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火伊人號

第四章 火伊人號

再說這艘有着獨特設計風格的生態艇的結構。

如果不把懸掛在船底的輕型助推火箭發射裝置算在內,總高度為10米的船體共分五層。

沒入水下的兩層中,最底層不用問,安裝的是生態艇的核燃料艙、發動機與動力循環驅動裝置,這一層給稱為基礎艙。

用強大的核動力來驅使一艘排水量不足0.5噸的輪船駛進太平洋,是多麼不可思議的怪事啊,任何人聽了都會嗤之以鼻,認為這無異於拿一整隻香蕉喂螞蟻。

但如果事先說明,設計者的設計目的並非是為造出一艘能在海里行走的封閉式游輪,而是根據精密計算得出結論,為未來將駛入太空的光速級核聚變宇宙飛船準備充足的燃料,人們的嘲笑就該被驚嘆取代了。要知道對人類而言,他們已將邁進輝煌的23世紀,航天器所用的燃料卻依然是液氫與液氧,這無疑是航天科學家們的一個心病。

生態艇的發動機與一套微型核能發電設備連接。這套設備佔地還不足100平方米,卻擁有由完善的燃料組件組成的反應堆,額定容量達到了1000兆瓦。

目前核發電機組處於停歇狀態,一年僅小功率開動一次,以為生態艇儲備足夠下一年使用的電量,並將廢料處理以及熱處理管道與船上的空氣過濾系統、廢水處理系統、通風和溫濕度控制系統相銜接,保證這艘飄在海上的孤船一直維持着宇宙飛船運載艙的生態循環模式。

水下第二層全部被綠色種植園佔據,名稱是生活資料艙。這是只需向一個人供應生活物資的種植園,所以雖然農作物栽種數量少,總產量低,植物品種卻花樣繁多,可謂應有盡有。比如除去糧食作物與果蔬,東面人造太陽光可直射的區域內,還別緻地開闢出了一片花圃。花圃里種著二十幾種花草,其中一種是海歌上船后,與成功用多頭菊與風信子嫁接培育出來,同株可結出七種顏色花苞的奇異植物,他們稱它為七彩妖姬。

但凡是從土壤里長出來的東西,基本都能為生態艇作貢獻。比如小麥成熟后除去將麥穗磨成麵粉食用,還能用麥芒與麥麩飼養海豬魚。海豬魚是一種長著豬鼻子的深海哺乳動物,不僅長相似豬,還能提供類似豬肉的嫩肉,而它排出的奇臭無比的糞便,又是品質極佳的化肥,混入糞便的土壤總是特別肥沃。

核發電機組微微一動,便足以帶動整艘船的供氧系統,但除去直接打開整流罩感受海上帶着咸腥味的海洋氣息,海歌也喜歡從種植園收集清新空氣。

大量植物的葉綠體在模擬太陽光的照射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通過吸氧管傳輸到生態艇的水上生活層,當海歌閉上眼躺在玻璃舷窗邊時,很容易忘記自己身處的是無人大海。他彷彿在陸地上,正沿一條鄉間小路往前走,不遠處翠綠如綠絨墊的草地上可見農場的房屋,農場里不時響起奶牛的哞哞叫聲,那種原始而古樸的鄉村美景,令他心曠神怡。

從生活資料艙出入基礎艙,需要使用複雜的指紋與虹膜雙重驗證方式。驗證通過後,用植物偽裝的地板上會翻起一扇僅供一人進出的金屬門。

而從生活資料艙上到水面第一層,也就是迎客艙,既有電控升降梯,也有一道爬滿常青藤的螺旋形鐵梯,海歌喜歡從旋梯往上走。

生態艇上的廚房和起居室都在迎客艙一層,起居室后還隔出了一間室。室三面艙壁都擺放着高大的書架,書架上各類與宇宙和航海有關的書籍應有盡有,十年來,海歌差不多讀遍了它們。

最開始時,隨便哪一本對他也深奧如天書,但身邊跟着個比百科全書還厲害的納米機械人,總能及時得到指導,現在他對書中知識之熟悉,已能信手拈來。成功曾誇他,就算是大學航空航天專業的碩士,水平怕也不及他了。

順着螺旋鐵梯走上第四層,是休閑艙。海歌的卧室與露天休閑娛樂區全在這兒,當然這裏還有另一項生態艇的核心設施—駕駛艙。

休閑艙再往上走,就到了給稱為干舷甲板的頂層。那裏唯一的設施是瞭望塔,整座塔由六面巨大的茶色落地玻璃圍成圓錐形,塔尖的雷達探測器不時閃爍紅燈,若有人從遠處看過來,可能會誤以為那是一座燈塔。

瞭望塔在火伊人號上的重要程度不亞於駕駛艙與基礎艙,實際上它起著「落地望遠鏡」的功能,也即是指,六面玻璃是六塊貼防反光膜的透鏡,既有擴展視野的功能,又與電腦系統連接。整座瞭望塔就是一副能將整個太平洋納入觀望者視線的望遠鏡,與傳統望遠鏡的本質區別是,傳統望遠鏡得由人拿它,落地望遠鏡是它載着人,甚至通過全視野運行系統,主動引導人往正確的方向看。

正因為所有玻璃都充當瞭望遠鏡的角色,觀望者無論想研究哪一方海域,都能輕易找到並確認其經緯度,再將那片區域的海圖呈現在玻璃上,清晰度之高,甚至能看清漂浮在海面的一株水草,或陸地上的一塊小石子。

瞭望塔雖然給海歌看作是火伊人號的第五層,卻是可以摺疊收縮的。六面玻璃能重疊成一面,並帶着它的電腦控制面板沉入甲板縫隙里的儲藏空間,看起來與甲板沒有區別,這樣就算火伊人號遭遇了入侵者,他們也休想找到瞭望塔。

海歌將記錄着十年航行歷程的航海日誌,和精確繪製了火伊人號結構圖,以及說明如何將其在宇宙飛船與核動力生態艇之間轉換的方式的航行手冊,放在瞭望塔的電腦系統里,可謂萬無一失。

瞭望塔上方,並非是地球的天空,而是厚厚的薄膜型紅外整流罩,這是保證火伊人號處於全封閉狀態的關鍵部分。

人們對於「膜」這種材料的理解,一般認為它一捅就破,並且經不起刀割火燒。

然而整流罩雖然是膜,用的卻是極為特殊的材料,叫無氧植物纖維。玻璃或陶瓷可以被擊碎,木頭可以被焚燒,金屬可以被切割,不管哪種具有硬度的材料,都可能遭到破壞,並且就算經受住了考驗,只要飛來一顆導彈,密封系統也必定瓦解。而超級柔韌的膜,連導彈也不怕。

韋德爾曾告訴海歌,這種無氧植物地球上沒有,從它們的葉子裏提取的纖維耐火耐酸,製作成膜后哪怕用地球上最鋒利的刀劍割或刺,也別想在膜上劃開一道小口。

最奇異的是,萬一真受到導彈之類的武器攻擊,具有超級伸縮性的膜也能完好如初,它只會在短時間內變形,只要攻擊停止,很快就又能恢復原狀。

躲在這層地球人永遠也不可能摧毀的植物纖維膜里,火伊人號便真正成為了具有100%密封性能的海洋堡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孤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世紀孤兒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火伊人號

%