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上)

緣起(上)

天蒙初開,輪道混沌,萬生皆苦。

東極青華大帝久觀六道,心有不忍,因其化生即有濟渡人鬼之能,為了十方救苦,便以神識化作十方救苦天尊;為了治理九州,便以靈台化生為十殿冥王,分別為: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變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轉輪王。

青華大帝乃是天地初辟時的自然天神,原本就寶相清肅,其化身的十殿冥王自然個個相貌風采卓然獨立。然冥界治下皆為陰詭魍魎,又主刑獄輪迴,太過清雋的姿容實在難於彈壓八方,日子久了,隊伍就有些不好帶了。

泰山王心思活絡,一日晨會,獻上一計,「聽說人間有個叫蘭陵王的,是個武技超群的將軍,就因為姿容過盛,難以統軍攻敵,便想出一個法子來,每每得遇戰事,便帶着『大面』迎敵,真真萬夫不抵。你我何不效仿之?」

所謂「大面」,便是面具。眾人聽了,皆以為妙極。

遂各自攀爬上幽冥山,鑿一塊陡崖峭壁上的幽冥玄石,精心雕琢出青面獠牙的悚然面具,化在自己臉上,一時幽冥十殿秩序井然。

幽冥為鎖陰鷙,化造之初便無光、無塵、無日、無月,工作起來自然也沒有所謂時限,何時來了任務,何時就要升殿,全沒有個正經下值的時間,天長日久,面具與肌膚相接,便也懶得取下,千百年下來,冥王們竟也漸漸忘了彼此原本的面目。

那日靈寶天尊開設法壇講道,冥王們難得因公旅遊,便忽悠憨厚的初江王留下值班應急,餘下九王浩浩湯湯往九天而去。只可惜鮮果還沒來得及咬下一口,靈寶天尊便開講了,道法深邃艱澀,三天三夜不曾停歇,眾人皆聽的雲山霧罩、玄之又玄,返程的路上都有些同手同腳起來。

泰山王心思一轉,稍稍按住雲頭,試探道:「靈寶天尊他老人家道法高深,我等着實需要時間消化理解。現在一腦門子漿糊......咳咳......道法,即刻就回去升殿斷案,難保不出差錯。那補怛珞伽山是觀音大士的山頭,聽說頗具異域風情,觀音大士又親善好客,我等何不前去消散消散?」

可惜到了山前,方才得知觀音大士遊歷在外,只是冥王為青華大帝化身,位比玉帝,此番聯袂而來,眾仙童哪敢怠慢。忙不迭請進山中,大擺筵席,精心奉上美酒佳肴。觀音大士遙遙聞訊,便取凈瓶幻化一道短訊傳回來,曰:「請君自便。」

冥王們頓時撒了歡兒,各個開懷暢飲,宋帝王和五官王更是直接划起七仙拳來,凡此種種,在這清明仙境頗有一番高樂。

酒過半酣,秦廣王有些吃不住勁兒,借故遁出筵席,信步往山中閑逛。

說起秦廣王,乃是青華大帝第一縷靈台化生而成,真正天精地華,從來自詡倜儻無雙,因去聽道法,還特特脫下玄色服冕,換上了白色長袍,此刻袍尾曳地,不染纖塵,信步竹林,實在難以描畫的清雋風流。

竹林長於半山,鬱鬱蔥蔥,青翠蒼茂,其間仙霧繚繞婀娜,是補怛珞伽山著名景點。

秦廣王半醉半醒,不知走到哪裏,待尋個仙童來領路,卻四顧無人。一時靜耳聞得些微水聲,忙循聲而去。

臨近方才看清,那竹林錯落處一小灣碧潭,凜凜波光之上曳盪幾株竹蓮,只是讓秦廣王移不開眼的,卻是碧潭旁的白色身影,此刻正優雅的緩身蹲在潭邊,伸出一雙白玉般的素手,去掬那潭水。

秦廣王一時大為掃興,轉身便要走開。雖然這白袍是為了聽道而統一請幽冥裁縫批量製造的,顏色款式無不相同,但只這側顏的幅度,已足夠讓他認出這不知因何遁出的同僚,乃是閻羅王。

閻羅王為人十分讓人頭痛,十王中最是一板一眼,半句玩笑開不得,半分情面也不講。每日勤勉的恨不能將那生死簿瀝出水來,投胎轉世事,差半個時辰也不肯錯漏;偶爾牛頭馬面有些瑣事來請假,秦廣王大筆一揮就准了,閻羅王年底核對出來,便不依不饒的追扣人家俸祿,幾次下來,鬧得秦廣王十分沒有面子。偏他不僅嚴於待人,更嚴以律己,秦廣王尋釁幾次,倒碰得一鼻子灰。

這幾年秦廣王如非公事所迫絕是萬不近他身的。

可不知是不是被靈寶天尊的道法糊住了靈台,他明明已扭身準備離開,竟鬼使神差的回頭瞥了一眼,只這一眼,卻再也不能身動分毫。

潭水旁,閻羅王掬一捧碧水浸在面上,那面上的猙獰面具便變化為一羽幽光,被收入了廣袖。此時身後竹海搖蕩,身前竹蓮清麗,一池波光映照的閻羅王面如皎月,眸若星河,星月相映,熠熠生輝。那低垂的狹長眉眼斜睨,長眉斜飛入鬢,酒氣氤氳出眼角下一抹桃紅,更襯得肌膚欺霜賽雪,平添無盡旖旎。

