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團行

第六章 團行

「恩師,弟子家有一傳家寶,今吾家快逼得家破人亡,弟子亦不能顧祖宗作何想,須使出來便賣。售予他人,弟子不放心,故問恩師李大官人操守如何。」

「家傳寶?」

「恩師,弟子曾祖為步軍都頭,於京城助一大秦夷人化解危難,此人贈吾曾祖一稀奇之物……」

「有寧,夷人稀奇之物固然貴矣,然汝家須數千貫。」

「恩師,此物能值數千貫。」

「劉有寧,汝家居然有此物,彩,彩,昨晚吾還與夫君念叼汝家與汝。」宋夫子妻子在邊上高興地說,又說:「不妥啊,不如去京城。」

李闊海是老牌商人,至少像花大官人設局,用賭博術與騙術巧取豪奪他是做不出來的。然而作為逐利而行的一個大商賈,說他有多好的人品,那同樣是不可能的,與沙陀人、漢人無關。

「昨天吾家至幾長輩,吾等反覆商議過,」以前的劉昌郝是一個書獃子,得這樣說。

「此物乃曾祖留下的家傳之寶,將其變賣愧對祖先,然不得不賣。若瓜果蔬菜、金銀銅鐵亦好辦一點,然此物如美玉,難以定價,雖稀罕物,放在李大官人、放在京城大商賈、或放在弟子手中出手,交易價格皆會不同。」

「弟子去京城交易與向李大官人交易,價格估計皆彷彿之。然京城人海茫茫,何等人物皆有,弟子冒然去京城交易,或許風險更大。」

「或於尉氏選另外大戶人家,然各大戶人家品性弟子亦不清楚……」

「王大官人品性好,」宋夫子妻子立即說道。

「王明亮?」劉昌郝在腦海里回想許久,問出一個名字。

「是其也。」

「弟子想想……」

為什麼劉昌郝想與「李大官人」李闊海交易?

眼下最關鍵的就是贖回那張欠條,欠條贖回來,地依然是自家的。然而自家的地包括房子、桑園、山林與小叔家皆是犬牙交錯,又是與花家為鄰,想想就可怕。

可以不種地,但不種地又能做什麼?

若是他所想的那個一品富貴,更要種地,更必須贖回小叔家的地與宅子。

贖回欠條給錢就是了,贖回小叔家的地無疑抹了花谷久的面子,實際欠條也要計較的,小叔那張欠條是從二月下旬開始的。若是現在就贖,連六個月都不能算,只能算是五個月。

早上劉昌郝又用筆仔細地算了一下,即便算成六個月,也不過付1506貫,而不是一千九百多貫。若是算成五個月,只有一千餘貫。

然而自己與他們算,還是算不清,弄不好花家再拖一拖,拖到下一個月那就可怕了,變成了兩千一百貫!

逃?

可以這麼說,從欠條暴露出來,自家三口人哪裏都不要想逃。

關於高利貸的種種,後來網上的,電視里的還少嗎?

但換成李闊海與他們算,那就能算清楚了。此外,在這時候李闊海敢上門提親,說明人家不忌憚花家,甚至本身兩家就有着積怨。花家有花二哥子,莫要搞錯了,這裏是尉氏,離京城只有幾十里路,同樣的,與大富大貴人家沾親帶故的不能說不知凡幾,至少也有不少人家。

花家壓在自家頭上是天塌了,城裏不畏懼花家的人家肯定是有的。

能繞這麼多?與這些人打交道,還想直接了當!

「劉有寧,李大官人乃團行行首。」

「團行?」

宋夫子不知道眼下的劉昌郝非是彼劉昌郝,以為他是書獃子,世事不問,做了解釋。

宋朝人喜歡結社抱團成行。

社多與文娛體育玩樂有關,如雜劇結的緋綠社,踢球結的齊雲社,說書結的雄辨社,熱愛慈善結的放生社,訟師結的業觜社,黑澀會結的沒命社,好賭結的窮富賭錢社,貴婦帶着首飾參加佛事聚會結的斗寶會,妓女結的翠錦社……

