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太子福王

第223章 太子福王

「眾臣拜見貴妃娘娘、太子殿下、福王殿下!」旁邊老太監待眾人起身後,繼續說道。

「臣等見過貴妃娘娘,太子殿下、福王殿下!」一眾今科進士和往科的先輩們再次行禮。

「平身吧!」白貴妃淡聲道。作為福王和晉王之母,白貴妃年齡和顏沈氏差不多,因養生有方,看起來年齡不到四十,風韻猶存、妖艷無比。

相傳白貴妃極得元祐帝恩寵,專擅後宮二十餘年,屢屢覬覦后位。若不是朝中眾大臣一直竭力反對,恐怕白貴妃早就登上後宮之主寶座,而如今太子之位也許早被福王拿下。

某些和顏家交好的官員也或多或少給顏子卿透露過如今大漢的陛下和貴妃、幾位皇子之間的曲折故事:

元祐六年,當今陛下十四歲,大婚。大婚三年,一直未曾生育。

按說三年時間,當今陛下也才十七歲,用後來的話來說:毛還沒長齊。沒有後代,也不該着急。但任何事不能放到皇家。一旦牽扯到皇室、繼承人這種問題,所有人都會急。

先太后情急之下,大選天下秀女入宮美其名曰充實宮廷,實則為當今陛下「配種」。但事情往往出乎意料:不光皇后未有所出,就連新選進的妃、嬪、常在、答應們也五一中第。

就在太后和眾大臣們心急如焚之際,某天,當今陛下給太后請安后叫人打水洗臉。洗來洗去,窮極無聊之下竟突然覺得端著臉盆的宮女非常耐看,於是乎沒管住下身……

接下來的事便水到渠成:沒身份、沒地位、沒容貌的端水姑娘意外懷孕,而製造這起「血案」的當今陛下還不能不認。因為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是有內起居注負責記錄的,甚至包括xxoo在內。

板上釘釘的事,皇帝也只能捏著鼻子認。又於是乎,當今陛下長子,也就是後來的太子殿下李文成就在一個又爛又小的房間內誕生。

當今陛下可以不認宮女,但卻不能不認宮女的兒子。

消息傳出,舉國歡騰。太后很高興、大臣們很高興、只有當今陛下不高興。因為他對那名一時興起的宮女沒有半點喜愛,對這個讓自己成為笑話的「皇子」自然就更是看不上眼。

更重要的是,元祐陛下已經遇到了「一生摯愛」白貴妃。白妃隨上批秀女入宮之後,被元祐帝一眼看到便捧在手心,和可憐的王宮女遭遇形成鮮明對比。

更重要的是,白妃的肚皮也很爭氣,在太子誕生一年後,相繼三年內為元祐帝誕下福王、晉王兩位皇子。從兩位皇子誕生的那一刻起,白貴妃變產生了無盡野心:要扶自己的兒子登上大位。

因為在白貴妃看來,自己的孩子打出生起,就是註定要登上皇位、執掌天下的。

福王和晉王的誕生,讓元祐帝喜出望外。正如白貴妃夢想的,元祐帝也有此意:換人,換上自己喜歡的兒子,將來繼承自己的一切。

然而,當今陛下很快就發現:原來當皇帝,有時候說話也未必是算數的……

經過無數次和大臣、太后之間轟轟烈烈撕逼大戰,最終,元祐帝明白了一件事:自己的位置也不是想給誰就能給誰,於是乎,當今李文成終於被扶上太子大位。

太子坐下后,明顯沒有福王從容,顯得很拘束。坐在元祐帝旁邊,和另一邊的福王遙遙相對。與福王看向眾進士的審視目光不同,太子眼神中帶有的大多是好奇和探尋。

「陛下有旨,賜宴!」得到元祐帝示意,內侍總管高呼一聲,一群身着青衣的內侍從兩側偏房魚貫而出。井井有條把手中托盤上的佳肴、美酒依次放置在眾人身前桌上。

既然是御宴,當然是由御廚門精心準備、用心製作的美食佳肴。菜品數量並不多,每人桌上四冷盤、四熱盤,熱盤是三菜一湯,還有一壺御酒。

冷盤四道分別是:芝麻南糖、蜜餞桂圓、糯米涼糕、松鶴延年

熱盤四道分別是:金蟾玉鮑、烏龍吐珠、碳烤鹿脯、一品官燕

之所以選這些,都是有講究的。冷盤取自芝麻開花節節高、高貴、高升、官運亨通之意;而熱盤則是金蟾折桂、官居一品之意。

這幾道菜的製作精良程度和當日殿試中午,貢生們吃的幾道菜又是天壤之別。

一眾進士們從早上就留着肚皮,就是為了好好品嘗宮廷御宴美食。待菜品上齊,司儀命令可以開動之後,卻又放不太開。畢竟,當着皇上、太子的面還能大快朵頤的人,這個世界確實不多。

顏子卿則是那不多之一。這些菜品,到這個世界后顏子卿都品嘗過。但論選材的精細、刀工的精美、擺盤的精緻,御宴菜肴確實高上一籌。

至於味道……顏子卿夾起一塊鹿脯放進口中。鹿脯這樣的東西,大多是經過腌制、熏干后烹制而成,本身就有種鹿肉的腥味和肉乾的堅硬。別說碳烤,就算是用來燉煮也需要很大功夫才能煮爛煮熟。

