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三困認為最客觀的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三困認為最客觀的

首先,斯大林面前的路,是誰也沒有走過的一條路,更是一條十分艱險的路。的確,可能斯大林確實沒有列寧那樣的能力,可是其他的人誰又有呢?主張「花布工業化」的布哈林?「超高速經濟發展」的托勒茨基?恐怕誰也不行,那麼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撇開不說。

正是由於這一點,斯大林難免在這方面犯錯誤,因為並沒有任何經驗可以使用。

言歸正傳,既然「全盤否定」了,那麼斯大林的一切改革,連同高強度的計劃經濟體制全部被否定了。問題是否定倒是否定了,可是赫魯曉夫執行的,仍然是換湯不換藥的高強度計劃經濟體制,仍然是斯大林——蘇聯經濟模式。但是這卻導致了更為嚴重的後果。

隨着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失敗,蘇聯面臨着兩難的抉擇:回歸過去,或者對現有體制進行改良。不是「全盤否定」嗎,那過去的一切都是錯的,這條路就被赫魯曉夫封死了。改革已經被戈爾巴喬夫搞砸了,那麼就只有一條道路——走西方「民主」道路。

葉利欽等人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這裏我們可以提一下蘇聯解體后,走西方「民主」道路的俄羅斯的經濟情況,這是相當有趣的:

在蘇聯解體前,蘇聯仍然是擁有三萬億美元工農業總產值(注意,是工農業總產值,而不是國民生產總值,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工業強國。但是在蘇聯解體第一年,俄羅斯經濟就倒退了整整一半,在隨後的十年裏,在世界各國經濟都在蓬勃發展的時候,俄羅斯經濟卻不增反減。到俄羅斯經濟最差的時候,國民生產總值僅僅剩下了4000億美元,並且90年代俄羅斯的一次經濟危機造成了全球經濟的減緩和股市的暴跌,美國也遭到了慘重的損失。與前者的差別我想大家都看見了,我就不用細說葉利欽「改革」的正確與否了。

第二,******員的**是蘇聯在關鍵時刻被資本主義復辟的重要原因。

******員的**還有另一個直接表現——官僚主義。

早在羅曼羅蘭應高爾基的邀請訪問蘇聯時,就發現了蘇聯存在着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很多人認為官僚主義起源於斯大林時代,但是現在看來問題絕不僅僅是那麼簡單:

「斯大林認為必須對黨進行某種改革。十八大決定成立制定新的黨章和綱領的委員會,以確定黨的新任務、新結構和黨在全國生活中的地位。在1941年2月舉行的十八大上,馬林科夫代表政治局作報告時拋出了這樣一句話:我們不需要沒文化的老革命,我們需要工程師、教師、醫生,哪怕他不是******員,重要的在於國家是一個有知識的國家,國家工業不應該由那些沒有知識的官員們來領導,而應該由那些受過高等教育、有經驗的專家們來領導。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在蘇聯解體的戈爾巴喬夫因素和戈前時期因素的相互關係上,前者是直接原因,後者是根本原因。因為第一,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社會背景是蘇聯傳統體制特別是傳統經濟體制阻礙生產力發展,社會經濟政治蘊育著深刻的危機。第二,戈爾巴喬夫改革引起社會各種矛盾的總爆發,而之所以爆發是因為在此以前矛盾已長期積累,達到只需一根導火線的程度。第三,戈爾巴喬夫改革執行的是一條右傾路線,右是「左」的反動,是因為「左」的路線長期統治,造成的問題相當嚴重,以致於能讓右傾路線禍國一時。從總結經驗教訓的角度考慮,從解決根本問題的角度考慮,重點應是分析蘇聯解體的根源,分析傳統體制的弊病,提出相應對策,確保國家統一和繁榮昌盛。

那麼蘇聯解體的歷史根源或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我們認為,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與聯邦制國家結構的矛盾和傳統體制與社會生產力的矛盾。

高度集中的黨政體制,使聯邦制國家體制有名無實;蘇共和聯盟中央壟斷權力,使共和國失去實權;各種決定權集中於聯盟中央,加盟共和國主許可權於狹小範圍;蘇維埃在政治體制中地位下降和變形,使共和國的參政議政形式化;高度集中的黨政體制使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民族在聯盟國家中佔有特殊地位和領導地位,事實上的民族不平等依然存在。這種高度集中的黨政體制與分權性質的聯邦制國家結構的矛盾,加之憲法關於加盟共和國享有主權和退盟權的規定,為各加盟共和國爭取國家主權、脫離聯盟中央積累了動因,提供了法律依據。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規定國家的一切經濟活動均由中央計劃決定,造成共和國失去經濟決策權;資源歸屬、企業隸屬、產品物資和財政收支高度集中於中央,共和國既無權也無力綜合發展地區經濟;產業政策和生產力佈局按照全國的地區專業化分工進行,造成許多共和國經濟「殖民地化」,結構單一、生產落後、生活低下。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使經濟建設只有一個積極性,束縛了地方和民族地區的積極性。這一切形成了共和國經濟主權要求和民族分離的歷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製造成經濟發展的一切動因不是產生於體制內,而是來自體制外。生產的目的是完成國家計劃,體制內沒有形成滿足人民需要的運行機制;產權虛位造成體制本身缺乏內在動力,企業經營和勞動者的動力不在體制內,而來自外部動員;排斥商品貨幣關係,排斥市場競爭,閹割了體制的效率機制,形成數量型經濟和耗費型經濟。由此產生這種體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阻礙科技進步,尤其不適應現代高科技發展的要求,導致經濟發展粗放經營,經濟結構比例失衡,產業級次嚴重落後。這一切造成蘇聯經濟長期存在短缺性經濟危機,經過長期的效率下降,最後爆發衰退性經濟危機。蘇聯模式帶給人們的不是富裕的社會主義,而是危機的社會主義,並與西方發達國家形成巨大反差,這就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闖官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闖官場
上一章下一章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三困認為最客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