有的是為了維護行業利益的,有的是交流技藝的,有的是結**友的,還有的很無聊,如一個叫王景亮的讀書人閑得蛋痛,與一群浮薄子結成了豬嘴關,專門替朝中各個士大夫取不雅外號,包括呂惠卿。宋朝不以言論罪人,也准許百姓結社,不過呂惠卿想對付他太簡單了,派人盯梢,抓住他的把柄,以他罪將王景亮抓了起來,豬嘴關也就散了。

這是社的,有的在後面掛關、寨、會、館,性質都差不多。

以及三個特殊的群體。

宋朝沒有幫會,然而有的社結群成黨,利用人多勢眾,欺行霸市,或橫行鄉里,與黑澀會幫會組織很彷彿了。

以及宗教,王則、方臘都是利用某些結社的方式,將他們的教義傳播,隨後「起義」,放生社之類的也是宗教性質的結社活動。

還有一種叫團、行、市,如花團、青果團、柑子團、鯗團、銀行、茶行、魚行、豬行、紗絹行、布行、米市、故衣市、生帛市……簡稱為團行,它們沒有任何玩樂性質,多與手藝人或商業有關的團伙。

聽這些名字,就知道團行的力量了。就像去年開封肉行行頭徐中正因不堪和買負重,向中書交涉,從此不再向朝廷供應豬肉,而改交免行錢。

這相當於一個商人與「國,務院」直接對話與交涉,並且徐中正還成功了,宋朝隨後推出免行法。

李大官人所在的團行叫惠民行,由大大小小五十多個商人組成,把控著尉氏的絲帛、糧油、牲畜等交易,同時李大官人家裏還有一個規模不小的油坊,十幾頃良田,這是真正的良田,位於惠民河南畔,大半是能種水稻的水田,幾家店鋪,以及其他的一些產業。

究竟李大官人有多少錢,誰也不清楚,大約能排進尉氏富豪的前五位。

宋夫子所說的,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李大官人確實有力量有資格,替劉家擺平此事,就是代價多少的問題。

第二層意思是不要以為他是沙陀人,性質剽悍豪爽,能經營這麼大的家業,能成為這麼大團行的行首,勿用置疑,有着很深的心機。如果不小心,又是很貴重的「傳家寶」,說不定同樣也會被他巧取豪奪。

「劉有寧,李大官人於尉氏褒貶不一,若與他交易要小心。」

劉昌郝沉吟,他只有這一樣「起死回生」的東西,一點風險也擔不得的,況且還有拒親這一節。

看着學生愁眉苦臉的樣子,宋夫子終有些不忍心。

「劉有寧,李大官人白天未必在家。」

劉昌郝會意,李家這麼大產業,作為主人也會很忙碌的。

「吃過晚飯,某陪汝一道過去。」

「太好了,謝過恩師,」劉昌郝高興地跳起來,一下子扯到屁股的傷口,傳來一陣陣痛疼,他只好用手在屁股上輕揉着。不過痛疼也讓他清醒過來,復問:「縣裏官員害怕花谷久?」

「劉有寧,讀過歐陽公《醉翁亭記》乎?」

「讀過。」

「何等人與歐陽公山水之樂?」

「士大夫與鄉紳共治地方?」

宋夫子妻子說:「劉有寧,開竅了。」

宋夫子輕聲說:「此知縣品行非佳也。」

劉昌郝終於懂了,宋朝沒有鄉鎮級別的官員,一個縣管事的官員往往少者只有三兩人,餘下的不得不依賴各個主要的胥吏當助手,這些胥吏皆是來自各縣的豪強之家。

自家是什麼,小屁民一個。

知縣會偏向那一方?

也有偏向弱勢群體的官員,但品行不好的官員肯定不會偏向平民百姓說話的。說不定眼下那個武知縣還拿了花谷久許多好處,加上天上的高,自己去狀告花谷久,於是武知縣二話不說,讓衙皂將自己狠揍一頓。

「恩師,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

「有寧,汝言不妥矣,祖宗(趙匡胤、趙匡義)使官員與鄉紳共治地方亦非錯也,某縱觀史書,我朝以來,勉強算是政通人和。」

「相互掣肘?」

「算是一種掣肘,談笑皆鴻儒,本身亦為鴻儒,談笑皆花大官人,本身或為花大官人,此才是根本。」

「恩師,弟子明白。」

這種情況,即便宋夫子過去……交易也要小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是大聖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是大聖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