而顏子卿嘴裏的碳烤鹿脯,不但沒有腥膻味,反而清香撲鼻、軟糯異常,既不稀爛失去嚼勁,又不堅韌難以下咽,讓人回味無窮。

「今日瓊林大會,我大漢新一代肱骨匯聚於此,朕心甚慰。來,朕與諸卿共飲此杯!」元祐帝端起杯子,所有人全部舉杯。位於左手的進士們和右手的眾大臣、往年進士紛紛朝元祐帝恭敬示意。

說是共飲,元祐帝嘴唇只沾了沾酒杯便就此放下;眾大臣、進士們則不同,不管能喝不能喝,全都硬著頭皮一口悶下去,直到酒杯內滴酒不剩,才算飲盡。

顏子卿也一口把酒喝乾。美酒味道確實香醇,至少是窖藏十年以上的佳釀。但顏子卿的主意力明顯不在美酒本身。

幾百個桌上的酒杯、酒盅全是玉石雕琢而成,晶瑩剔透、潔白無瑕。一個兩個也算不得什麼,一旦幾百個湊成一套……顏子卿都為皇家的大手筆趕到咋舌。

還有站在一旁負責為大臣、進士們倒酒的內侍們,手中抱着的酒壺全都閃著金色光澤,做工細緻,花紋精美,明顯出自名匠手筆,其做工絕對比黃金本身更加昂貴。

既然是賜宴,當然不能只吃吃喝喝,那和一頭豬有何不同。

一陣鐘鼓齊鳴之後,猶如蝶入花叢,一群身着華服的宮娥翩翩而至。綵衣飛舞、芳香瀰漫,高端雅緻的宮廷舞蹈又讓一眾沒見過「世面」的新科進士們耳暈目眩。

高官和往年老進士們稍好一點,畢竟見多識廣。今科的「土鱉」們,前半生大多泡在書海之中,哪裏見過這等嬌魅的面孔、曼妙的身影、磅礴的舞陣和宏大的韻律,剛端起酒杯就已「酒不醉人人自醉」。

正如某朝的春節聯歡晚會一樣,瓊林宴的節目當然不能只有一個:燕返舞、霓裳舞、琴瑟合奏、百娘合唱、採蓮舞、豐收舞、瑤琴獨奏、琵琶合奏……

等舞過中場,元祐帝舉杯再飲一杯,隨即在所有人的恭送聲中,帶着白貴妃飄然離開。這也是慣例,畢竟皇帝在場,沒有人能放得開。雖然美酒、美人俱在,可當着皇帝的面還能不拘禮節的人,那不是灑脫,那是傻。

待到皇帝和貴妃離場后,只剩二位皇子在場,一眾大臣明顯放鬆下來。大臣們和周圍熟人竊竊私語,或者舉杯對飲,或者談笑打鬧,氣氛逐漸升溫。

「諸位,如此良辰美景,何不用詩詞就酒?」一個溫文爾雅的聲音打斷笑鬧。大臣們放眼看去,當今福王殿下舉著酒杯,面朝眾人微微含笑。

其實不用福王提醒,所有人都知道:瓊林宴么,就是吟詩作賦的地方。

每一屆新科進士都會在瓊林宴上爭奇鬥豔:拿出這輩子最最得意的作品,展示最好風采。

福王說這句話,只不過例行程序,應景而已。

但是,這話明顯不該出自他的口裏。這句話不管誰說,必定是在場身份最高的人,有太子在場,福王牽頭擺明了算是「搶風頭」。

部分懂得規矩的大臣們面面相覷,安靜著不出聲;不懂規矩的進士們,看場面瞬間冷了下來,不知怎麼回事,也默不作聲。

太子見眾大臣們都看着自己,憨厚一笑:「是啊,是該作詩詞!」說完朝大臣們也是一笑,和福王的從容優雅比起來,這個笑容貌似傻得多。

但就是這個傻傻的笑容,讓剛剛凝固的氣氛,頓時又解凍開來……

「作詩!作詞——」位於右邊的大臣和往屆進士們開始起鬨。詩詞,對在座的所有人來說都不是難事,雖然有人擅長、有人不太擅長。

但今日的舞台,明顯不是屬於右邊。新科進士們都坐在左側,今日的瓊林宴也是為他們而開,所以絕不會有哪個坐在右側的「前輩」會蠢到主動蹦出來表現自己。

聽到來自右側的「善意起鬨」,位於左側的新科進士們知道,屬於自己的時間來到了。

這一次,三百餘人同時聚焦到一個人身上:李少愚。

因為按照往屆慣例,所有詩詞中的第一首,是必須由狀元開始的。

而李少愚彷彿沒感受到任何異樣,端著酒杯該吃吃、該喝喝,愣是沒把全場眼睛都盯着自己當回事:能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吃喝下去,這份心性着實讓人佩服。

「狀元公,狀元公——」一名坐在李少愚背後的進士反倒受不了了,捅捅李少愚的後背,小聲提醒。

「我不是狀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儒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血儒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3章 太子福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