

無論是世家門閥這樣的群體,或者是個人,以及皇帝身邊親自的人等。

只要是威脅到了皇權,必然會遭到皇帝無情的鎮壓,這其中最讓皇帝寢食難安的便是將領擁兵自重。

因為將領一旦擁兵自重,他們便會自立為王,進行潘鎮割據,甚至動搖整個王朝的根基。

所以,歷朝歷代都在防止將領權利過大,最後導致擁兵自重的局面,便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進行防範。

唐朝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府兵制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南衙禁軍十六衛中的十二衛領導府兵折衝府,對天下「折衝府」只是遙領。

真正打仗時會有皇帝委派的將領負責戰時指揮,二者相互制約,使得府兵散於天下,卻仍由中央控制,完美的避開了將領擁兵自重的可能。

「兵部尚書說的不無道理,但是,在邊境開墾屯田也確實可以節省運輸的消耗,又能夠就地解決糧草問題。」

「這樣一來,真是令朕左右為難!諸位愛卿以為應該怎麼辦才好?」李承乾問道。

一面是糧草問題可以就地解決,大大的節省朝廷的開支,一方面又擔心將領會擁兵自重。

就如同安祿山一樣,安祿山雖然是三鎮節度使,要是他手裏沒有民政、財政等一系列權利在手,就算他十鎮節度使,也沒有機會擁兵自重。

沒有人會跟隨一個連糧草都沒有的將領,干殺頭抄家滅門的買賣,就是因為安祿山掌控三鎮轄區內所有的糧食。

他才有足夠的糧食去供養他的軍隊,這些軍隊自然也就只認安祿山這個節度使。

總之,一個將領手中有了錢糧,又有了軍隊,他想要擁兵自重,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陛下不必擔憂!在邊境開墾屯田並沒有什麼不妥,我大唐的府兵制度和均田制度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將邊軍編戶入籍,按戶分發田地,戰時為兵,農忙耕作,閑時操練,即可保證糧草自給自足,又不用擔心將領會擁兵自重。」長孫無忌道。

他將折衝府的那一套給運用到這上面來。

府兵不打仗的時候,便是農民,戰時拿起武器便是一名合格的戰士,而且,除了重型裝備外,其他的裝備都是府兵自己解決,就連軍糧也是一樣自給自足。

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的節省王朝的開支,朝廷的負擔就變的輕鬆不少。

「太尉說的有理!此事容后再議也不遲!眼下最重要的是解決吐蕃和吐谷渾之間的矛盾。」

「吐蕃侵犯我大唐屬國,便是對我大唐的不敬,那便是冒犯我大唐的國威。」

「凡是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李承乾斬釘截鐵道,為了襯托出他的決心,他將漢朝時的一句名言改了說出來。

眾人面面相覷,現在皇帝要打吐蕃,他們再怎麼不同意,也沒有用,皇帝已經下定決心和吐蕃開戰,攔是肯定攔不住。

「諸位愛卿是否同意朕的決定?」李承乾環顧大殿之上的群臣道。

我們反對有用嗎?您又不聽勸,總不能一頭撞死在這大殿上,大家又不傻,大臣心中想道。

「臣等無異議!」群臣異口同聲道。

「既然諸位愛卿沒有意義,那中書舍人便擬詔,詔命王方翼所部與河源軍一同協助吐谷渾,抗擊吐蕃大軍的進犯,誓保大唐附屬國之安寧。」李承乾道。

現在經過兵工廠的努力,王方翼所部三萬大軍,已經裝備了一萬自生火銃,黑齒常之的兩萬河源軍裝備一萬自生火銃。

兩萬條槍的火力,還怕收拾不了吐蕃,這次定要給吐蕃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

「臣領旨!」中書舍人出列道。

「朕昨夜剛剛接到遼東戰報,自程銘振和薛仁貴拿下貴端城之後,高句麗莫離支泉男建命高句麗大將豆方婁領兵三萬來戰。」

「程名振率契丹士兵迎戰,大敗豆方婁,又殲敵二千五百人,我軍如今士氣高漲,一路高歌猛進。」

「我軍更是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薛仁貴手持弓箭,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所射者無不應弦倒地。」

「擊敗溫沙門之後,又與高麗軍戰於石城,我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敵軍中有一員大將善於騎射,殺我軍十餘人,其勢銳不可當。」

「高句麗軍因此士氣高漲,薛仁貴神勇,單騎突入,將其生擒,這才擊敗了高句麗軍。」

「不久之後,薛仁貴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前來救援的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將士,我軍大勝。」

「如今正是消滅百濟和高句麗的大好時機,大唐必要捉住這次機會,一舉消滅高句麗和百濟。」

「劉仁軌、劉仁願。」李承乾說罷,點將。

「臣在!」劉仁軌和劉仁願出列行禮道。

「命你二人率領水軍渡海進擊百濟,此役必滅百濟,朕在長安等你們的好消息。」李承乾道。

「臣遵旨!必不負陛下厚望,不攻克百濟,我劉仁願誓不回長安。」劉仁願行禮道。

「吾欲掃平東夷,頒大唐正朔於海表!」劉仁軌道。

簡短的話語,道出盛唐的氣勢。

「好!你們即可啟程,朕在長安擺下慶功宴,等待你們凱旋歸來。」李承乾道。

「臣領旨!」劉仁軌和劉仁願退了下去準備出征。

「諸位愛卿!可還有事要奏?」李承乾問道,這是每次早朝都要例行的問話。

要是大臣說沒有,那就代表着可以退朝了!會議結束各自回去辦公。

「啟稟陛下!陛下命臣等修撰的本草已經完成!」英國公李績出列,向李承乾彙報道。

初唐交通和貿易的發達,西域和印度文化不斷輸入,使唐代的藥品數目和種類不斷增加,豐富了大唐藥物學的內容。

曾經的醫家治病指南,由陶氏編著的《本草經集注》存在的種種不足以及梁后一百多年來傳抄改移所出現的錯誤,己不適應當時形勢的需要。

換句話說就是,以前的醫書已經遭到了淘汰,現在的大唐有很多藥物在《本草經集注》有很多錯誤的記載,甚至根本就沒有。

於是,醫學家蘇敬便在永徽八年,上表請求重新編寫本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8章:新修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