秦廣王只覺靈台一片積糊,酒氣灼灼上涌,面上就煊煊滾滾發起熱來。也許幽冥千年如一日的風沙麻木了他的神識,升殿斷生死事太冷情,無晝無夜的平淡時光太長久,久到竟已經忘卻了閻羅王神識初化時,他懵懂混沌間一望傾心的驚艷。

他腦中正浮光掠影般追溯起寂寞歲月中與閻羅王少有的交集點滴,那少年時心思太過細膩敏感,喜惡珍惜全掛在臉上,稍有曲折,便不敢進前,以致越壓抑反倒越顯疏離。

腳下一挪,驚動了閻羅王。

閻羅王不想秦廣王也逛至此處,起身迎過來,臨到近前,道一聲:「秦廣王。」那清悅的聲音似長生殿裏的絲竹,一個字一個字的撞進秦廣王的胸腔。

秦廣王望着近在目前的眉眼,如夢如幻,萬般的伶牙俐齒竟化為囁嚅:果然有些臉孔不能直視太久,入了眼便上了心,上了心便落了蠱,自此上窮碧落下黃泉,死死生生無怨尤也。

閻羅王瞧他面上有些呆傻,不知想到什麼,萬年端肅的臉孔,淺淺現出一彎笑意,「觀音大士的酒雖好,秦廣王也不要太過貪杯,免得闖出那些年的禍事來......」再想說點什麼,猛然想起秦廣王素日最是跳脫不正經的性子,少年時常多荒誕不經的舉止,不願再褡褳,稍點點頭,轉身翩然而去。

不知佇立了多久,秦廣王緩緩抬起雙手,捧住了自己的心,知道那無憂無慮的不羈時光,終於再不能來了。

回了幽冥,秦廣王心上便火燒火燎、沒著沒落起來,吃不下睡不着,原本萬年不變的環境怎麼瞧怎麼不上眼,每天閑暇時便扛着一把鎬頭,四處轉悠,嚇得小鬼們惶惶不可終日。

目之所及:十八層地獄狠戾陰鷙、哀嚎終日;忘川河血水奔騰,河中遍佈毒蟲,腥氣撲鼻;枉死城常有餓鬼遊盪,其舌長垂、其狀可怖......

看來看去,秦廣王長嘆一聲,原來看着平陽關滾滾黃沙,也覺氣闊蒼勁;看望鄉台憑闌獨立,也覺古境幽遠......自己或醉卧,或長歌,好不恣意灑脫......怎麼如今竟沒有可堪入眼些的景緻了呢?

或許並不是面前景緻難以入眼,而是眼前人入了心,便覺得這宇宙洪荒,萬般世界,金箔都成了糞土,如何景緻也再難堪配那人的絕代風華。

秦廣王突然靈光一閃,想到黃泉自幽冥山陡崖凌空噴出,泉水瑩瑩如蜜,泉外一隅坡地倒還算平整,某日晨會,便提議道:「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此次外出遊歷,方覺我們幽冥生態環境着實惡劣,連個像樣的景點都拿不出手,按理說面子工程總要搞一搞......我瞧黃泉旁邊那塊坡地還算平整,不若......我們植樹造林吧。」

平等王問:「種什麼?」

秦廣王忙道:「種竹林!」

泰山王近年睡眠不好,大把大把的掉頭髮,很怕自己英年謝頂,聽聞忙道:「觀音大士的竹林盛名已極,我們此刻栽種難免被說東施效顰,我看不若種一片甘蔗,樣子和竹子類似,又可釀造甘蔗酒,大家都每日睡前飲一些,也可助眠。」

平等王聽弦音知雅意,附和道:「也可種子姜,子姜易活,結出莖塊來,既可入菜,又可塗抹。」

然而一向善解人意的秦廣王卻絲毫不願體恤同僚對於髮際線的擔憂,倔強的緊抿雙唇,就是不妥協,最終眾王無奈,只好遂了他的意願。

從此秦廣王便在黃泉旁可著勁兒的折騰。

他先引黃泉水至坡下,營造出一丈來寬的溪流,再至坡底起,自下而上,兢兢業業的栽種起竹林來。只是幽冥草木難以成活,尋來那些竹苗多萎頓,十株里難活個一兩株,秦廣王也不氣餒,想想那日竹林里的淺笑,身上便有揮灑不窮的力氣。

只是往返次數多了,便覺這一丈來寬的溪流有些礙事,為這一丈的距離掐個騰雲訣不值當,可又不想次次涉溪,沾濕鞋襪。某次秦廣王抱着一捆紫竹站在溪邊又踟躕了下,便信手從懷裏抽出一根細竹亘於兩岸,如此墊一步腳,剛好過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爻渡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爻渡橋
上一章下一章

緣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